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应强化作文训练
2010-02-16福建陈真真
福建 陈真真
学生习作存在的问题,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果细加分析,许多问题的产生和作文的不良习惯有关系。根据对小学生作文教学的要求,小学生应该养成的作文良好习惯。这习惯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写真话 诉真情
首届冰心杯作文小学组一等奖的作品,是一位一年级的小朋友写的仅100来字的《妈妈回来了》。原文如下:
“前段时间,妈妈去杭州学习,去了好长时间,可能有一个月吧。今天,妈妈终于从杭州回来了,我非常高兴!因为妈妈的怀抱很暖和,因为妈妈回来了,爸爸的生日就能过得更好,因为妈妈在家里会给我读书……
妈妈不在家的时候,我很想她,想妈妈的感觉,是一种想哭的感觉。”
它能从海内外5万多篇作品中脱颖而出值得我们深思。小作者就是以这种不加任何修饰的文字真切地表达了“妈妈回来”带给自己的温暖和喜悦,以及曾经有过的感受和体验。文贵以真,真情足以打动人心。《妈妈回来了》以纯真的感情和宝贵的童趣让评委们眼前一亮。同时它也在提醒我们“要让学生‘我手写我心’,孩子的童心是最起码也是最宝贵的。”
在一定的意义上,作文就是写话。文章就是“我手写我心”,心口如一的良好习惯,就是要求学生在作文时明确自己为什么要写,想要表达什么思想,认真对待。要内容具体,实实在在,不写空话;有真情实感,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不写假话,而且思想感情健康;注意用词造句,选择恰当的词语,句子通顺,前后连贯,准确表达自己的思想,让人看得清楚明白。总之,作文就是反映自己的思想、学习和生活,心口如一,言行一致。
二、善观察 勤积累
学生面对作文常感到困难重重,无从落笔。究其原因是没有养成观察生活、积累素材的习惯。古人云:“书到用时方恨少”,如果平时不去观察生活,不去积累作文材料,等到写作文的时候,当然会苦于没有“东西”可写了。那些知识渊博的学者、作家,之所以能文思敏捷,出口成章,下笔成文,是因为他们从“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的高度,认识到观察事物的重要意义,善于观察,勤于积累,要不断提炼的结果。作者必须有广博的见闻和深切的感受,决不能凭空杜撰,面壁虚构。只有亲身去接触事物,仔细地观察事物才能获得真实、深刻的生活素材,才能写出真实生动的文章。
观察是认识事物的第一步,也是积累写作素材的有效途径。它有助于学生解决写具体的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说,观察力也是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得以发展的基础。它还可以帮助学生全面、深刻而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促进智力的发展。细致观察的良好习惯,就是要求学生自觉地观察,对天上和地下的东西无所不看。在观察时,立足点正确,掌握一定的方法,全面细致;善于想象和联想,并能分析、比较、综合,认识事物或现象的特点,获得直接的感知,形成感受。
常言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阅读不光是为了积累和丰富文学知识,同时也是语言训练与语汇积累的重要途径。经常保持良好的阅读习惯,不仅会丰富语汇,还能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只有广泛阅读从中博采众长,勤于积累深厚底蕴,方能厚积而薄发。因此,要培养学生养成勤于积累的良好习惯。勤于积累,不仅能丰富作文的题材,切实解决“言之有物”问题,过好作文的内容关,而且能树立生活、实践的观点,把学生培养成为生活的有心人。勤于积累的良好习惯,就是要求学生在平时能自觉地多听,听人讲话,听广播和收看电视节目等,并记下收获。自觉地多看,看到有意义的事物,不常见的现象和有特色的景观等,能写下感受;自觉地多读,经常阅读报刊书籍,能摘抄或写出体会等。总之,无论是听到的、看到的、读到的,凡是有意义的内容,都能及时写下来,点点滴滴,积累丰富的材料。作文时还能翻阅回忆,善于使用。
三、多思考 勤练笔
作文要写出新意,不落俗套,必定要花一番心思才能写出来。文以意为主,立意的高低决定着文章的价值。思考则有助于揭示事物的本质,提高文章的立意。动笔之前,必须认真思考,反复琢磨,选哪些材料,从哪个角度去写,对这些材料该作怎样的安排。在确定内容和中心以后,就要安排结构,而结构的安排,则要在思维上下功夫,从整理思路入手。
