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听说训练于英语教学
2010-02-16贺兴
贺 兴
在英语教学中,我们遵循“听说领先,读写跟上”的教学规律。但根据农村学校的实际情况,没有条件开设独立的听说课,又缺少与教材配套的听说材料,要充分开展听说活动,只有把听说能力的训练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起来。
一、用英语组织教学。
训练学生听说要与日常教学结合在一起,首先教师要尽量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农村学生接触最频繁的听说材料的源泉乃是他们自己的英语教师,教师的语音、语调、语速、节奏、词汇以及语法水平每时每刻都在听说教学中起示范作用。我在上课时,有意识地注意使用课堂用语,从师生问候,发出指令,指出问题到简单的讲解语言现象。我都尽量多说英语。刚开始学生都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可放慢速度,或者稍做重复。同时辅以恰当的表情、动作,帮助学生理解。随着学生知识面扩大,学习内容加深,课堂用语可相应增加,逐步加深。总之,用英语组织教学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而且为学生创造了一个良好的课堂语言环境,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得到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学生从不自觉、无意识地“习得”英语逐步到自觉、有意识地“学得”英语。
二、课前三分钟的free talk。
我的每节课都是以free talk开始。在free talk中,学生有充分的自主权,形式可以是独白,可以是对话;可以提前准备,可以自编,可以摘抄,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像校园生活、英语学习、个人轶事、班级活动、地区气候和小故事等。free talk人人有份,按学号或座号轮流做,而且发言时必须脱稿;对free talk,要求人人认真听,听了要回答问题,有必要还可以同步口译,或复述。这样把听与说有机结合起来,既锻炼了学生口语,又能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也能体会到成就感,从而对英语产生浓厚的兴趣。经过一段时间的坚持,我发现free talk已经成了每天英语课上一道亮丽的风景。例如,在北京奥运火炬传递的日子,同学们有讲自己喜欢的奥运冠军,有讲奥运的起源,有讲五环旗的意义,有讲橄榄枝、和平鸽的来历等等。总之,每天都在走近奥运,每天都在收获新知,每天都在快乐地学习英语。
三、创设同课堂教学融为整体的听说活动。
结合教材的功能话题,创设同课堂教学融为整体的听说活动,让听说训练贯穿教学始终,既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听说实践的机会,又增加了课堂语言信息的交流量,既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直接用英语思维、表达的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
1用听说方式导入新课。例如,在学习湘教版七年级下Unit 6 Topic 2 What's your homelike?时,我把学生分组,要求在限定时间内轮流说出与家具用品相关的单词,并由同组的同学做记录,看哪一组做得又快又好。任务一布置。同学们是情绪高涨,说者注意力高度集中,将学过的单词迅速回放,有效筛选,准确输出;听者全神贯注,迅速将听到的单词听译、听写出来,进行分类汇总。这实际上是对单词音、形和义的一次大检阅,在培养学生听说能力的同时,加深了对单词的理解和记忆。
2新课呈现通过听音开始,学生可以通过听录音带或教师复述。在这个教学环节,我常常使用“三听教学法”。一听主旨大意。二听细节问题,三听并跟读。例如,在学习湘教版七年级下Unit 8 Topic 2 The summer holiday are coming时,我让学生先听la录音,回答一个概括性问题:What are Jane's holiday Dlans?接着再听录音,回答两个具体问题:(1)What's the best time go to Yunnan?Why?(2)What places of interest should Jane visit there?然后再让学生听录音并跟读。注意重点句型和语音语调。当然听力任务的形式除了回答问题,也可以是判断正误、选择答案、排列顺序、填充信息词等。实施任务型听力训练,不仅有利于学生捕捉语言材料的中心要旨,而且能够帮助学生通过主旨大意来识别细节,而不拘泥于个别词或句子,从而培养学生对口头语言材料的理解能力以及对信息进行判断、归纳、综合和简单推理的能力。
3在巩固反馈阶段,用听说活动的形式复现语言材料。形式有看图说话、游戏、对话、课本剧、采访、社会调查、辩论、报告、以及独白等。例如,在学完湘教版七年级下Unit 8 Topic I What's the weather like in spring?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小组合作的学习活动:“我是本周的天气预报员。”由同学们轮流说出本周其中一天的天气状况,其他同学做记录,最后汇总几天来的天气状况,由小组长向全班汇报。这样通过开展生动有趣的听说活动,不仅能增加学生的语言实践机会,加大英语课堂的隐性输入量,巩固所学语言知识,而且能促使学生尝试观察、思考、体验、参与、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提高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4听写三步曲
听写是农村学校最常见的语言操练活动。它操作起来简单,使用起来有效,不仅能检验听的效果,训练写的速度,而且能加深对原文的理解、增强记忆力,同时又培养学生拼写单词及遣词造句的能力。结合我县学生的英语实际,我在开展听写训练时,常常是分“三步”走。第一遍先用正常速度朗读一遍,学生只听不写,了解概况;第二遍按正常的意群读,学生边昕边写,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句子的标点符号;第三遍用正常速度读,让学生检查以纠正错误。至于听写的内容,可以是课文中的重点句型或段落:教师也可以有意识地将要求掌握的重点词组、语法功能等编成听写材料让同学操作;也可以设置语篇缺词听写,即从整篇短文中抽走若干词语后让学生看着短文听整个语篇,然后填写所缺的词语;还可以把课文内容重新编排,以不同的逻辑顺序表述,让学生听写。我们知道,“听”是输入,是对听到的语言信号进行复杂的加工,使之成为与说话者的原意相符合的信息而保留在短时的记忆中:“写”是将自己内化的语言材料进行编码输出、规范口头语言的方式,“写”的过程同时也是复习、巩固的过程,能更进一步地加深对语音内容的了解,可以将在听的过程中模糊的东西彻底搞明白。当听写文章超过一定的量。语言水平就会在不知不觉中获得提升。
5六步结合法
从认知角度看,朗读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在看懂与会读、会读与听懂、听懂与会说之间的语言自我发展过程。促使学生对语言感知训练。一般来说,默读只涉及语言材料的形和义。给学生留下一个平面的印象,而通过朗读,语言材料的音、形以及义三者才会结合起来,给学生留下一个“三维”立体的印象。从听力上来看,默读会造成一个很大的弊端,即许多学生听到一个句子,往往听不懂,但这个句子写出来以后,大家都恍然大悟。因为他们习惯于默读,对这个句子中一个或若干单词的读音不熟悉,所以听到句子反应不过来,要看到句子才反应过来。在教学中,我经常把听说与朗读有机结合,实施“六步结合法”。①盲听。听是读的前提。读之前,先听。且听的时候不看书,努力捕捉文章的主旨大意。②视听。参照听力材料听录音,以获取更多相关信息。尤其是那部分在初次听时感到困惑的句子或段落。③跟读。跟着录音朗读。在此过程中要注意纠正语音、语调,注意停顿,连读等。④独立读。脱离开录音,反复朗读。⑤再次听。在经过反复的听读之后,应该说学生对文章已经相当熟悉了。此时进行听。实际是对整个“读”的过程一个检阅,也可以说它是“读”的升华。此时整篇文章已经深深地印在脑海中了,学生再听文章时感觉就像在听一首他非常熟悉的歌曲一样,已经耳熟能详了。⑥说。学生读熟了,自然而然地就会加以运用,一些句子不用思索就可以脱口而出了。实践证明,加强朗读和背诵,是培养学生语感、提高口语和听力能力的有效途径。
总之,我们要善于结合农村教学实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灵活使用教材,有效开展听说活动,寓听说训练于日常教学之中,寓能力提高于语言实践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