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植物化学保护》实验创新教学体系探讨

2010-02-17孔凡彬李卫海

职业教育研究 2010年9期
关键词:剂型农药化学

孔凡彬 李卫海

(河南科技学院河南新乡453003)

《植物化学保护》实验创新教学体系探讨

孔凡彬 李卫海

(河南科技学院河南新乡453003)

从实验教学的目标、内容、方法和考核诸方面探讨了教育创新背景下《植物化学保护》实验教学体系的创新问题,以期对实现《植物化学保护》实验课程化、提高《植物化学保护》实验教学质量有所裨益。

植物化学保护;实验;创新;教学体系

《植物化学保护》是我国高等农业院校植物保护专业普遍开设的一门必修专业课,其教学内容主要涉及农药基本知识、毒理毒性、毒力药效、科学使用、环境归趋和新农药创制等,学生学好这门课,对今后从事与农业有关的各项工作都具有终身指导意义。

《植物化学保护》教学方式包括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但长期以来,《植物化学保护》的实验教学多附属于理论教学。随着植物保护学科的飞速发展,化学保护知识的发展与更新更加迅速,实验教学在整个教学体系中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更新教学观念,完善《植物化学保护》实验教学体系,实现实验教学课程化迫在眉睫。几年来,我们对《植物化学保护》实验教学进行了改革探索,构建了一套适用性较强且具弹性特征的《植物化学保护》实验教学体系,现介绍如下。

目标体系

培养学生严谨务实、实事求是的科学素养;让学生掌握《植物化学保护》实验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并能综合运用这些知识技能进行应用性、综合性比较强的试验,使学生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培养其实际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现象、数据处理、结果分析等能力;能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使实验内容在实际生产中得以应用;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诱导学生的创新灵感;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及防毒、保护环境的意识,如实验服的穿着、所用器皿的摆放、及废弃物处理方法等,使学生向实用型、综合型、创新型方向发展。

内容体系

为了实现《植物化学保护》实验教学的目标体系,结合学校的培养目标,在实验教学中应突出农药剂型加工及其性能测定、农药生物测定等相关内容,重点对学生进行严格的技能训练。其教学内容在调整传统的农药剂型加工及其性能测定实验、农药生物测定实验的基础上,又增设农药毒理及残留等新颖性、拓展性实验。总之,精选实验内容,合理安排实验项目,提供给学生各方面实验条件,都应以学生在走出校门之后能适应实际的农业生产为依据。

农药剂型加工及其性能测定实验的调整传统的《植物化学保护》农药剂型加工实验即老剂型的加工,如粉剂、烟剂、乳油等,在实际生产中使用范围逐渐缩小,学生学习这些方法的意义不大。在调整时,我们将粉剂、烟剂的加工实验删除掉,改进了乳油的加工方法,增添了一些新的环保剂型的加工实验,如胶悬剂、微胶囊剂的加工,注重配方设计的实验,加强了剂型性能测定的技能训练,让学生掌握一些高新仪器的使用方法。将农药的制备与使用结合起来,让学生掌握其制备、使用、注意事项等内容。由于实验项目的增加,我们将实验方法相关或相近的实验进行合并,也将一些剂型的性能检测放在一起比较,如可湿性粉剂、胶悬剂的性能检测。这样,可使学生易于掌握更多的技能。

农药生物测定实验的调整以往的农药生物测定实验重杀菌剂、杀虫剂的实验,轻除草剂、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实验;重室内的毒力测定实验,轻田间的药效实验。随着农药生产与使用结构的变化,我们将其实验内容也做了相应的调整。现在除草剂已是农药中的重中之重,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作用逐渐增大。在改革过程中,我们增加了除草剂、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实验内容,减少了杀菌剂、杀虫剂的实验内容。还将毒力测定实验合并,以节省更多的时间增加田间药效实验的比例。这样,既能让学生掌握田间小区的合理分布、施药方法等知识,又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新增设实验我们结合理论教学、具体生产实践和学校的实际条件认真设计实验课题,如对作物药害症状的识别、农药毒理实验、农药残留测定、农药土壤行为以及农药生产和使用结构的社会调查等。农药毒理实验可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农药作用机理;农药残留测定、农药土壤行为可拓展学生有关农药方面的知识,掌握更多的技能;农药生产和使用结构的社会调查不占用教学时间,让学生利用双休日或假期进行社会调查,查阅资料,可使学生对农药生产和使用结构有更清楚的认识,学期末让学生提交调查结果。以上实验应参考《植物化学保护》的教学时间适当安排,不宜过多。

