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党史学科研究方法创新与研究领域拓展研讨会”述要
2010-02-16王心月
王心月
由东北师范大学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和吉林省中共党史学会联合主办的中共党史学科研究方法创新与研究领域拓展研讨会于2010年6月25日至27日在长春召开。来自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清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21所高校12个中共党史学科博士点、10个相关学科博士点以及中共中央党校、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的3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会议就中共党史学科研究方法创新、研究领域拓展以及中共党史学科与相关学科关系进行了深入探讨。
一、中共党史学科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与会专家认为,经过几代党史研究者的不懈努力,中共党史学科的研究无论在广度还是深度上都有了明显进步。但伴随当代中国社会的巨大变革,特别是近年来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的设立,中共党史研究的学科发展与建设面临着一些困境。
有一些专家认为,在我国现行的学科分类中中共党史学科处于尴尬的地位,给学科建设、学术研究、课题申报、成果评奖等都带来了诸多不便。而学科属性与学科归属是学科建设的前提与基础。从客观研究实际和现实政治影响来看,中共党史学科是一个包括党的历史、党的学说和党的建设在内,对正处于执政地位的政党的发展过程给予研究的学科,具有很强的现实性、政治性、政策性和综合性,将其归属于政治学科更为适合。
另有专家认为,缘于研究对象、研究范式、研究方法与历史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同类内容存在的明显区别,将中共党史学科划为独立的一级学科,不但有利于党史学科本身界定研究范围、确定研究对象、构建自己的研究范式及研究方法,而且有利于体现中共党史学科特色。
还有专家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原来都属于党史研究的范围,把二者纳入马克思主义学科,必然会影响到党史教学,并使研究队伍分化和研究领域重心转移,客观上对中共党史学科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而三个学科具有行为主体(中国共产党)基本一致、历史跨度 (1840年至今)大致相同、核心内容相互贯通的内在联系。如果把三个学科完全整合为一个“学科群”,在相互促进中共同发展,不但可以解决三个学科间研究内容重叠、学科边界难以划分的难题,还有利于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的基础和力量,有利于拓展和深化中共党史的研究。
二、中共党史学科研究领域的拓展
关于中共党史学科研究领域的拓展,与会专家认为,中共党史学科研究领域的拓展,显得非常重要和必要。
有专家提出,中共党史学科拓展研究领域,可作学科内 (本一级学科)与学科外 (与其他相近学科)两方面的思考。在政治学一级学科内拓展,如向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外交学等学科领域的拓展。在政治学一级学科外拓展,可向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拓展,也可向其他相关学科拓展。如向历史学研究领域拓展,主要表现在中共党史学科如何运用党史学的一般概念、范畴、规范对中国近现代历史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包括对党在近现代中国社会变革和发展中的历史作用、特别是对党所领导的人民共和国的历史进行研究等。
还有专家指出,中共党史学科拓展研究领域也必须遵循科学性的要求。总体而言,中共党史学科拓展研究领域,一是要有明确的学科定位和学科边界,不能盲目进行拓展:既不能失之过宽,造成突破学科边界、甚至离开本学科的基本规范进行研究,也不能人为地树立学科壁垒,仅限于本学科内进行重复性研究,不敢进行跨学科研究;二是要正确处理好本学科和相关学科的关系,注重学科依托和支撑;三是要着力从学理上下功夫,推进中共党史学科研究领域的科学化拓展。
三、中共党史学科研究方法的创新
中共党史学科研究方法的创新是研讨会的主题之一。与会多数专家认为,如何构建新的中共党史史观与中共党史研究方法,成为影响21世纪中共党史发展的根本问题。只有开拓视野、转变观念、综合运用多学科研究方法,从只研究党到研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从只研究党史到将党史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史研究相结合,中共党史学科研究方法的创新才能前进一步,中共党史学科的研究也才能取得更大突破。
有专家认为,中共党史研究具体层面的方法创新很重要,但相对宏观的“史观”问题也很重要。那种明显有情绪化、政治化倾向的史料,那种戴有色眼镜、“先入为主”的研究立场,就十分要不得。中共党史学科研究方法的创新,首先要在“史观”问题上有突破,把研究对象客观化,把学术问题去政治化,把具体方法去“西方化”。还有专家以群众运动为视角,分析了中共党史的历史哲学问题,提出研究中共党史、群众运动是历史哲学意义上的切入点。
四、中共党史学科与马克思主义理论若干二级学科的关系
与会专家就中共党史学科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各二级学科之间的相互关系,发表了各自的认识。
有专家指出,就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与中共党史学科的比较而言,从研究重点来说,前者侧重于“论”的研究,后者侧重于“史”的研究,但中共党史学科当然包括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研究,这是中共党史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共同点。从研究的时限来说,这两个二级学科研究的上限和下限是相同的,研究的方法也是一致的。而从研究范围来说,后者还要研究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各民主党派的关系,研究的范围更广。因此,学科定位是明确的,学科界限是清晰的,但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是很显然的。
还有专家认为,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早期先进知识分子和中共人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入、传播和扩大影响以及后来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事实上都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共的历史实质上就是马列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和时代发展相结合的历史;中国近现代史就是中共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发生、发展的社会背景史;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就是中共的主要特色和优势,其历史和理论本来就在中共党史学科的范围之内。因此,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中的不少二级学科,与中共党史学科的研究对象及研究内容,都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
五、中共党史学科史料的开发及运用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文本资料是党史研究的基础,追求本真是党史研究的永恒魅力。没有史料,“论”者就只能是无米之炊、泛泛而论;而史料的可靠与否,则又决定着“论”者的论证是否准确、是否科学和是否具有说服力和生命力。中共党史研究能否取得新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突破史料的瓶颈。建议中央和有关部门加大文献整理出版力度、提高档案资料开放程度、重视对“活资料”的抢救挖掘和整理。
还有专家指出,在高度政治敏感性的核心档案暂不开放的情况下,党史工作者对史料的认识观念也应适当改变,力求深入探究和挖掘已有史料的更深内涵。具体来说,应从作注释的政治文本研究中解放出来,开掘包括私人记录、口述史料、实物在内的多缘史料,尤其要重视一些双边或多边档案文献的比较互证和“边缘”材料的利用。已经公开的国民党有关档案资料、苏联及共产国际与中国的相关文献、台湾方面现有的相关资料等,也是很好的能对党史研究有重大互证作用的历史资料。
六、中共党史学科人才培养模式的设想
与会专家认为,学科建设的重要内容和目标之一是培养人才。中共党史学科主要定位在硕士和博士的培养上。从人才培养目标来讲,中共党史学科建设中的难点和重点问题之一,就是既使学生具有较合理的知识结构,又凸显专业特色,使课程设置达到最优化。这既是面临各种挑战的中共党史学科从业者需要思考的学科基础问题,也是需要在现实过程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实践问题。
就中共党史学科人才培养模式的设想,有专家提出了一些建议。比如,在博士生的课程结构上,可以把方法论诸如社会科学的方法论、中共党史的理论与方法等固定下来;在日常的教学中,北京的有关高校可以利用地域优势邀请一些党史及相关学科知名专家,把学术前沿类的讲座搞成开放式教学,把讲座录制成视频或把讲稿编辑出版,形成全国性的党史教学资源共享的大局面,实现高质量的党史学术成果大众化;在党史学科博士研究生的招生问题上,能否实行改革,如以本人一定数量、质量的学术作品为条件,直接选取考生进入面试而不再进行专业考试,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