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滚法教学重难点

2010-02-17王新军新疆医科大学中医学院针推系830011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0年15期
关键词:沙袋前臂腕关节

王新军 新疆医科大学中医学院针推系(830011)

论滚法教学重难点

王新军 新疆医科大学中医学院针推系(830011)

本文探讨滚法教学重点“三阶段”,难点“两关键”的教学规律。并探讨了滚法发力形式、力的传导及两力交汇点的概念及对滚法教学的帮助作用。滚法是上海推拿名家丁季峰老先生于20世纪40年代初在一指禅推法的基础上创造发明而成。此法一成,即独树一帜,盛行天下,成为推拿界使用范围最广、使用最多的一种手法。如何搞好滚法教学,抓住滚法教学的重难点,笔者在长期的教学中总结出滚法教学重点“三阶段”,难点“两关键”的教学规律,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滚法;推拿手法;教学重点

1 理论讲述

1.1 讲清滚法的定义 以第5掌指关节背面吸定,用手背近尺侧部分在受术部位作来回滚动的手法,称为滚法[1]。滚动是以腕关节的伸屈运动与前臂的旋转运动相结合,使手背近尺侧部分(小鱼际与手背)在治疗部位上做持续不断的来回滚动的方式进行。

1.2 讲清滚法的动作要领 滚法操作时手背第5掌指关节背侧吸附于治疗部位上。因腕关节在滚法中的伸屈活动是以2~5掌指关节为轴而实现的,前臂的旋转活动是以前臂尺侧及延长线为轴而实现的,两轴的交点为第5掌指关节背侧,将此点做为吸附点,可最大限度地体现腕关节的伸屈活动和前臂的旋转活动,并使两种活动达到最佳组合。

肩关节及腕关节放松,肘关节屈曲130°~150°。肩关节不做为力的支点,只作用力的传导通路,故宜放松。腕关节放松可使腕关节的伸屈幅度达120°,并最大限度地减少腕的自体劳损。而肘关节则做为支点,屈曲130°~150°,伴有主动的小幅度的伸屈活动从而使前臂主动摆动,带动腕关节的伸屈和前臂的旋转活动。若肘关节屈曲角度过大则不利于前臂的旋转活动;角度过小则不利于腕关节的屈伸运动。两种运动受限都不能使滚法力量得到最有效地发挥。

操作时医者上身前倾约30°,要使滚法的压力、摆动幅度、速度均相对一致,不可压力忽轻忽重,摆动幅度时大时小,速度忽快忽慢(每min120~160次),使法动作协调而有节律性。

1.3 讲清滚法的发力方式及力量传导与肘关节的作用 从滚法定义及动作要领可以看出,操作者取站立位,上身前倾,而后通过肘关节伸屈、前臂旋转及腕伸屈来完成 法操作的,对滚法压力产生的途径发力方式。笔者认为是上身前倾而发力的。分析:当操作者上身前倾时,上身之重力可从肩经上臂向下垂直传递,当传递至肘关节时,因肘关节有小幅度的伸屈活动,可将垂直的线状力化解分散成小幅度的扇面力幅,使力度开始柔和地向下传递;在前臂时,又通过前臂的旋转活动,将扇面力幅加以旋转处理,这样使上身前倾后产生的垂直、简单、生硬的力,经过肘关节及前臂的2次活动处理后变得柔和均匀。这种柔和均匀的力传递到腕关节后,通过腕关节的伸屈活动,将此力通过手的作用面在滚动中再次均匀地播撒到治疗部位上,完成了力的最终作用目的地。当然,在肘关节伸屈活动中,尤其是伸直肘关节时,除了改变力幅使力柔和外,还可以增加力量,但这并非是原发力源,而是在活动中的一次助(加)力调节。对此要有清醒的认识。

2 沙袋训练

沙袋训练是滚法从理论到人体的过渡阶段,亦称滚法训练定型阶段,要依据定义、动作要领、发力方式及力量传导与肘关节的作用等理论知识,训练滚法的操作,本阶段训练目的有二;一是掌握滚法的动作要领并在沙袋上操作时予以体现,。尤其要掌握前臂旋转与腕伸屈的有机结合,做到先“形似”。二是在沙袋训练后期,在操作正确的基础上通过累积性训练增加腕指力,要注意腕力、发力形式及力量交汇点的训练,即渐“神似”。为进入人体操作打下基础。

教学方法以教师示教、学生练习、教师辅导进行,力量由轻到重,时间由短到长,频率由慢到快,循序渐进,逐渐进行。

3 人体操作

在沙袋训练一定时间,学生基本掌握滚法动作要领、发力方式、力量传导及有了一定的腕指力之后,可进入人体操作练习阶段,本阶段为滚法变通运用阶段,本阶段训练目的有二;一是使在沙袋上训练成型的滚法能够适应人体各个部位的特点而灵活应用,即留住滚法的动作要领精髓,而变通其外形;二是练习滚法的“持久、有力、均匀、柔和、深透”的基本要求,为临床治疗做好最后的准备,

4 形似

即滚法的动作要领,操作中体现前臂主动摆动带动腕关节的伸屈活动和前臂的旋转活动,并使两种活动达到最佳组合从而达到“形似”,“形似”采用两步教学,一先要让学生练习前臂主动摆动,使发力方式正确。二让学生练习前臂旋转和腕关节伸屈的复合活动,即前臂外旋时滚动屈腕(约80°),前臂内旋时滚动伸腕(约40°),使操作方式正确。

5 神似

在“形似”完成之后,通过反复沙袋和人体训练,练习滚法的“持久、有力、均匀、柔和”的基本要求,从而达到“深透”的“神似”目的,“神似”教学是训练时间的积累而达到的。

而手法“神似”之妙,正如《医宗金鉴》云:“诚以手本血肉之躯,其宛转运用之妙,可以一己之卷舒,高下疾徐,轻重开合,能达病者之气血凝滞,皮肉肿痛,筋骨挛折,与情志苦欲也”。

6 结束语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滚法重点“三阶段”,难点“两关键”的教学规律,是滚法教学的重点,故课堂训练及临床训练亦应以此为轴线进行,另外滚法发力形式、力的传导及两力交汇点的概念是滚法的精髓。有关动作要领均是围绕着力的产生及力的传导而进行的, “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方可使滚法训练和临床应用取得事半功倍之效。

[1] 赵毅.推拿手法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9:41.

10.3969/j.issn.1672-2779.2010.15.044

1672-2779(2010)-15-0058-02

2010-06-10)

猜你喜欢

沙袋前臂腕关节
前臂完全离断再植术后持续康复护理对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前臂长度测量值偏差对前臂骨密度值的影响
沙袋的数量
研究多层螺旋CT联合核磁共振成像应用于腕关节损伤的影像诊断价值
吊沙袋赶走老寒腿
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累及腕关节MRI表现及其分布特点研究
寒湿痹阻及湿热痹阻型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腕关节MRI表现的相关性研究
起搏器专用囊袋压迫装置的设计
高频彩超与磁共振成像对类风湿性腕关节早期病变的诊断价值分析
想不到我的左手那么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