方法体系

在实验教学开始时,教师要向学生阐明实验教学的目的、内容及计划等,让学生心中有数。在此基础上,《植物化学保护》实验创新教学应注重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精讲与学生自讲相结合根据理论教学内容,对不同的实验采取不同的讲解方法。对于理论教学讲解较少、步骤较复杂、有一定危险性的实验,实验前教师应精讲,还应围绕实验原理和操作要点提问,然后由学生质疑,以使学生加深对实验原理的理解和对操作要点的掌握。对于理论教学讲解较多,步骤较简单,需要技能性训练的实验,实验前,让学生先讲,然后根据学生的讲解,教师有针对性地纠正和补充。这样,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加强实验过程中的指导实验进行时,教师应巡回检查,对出现的问题不仅给予分析还应亲自示范。一般学生常机械地按照实验指导书中设计和规定的步骤进行实验,不问为什么,这样做实验收获不大。这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以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室内、室外相结合传统的农药剂型加工及其性能测定与毒力测定操作在实验室内完成,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因此,应增加室外实验的分量,如到附近农药厂参观学习,充分利用实习基地增加田间药效实验项目等。实践证明,学生对室外实验很感兴趣,学到的内容更加丰富。另外,教师还要联系当地的生产实际积极为学生开辟第二课堂。

及时做好实验总结在本次实验结束时,把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等及时、简要地进行总结。在下一次实验课前,将实验报告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评,着重强调实验报告的规范性,提倡对实验存在的问题和改进建议进行讨论,提倡创新,实验报告除客观打分外还应写出中肯、恰当、具激励性的评语。另外,实验思考题要针对实际生产易出现的问题,让学生提出解决方案,找出更完善、更简便的解决方法,充分实现学生的能力培养。

考核标准体系

《植物化学保护》实验考核标准体系要注意考核标准的客观性和可操作性,还要注意考核过程和结果的严谨性、综合性、公正性和真实性。《植物化学保护》实验考核标准体系可分成三大部分:实验理论考核(占30%),主要检查学生对实验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如实验原理、操作过程、注意事项、实验设计能力、结果分析处理能力等,本部分考核题型应多样,还应体现出综合性、应用性等特征;操作能力考核(占50%),选定具代表性的实验作为操作能力考核的内容,主要包括实验设计(占10%)、操作过程(占25%)、结果(占5%)、实验报告(占5%)、实验习惯(占5%)等;平时成绩(占20%),主要指平时的总体表现,如实验的预习情况、实验态度、平时实验报告、实验过程中能否质疑、思考题的完成情况等。

以上实验教学体系的实施,可改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引导学生将所学农药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相结合,使《植物化学保护》知识更加实用,同时能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未来的实际工作中能根据生产需要独立进行科学实验。

[1]徐汉虹.植物化学保护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

[2]刘亚光.农药学的课程建设与改革的探讨[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2):86-87.

[3]黄丽华.谈生化实验教改及学生能力的培养[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5,(7): 82-83.

[4]任立云,曾东强,李伟群,贤振华.植物化学保护实验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广西农业生物科学,2008,27(增刊):128-129.

[5]李新社,陆步诗,王放银.《微生物学》实践教学改革探索——综合性实验的设计与探讨[J].现代食品科技,2007,23 (12):98-100.

G712

A

1672-5727(2010)09-0117-02

孔凡彬(1975—),男,硕士,河南科技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实验师,主要从事农药学教学与研究。

猜你喜欢

剂型农药化学
无人机喷洒农药 农药混配顺序
未来三年将淘汰十种高毒农药
农药打得少了 好桃子越来越多了
不同中药剂型,药效有区别?
农药剂型选择及注意事项
农药二次稀释 防治一步到位
寒痹方对佐剂型关节炎大鼠的治疗作用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