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科学的整体化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影响

2010-02-17李松

职业教育研究 2010年5期
关键词:整体化产学研学科

李松

(东南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 江苏 南京 210008)

当代科学的整体化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影响

李松

(东南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 江苏 南京 210008)

当代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是与当代科学的整体化密切联系的。本文从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的整体化的论述出发,探讨了科学整体化的现状及其趋势,并结合我国职业教育现状,从几个方面论述了科学整体化对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影响,论证了科学—教育一体化与综合化的重要性。

科学;整体化;职业教育;影响

当代科学的整体化概述

20世纪50年代以来,科学技术发展呈现出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科学整体化发展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它一方面表现为科学门类的高度分化,另一方面又表现为科学门类之间的高度综合,使整个科学技术,连同社会科学组成一个统一的有机体。这两种似乎是相互对立的趋势,实际上却是彼此密切联系的,它们的相互联结和渗透构成了科学发展的重要特征。从整个科学发展的历史看,这两种矛盾趋势的辩证运动表现为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螺旋式上升过程。所谓科学整体化,指的是所有科学门类随着各学科间的相互渗透和联结而形成一个统一的体系。科学整体化意味着如下的情况:首先是自然科学各门学科互相联系,组成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其次是科学和技术紧密联系、互相促进,技术紧紧依赖于科学理论,科学理论迅速指导技术并直接应用于生产。科学指导了技术的发展,技术又保证了科学研究的深入。最后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哲学互相依赖、共同前进,现代自然科学又离不开社会科学和哲学的指导。

在马克思主义看来,现代科学越来越具有从研究具体对象向研究综合问题方向过渡的特点,这样就产生了大量的科学“结合部”——即边缘科学。它的出现以新的形式使科学继续分化,但同时又为原来彼此无关的科学的整体化奠定了基础。科学发展中的分化与综合这两种趋势,是相互对立但实际上又彼此密切联系的,他们的相互联结和渗透构成了科学发展的重要特征。

现代科学的整体化趋势表明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由宏观领域进入微观领域,科学作为一种知识体系已经向人们揭示了自身发展的重要特征和前景:

第一,综合化。边缘科学的出现,反映了自然界的动态过程。用一种或数种科学方法研究另一种科学研究对象,一门学科所取得的成果迅速地转移到其他学科中去,是当前科学发展最有前景的方面。

第二,数学化。人们对事物进行定性研究转向更精确的定量研究,以便更深入地认识事物的本质。因此,任何一门科学只有充分运用了数学,才算达到进一步完善。现代科学,其中也包括社会科学,正处于数学化的过程中,如教育学、心理学的实证研究和定量分析等。

第三,通用化。概念、理论的相互借用,是社会科学跨学科交叉研究及杂交化、整体化的又一途径或方式。概念的提出、应用和传播是一个学科概念发展的三个基本阶段,概念在各学科的交叉、杂交中起着中介或桥梁的联系作用。每个学科的新概念都有可能对其他学科的发展产生影响,因为人们可以借助这些新概念来观察世界,进一步加深或拓展对因果关系的认识,如职业教育采取“订单培养”方式培养“适销对路”的人才。

科学整体化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影响

当代科学的整体化对职业教育有着深刻的影响,科学与职业教育相互作用,密切联系,两者一体化的趋势在加强。当代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将科学—教育一体化付诸实践,取得了积极的成效。它们被认为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我国发展职业教育的必由之路。

坚持产学研结合 科学—教育一体化正在打破这样一种观念:科学是生产并创造知识的,而教育仅仅是传授稳固而可靠的知识财富。当今时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经济方兴未艾。生产力正在发生革命性的变化,人类社会正处在从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化的关键时期。产业结构和劳动力结构正在发生着深刻变化,包括高技能人才在内的知识型劳动者的就业岗位和需求不断增加,人才资源成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高技能人才是推动技术创新和实现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力量。需要通过学校教育培养、企业岗位培训、个人自学提高等方式,加快高技能人才培养。在高等职业教育范围内,生产制造、教学过程与科学研究的一体化,生产制造、科学研究被视为教学过程的主要动力,反过来教学过程又在推动科学研究与教学。产学研结合有两层内涵:一是科研与生产结合,其核心是经济,主体是科技人员,目的是科技成果产业化。二是产学研合作教育。产学研合作教育(简称产、学、研合作)在国际上称为“合作教育”,是一种人才培养模式。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核心是教育,主体是学生,目的是提高学生对社会和生产的适应能力,其基本特征是学校与企业合作培养学生,其本质就是教育活动与真实工作相结合。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经验告诉我们:产学研结合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和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推进高职院校与企业用人部门的广泛合作,建立高等职业教育与社会生产密切结合的教育机制,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进一步发展的必然趋势。

