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自主创新 保障产业安全

2010-02-16刘燕华

中国流通经济 2010年2期
关键词:创新能力国家企业

刘燕华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北京市100862)

一、我国产业安全面临的挑战

当今世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经济全球化速度明显加快,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形成,以技术竞争为核心的经济竞争乃至国家综合实力的竞争日趋激烈,特别是全球性金融危机以来,我国产业安全问题日趋突出。

1.资金依存度高,导致高投入、低效率,制约产业安全

当前,我国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为应对金融危机、拉动内需,中央出台了一系列刺激经济发展的措施,政府在两年之内投资4万亿元,预期对2009年和2010年的名义GDP有平均接近7.5%的贡献,大量资金投入驱动的经济发展,有利于快速应对危机,但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出现重复建设,延缓落后产能的淘汰,会影响产业安全。如何采取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在保增长的同时又避免通货膨胀,在实际工作中是很难把握的。我国2007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4.8%,而GDP仅增长11.4%,依靠大量资金投入是我国产业发展的一个特点。

2.出口贸易依存度高,产业发展受制于人,制约产业安全

我国产业发展的贸易依存度高达60%左右,这种依赖国外市场的产业发展,极其容易受到各国政治和经济发展的影响。近年来,特别是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进入贸易摩擦的高发期,连续13年来一直是遭遇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之一。除传统的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以外,近年来,国外针对我国的特保调查以及技术标准、检验检疫、环境和劳工保护、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等方面的贸易壁垒数量持续增加,手段和花样不断翻新。不仅涉及一般商品和贸易活动,而且上升到知识产权、劳工标准、环境标准以及产业政策、人民币汇率等政策和制度层面,这些问题都严重制约我国的产业安全。

3.资源依存度高、利用效率低,制约产业安全

我国原油、大豆、植物油等基础产品进口量已占国内消费量的50%、70%和38%以上。在全球能源、资源价格持续上涨的影响下,国内物价水平面临较大的上涨压力。据国际能源机构预测,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2020年将达到60%,2030年将达到72%。据国际资源经济研究所预测,我国45种主要矿产资源中,2010年能保证需求的只有24种,2020年将减到6种,铁、铜、铝等矿产的对外依存度将达到60%~80%。一旦能源和资源供应出现问题,或者价格在短期内飞速上涨,将危及我国经济发展和产业安全。我国GDP占世界总量约6%,但消耗世界17%的能源、35%的钢铁、40%的煤炭、50%的水泥等。德国GDP与我国相当,但其能源消耗只占世界的5%。

4.依靠廉价劳动力支撑产业发展,危及产业安全

我国很多企业雇用廉价的农民工,但随着社会保障体系的逐步完善,企业利用廉价劳动力的优势将不复存在。从产业竞争力的角度看,较低的劳动生产率、高额的能源投入以及低水平的研发投入,必将使我国传统的产业比较优势和核心竞争力逐渐下降,自有品牌大量流失。例如,虽然美国、日本、韩国、墨西哥的制造业人均工资水平分别是我国的47.8倍、29.9倍、12.9倍和7.8倍,但是其单位产品的工资成本只是我国的1.3倍、1.2倍、0.8倍和0.7倍。很显然,来自劳动力充裕优势的国际竞争力正在逐渐消失。

5.创新能力低,产业发展后劲不足,是导致产业不安全的根本原因

长期以来,一些地区的外向型经济促使我国产业向“高资源性投入、低附加值产出”等产业转移,严重影响我国产业的创新能力和升级能力,继而影响我国产业的持续发展,使中国产业在国际分工中处于代工、打工的较低层次。例如,我国出口贸易规模虽然高达1.5万亿美元,但其中50%左右是加工贸易,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都偏低;每年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接近4000亿美元,但是加工贸易占80%以上,而能够体现技术含量的软件和芯片出口的比重不到6%;每年申请的专利达到18万多件,但其中技术含量高的发明专利只占20%,其他80%属于外观设计和实用新型。虽然我国是第一大纺织品生产商,但其利润总额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经营中国纺织品中间商的利润总额。因此,创新能力低是造成我国产业安全诸多问题的根本原因。

二、切实推进自主创新,保障产业安全

随着我国经济逐步走向国际化,自主创新在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特别是要形成产业持续的竞争力,保持持续增长的空间,就必须在自主创新上有大的突破。

1.把建立创新型国家、培育创新型企业作为保障产业安全的根本举措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瞻远瞩,准确把握世界科技发展和经济发展的最新趋势,明确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和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强调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国务院制定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突出强调要把自主创新作为核心指导思想。建设创新型国家,从某种意义上说,关键在于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只有通过企业,才能真正转化为规模生产力,才能真正增强国家经济实力。建立创新型国家,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是维护国家产业安全、提升国家整体竞争力的关键。

2.把建立产学研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作为推进自主创新的战略措施

产学研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是由企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等形成的联合开发、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新型技术创新组织。在相关部门和地方的积极推动下,我国在若干重点行业和区域已经建立起一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这一探索和实践,对于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形成产业技术创新链,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建立产学研战略联盟,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创新体制和机制,营造良好环境,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提升产业竞争力,加快推进技术创新体系建设。这是应对金融危机的当务之急,是实现调结构、上水平的治本之策,是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战略行动。

3.把建立企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和创新技术方法作为战略的突破口

技术创新服务平台,是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支撑,是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基础性工程。近年来,在中央和地方财政的大力支持下,形成了一批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基地,为建设和完善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奠定了坚实基础。今后,要进一步构建面向企业技术创新的公共服务平台,促进国家实验室、大学、科研机构、检测中心、大型仪器中心等向企业开放。加大对技术市场、生产力促进中心、企业孵化器、留学生创业园等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扶持力度,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自主创新,方法先行”,创新方法是自主创新的根本和源泉。针对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的重大需求,推进国际先进技术创新方法与中国本土需求融合,积极开展企业技术方法培训与示范,大力推进技术创新方法应用,营造企业良好创新文化,切实增强企业创新能力。

4.把引进和培养优秀人才作为战略的关键

人才是实现创新发展的根本。近年来,我国企业特别是大型企业在培养和引进人才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但总体来看仍然缺乏创新人才特别是高层次的创新人才。加强企业技术创新人才队伍建设,一要注重培养企业人才,鼓励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与企业联合培养创新人才;二要注重实践锻炼,鼓励高校学生参与企业创新实践,特别是在产学研合作中发挥积极作用;三要注重引进高层次人才,积极参加与实施国家“千人计划”,建立高层次创新人才队伍;四要注重提高广大职工的素质,通过开展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和加强职工培训等方法,提高企业职工科技素质与创新能力。

5.把完善和落实自主创新的各项政策作为产业安全的战略保障

要着眼于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措施,促进科技政策和经济政策的协调一致。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为落实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国务院出台了60条配套政策,有关部门制定了70多项实施细则,尤其是对那些企业最关心、最能得到实惠的具体政策(如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府采购自主创新产品、国产首台首套重大装备应用、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等),更要千方百计采取措施落实好。要加强对政策特别是财政、金融 、税收等政策落实的监督检查,及时总结经验,发现问题,不断改进和完善,为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供政策保障。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强盛的源泉,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我们相信,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大幅提升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必将在维护国家产业安全、促进经济持续平稳发展中发挥极其重要的支撑作用。

猜你喜欢

创新能力国家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能过两次新年的国家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把国家“租”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