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语文口语交际能力培养中教师应具备的角色
2010-02-17高红萍
高红萍
教师应在双向互动的口语交流中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教师应加强对课标的理论学习,更好地把握课标对口语交际课的要求,突出教学的生活化、口语化,凸显情感性、互动性,同时具备以下几个角色的素养。
1 善于欣赏的老师
教师要信任孩子,尊重学生作为一个人所应有的权利、尊严、个性特长、思维与说话方式,要给学生一种感觉:口语交际课是我们自己的,是轻松的、自主的。多一些表扬,少一些批评,把相信人人能成功口语交际的期望传达给每个学生。另一方面要以各种奖励的形式来强化学生的成功体验。
2 善于倾听的老师
即使一个不善言辞的人,只要他乐于倾听,乐于接受别人的不同观点,他也会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因此,“听”是口语交际的第一步。学会倾听,善于倾听是一个教师上好口语交际课的关键所在。只有当教师作为一个听众、朋友与学生一起聊天、讨论,进行没有心灵距离的开放式的交流时,融洽、合作、欣赏的阳光才会普照每个学生的心灵。
3 善于把握的好老师
3.1 创造轻松和谐的气氛
要激发学生人人参与交际的热情,良好的氛围是前提。因此,教师要像主持人一样巧设交际情境,发展口语交际能力。
3.2 调控好动态生成的课堂
口语交际话题的开放带来课堂教学结构的开放,而课内外的完全打通,给课堂带来许多不确定的因素。另外,口语交际活动要纳入学生个人的经验和检验,体现课堂教学的生命活力。因此,口语交际教学要在预设和非预设之间的地带来进行设计,在教学过程中调整教学,完成设计。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就应像一位敏于调控的主持人一样根据学生的学情调整教学进程。
3.3 引导学生参与交际的评价
语文课程标准在谈到对口语交际部分的评价建议时说:“评价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应重视考查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情意态度。评价必须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让学生承担有实际意义的交际任务,以反映学生真实的口语交际水平。”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同时又因为口语交际有极强的即时性和情景性特点,所以笔者认为对口语交际的评价要采用随堂评价的方式,在活动中评价,即时评价。同时,教师应让学生作为评价的主体,培养他们的参与意识,从而获得知识,提高能力。低年级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不强,很少听到连珠妙语,因此教师更要抓住几个闪光点,引导学生学习运用。
4 善于发现的好老师
教师要充分挖掘新教材中所隐含的交际内容,利用生活中的题材,以学生原有的口语能力为凭借,激发学生说话的兴趣,进行口语训练,做课程资源的开发者。
4.1 活用教材
口语交际课的教材内容都隐含着丰富的互动性,如何把握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精心设计实施策略使学生比较系统、快捷地掌握口语交际的有关知识,提高相关技能是对教师的一大挑战。
4.2 有机渗透
课堂教学就是师生交往的多向互动过程。每一堂课都为学生口语能力的发展提供了用武之地,语文课上尤其如此。所以,语文教师课堂上要有渗透的意识,融口语交际训练于课堂教学每一个环节之中。
4.3 课间交流
学生在校最多的空余时间就是课间,所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课间交流中,对每一个话题的表述都尽量做到说流利、有条理地说准确,并注意选择恰当的对话方式,形成良好的训练氛围和说话习惯,进行对话训练。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在对话中不断纠正错误,提高说话质量。同时,师生在学校共同的学习、活动中必定会产生许多生动、有趣的话题。这些话题的交流比课堂上的书本学习显得更真实、和谐。如早晨到校,学生往往会就自己的家事、路上的见闻、电视里的新闻、玩的游戏说个没完没了。班级中突发的事件也同样吸引他们。只要留心观察身边的生活,细心捕捉生活中的说话点,抓住一闪即逝的机会,及时组织学生扎扎实实地进行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就会得到快速提高。
4.4 生活交际
生活无处不课堂,口语交际活动无所不在,无时不在。把口语交际的课堂“迁移”到广阔的社会、美丽的大自然中,就会使口语交际活起来,使学生乐起来,并营造出一种轻松自然的交际氛围。同时在与外界接触的过程中,学生的观察、想象及表达能力也能尽情发挥。因此,笔者经常依托家长这一教育凭借让学生在生活中进行口语训练,真正体现交际的生活化。笔者让学生做新闻记者,把学校每天发生的、自己感到最高兴的、最有趣的、最难忘的事告诉家长,同时把自己在家、在社会上、在电视上看到的新鲜事、有趣事在第二天向同学报道。碰到教材中的拓展活动也让学生在家长带领下实践,口语交际的训练真正学以致用,为生活服务。
社会正在快速向前发展,因此,语文课程要始终跟上时代的步伐,就必须保持开放的姿态,不断吸收新思路、新观念。教师应积极投身于课程改革的浪潮中,始终以崭新的姿态,不断给人以创新的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