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结于中 文发于外——我在作文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2010-02-16马言哲山东省青岛三十九中
马言哲(山东省青岛三十九中)
情结于中 文发于外
——我在作文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马言哲(山东省青岛三十九中)
说真话、抒真情是作文的重要原则,是学习做真人的一种历练。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指导学生写作实践中,我注意引导学生“多看”“多听”“多想”“多写”,使情结于中,文发于外,从而活水源源,美文连篇。
一、写作与生活有关,图景在视觉中
“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这是语文新《课标》的要求。长期以来,大部分教师对作文教学的理解就是“材料加结构”,学生的创新能力得不到发展。经常听学生诉苦说:“没有什么东西可写。”其实,人情物理都是材料,天下万物皆成文章。为此,我在教学中引导学生:
1.观察生活,拓宽眼界。注重把学生的目光引向自然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引向平凡的人和事。同时,再把学生的目光引向书本,引向每天的报纸、电视,使他们看到最新鲜的信息。
2.参与生活,体验生活。我从作文教学的需要出发,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进行社会生活实践。如种植花草树木,让他们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饲养虫鱼鸟兽,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参与家务劳动及公益劳动,体验劳动的滋味;考察家乡生态环境的变化,从而懂得保护环境……同时注重引导学生体会实践的感受。有一次配合作文教学“寻觅春天的足迹”这一实践活动,我们组织学生到中山公园赏花,学生醉心于欣赏花的美,很少有人注意地上的片片落花,于是我有意引导学生看片片落花的流动美、参差美,引导学生认识到“落红不是无情物,化做春泥更护花”的奉献美。回校后,让同学们把对春天的喜爱,通过对春花的描写表达出来,大家兴趣盎然,抓起笔把心中的爱倾吐出来了,连最差的学生也有话可说了。田文心同学写道:“四月的花,虽然即将结束自己短暂的生命,但她们毫不畏惧,仍在微风中怒放,显示出大自然五彩缤纷的魅力。看,樱花的朝气,桃花的娇艳,梨花的动人,郁金香的艳丽,还有躲在草丛中野花的俏皮……春天的花,呵,有一朵就是一首无声的诗。”大自然是人生最美的课堂,它以神奇的笔锋为我们创造了多彩美妙的世界,这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习作源泉。还让学生留心观察学校生活,如倪越同学写的体育课上的跳远测试:沙坑边上,几个同学正准备跳远。瞧,小洋站在起跳点上,眼睛注视着前方。他深吸了一口气,扬起双臂,踮起脚尖,微微弯下腰,身子下蹲,脚用力一蹬,腾空跃起,身子在空中划了一道优美的弧线,稳稳地落在沙坑里,他回头望了望量尺,兴奋地跳了起来,高声喊道:“太棒了 !”
只要善于捕捉,就会发现美,就会写出生动的文章。许多学生发现了留心观察的重要性和巧妙性,懂得了 “为”字的真正含义。何阳同学谈到:“观察就如做菜,你得认真地对待,火候不够就无法体会其中的美味。”宋超同学感叹到:“实践才是硬道理啊!”
二、写作与生命有关,情感在声音中
作文教学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新《课标》指出:“应在具体的口语交际情境中,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如“听他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即先引导学生“会听”,在听会了的基础上再转述。因此我在作文教学中为学生创造一定的情境。
