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诗意的节奏带来课堂的高效——对“211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探讨的心得体会

2010-02-16翟劲平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实验中学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10年11期
关键词:咏史诗节奏诗歌

翟劲平(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实验中学)

诗意的节奏带来课堂的高效
——对“211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探讨的心得体会

翟劲平(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实验中学)

“文似看山不喜平”,文章起伏曲折,就能使读者兴趣浓厚,步入胜境,领略无限风光。课堂教学也是一样,如果课上得呆板,从头到尾一个样,就会令人昏昏欲睡。若上得起伏跌宕,有鲜明的节奏,就能引人入胜,产生好的教学效果。

我们学校从去年开始了“211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探讨研究,这“211”是 20分钟精讲,10分钟师生互动知识构建,10分钟精练,是一种讲究课堂艺术节奏的教学模式。在这个教学模式的探讨中,我们科组的语文老师分别在上 《必修 1》和 《唐宋诗词选修 》时段展开了深入的探讨。听完我们科组老师的课后,我有一个较深的感受,课堂教学是一门高雅深邃的艺术,有其独特的内涵和外延,语文课有语文课的独特性,无论以什么教学模式展开,都不能失去语文的诗意,语文的味道,要提高效率,增强感染力,教师须高度重视课堂教学的节奏。“211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在语文课中可以通过追求诗意的节奏美,来达到追求课堂高效的目的。

一、语文教学内容具有节奏美

语文兼具工具性与文学性,文学本身就是艺术的一种。佩特说:“一切艺术都以逼近音乐的节奏为指归。”朱光潜说:“艺术返照自然,节奏是一切艺术的灵魂。”普希金也说:“我的语言和着和谐的节奏,和嘹亮的韵脚,随着梦涌流。”如果说世界上有一种语言是最具有音乐性的,最具有音乐美的,非汉语莫属。我们的母语,是目前最具有音乐的节奏、最美的语言。而我们的经典文学——词,本来就是歌词,是供人吟唱的。我们现代散文特点“形散而神聚”,有散有聚,能放能收,疏密有间,具有节奏美。中学语文课本中的大量课文是颇具审美情趣的,不要说大量的文学类文章充满了各种美的情趣,就是议论文、说明文等科学类文章,也可以挖掘出丰富多彩的审美情趣因素。它们有的纵横捭阖,构思精巧,匠心独运,有的文辞华丽,洋洋洒洒,情真意切,琅琅上口,富有节奏美。

语文是诗意的,语文是有活力,有灵魂,有生命的。语文课应该像诗一样给人以美感,创设出一种富有诗意和人文气息的情境。语文教师在组织教学时,要考虑到教学内容的适时转换,要使语文教学内容本身的自然美、社会美与艺术美错落有致,既要精讲、精练,又要以多种方式唤起学生对生命、对美的感悟。“211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理念,就在于注意在一节课里安排好教学内容,分配好时间,把握好课堂节奏。把握好语文教学内容的节奏,可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永远充满着新奇感,鼓荡着求知欲,达到课堂高效的目的。

二、语文教学环节追求一张一弛的节奏感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如果四十五分钟都是一个调子,平铺直叙,像流水般地淌,淌,淌,学生也会感到乏味,打不起精神。”可见课堂教学节奏变化的重要性。作为教师,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课堂中的教学节奏,把它视为教学成功的关键,让整个课堂富有朝气和活力,让学生得到艺术的享受。

语文教学中的各个环节,必须按照教学规律组织衔接,正确处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关系,合理安排和设置教学内容和时间,一节课的教学环节,单一的“满堂灌”不行,“平分秋色”也不行,只追求热闹的“花架子”更不行,这样会给学生带来不良感受,从而使他的思维效果受到影响。“211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教学环节,一改过去满堂灌的教学现象,20分钟精讲,10分钟师生互动知识建构,10分钟精练,根据教学内容的轻重缓急设置教学时间与内容,有紧有松,有张有弛,搭桥引路,探究获取,总结归纳,使记忆巩固。在 20分钟的精讲教学环节中,要体现一张一弛,一般说来,重点难点要重锤敲,要学生精力高度集中,积极思考,以体现一个“张”字。学生易懂的非重点内容,则可在“张”中体现一个“弛”字。精讲与精练教学环节的转换,有时本身就是快慢张弛的转换。张而不弛和弛而不张,都是不讲究节奏美的表现。只有在紧张之中见松弛,激越之中见舒缓,学生才能在张弛相济、起伏有致的富有美感的节奏变化中,保持旺盛的精力,轻松愉快地获得更多的知识,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三、语文教学方式追求动静交替的节奏美

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教学的艺术就是一种通过教与学来使人感到愉快的艺术。”因此,语文教学应该是充满了美感愉悦性的艺术活动,语文教师应利用艺术的快乐把学生的才智和能力置于一种富有活力的教学活动之中,使学生的整个身心自始至终处于自由、和谐、愉悦的氛围里。

