高职学生择业心理的调适与保养
2010-02-17刘志刚
刘志刚
高职学生择业心理的调适与保养
刘志刚
(威海职业学院 山东 威海 264210)
高职学生要想以平和的心态理性择业,其前提是能够掌握并运用心理调适和保养的方法。因此,应分析研究高职毕业生择业心理调适与保养的具体方法,并对其有效运用加以指导。
高职学生;择业心理;调适;保养
某高校女毕业生所学的是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她性格内向,学习成绩较好,但英语听说能力较差。在择业前夕,她通过周密思考,分析自己的长处与短处,了解不同类型用人单位聘人的特点和标准,认真细致地做出了择业规划。根据自己英语听说能力较弱,而外企十分看重外语表达能力的客观实际,排除了去外企应聘的可能性。她的第一选择是学校,第二选择是国企,最后的选择是乡镇企业。在几次应聘学校教师试讲失败、到国企应聘不成功的情况下,她心态平和地及时与学校所在地一家经济效益较好的乡镇企业签订了就业协议,成为乡镇企业的一名技术人员。她择业成功的关键在于:基本掌握了自我心态平衡的调适方法,自我分析和反思能力较强,对自己的择业规划全力追求,不犹豫彷徨,不受外界影响。
心理调适是指改变或扩大原有的知识结构,以适应新的情境的过程,其作用是帮助大学生在遇到心理困惑或冲突时,改变原有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使之能适应新环境,解决新问题。大学生的心理调适主要包括自我心理调适以及外界帮助调适。自我心理调适是指根据自身发展及环境的需要,对自己的心理进行调节控制,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的潜力,维持心理平衡,消除心理困扰。
面临毕业,高职学生非常关注社会提供了哪些职位,有多少可选择的机会,但这都不是毕业生的主观意志和努力所能决定的,高职学生所能做的是认识自己、调整自己,作出最佳选择,并尽快适应职业岗位要求。因此,学会自我心理调适,控制好自己的心境与情绪,自觉地调整不平衡心理,增强心理素质,也是一门求职择业的必修课。
常见的心理调适方法
自我评价法 进行正确的自我评价是自我心理调适的基础,只有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我,才能找到自我调适的切入点。自我认识与评价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自我静思五步法。即面对各种矛盾和冲突,能冷静理智地思考、认识和评价自我,找到自我的确切位置。面对择业,高职学生可以采用“归零”思考模式,从自己是谁开始,问自己五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我是谁?”对自己进行一次深刻的反思,有一个比较清醒的认识,将优点和缺点一一列出来。第二个问题是“我想干什么?”对自己的职业发展进行心理趋向检查。第三个问题是“我能干什么?”对自己的能力与潜力进行总结。第四个问题是“环境支持或允许我干什么?”这种环境支持包括客观的经济发展、人事政策、职业空间等条件,也包括人脉资源等条件。从上述四问中找到对实现职业目标有利和不利的条件后,第五个问题是“自己最终的职业目标是什么?”此时,学生自然会有清晰明确的理性认识。通过这样的自我思考,对自己有一个客观评价,才能把握择业的主动权。
2.外界对比评价法。可在客观上寻找评价的参照尺度来认识自己,比如,将自己与社会上和自己条件、地位类似的人进行比较认识自己,通过社会上其他人对自己的评价认识自己,通过自己参加社会活动的结果认识自己等等。俗话说“别人眼中的自己才是真正的自己”,如果一个人对自己的评价与所获得的各种比较信息基本一致,就基本可以认为自我评价是比较客观的,反之则不够客观,缺乏自知之明对顺利择业会产生不良影响。
3.职业心理测评法。通过心理测量的方法快速地从各个方面了解自己的职业特质,包括职业能力倾向测评、人格测评、职业适应性测评等。高职学生可根据需要在专家指导下选择使用不同的方法。
自我调适法 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1.激励法。是指用生活中的哲理、榜样的事迹或明智的思想观念激励自己,排解各种不良情绪,并坚信未来是美好的。遇到意外事件或者择业受挫时,要鼓励自己冷静思考,寻找应对策略。
2.安慰法。是指在自己不顺心和不如意时,能够自己替自己辩解,退一步海阔天空,不钻牛角尖。在择业中遇到挫折、经过主观努力仍无法改变时,可适当进行自我安慰,只要自己尽力了,就不应对自己苛求,凡事不可能尽善尽美,应承认并接受现实,保持内心的安宁。
3.转移法。是指把注意力从消极情绪转移到积极情绪上。当不良情绪出现时,可采用迂回的方法,把自己的情感和精力转移到其他方面,激活新的兴奋中心,以抵消或冲淡原来的兴奋中心,消除不良情绪带来的影响。如参加自己感兴趣的活动,或者做一些自己一直想做而没有时间做的事情等。