一要勤听与生活相关的声音。如听课文朗读带,听民谣、谚语、笑话,听相声 、快板 、评书,听耳熟能详的流行歌曲。例如在综合性学习《献给母亲的歌》活动中,要求学生写一篇歌颂母爱的文章。我先让学生聆听《妈妈的吻》《鲁冰花》《烛光里的妈妈》《忘不了你啊,妈妈》等歌曲,学生受到感染。随后我用屏幕打出了大家都熟悉的《游子吟》,并饱含深情地朗诵了一遍。看着同学们的热情渐渐高涨,我顺势进行第二个环节:颂母爱片段习作。我先给出几个题目:《妈妈的手》《妈妈的唠叨》《妈妈的宽容》等,又给学生读了自己写的“下水作文”《妈妈的宽容》,读完后班里响起了掌声。我真切地体会到了“下水作文”的鼓动性比讲写作方法更有效。“请大家用 10分钟左右的时间选择你最受感动的情节,写一段文字,力求语言有一定的美感,100字左右。”10分钟后开小凡同学朗读了她的习作:“难忘妈妈的眼睛次次的激励,妈妈的脊背丝丝的温暖,妈妈的手轻轻的抚摸,妈妈的口声声的祝福……尽管在这无数个日日夜夜中,我和母亲之间曾发生过许多不愉快的事,但每次都是母亲用慈爱的心包容了我所有的冲动与错误。母爱是伞,一把为我遮挡雨水风沙的伞,遮挡烈日骄阳的伞;母爱是云,是我犯错误时带来狂风大雨的乌云,是我骄傲时挡住刺眼阳光的彩云。”同学们发出赞叹声。接着何阳同学朗读了他的习作:“灯光下母亲粗糙的手,缓缓地瞄准了针眼。一次,又一次,用那根细细的针,长长的线,穿缝着我被剐破的衣服。每一针仔仔细细,每一针饱蘸真情……”因为时间关系,很多同学的作品来不及展示,面对一双双期盼的眼睛,我决定把他们的习作印成讲义,分发给同学,大家都很兴奋。
二是引导学生多听一听自然界的音响。如风吹的声音:微风吹过柳梢,清风拂过明月,狂风扑过巨浪;动物的声音:小狗忙着啃骨头,小金鱼用尾巴拨水,两只老猫在墙头吵架;听听水声:当山间的清泉如一道银箭奔向溪流,当哗啦啦的大雨打向屋脊,当小水滴清脆地落在盛水的脸盆里……靠大自然的美丽、靠生活中丰富多彩的生活图景的吸引力,激发了学生的写作热情和欲望,写出了诸如《微风的静美》《春雨的温柔》《蝈蝈的唱鸣》等美文。如杨静同学写聆听习习微风:“你听,春风的呼唤声,她既不像冬风那样凄厉,也不像夏风那样猛烈,更不像秋风那样无情。她就那样柔美地呼唤着,掠过水面,拂过脸庞,轻盈而执著。还有春雨的 ‘沙沙 '声,为庄稼、为小草、为花卉、为树木提供了琼浆玉液,而那‘沙沙'声就是大自然的心曲,让生命在流动中焕发光彩。”这优美的描绘是与仔细聆听密不可分的。
这更促使我们去关注声音世界,学会倾听,用心去听,从而写出真实感受,写出真情作文。可见情感在声音中,写作与生命有关。要引导学生 “多听 ”。
三、写作与思考有关,感悟在思考中
以前上作文课时我重视的是读范文和提要求,至于学生写作时的情感如何?学生对作文内容有无兴趣问题,很少去过问。“要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作文要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参照新《课标》的要求,我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引导学生多展开联想和想象。
在1933年发表了《岑嘉州系年考证》(1933年《清华学报》第8卷第2期)一文后,闻一多的唐诗研究开始着重“综合的工作”,撰写《唐诗杂论》,以诗论诗,相继发表了《类书与诗》《贾岛》《宫体诗的自赎》《四杰》和《孟浩然》五篇文章,依朱自清说:“那经济的字句,那完密而短小的篇幅,简直是诗。”[9]闻一多在清代朴学考据的基础上更进一步,运用近代科学方法条理唐代诗歌,他的《唐诗杂论》可谓是“顶峰上的顶峰”。
1.开展创编想象的实践活动。了解了活动目的之后,同一组的学生们先开碰头会来决定本组的表达和展示形式。然后由组长分配任务,分头收集各种资料,对资料进行评价、筛选、组合,最后形成成果,在全班展示。有的小组还选择了盘根错节的树根到讲台前展示,启发同学展开联想和想象。学生练习的热情高昂,人人忙着抢答,对回答中出现的问题会及时向老师请教,或相互讨论,找出解决的方法。有一个组展示了一个巨大的圆形图片,有的学生说它是一个车轮,一面圆镜,一轮圆月,一轮红日;有的学生说它是一个永远走不出的迷宫,一个封闭不与外界沟通的思想;还有的说它表示圆之外的知识无限广大……借着学生打开的思路,我马上引导学生再由其中一个事物进一步展开美好想象和联想。有的学生马上由圆月想到美丽的月宫,想到嫦娥奔月,想到宇宙飞船,想到杨利伟登上太空,想到神州六号,神州七号……
2.通过课堂练习展开联想。“爱是花的香味”“爱有点儿像太阳没出来以前天空中的云彩”,这是海伦◦凯勒《再塑生命》中的句子。面对名家的名作,面对海伦的感悟,学生满怀激情地说:“我明白了,爱是考试失败时,老师鼓励的眼神;爱是远在他乡时,母亲电话里温馨的叮嘱;爱是烛光里,陪我彻夜学习的奶香;爱是深夜生病时,父亲有力的臂膀。”这难道不是创作吗?这种创作是阅读基础上的拓展运用。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通过联想和想象真正感受到了事物的丰富内涵和内在美,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激情,提高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可见感悟在思考中,写作与思考有关。要引导学生“多想”。