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要求学生先想后写。在作文时,先明确习作的要求,再想清楚为什么写,写什么,怎样写,并列成写作提纲,或打成腹稿。最后,按照提纲有顺序地写。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熟能生巧,多练才能掌握写作的规律。鲁迅说过:“文章应该怎样做,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并无心得或方法的。”由此可见,多写,把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记录下来,才能锻炼出良好的表达能力。学生的多练,应该在没有任何心理压力的情况下,并且成为他们的自觉行动,才能取得效果。在完成每单元规定的作文教学之后,我鼓励学生坚持写日记,每天把生活中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记录下来。除此之外,还常进行以下几种练笔尝试:l.“故事接龙”。提供事先准备好的故事开头,引导学生冲破思维定势的束缚,鼓励学生勇于创新立异,不落俗套,不人云亦云。同样的开头,不一样的故事,让学生根据材料,多角度进行续写,有效地解决“题材雷同”的现象。2.古诗改写。利用班级板报开设“每周一诗”让学生熟读理解,选择自己喜欢的古诗根据自己的体会、感悟进行改写,并配以插图,把自己表达的内容画成图画。这种图文结合形式新颖活泼,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写作兴趣,有利于拓展学生写作思路。3.创编童话。写童话,编故事,不受时空的限制,放手让学生自由发挥,是学生最乐于接受的一种作文方式。引导学生展开合理想象,鼓励学生敢想敢言,放胆作文,想怎么写就怎么写,不人为地给学生固定写作套路。4.奇思妙想。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针对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让学生奇思妙想,创造性地提出一些解决方法。5.串词成段。给出几组几个看来互不相干的词语,让学生自选一组,糅合在一个片断中。练笔是艰苦的创造性脑力劳动,学生练有所得,获得愉快的心理体验,就成为推动他们进一步坚持练笔的内驱动力。苦中求乐,乐而创造,创造成为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才能不断激发练笔的热情。在教学中,针对学生习作中的不足,指导如何修改,让学生明白好作文是改出来的。将优秀习作推荐给报纸杂志,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快乐,激发写作的欲望,使作文教学由被动变主动。
自觉练笔的良好习惯,就是要求学生有兴趣,爱动笔,多动笔。除了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课内布置的习作外,还能在课余时间自觉地多写多练。如写日记、读书笔记等,字数不在多,贵在坚持。
四、反复改 认真写
文章是写出来的,好文章却是改出来的。文不厌改,修改文章也是一项重要的基本功。反复修改的良好习惯,就是要求学生在习作后,能认真修改,反复推敲,除了注意句子、词语、错别字和标点符号外,还能注意内容的调整补充和标题的拟订等,想一想是不是把自己的意思表达清楚了。此外,还应引导学生做到如下几点。首先,掌握修改的方法。用朗读的方式,一句一句地念。对念不通的,听不顺的地方,能加以分析,找出毛病。其次,态度谦虚,在自我修改的基础上,能主动向同学求教互相交流讨论。最后,能认真阅看老师的批改,把修改后的习作工整地誊抄一遍。
书写是小学作文训练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鲁迅曾指出:“字不一定要写得好,但必须写得使人一看就认识。”但在教学中,我们不难看到,有些学生的习作字迹潦草难以看清,结果影响了考试成绩。由此可见,书写并不是小问题。作文书写的格式符合要求,字迹清楚,标点正确,才便于阅读。让学生明白正确规范的书写是作文能力提高的一部分,也是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学习态度和责任感。
总之,良好习惯的培养重在实践,练习是有效的途径。教师要启发教育,调动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创造条件,让学生有反复练习的机会;检查督促,落实练习的要求。培养学生作文的良好习惯,要坚持整体性的观点。各方面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成为一个整体,不能顾此失彼,要全面要求,整体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