推进教育研究方式的更新 科学的跨学科交叉研究途径或方式主要有移植、模仿和渗透,研究主题或对象领域的交叉、重合或融合,概念、假定和理论的相互借用等,这为职业教育研究提供了新的视野和角度。当今职业教育研究融合了不同学科(如社会学、经济学、测量学、信息学与逻辑学等)的范式,加强了与各学科的交流,打破了以往专业化垄断现象,拓展了职业教育研究范围及研究主题,采用了新的研究方法或转换了研究视角。

获取知识的多元化 科学的分化与整体化使得“以问题为中心”的新知识产生途径(方式)取代了旧的“以学科为中心”的知识产生途径(方式)。传统职业教育所采用的基本上是一种 “以学科为中心”的知识产生途径,容易造成职业教育的发展和其他科学彼此划界,限定了职业教育的研究视野,容易导致就教育论教育的现象。职业教育“以问题为中心”的知识产生途径,从各学科不同的侧面或视角展开对同一问题的研究,促进了职业教育同其他不同领域学科的交流与合作,大大拓展或加深了对教育相关问题的了解与研究。同时与这种“以问题为中心”的知识产生途径密切联系,当代职业教育的实践性、应用性或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大大增强。当代职业教育仍然遵循科学的传统,为社会知识的客观性而努力,但它更关注当代人类所面临的复杂社会问题的解决,把解决实际问题、提升自我、促进社会经济发展视为天职。

调整人才培养目标 科学的整体化要求在人才培养目标上适当强调培养“通才”,是指教育培养的人才应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当代科学技术的特点在于它的综合性与边缘性。当今,2000多门分支学科纵横交错、层次分明,新的学科不断在各个分支学科的边缘地带产生出来,一个现代化的课题,往往会涉及几种专业、几门学科,这需要调动多种技术,进行一定规模的社会协作。职业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应该尽量懂得多种学科知识,如职业院校开设的“宽基础、活模块”课程就是促进学生更新知识、技能和在一个职业群中转岗能力的培养,是为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发展服务的积极有效的方式与途径。在科学的整体化中,理论科学的作用日益突出,这就要求在人才培养上专业划分不宜过早过狭,职业教育更要侧重于教授多实用性、技能性的专业知识,同时不能忽视适应性广泛的基础概念和思考方法。总之,科学知识的整体化要求培养具有高度综合能力的人才,着眼于科学思维能力的训练。

综上所述,从当前和未来看,科学发展的整体化趋势必将越来越明显。研究这一课题,对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刁培萼,丁沅.马克思主义教育哲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

[2]陈振明.当代西方社会科学发展的整体化趋势:成就、问题与启示[J].学术月刊,1999,(11).

[3]张学军.知识经济呼唤通才教育[J].教育探索,2001,(3).

[4]吴维民.科学的整体化趋势[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89.

[5]计育兴.科学整体化的哲学探索[J].哈尔滨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学报),1987,(4).

[6]姜春林.审视当代科学的整体化特征[J].科学与管理,1999,(6).

[7]俞位增,蔡泽伟.高职院校产学研结合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08,(11).

G710

A

1672-5727(2010)05-0011-02

李松,男,河北沧州人,东南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职业技术教育原理。

猜你喜欢

整体化产学研学科
精益求精产学研 继往开来朝阳人
【学科新书导览】
表演专业教学改革中的整体化教学理念探索——以台词课为例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整体化护理配合在手术室直肠癌根治术护理中的临床研究
“政产学研用”:培养卓越新闻人才的新探索
完善转化机制 推动产学研融合
“超学科”来啦
数学学习的碎片化与整体化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