四、写作与真情有关,动笔在放手中
新《课标》求学生多写、多改,不间断地进行练习,在实践中提高写作能力。因此教师除指导学生在形成牢固的行为习惯上下工夫外,还要敢于放手。
一是让学生参与作文命题。叶圣陶老先生认为作文“最好是令学生自己出题目,教师命题的首要条件便是要能引起学生的兴味”。这样可激发学生的内心思考,触动他们感情的琴弦,使他们的感情一触不可收拾,有一种一吐为快的感觉。同时还要找准学生生活的热点、焦点问题。比如,那些辛苦地上着家教的同学,对家教的教学时间、地点、形式、方法、内容、收费等都有强烈感触,其中不乏对“家教”的无奈。于是《我看家教》的命题就产生了。它迎合了这些学生情感宣泄的需要,文章自然是 “实话实说”。还有,考试前后,学生们焦虑、紧张、后悔、欣喜,于是《关于考试……》的命题,学生很感兴趣,思维和情感便自然化成语言喷薄而出。
二是写学生自己的生活阅历,写动过真情的经历。缩小习作与学生生活的距离,消除学生厌倦作文的心理负担。重视挖掘学生已有的知识,引导学生进入生活领域去寻找作文材料,努力让学生回忆生活的情境,还原生活的细节。例如,周玉涵同学写班主任的关心:“一天,我胃痛的老毛病又发作了。丁老师看到我痛苦的表情,和蔼而又急切地问我:‘你不舒服吗?'然后她把手贴在我的额头上试了试,慈祥的目光里带着几分忧虑——像一位慈爱的母亲对待自己深爱着的女儿。”这的确是一篇不落俗套,亲切感人的文章。
三是立意新颖,抒发自己的真性情,真见解。能面对同样的材料,挖掘出常人所漠视的感受或见解。不重复前人的老路,脱俗而有新意。比如《中学生该怎样打扮》《检查团要来,学校该不该突击卫生》及《偶像与榜样》等,像传统观点是弃偶像、学榜样,而有的学生反其道而行之,赋予“偶像”以新的时代意义,认为周杰伦、李宇春等偶像身上的优秀品质同样能给人以精神力量。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摄取自己愿意写的材料,从大量的感性材料中,获得构思作文的方法,说真话,诉真情,写“放胆文”,才能引起共鸣,从而给人以深邃的思考和美的享受。
四是集结成册,展示成果。同学们大都采用小册子的形式展示自己的作文成果。看着大大小小的册子,形形色色的封面,真让人体会到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是无穷的。郑晓组的小册子小巧精致,线装本样式,大红的封面,白底黑字的题目,透露出雅致与古典,而右下角别出心裁贴上一个卡通形象,让人在庄重中感到了一丝俏皮。汤清组的小册子却以素面示人,白与黑的搭配,象征着冷静、简洁,连名字也透露着与众不同——《新思维物语》。同学们作文的体裁、题材、形式,也丰富多彩,各不相同。
同学们把自己的成果进行班级交流,传阅着、评价着,那份欣喜,那份成就感都洋溢在脸上。因此我们要多鼓励学生把心中所想、口中要说的话用文字写下来,消除写作的神秘感,让学生处于一种放松的心态,真正使作文成为学生传情达意、表现丰富多彩生活的工具。可见动笔在放手中,写作与真情有关。要指导学生“多写”。
五、教学反思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积累是创新的基础,厚积薄发才能做到游刃有余。让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人手一本随记本,随时记录平时对生活的观察和感悟,同时为学生创设一种自由倾吐的作文氛围,有事就写,有情就抒,当学生有了“作文就是生活”这一感受之后,生活转化为作文便水到渠成了。
作文应是精神活动,作文的开始应建立在学生内心精神需要的基础上,而在作文的过程中也应让学生的精神得到一种或多种满足,在作文中产生快乐感,成就感。因此,教师在作文教学中,不应把目光仅仅聚集在“文章”上,而应将目光投向正在精神探索的学生。通过平等对话,使学生在作文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帮助学生建立对作文的自信,挖掘他们的内在潜力,激发他们作文的兴趣。
语文教师要具有教学的机智和敏锐,能善于发现并且抓住生活中一切可为语文教学所用的材料,用作语文教育的资源,这种运用需要有深厚的知识积淀和睿智。
我坚信:只要解放学生,指导得法,情结于中,自然会文发于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