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考作文,大题小做

2010-02-16王浩裕广东省郁南县蔡朝焜纪念中学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10年7期
关键词:化大为外延常识

王浩裕(广东省郁南县蔡朝焜纪念中学)

高考作文,大题小做

王浩裕(广东省郁南县蔡朝焜纪念中学)

高考作文,是每个高考学生的心头之痛,皆因它占了语文科成绩的三分之一。作文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语文成绩的高低,从而影响着高考的总成绩。近年来,高考作文有向综合型发展的趋势,也即综合了材料、话题、标题作文的格式要求,让学生写作时有了很大的发挥空间。空间大了,考生有时反而会有无从下手的感觉。其实,综合型作文题目与以往的话题作文是大同小异的。我们完全可以把它当作话题作文来写。

如:广东卷2009年高考作文题

我们生活在常识中,常识与我们同行。有时,常识虽易知而难行,有时常识须推陈而出新……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生活中与“常识”有关的经历或你对“常识”的看法。自拟题目,自定写法,不少于800字。

对这个作文题目,我们完全可以看作是以“常识”为话题的作文题。这样,话题作文适用的“大题小做”法,就有了发挥的余地。作文的写作范围那么宽泛,如果仅把话题当作一个僵死的概念,看为“铁板一块,不可分割”的整体,笼而统之去做文章,势必内容空泛、文意散漫。所以,写好作文的第一个本事是“目无全牛”,善于在一个大的、宽泛的范围内,“择其一点,不及其余”“弱水三千,只取一瓢”。也就是只写“大范围”中的“某一方面”,给自己提供了一个充分发挥、具体表现的好舞台,这样才能在800字左右的篇幅内写出立意鲜明集中、内容具体充实的好文章。

那么,如何将标题化大为小,以小见大呢?

第一,用“前加后补扩展法”。

在原来的话题基础上加以扩展,以增加内涵而达到缩小外延的目的。扩展的方法主要是添加一些限制性成分,从范围、对象、内容、时间、地点、性质等方面进行限制后,文章选材、主题或中心论点的指向会更加明确和集中,极便于我们的写作从小处着眼而有机展开。如广东2009年的作文“常识”。

标题是一个名词(代词),那么我们可以在它的前面加上名词、动词或修饰性词语,组成一个偏正短语或句子,如:《这是常识》《被忽略的常识》《我们应该怎样看待常识》;

当然,我们也可以在常识的后面加上其他词语,让它充当主语组成句子,经过这样的添加,作文的限制就明显了,写作起来就能小中见大地写出实在的内容表达深刻的主题了。如:《常识就是力量》《常识的认识与发展》《常识诚可贵,真理价更高》。

如果是动词,那么我们同样可以用对待名词的方法来为它“前加后补扩展”,如:2007年广东话题作文 “传递”,我们可以为它定题或立意为“爱的传递”“微笑的传递”“孝的传递”“传递,在你我心间”等。

以上是针对单个词语的,如果遇到本身是短语的话题,方法就会更简单些,只要在它的前或后加上词语使它成为一个完整的句子即可。如广东2008年作文题:“不要轻易说‘不’”,我们可以命题或立意为:“面对困境,我们不要轻易说‘不’”“学习不要轻易说‘不’懂”。

第二,用提问联想法。

围绕话题,多提一些如 “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等问题,充分展开丰富联想,从而使话题外延变小。通过联想,我们的思路会越来越来明确,愈来愈深入,较小的写作切入口就形成了,能顺利地实现“化大为小”。

我们可以从正面联想:“常识是什么?”“常识有什么作用?”“为什么要与常识同行?”“怎样与常识同行?”“常识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意义或作用?”

可以从反向联想:“不按常识做有什么危害?”“为什么常识知易行难?”

也可以作横向联想:“生活中需要遵守哪些常识?”“各行各业的常识有什么不同?”“不同的人对常识的态度相同吗?”

也可以作纵向的联想:“过去的常识与现在的常识有什么异同?”“哪些常识是与时俱进的?”“哪些常识是永恒不变的?”

这样从提问到联想,进一步拓展话题的空间,大胆取舍,见微知著。作文不求面面俱到,就容易做到深刻、充实、生动了。对“常识”这个话题,我们就可以把作文命题或立意确定:“常识是盛开的花朵”“从常识中发现真理”“左手常识,右手创新”“如此常识”“常识,须推陈出新”。

第三,巧妙转换,化虚为实。

所谓化虚为实,就是从话题的本义出发,通过引申、比喻等方式挖掘话题的意义,由表及里、由浅而深,不断扩展和深化话题的一种审题方式。一般说来,虚题都是比较大的题目,实题都是比较小的题目,因此,这种审题方法也可以理解为大题小做法。有些题目,从字面上看很虚很大,审题立意时运用化虚为实的方法,就可以写到实处。比如“常识”这个话题,表面上很虚很大,不着边际,但是把它落到实处,就非常好写了。如“高尚是一种常识”“种花的常识”“交朋友的常识”“别拿常识不当干粮”等。

第四,分类话题法。

分类是区分概念外延的逻辑方法。一个概念可以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每一标准可分成若干大类,同一大类又可分成若干小类,逐层划分,概念的外延越小,则概念的内涵越丰富,这种外延和内涵的反变关系为概念型的话题审题细化提供了可能。

如以“常识”为话题作文,审题时,对“常识”进行分类处理,就显得十分必要。“常识”包括自然常识、社会常识两大类。自然常识是客观世界自然物的常识,这些自然物包括日月星辰、山川草木、花鸟虫鱼等。社会常识是指现实生活中除自然常识之外其他社会现象的常识。如进一步细化又可分为艺术常识、语言常识、交际常识等几个小类。如此分类,思路越来越开阔,思维越来越具体,自感角度众多,切入容易,写好作文已具备一个良好的开端。

上述几种作文审题方法的运用常常能够对话题化大为小,化难为易。但是应该看到,这并不是严格的科学分类,实际审题时还有一些其他科学方法可利用,综合利用几种方法的情况也不鲜见。只要我们细心体会,善于摸索和总结,套用话题、大而无当的审题毛病就一定能够克服,审题时思维不畅、定势老套的现象也会消失,写好作文才更有保障。

猜你喜欢

化大为外延常识
化大为小找规律
靠不住的常识
近视600度以上,这5条常识务必知道
关于工资内涵和外延界定的再认识
入坑
爱情的内涵和外延(短篇小说)
回归常识
化大为小、以小见大
新一代STE分子束外延系统
增一笔画,化大为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