教学方式的交替变换,有助于消除学生疲劳,保持注意力。教师在组织教学时,要巧于设计和安排教学方式,讲究教学方式的间隔变换和合理搭配,使之有动有静,动静结合,使教学活动在动静交替中有节奏地进行。“动”,即讨论、问答、朗读、争辩等,不断给学生以新的刺激,使其保持兴奋状态;“静”,即听讲、思考、默读、自省等,保持教学刺激的有效性和长效性。如我们的语文老师在“211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探讨课教授《咏史诗》时候,就很好地体现了动静交替的节奏美。这节课的第一步运用讲授法与对话法,通过设置两个问题“《金铜仙人辞汉歌》诗的开头四句涉及什么人物、史实?对全诗有什么作用?”“诗中哪些句子描写金铜仙人辞别时的情态?从中可体会到怎样的感情?”来引导学生思考这首咏史诗的特别的写法和思想感情。在师生的问答、谈话中,在学生的谈论中,在教师的讲解中,学生理解了这首诗歌的特点和思想内容。第二步运用讨论法,拓展学习另一首咏史诗《长沙过贾谊宅》,让学生在学习了两首咏史诗的基础上,谈论总结归纳出鉴赏咏史诗的方法。第三步运用实践法,让学生做往年高考曾考过的咏史诗《华清宫》《过华清宫》,把刚总结出的鉴赏方法用于实践上,巩固知识点。在整节课中还贯穿着朗读法,诗歌很重视朗读,每学一首诗歌,每做一首诗歌的练习都让学生朗读,下课前还让学生把该节课学习的诗歌背诵出来。整堂课有师生热烈的对话,激烈的讨论,有动情的朗读,也有学生安静的思考,安静的练习,动静相生,表现出一种与学生心理相容的节奏变化,使学生在快乐兴奋中学习,提高学习。

四、语文教学追求整体和谐的节奏美

语文教学的节奏艺术追求整体之美。它不能仅关注某些环节,而应综合考虑,全面安排,使构成各要素搭配合理,穿插得体,衔接自然,融洽统一,以构成整体节奏的和谐美。优秀的语文教师都十分重视用整体和谐的教学节奏来增强教学艺术的魅力。特级教师于漪就特别强调“要和谐统一,形成一个整体”。一堂语文课,应该如一篇完整的优美的散文,更应该如一首动人的诗 ,讲究 “起 ”“承”“转”“合”。

在“211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探讨过程,我们老师讲授王维山水诗的课堂就体现了诗歌章法中“起”“承”“转”“合”的和谐节奏。老师以三个问题导入作为这节课的“起”,以王维所画的辋川的画,以满怀激情的言语,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感情和丰富的想象,引领学生进入这节课的胜景:王维诗歌中的画意,王维诗歌中的辋川的美景,形成第一个波峰。在简单的导入后,就进入了“承”的阶段,即围绕预设目标整体推进,步步为营,层层深入。以选修教材里王维的诗歌《积雨辋川庄作》作为例子,教学时改用导游式的语言,放慢语速,提出问题。学生静思,快速阅读诗文,寻求问题答案,这样形成第一个波谷。之后学生纷纷举手,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诗中画面的景色:田家生活、自然景色、幽居生活。学生领略到辋川的美景,课堂出现第二个波峰。接着放慢速度,引导学生理性地掌握欣赏诗的画面美的方法。然后在山水诗画中品情,领略王维在辋川居住时候的隐逸山水情怀。掌握了鉴赏山水诗歌的方法后,再让学生通过品读《鹿柴》巩固山水诗的鉴赏方法。这两个环节衔接自然。接着巧妙过渡,引导学生“转”到欣赏诗歌的颜色和色调之美。带领学生在《鹿柴》《白石滩》《竹里馆》等诗歌中体验描写辋川景色的诗歌的色彩美。老师注意到学生被美景深深吸引的情绪,恰当地加以语言引导,加快了节奏。学生经过短时思考,争着介绍诗中画面的颜色之美,课堂上出现第三个波峰。随即又放慢速度,进入课堂“合”的阶段,分析作者用色的原因。学生经过讨论分析,总结出:为了表达恬静平和的生活环境,飘渺的意态和清朗、明净的境界,王维往往采用绿、青、浅蓝、银灰、白等色调,来营造一种幽静、澄澈、空明、冲淡的氛围。老师用富有鼓动性的语言,激励学生进一步在学过的诗词中寻找色彩名句,领略诗句的情感。学生马上回忆学过的色彩名句,纷纷地站起来列举,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整个教学 ,“起 ”“承 ”“转 ”“合 ”,波澜起伏,环环相扣,快慢相间,疏密有致。学生在整体和谐的教学节奏中得到知识,同时也体验到审美情趣,获得审美享受,提高了课堂效率。

对语文课堂的最高赞美应当是:“就像一首诗!”这里的“诗”,并不单指那些在书上供人反复吟咏的作品,而是指那些在课堂上师生感受到的绽放、闪光,或者激荡。诗意是语文的活力、灵魂和生命,也是语文的最高境界。语文教学内容本就具有诗意,在“211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探讨实践中,我们科组有经验的教师,善于在动静之间、快慢之间、疏密之间找到合适的度,并且善于适时变化,使课堂教学的节奏充满了诗意。

猜你喜欢

咏史诗节奏诗歌
花有自己的节奏
宋代《春秋》学对史论体咏史诗的影响
吃饭有个最佳节奏
“新”“旧”互鉴,诗歌才能复苏并繁荣
诗歌岛·八面来风
YOUNG·节奏
咏史诗的哲学意蕴(外三则)
国企反腐开启“一天查处一人”节奏
《宋前咏史诗史》评介
诗歌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