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覆原有能源体系、能源生产、使用以及各种能源之间转换方式——能源升级『攀博追新』
2010-02-16牟雪江
□ 文/本刊记者 牟雪江
责任编辑 莫北
辨风看向:在世博中国馆中,未来中国能源“取之有道”的新技术展示于游客面前,参观者可以通过现场触摸屏的生动体验,看到不同类型的能源通过泛能网实现能源生产、储运、应用与再生的全生命周期的优化配置,并能深刻感受到它为未来家庭、园区以及城市带来的巨大变化。专家表示:泛能网一旦应用成功,将颠覆原有的能源体系,包括能源的生产方式、使用方式以及各种能源之间的转换方式,制造出高度有序的能源,从根本上实现能效的最大化。
风向解析:世博会有句名言,即一切始于世博会。如何在上海、在中国并向全球拓展这句至理名言的深刻含意,作为第一个正式提出“低碳世博”理念的世博会,上海在能源使用上想尽了一切办法,从前沿到传统,没有什么不被尝试。超过1000辆的新能源汽车、总计10.3亿颗LED芯片、多达4.68兆瓦的太阳能装机容量……无论从哪个角度而言,“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上海世博会都是世博历史上最凸显低碳环保理念、最富含节能减排精神的一届盛会,而绿色技术、低碳理念的集中展现,标明新能源产业作为未来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最为关注的新兴产业,代表着能源升级、产业发展的方向。
换句话说,后金融危机时代,新能源发展将备受关注。随着产业结构调整与培育新兴战略产业步伐加速,节能减排与新兴能源产业的战略地位将愈加突出。
透过上海世博会创出的“低碳世界之最”,我们看到的是世界在新能源发展方向的飞快步伐,是美国、加拿大、巴西等国家正在紧锣密鼓地开展研发工作,对新能源投入的不断加码。
金融危机的爆发提升了美国政府对战略产业的关注力度,奥巴马政府上台后不久就推出了“美国复兴与再投资计划”,计划在未来10年内投资1500亿美元进行新能源开发,并创造500万个新工作岗位;到2015年新增100万辆混合动力汽车;到2012年做到风能和太阳能发电量占美国发电总量的10%,到2025年占到25%,实现过去30年才能达到的目标。截至2009年,美国全国电力生产的1/3来自非碳能源。
而在巴西,2009年度巴西乙醇产量为1980万吨,替代了国内56%的汽油,减排二氧化碳4233万吨,提供169万个工作岗位,已有1000多万辆灵活燃料汽车(FFVs),汽车销售中的90%以上是FFVs。
能源产业的升级,正在让世界缩减化石能源的使用比例。从全球主要能源供应结构看,1973—2008年石油、天然气、煤炭所占比重均有所下降,其中石油占比的降幅最大,由46.1%下降到34%。新能源所占比重增大,其中核能占比由0.9%上升到5.9%。
从政策环境来看,能源产业向新能源升级也得到了广泛支持。美国国会延长了可再生能源发电补贴政策,可再生能源发电市场的发展得到了法律的保障;欧盟各国的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得到各自政府的批准,可再生能源市场需求得到保障;日本恢复停滞了两年的光伏发电补贴政策,日本光伏发电市场重新启动;英国规划推行新的可再生能源电力强制收购补助计划,补贴对象锁定规模小于5MW的小型太阳能发电系统家庭用户,此方案可带动英国再生能源发电比重,由5.5%提升至30%。
由于我国和西方发达国家发展阶段有所不同,因此在新能源领域的发展上也存在着差异。以占全部能源消耗30%以上的交通能耗来说,中国正在步入汽车社会、正处在解决替代两条腿问题的时候,中国的交通消费结构是在由下往上升的,在升级的过程中要解决中国汽车能源问题,必须从各个方面入手,一方面要接受燃料消化;另一方面必须寻找在数量上比石油还要大的能源。
上海世博会展示给世人的低碳经济,实质上是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由此可见,石油化工行业走低碳道路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