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中小学教学仪器装备建设的现状及对策

2010-02-17谢文斌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0年18期
关键词:教学仪器主管部门供应商

谢文斌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电教仪器站 湖南吉首 416000

☆教装管理与服务创新☆

新形势下中小学教学仪器装备建设的现状及对策

谢文斌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电教仪器站 湖南吉首 416000

教育装备建设是教育的三大基石之一,随着中小学教学仪器供应渠道的逐步市场化,中小学教学仪器装备建设模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中小学教学仪器装备质量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本文客观分析了目前中小学教学仪器装备建设工作的现状,理性提出了加强中小学教学仪器装备建设工作的对策,对提高中小学教学仪器装备建设水平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仪器装备 现状 对策

教育有三大基石:一是课程教材建设;二是师资队伍建设;三是教育装备建设。中小学教学仪器装备建设是教育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确保中小学实验教学顺利开展的重要基石。随着中小学教学仪器供应渠道的逐步市场化,中小学教学装备建设模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中小学教学仪器装备质量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因而探索中小学教学仪器装备建设工作的新路子,确保中小学教学仪器装备质量得到有效保障,是各级教育主管部门需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目前中小学教学仪器装备建设工作的现状

1.装备模式多元化,管理失序

随着中小学教学仪器供应渠道的逐步市场化,原来实施的专业供配模式转变为招标采购模式及自行采购模式。由于采购模式的多元化,并且又无新的管理政策支撑,从而导致了目前中小学教学仪器采购管理的失序。由此,各类良莠不齐的厂家和公司满天飞,瞒天过海式的供货比比皆是。

2.供货单位低质化,配备失常

由于部分供应商不熟悉配备标准,仪器配备素质较低,导致配备失常。一是乱配。在中学仪器配备时竟配备小学的专用教具和仪器,如中学应配的“杠杆”却供应小学生用的“杠杆尺及支架”。二是重配。在一所规模不大的初级中学的化学仪器室里配备有一台蒸馏水器(价值600余元),而在生物仪器室里又配备一台,就学校的规模而言,该校有一台就足够了。三是乱配。部分素质较低的供应商面对多达1500个应配仪器种类,多是“顾名思义”来配备,其配备到校的一些仪器不是教学需要,如解剖针配备的是普通大头针。四是混配。教师演示用仪器的体积大小有明确的规定,这是为了保证最后一排学生能看清楚,但供应商提供的不少演示仪器大小尺寸明显不符合要求。

3.采购价格最低化,质量失衡

由于目前招标采购大部分是采取最低价中标,而中标供应商又为了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多是到一些没有生产标准、生产规模的“家庭作坊”进货,导致相当一部分教学仪器根本达不到部颁质量标准。(1)计量类仪器误差太大,毫无作用。如一些演示测力计因误差太大不能使用,如果用了反而得出错误的结论。(2)制作工艺低劣,没有质量保障。如部分滑动变阻器,其滑片都未贴住电阻丝,如何“变阻”;手持直视分光镜,内部的镜片就已脱落,如何“分光”;价值300余元的学生电源,外壳塌陷、电源插头生锈,部件晃动,如何“供电”。(3)偷工减料,存在安全隐患。方座支架用材单薄,固定焊点不牢固,易断裂,安全从何谈起?用以保障学生安全的急救箱里的金属镊子,要求为不锈钢材质,实际却为铁质且已生锈,怎能急救?(4)以旧代新,以次充好。如某校2008年配备价值600余元的大屏幕示波器,其中的核心部件示波管用的竟是从民间收购的老百姓用了多年的黑白显像管;一些要求较高的橡胶制品竟然用怪味刺鼻的再生橡胶替代。(5)用材不当,降低标准。如小学的啄木鸟、猫头鹰仿真模型,要求用羽毛制作,但却是塑料一次成型的非羽毛制品;部颁标准规定凡导电类器件必须为铜质材料,但部分仪器中的插头、接线柱等却是铁质品。(6)缺少附件,无法使用。有些供应商为减少成本,应有附件的成套仪器不配套,学校常因附件缺失而无法使用。