4.适度宣泄法。心理学的研究表明,适度宣泄是消除不良情绪的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心中的郁闷埋藏得越深越久,对自身的伤害越大。在择业过程中遇到心理困扰,比较好的方法是向自己信任的朋友、师长倾诉,一吐为快,及时疏导不良情绪。也可以通过大运动量活动或野外高喊消除心理压抑,恢复心理平衡。
5.理性情绪法。人的不良情绪的产生根源于人的非理性观念,只有设法将人的非理性观念转变为理性观念,才能改变人的不良情绪。高职学生择业过程中的很多不良情绪来自非理性观念,比如 “用人单位要求太高”、“社会上提供的就业岗位太少”等,如果能改变这些不合理的认知,调整认知结构,不良情绪就能得到舒解。
外界支持法 在促进和维护高职学生健康的择业心理的过程中,社会、用人单位、学校及家庭应在各方面给予热情的关怀和必要的支持帮助。社会要提供良好的择业环境,提供更多的择业机会,完善就业市场,配套切实可行的就业政策,建立公平、公正的竞争机制,为高职学生营造良好的择业氛围。用人单位要努力建立科学、公开的人才选拔聘用制度,提高招聘人员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水平,尊重、关注毕业生,重视人才招聘对毕业生心理问题的影响。学校要加强高职学生择业心理健康教育,拓展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视野,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开展求职技能与方法指导以及职业心理教育、职业心理咨询与测量活动,增强学生的职业选择能力。家长和亲友要主动关心高职学生择业期间的心理状况,帮助处理择业过程中的具体问题,提出有益的建议,缓解心理压力,鼓励学生以积极健康的心态渡过求职择业期,顺利步入职场。
心理调适的具体方法有很多,但最重要的还是高职学生要树立科学的择业观念和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对择业充满信心,乐观豁达,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形成健康的择业心理。
良好择业心理的保养方法
树立合理的择业观和职业价值观 择业观是人生观、价值观在就业上的反映,直接影响和决定择业行为的产生。正确的择业观可以引导高职学生走向合适的岗位,从而取得事业上的成功。据《中国青年报》的调查,我国大学生的择业观经历过五次大转变:第一次是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大学生有自己的理想但服从国家分配;第二次是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大学生的追求第一是社会地位,第二是社会意义,第三是发挥个人才能和报酬;第三次是20世纪90年代前期,大学生第一求职业稳定,第二求职业发展;第四次是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大学生要寻找与职业的最佳结合点;第五次是进入21世纪至今,大学生开始关注职业能否给自己提供最大的发展前景。透过择业观的转变,高职学生应该意识到要结合客观社会现实树立合理的择业观。目前,高职学生应树立阶段性就业的观念,分阶段由基础工作岗位向理想工作岗位迈进,而不要设想通过一次就业就找到理想的工作岗位。初次就业是高职学生步入社会生存、生活的第一步,是向理想工作岗位迈进必不可少的积累阶段;通过几年时间的实践锻炼,提高技术能力、积累工作经验、建立人脉资源后,逐渐达到高级实用型技术人才的标准。另外,职业发展对个体的意义已不仅是为了满足生存需要,职业的价值非常丰富,高职学生在择业时要考虑职业对自我一生发展的影响与作用,应看重职业能否帮助自己实现自我价值,不能只考虑工作的薪酬待遇、工作条件等因素,对薪酬条件、工作条件不太好,但发展空间大,能让自己充分发挥作用的用人单位要优先考虑,树立重自我职业发展、才能发挥、事业成功的职业价值观。
明确自我职业定位,规划具体就业岗位 据调查,高职学生在择业时有相当大一部分人缺乏职业理想,或对自己的职业理想不清楚,或有理想但不切实际,近半数人就业意识不强,不清楚自己的优势与劣势,六成以上的人缺乏就业准备,而且普通缺乏职业规划。高职学生择业过程中的许多心理困扰都与不能准确地进行自我职业定位有关,不能确定与自己的价值、兴趣、技能和世界观相适应的职业,不能将专业学习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与职业需要相联系,对有关职业的认识建立在含糊不清或不准确的信息基础上,缺乏各种不同职业的信息或经验,缺少通过调查途径获取职业信息的知识和能力。当开始进行职业选择时,感到困惑、焦虑和压抑,当亲历求职活动后,发现自己的能力和水平并不像自己想的那么高,容易感到失望、悲观和不满。因此,正确地认识自我,悦纳自我,明确职业定位是调节就业心理的重要途径,也是帮助自己找到合适职业的最佳方法。
