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肝脓肿验案
2010-02-16张占民开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医疗集团林西医院中医科063103
张占民 开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医疗集团林西医院中医科(063103)
刘晓兰 石家庄医学高等专科学校(050081)
细菌性肝脓肿属于中医学“胁痛”范畴,临床以发热,肝区疼痛和肝肿大为主要表现。
1 病因病机
主因火热之邪侵袭肝胆,肝络失和导致胁肋疼痛,可兼夹气滞、血瘀、湿热、阴虚等。
2 治疗原则及遣方用药
根据以上病因病机,治疗上以清热泻火解毒为主,兼夹疏肝解郁、理气活血、清利湿热、滋阴泻火。清热泻火解毒以五味消毒饮,黄连解毒汤为主方,对肝脓肿引起的发热,胁肋疼痛,口燥咽干,大便干,往往收到较好的疗效。一般肝脓肿患者在住院期间禁食水,药量不宜过大,因为患者空腹,容易产生恶心呕吐,常用药物为: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天葵子、紫花地丁、黄连、黄柏、栀子、黄芩。兼夹证:气滞血瘀用柴胡、白芍、川芎、香附、陈皮、桃仁、红花、乳香、没药;夹湿热用茵陈蒿、虎杖、金钱草、龙胆草;夹阴虚(一般为糖尿病患者)用天花粉、五味子、玄参、山茱萸、麦冬。
3 病案举例
病例1 潘某某,男,35岁,2009年3月3日主因肝脓肿入我院普外科病房,给予西药抗生素治疗疗效差,症见:面红,精神差,胁肋疼痛,乏力,食少,睡眠差,小便黄,大便干,舌暗红苔黄腻,脉滑数。查体:体温38℃,B超示:肝右叶脓肿,直径1.2cm大小,辨证为火热炽盛,湿热淤结,以清热泻火,除湿化瘀为法,处方:金银花10g,野菊花10g,蒲公英10g,天葵子10g,地丁10g,黄连6g,栀子6g,黄柏6g,黄芩6g,大黄6g,茵陈蒿10g,虎杖10g,桃仁15g,乳香10g,没药10g,红花10g。三剂,每日一剂水煎服,分早晚口服。
3月6 日复诊,患者体温36.3℃,精神可,右胁肋疼痛减轻,食欲可,大便稀,上方去黄连解毒汤。加五灵脂10g,加强活血化瘀之力,继服3剂。
3月9 日三诊,患者精神好,体温正常,右胁肋疼痛全无,食欲好,大便稀,小便调,舌红苔薄黄,脉滑数,B超示肝脓肿直径0.6cm,患者病情大有好转,适当加用清热凉血之品生地、丹皮、紫草、赤芍。处方:金银花10g,野菊花10g,蒲公英10g,天葵子10g,紫花地丁10g,桃仁15g,红花10g,乳香10g,没药10g,五灵脂10g,生地10g,丹皮10g,紫草10g,赤芍10g。十剂,水煎服。嘱其禁食辛辣温补食物,饮食以清淡食品为主,防止火热之邪郁而难去。
病例2 吴某某,男,63岁,患者发热,胁肋疼痛,口苦口干,纳差,寐差,大便干,小便频,舌红少苔,脉细数。患者既往有糖尿病病史10年,血糖最高达13mmol/L。B超示:肝右叶脓肿,直径0.7cm大小,给予清热解毒,滋阴清热法治疗。处方:金银花10g,野菊花10g,蒲公英10g,天葵子10g,紫花地丁10g,连翘15g,生地15g,沙参30g,麦冬30g,女贞子30g,旱莲草30g,五味子10g,山萸肉15g,天花粉30g,知母15g,玄参30g。五剂水煎服。
复诊:患者精神好,胁肋疼痛减轻,口干减轻,但仍口苦,纳可,寐安,大便可,小便频,舌红少苔,脉细。考虑患者口苦为肝胆湿热之象,前方加龙胆草、茵陈蒿、虎杖、金钱草继服十剂。
三诊:患者精神好,体温正常,胁肋无不适症状,口苦减轻,纳可,寐安,大便可,小便频,舌红少苔,脉细弱。复查,B超示:肝脓肿直径0.3cm,病情大有好转,嘱其继服前方并加用六味地黄软胶囊口服,饮食以低糖低脂食品为主,禁食辛辣食物。
4 结语
在细菌性肝脓肿的中药治疗过程中,要以清热解毒为主,兼以清利湿热、理气活血、滋阴清热,一定要辨证准确,把握好舌苔脉象,往往收到较好的疗效,注意较大的肝脓肿有穿破可能或已穿破胸腔或腹腔需外科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