4.采购验收单一化,监管失控

由于采购模式的转变,中小学教学仪器脱离了专业质检,由供应商配备到县,直接进校。而部分县市、学校没有专业质检人员、专门的质检场地、质检设备及质检工作经验,导致进校后的教学仪器质量验收仅仅是数量上“数数”而已!因而,教学仪器的质量检测与管理失去了主管部门的控制,进入监管“真空带”。

5.仪器供货多级化,售后失力

由于教学仪器品种多,但价格不高;生产厂家多,但分布较散。在招标采购模式下,中标供应商在规定的时间内很难找齐、找全一线生产企业直接为其提供产品,因而,中标供应商只能分包委托给二级供应商采购,甚至有的分包委托给三级供应商。在这种多级供货的情况下,中标供应商的售后服务很难得到保障,对学校反映的问题多是推诿,无力解决。

二、加强中小学教学仪器装备建设的对策

加强中小学教学仪器装备建设,构建质量保障的长效机制,要求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要依据科学发展观,创新工作思路,立足工作实际,实现思路创新、机制创新、制度创新,才能确保中小学教学装备建设又好又快发展。

1.加强领导,健全机构

目前各级教育主管部门都是事业单位,几乎没有什么行政执法力,不少厂家公司对教育主管部门的要求总是漠然置之,不予理睬。因而要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学仪器设备质量监管力度,确保进入校园的教学仪器质量符合相关要求,确保师生人身安全,就必须加强领导,成立专门机构负责中小学教学仪器设备的质量监管工作。

2.部门联动,形成合力

中小学教学装备建设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同时又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计划上报、审核汇总、择优选厂、招标定商、收货仓储、质量检测、优货分发、劣货退厂、款项支付、售后服务、日常维护等具体环节。所有这些工作原来都是在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规划指导、共同参与下完成的。但在采购模式多元化的新形势下,要确保中小学仪器装备建设质量,守住装备建设这一教育工作的基石,就必须引起当地政府的重视,必须得到各职能部门的支持与配合,必须整合职能部门的优势,重新定位,分别承担建设工作任务,共同组织实施,形成合力,才能取得工作实效。在中小学教学仪器装备建设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应该做如下分工:政府采购部门负责招标采购,教育业务主管部门负责计划上报、审核汇总、采购技术标准制定及质量检测,财政部门则根据教育业务主管部门的质量检测报告及检测意见支付采购款项,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则根据教育业务主管部门的质量检测报告通告供货商所在的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并将质量检测报告作为供货商机构代码证年检的重要依据,有不良供货记录的供货商处以罚款或机构代码证年检不合格。

3.提高门槛,杜绝“提篮”

中小学教学仪器属于教学用的特殊商品,其装备工作涉及上千个品种,分布于全国各省市各个公司厂家,加上各公司厂家良莠不齐,故而非专业人员难以辨别产品的优劣。因此要确保教学仪器质量,形成质量保障的长效机制。第一,实行资质初审制,把好仪器设备的入口关,未经各级教育主管部门批准,一切生产企业和产品,均不得进入学校,特别是严禁无生产技术标准,无检测合格证,无安全保证、质量低劣的教学仪器设备和设施进入学校。第二,实行样品采购制。凡参与招标的厂家公司,均须提供所投标项目的产品样本或实物图片,厂家公司提供所投标项目的产品样本或实物图片由地区级教育主管部门保存,招标时供评标专家参考,验收时供验收专家使用。第三,根据采购法的有关要求,由业主制定特定的投标条件,从注册资金额度、产品质量检测报告、中标业绩等方面进行限制,杜绝提“篮子”公司中标。

