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2010-02-17361002南京军区鼓浪屿疗养院沈莉华周敏

中国疗养医学 2010年4期
关键词:胰岛素血糖糖尿病

361002 南京军区鼓浪屿疗养院 沈莉华 周敏

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361002 南京军区鼓浪屿疗养院 沈莉华 周敏

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相对或绝对不足,或由于靶细胞的敏感性降低而引起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慢性终身性疾病。近年来我国流行病学研究显示,糖尿病患病率正在日益增高,已成为继心血管疾病和肿瘤之后的第三大非传染性疾病,目前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估计我国的糖尿病患者约占人口总数的2.5%,有60%已确诊的糖尿病患者病情控制不良。这些患者首先是没有得到正确、及时、有效的治疗,其次是担心血糖控制不佳而导致严重并发症、害怕使用胰岛素以及经济承受能力等心理性因素,造成生活质量明显下降。为此,我们针对2007~2008年收治的105例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状况,采取积极的心理护理干预,观察给予护理干预后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现报告如下。

1 对象

1.1 研究对象105例符合WHO诊断标准的糖尿病患者,年龄21~78岁;其中男62例,女43例;平均病程3个月~26年。

1.2 护理干预

1.2.1 糖尿病知识宣教首先指导患者了解糖尿病的概念、发病原因、机制、治疗和转归,使患者了解糖尿病虽然需要终身治疗,但只要严格控制血糖,就能有效防止各种并发症的出现,使患者树立信心。其次指导患者正确进行血糖、尿糖监测和记录,合理饮食和运动治疗,以做到观察的正确性。再次指导患者正确使用口服降糖药物和胰岛素,包括用药时间、剂量、次数和可能的不良反应。针对使用胰岛素的患者多存在顾虑,认为胰岛素会形成依赖,或者副作用严重,而对其有抵触情绪或拒绝使用,护理人员要针对性地进行耐心教育,用亲切、诚恳的语言取得患者的信任,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并让正在使用胰岛素的患者现身说法,以消除其疑虑,长期接受胰岛素的使用。教育培训的方式可选择集体授课、讨论,个别指导和鼓励看书自学等。

1.2.2 药物干预对于存在严重焦虑和情绪不稳的患者,应配合医生给予药物治疗。苯二氮卓类可迅速地改善症状,尤其对夜间睡眠不佳的患者确实有效,也不必担心撤退依赖。我科常用阿普唑仑,也有选用如赛乐特等。

1.2.3 心理护理护理人员要严密观察病情变化以及患者的心理状态,并与其进行有效的沟通,耐心倾听其主诉,了解其焦虑和抑郁的原因,对患者提出的疑问及时解答,利用语言技巧尽快安定其情绪,给予支持、鼓励、忠告,帮助其制订生活作息时间表,转移其不良心境。指导患者进行自我调节,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使其明确糖尿病是可控制的,并介绍意志坚强的患者与其进行“心理交流”,以洞察法让其正视自己的病情,正确对待生活,从而缓解焦虑的心理障碍。

1.2.4 感觉护理对患者进行音乐治疗,可定期播放一些轻松欢快的歌曲、戏剧、交响乐等。这些感官刺激可作用于大脑右半球,导致内啡肽增加,产生愉悦感,从而达到缓解紧张或焦虑状态的目的。另外还可引导患者餐后进行适当的肌肉放松运动、指导其做有规律的深呼吸练习、与之进行有目的的谈心或在病房摆放其喜欢的小物品,均能有效改善精神状态。

2 讨论

糖尿病目前尚不能根治,需要终身治疗,而且随着病程延长,将会逐渐出现不可逆的肾、心、脑、周围神经等器官的并发症,所以一旦患者患上糖尿病,即可出现紧张、恐惧、焦虑心理。有些患者因经济原因,总想迅速控制症状后停止治疗。此外,长期应用胰岛素怕对其产生的依赖和顾虑也可加重心理负担。糖尿病患者的常见心理状态有愤怒、悲观和失望的心态,多见于相对年轻者,由于他们正处于求学、创业、恋爱的大好时光,当得知没有根治可能,加之必须终身控制饮食,因而感到愤怒、对生活失去信心、情感脆弱,有些归于遗传而痛恨父母;内疚混乱的不良情绪,以中年人为多,患者认为自己患病不能照顾家庭,长期治疗又需要大量金钱,造成家庭拮据,或者下一代也有糖尿病而认为是自己遗传的结果,从而整天陷于自责之中;焦虑恐惧的心理,见于多数患者,这是因为糖尿病是一种难以治愈的终身性疾病,随着病程的发展而会出现并发症,他们惧怕因患有糖尿病而影响自己的将来和那些需要他们负起责任的家人,惧怕死亡,对治疗过分关心,甚至出现感觉过敏、精神高度紧张、失眠等;怀疑、拒绝和满不在乎的心理,多见于早期轻症者,他们不愿意看到自己与正常人不同,或认为糖尿病无非是血糖高一点,对身体影响不大,有的甚至怀疑医生的诊断,拒绝改变饮食习惯,不配合治疗;厌世抗拒的心理,多见于长期患病、并发症多且重、治疗效果不佳者,他们认为无药可医,迟早是死,表现出一种冷漠、无动于衷、自暴自弃的态度。糖尿病患者明显存在焦虑、抑郁等心理状态,这种负性情绪和环境变化、紊乱的内分泌系统及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可相互作用,导致大脑不适当的激素或神经递质分泌,从而导致神经细胞代谢障碍而可能发展为器质性精神障碍。及时、有效的心理护理、感觉、运动疗法,可以通过迷走神经、视神经、听神经、感觉神经等改善中枢神经递质、γ-氨基丁酸、去甲肾上腺素、甘氨酸的调节,增强免疫功能,同时运动疗法还有降低血糖改善微循环的效果。总之,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其焦虑及抑郁心理,使血糖易于控制,减少费用,减少并发症发生的可能性,形成良性循环,值得常规应用。

[1]张明园.精神科量表评定手册[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34-38.

[2]范丽凤,张小群,陶旭,等.糖尿病教育对提高患者知识水平及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3,19(11):6-7.

1005-619X(2010)04-0306-02

2009-07-21)

猜你喜欢

胰岛素血糖糖尿病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细嚼慢咽,对减肥和控血糖有用么
一吃饺子血糖就飙升,怎么办?
居家监测血糖需要“4注意”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自己如何注射胰岛素
门冬胰岛素30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老年初诊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糖尿病的胰岛素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