保持良好的择业心态,促进人格完善 择业竞争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心理素质的竞争。高职学生在择业时面对各种压力,容易出现不良的心理或不健康的心态,这是正常的,不要过度担心、害怕自己有心理障碍。当出现某些不良心态影响到自己的求职时,就要自觉主动地进行调适,选择对自己有效的方法加以化解和调整。可以进行积极的自我心理暗示,鼓励自己,坚强地渡过难关;也可以向朋友、师长倾诉,寻求外部的安慰和支持;还可以通过看电影、听音乐、野外静思、运动等方式转移自己的注意力,排解烦闷,放松心情。其实,产生择业心理问题的根本原因是自己人格上存在某些缺陷,通过对自己择业时出现的不良心态的分析,可以进一步认识自己,积极地改变和发展自我,完善自己的人格,为处理好今后的工作、生活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
充满自信,坦然面对挫折 一些高职学生因为各种原因,认为自己竞争不过普通高等院校的学生,在面临毕业时怀疑自己的价值和能力。其实,高职学生有其自身的特点和优势,例如比本科生动手能力强,比中专生知识结构优,进入企业后能较快地适应生产需要等等,因此大可不必因为自己的高职学历而缺乏自信。应该对自己有充分的认识,将自己的主观愿望与社会的客观需求结合起来,充满自信地积极择业。在日常的校园活动和学习中,要有意识地培养自己自信坚强、乐观豁达、正直诚实的良好品质;在求职的过程中,要不怕困难,始终相信自己一定能找到合适的工作。同时,应注意适时调整自己的择业期望值,调整好自己的择业心态,认同社会现实,确定合适的择业目标,并主动捕捉现实机遇。
高职学生在求职过程中遇到挫折,要学会客观分析自己失败的原因,用冷静和坦然的态度对待。在就业市场化、人才需求不旺、就业竞争激烈的形势下,求职择业不可能一帆风顺,一次成功的概率小之又小。据统计,2006年北京大学生为找工作平均投出42份简历,最多者投出500份简历。所以,对求职受挫要做好心理准备,并把就业求职作为认识社会、适应社会的良机,通过求职活动促进自我职业成熟。另外,求职失败有多方面的原因,比如选择求职单位的方向不对,或者所学专业与招聘方的岗位要求有差距,或者价值观与求职单位的企业文化不符合,等等,还可能有其他一些偶然因素。求职失败后,最重要的是正确分析失败原因,及时调整求职策略,调适心情,为下一次成功求职做好积极准备。
[1]黄希庭.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杨兴华.大学生心理健康与调适[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4.
[3]张泽玲.当代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与训练[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4]周家华,王金凤.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5]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组.放飞的故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6]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组.大学生就业指导(第3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7]干旭.高职大学生就业指导[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8]华中师范大学职业技能鉴定研究所求职指导组.大学生就业指导手册[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4.
[9]周文霞.职业生涯管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10]李开复.一网情深[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11]陈凯元.你在为谁工作[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12](美)Camille Helkowski,等.大学生心理咨询指导计划[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
G715
A
1672-5727(2010)11-0062-02
刘志刚(1969—),男,山东荣成人,威海职业学院讲师,图书馆馆长,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管理、教育心理及图书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