4.创新机制,集中采购

按照《政府采购法》的规定,符合政府采购条件的,由县级财政部门、教育行政部门组织政府采购。但是对于地域偏僻、崇山峻岭、交通不便的民族地区县市教育行政部门而言,县级招标采购确有难度。具体表现在:一是教育行政部门对教学仪器装备工作并非十分了解,县市业务主管部门人力有限(部分县市电教仪器站仅2人);二是县市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没有专业的质检设备、人员及场地,对采购的设备难以把好质量关;三是各县市单项设备需要量不大,单个组织采购费用过高,又难以得到质量保障和售后服务。因而按照《政府采购法》的规定,创新采购机制,形成由地区级财政部门、教育行政部门共同组织,地区级教育主管部门具体实施的地区级中小学教学仪器集中采购新机制,可以切实解决中小学教学仪器装备建设过程中的质量检测、劣货退厂、售后服务、日常维护等问题。一般来说,在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下,由地区级教育主管部门具体实施集中采购不仅可避免县市、学校采购过程中的大量人力资源浪费,而且可有效降低设备成本,节约开支,具有明显的经费优势。同时,由于是地区级教育主管部门具体实施的集中采购,不仅可以从严从实地管理好参与本地区教学仪器装备建设的各类供应商,而且可以充分利用地区级教育主管部门现有的专业仪器质量检测设备、标准、技术资源及仓储场所,能够确保教学仪器的质量和售后服务。

5.培训队伍,加强质检

中小学教学仪器装备建设工作中的核心是质量检测。随着中小学教学仪器装备建设模式的转变,原来专业供配模式中“专业质检”也须转变为分级质检。因而,建立健全完善的“省—地区—县市—学校”4级教学仪器质量检测体系是确保教学仪器质量的重要保障。目前无论是采取哪一种采购模式,教学仪器产品最终是要进入学校使用的,上千个教学仪器品种,只有经过教师的应用才能发现问题,这样,学校的学科教师就成为进校后教学仪器质量优劣的第一发言人。因此,加大对学科教师的质量检测业务培训,建设一支数量多、业务精、能负责的校级质量检测队伍,是确保新形势下中小学教学仪器装备建设质量的首选。通过校级质量检测的初检与情况反馈,地区、县市两级主管部门就能够及时掌握并发现教学仪器质量问题,再通过地区级主管部门定期巡回的一般检测与重点检测,则可以解决任意采购模式的教学仪器装备建设质量问题。

6.及时通报,加强监督

实践表明,建立健全有效的监督体系是确保中小学教学仪器装备建设工作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措施。地区级教育主管部门在实施监督方面一是可以举办年度教学仪器装备建设质量通报会,邀请所有参加教学仪器装备建设工作的厂家公司参与,通过实物展示、验收报告、学校意见等方式对年度教学仪器装备建设的质量问题进行通报;二是形成年度教学仪器装备建设质量通报文件,拟定供应商黑名单下发到各县市教育行政部门,同时抄送政府采购部门;三是上报省级教育主管部门及相关媒体,给予通报。

7.行业自律,正本清源

目前中小学教学仪器装备建设质量问题的出现不仅是运行机制、人员素质、业务管理等单方面因素造成的,在利益的驱动下,部分厂家公司普遍存在的缺乏良知、恶性竞争、不择手段、瞒天过海、不讲诚信等经营行为则是造成中小学教学仪器装备建设质量问题的首要因素。因而,加强厂家公司的行业自律,提高经营诚信度,开展有序的良性竞争也是确保中小学教学仪器装备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

2010-05-25

谢文斌,本科,中教高级。

猜你喜欢

教学仪器主管部门供应商
《安徽园林》通过省主管部门年审
我国环境立法的演变
高中政治教学中自制教具的有效应用
数学教育改革与发明专利教学仪器
供应商汇总
供应商汇总
供应商汇总
对太湖流域水行政主管部门安全监管体系构建的思考
林业工作站职能作用探讨
推荐供应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