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让语文课更精彩
2010-02-17吴旭华
吴旭华
多媒体让语文课更精彩
吴旭华
多媒体辅助教学是一种新型的现代化教学方式,也是未来世界教育发展的新趋势。多媒体辅助教学具有形象性、多样性、新颖性、直观性、丰富性、趣味性等特点,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在课堂上运用这种图、文、声、像并茂的工具,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接受能力,把课堂变得更精彩,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教师应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建立一种良好的接受模式,让单调的课堂充满情趣,从而激发学生的激情呢?
1 形声结合,感受真情
文学作品大多具有美感物态化的特征。尤其是散文,具有较高的审美属性,作者的强烈情感通过语言引起读者共鸣从而获得精神愉悦。但是中学生年龄较小,生活经验较少,作品情感与学生情感上存在差异,这就要求教师利用多种手段让学生更好的感受文中的感情。
因此,在多媒体CAI课件的设计或多媒体语文语文课的教学设计中,教师首先应有主导意识,利用计算机媒体调控自如灵活的优势,将语言文字所描述的内容变成形声搭配结合的立体平面交叉、有声无声的画面图式,以造成特殊的情境,叩击学生心灵,营造心境,以期引起强烈的审美共振。
例如在教学《春》一课时,课件设计要抓住作者的强烈感情,抓住课文内容,设计出“春花图”“春草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五个课件。在学习春花图时,边欣赏大屏幕上百花盛开的优美的春景,边聆听轻音乐,教师在一旁配以简洁恰当的点评,这样学生就能感受到作者对春花的喜爱之情。在学习春风图时,大屏幕上播放春风吹拂细柳的画面,配以《望春风》的音乐,这时恐怕教师一个字都不说也能收到良好效果,做到“此时无声胜有声”。在画面、文字、背景音乐集合而形成的特殊情景氛围中学生的心灵受到震撼,自觉地随同作者一同对景物进行体验和感受,把自己的感情融入作者的感情中,自然而然带着感情朗读课文。
2 动静结合,领略意境美
文质兼美给人以丰富启迪的文章,作者通过对生活的感受和思考,在论天说地,谈古论今,写景抒情,托物言志中揭示生活的本质和人生的真谛,具有使人获得精神愉悦的审美属性。尤其是散文教学,更应该引导学生领略作者所创造出来的那种充满哲理意蕴的艺术境界。借助多媒体集图、音、文、像为一体的灵活可控的信息处理优势,在多媒体语文课件设计时,多注重它所表现出来的屏幕图像与声音的美,或动中有静;或静中寓动;或动静交叉,动静结合,努力使媒体既表现出调配恰当和谐的色彩美,又表现出格调高雅,旋律和谐动听的音乐美。创设最佳的媒体组合,让学生真正能走进作品中去领略作者所创造出来的充满哲理意境的艺术境界,获得感受意境美。
例如,《观潮》是一篇写景抒情、意境优美的文章。在课件设计时,第一部分写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景象,对潮水从形、色、声、势四个方面进行描绘,可选用“月牙岛”及其海面为背景,配以“圣母颂”那悠长而宽广的主旋律,让学生感受大潮的汹涌澎湃,陶醉在大海雄奇奔放的壮美中。第二部分写水军演习的精彩场面。演习中战斗激烈,声势浩大,可以配以《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的战斗场面,这样学生在读课文时就能更好地理解作者所写,使学生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在模拟的环境中有真实的情感体验,并在学习过程中达到忘我的境界,唤起他们的审美愉悦。
3 时空造境,感受和谐美
诗歌教学必须根据其特点,不仅注重领会其精练的富有鲜明节奏和韵律的语言,而且更应引导学生领悟诗人那强烈的感情和丰富的想象。诗中那丰富想象往往跨越时空,虚实有无兼用得宜,阴阳动静刚柔相继,浓淡深浅远近相宜,不论是主题、情思、韵味的表现,表达方式的运用,行文节奏的处理都包含着矛盾对立的和谐。
例如,《星星变奏曲》一诗,表达诗人对黑暗冰冷的现实的否定,抒发对理想的向往和追求,作者由星星联想到蜜蜂、萤火虫、睡莲、春天、鸟、白丁香。借助多媒体就能再现这些事物,并揭示它们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在学习品味揣摩过程中,吸收美感信息,引起心理共鸣,领悟感受和谐的美。
多媒体的有效运用,突出了重点,理清了脉络,克服了难点,从而使学生在轻松、有趣中升华思想,理解文本。
多媒体辅助教学是时代发展的趋势,而多媒体语文课将会更好地优化教学过程,解决传统教学不能解决或难以解决的问题,能更有效地把抽象、静态的知识形象化、动态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学生的热情,锻炼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所以,作为教育工作者,对多媒体与语文的整合既要做到科学性与人文性相结合,又要感性与理性相统一,必须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多媒体与语文教学的最佳结合点,使课堂更精彩。
(作者单位:河北省迁安市教师进修学校)
10.3969 /j.issn.1671-489X.2010.16.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