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延边地区农村实用人才现状、问题及对策

2010-02-16沈万根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2010年12期
关键词:人才资源延边人才队伍

● 沈万根

一、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情况

吉林省延边地区地处边疆,位于朝鲜和俄罗斯的交界处。目前,该地区涵盖延吉市、敦化市、图们市、和龙市、龙井市、珲春市、安图县、汪清县等8个县市,有66个乡镇、1075个行政村,农业总人口72万人,占延边地区人口总数的33.1%。农村劳动力39万人,占农村人口总数的54.2%。近年来,延边地区各级政府不断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第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了农村实用人才保障机制。延边地区根据党管农村实用人才原则,建立了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农村实用人才工作新格局,切实加强了对农村实用人才工作的组织领导。同时,为了保障农村实用人才工作的顺利开展,各级政府建立了农村人才工作资金保障机制。延边地区各级政府每年在财政预算中安排一定比例的农村人才资源开发专项资金,专门用于农村实用人才工作和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

第二,强化了人才工作机制,优化了农村实用人才发展环境。一是对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吸引、激励等方面政策和制度进行了积极探索,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农村实用人才政策制度体系,有力地推动了农村实用人才工作的深入开展。二是在《延边日报》设立了“人才强州、人才兴业”宣传专栏,对各类农村实用人才典型和各种人才项目进展情况进行宣传,并刊发了农村实用人才工作综述;电视台制作了延边地区人才服务新农村建设的新闻综述。三是加强了市场网络体系建设,实现了农村实用人才交流由“集市型”向“网络型”的转变;开办了农村实用人才测评和信息服务等新业务,逐步完善了农村实用人才市场功能。

第三,加强了项目建设,实施了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近几年,延边地区通过组织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训 “阳光工程”、“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绿色证书培训工程”、“创业培植工程”、“电波入户工程”等五大工程以及加强农村职业教育工作,使每年约有几万人次农村劳动力接受了中短期培训和技术指导,部分成长为掌握一定技能的农村实用人才。

第四,加大了培训力度,推动了农村实用人才工作深入开展。近几年来,延边地区以“农民培训中心”和科普、宣传媒体为载体,做好农业技术培训和咨询工作,积极为“三农”服务。如延边地区农科院在各县市举办了各类技术培训班,大力推广农业实用技术;各级农业推广站举办了农民实用技术培训,把最新最好的农业技术传授给农民,提高了广大农民的科技意识;将实用技术培训和示范基地建设相结合,提高了广大农民的操作能力。

通过延边地区各级政府的共同努力,培养出一批农村实用人才。目前延边地区农村实用人才总数为28585人,占农业人口的3.97%,占农业劳动力的7.3%。这些人才主要分为几类:一是农民技术人员,包括农民高级技师、农民技师、农民助理技师、农民技术人员,共计11771名,占农村实用人才总数的41%;二是农村生产能手,包括种植能手、养殖能手、捕捞能手、加工能手,共计13114名,占农村实用人才总数的46%;三是经营能手,包括企业经营人才、村经济人、农民合作组织带头人,共计3261名,占农村实用人才总数的11%。四是能工巧匠,包括技能带动型人才、文体艺术类人才,共计439名,占农村实用人才总数的2%。这些农村实用人才为推进延边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二、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存在的问题

一是总量不足。农村实用人才占延边地区农业人口和农村劳动力的比重分别为3.97%和7.3%,而吉林省的平均水平分别为5.7%和12.7%。延边地区农村实用人才中有一技之长的农村人才相对较多,复合型农村实用人才相对较少,现有农村实用人才远远满足不了延边地区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需要。

二是布局不合理。现有农村实用人才的专业结构不尽合理,文史、政治等专业人才较多,理工、经济等专业人才较少,特别是缺少电子商务、金融法律等专业实用人才。在乡镇第一线就职的农村实用人才中,于工业经济一线工作的专业技术人才不足30%,而大量农村实用专业技术人才多聚集在党政机关中。

三是年龄老化。在延边地区各类农村实用人才队伍中,专业技术人才和人才队伍有老化趋势,高层次人才队伍老化的趋势更为明显,35岁及以下仅占总数的1.2%,而46岁及以上所占比例却高达57.8%,呈明显的倒金字塔形。这极不利于延边地区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发展。

四是培训缺乏针对性。现在真正通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和农业职校培养出的实用人才不多,大多数农村实用人才是靠长期实践经验积累自然成长起来的“土专家”、“田秀才”。政府部门组织的专家服务团送科技下乡针对的是普通人群,讲的是常规技术和知识,蜻蜓点水。现有的“阳光工程”培训仍然还停留在种植、养殖等传统产业的基本技术上,对农产品加工、品牌营销、农村建设、信息技术服务、农村经纪人、合作社带头人等的培训还没有跟上去,导致农村实用人才分布不均匀、结构不合理,无法适应农村产业多元化发展的需求。

五是缺乏科学管理。农村实用人才往往是以家族模式运作,各自为战,对组织的依赖性差,谈不上科学管理和有效激励。政府对农村实用人才的管理仅限于宏观层面,所提要求多、指导多,而服务相对少,对现有农村实用人才管理工作常常是单一的、分散的,还没有形成一套具体的、操作性强的、统筹协调的管理服务模式。

三、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

1.转变观念,树立“实用人才是农村第一资源”的理念

第一,要转变对农村实用人才存在的模糊认识,改变过去认为只有高学历、高职称的人员才是人才的观念,提高对农村实用人才的认识,大力开发农村实用人才资源,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这就要求延边地区打破传统的农村实用人才开发理念,牢固树立“实用人才是农村第一资源”的理念,把开发农村实用人才资源作为人才工作建设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围绕新农村建设的发展目标,加大农村实用人才资源开发力度,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培养造就“永久性”乡土人才,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实用人才保证。

第二,要成立“农村第一资源”开发领导小组,负责组织领导农村实用人才资源开发工作。农村实用人才资源开发工作重点在乡镇,所以延边地区各乡镇要成立“农村第一资源”开发领导小组和农村实用人才服务站,将“农村第一资源”开发工作列入乡镇党委、政府年度目标考核的内容,以确保农村实用人才资源开发工作落到实处。同时,农业、畜牧、林业、水利、财政、科技、劳动、教育、卫生等主管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优势,相互协调、认真落实,构建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形成农村实用人才资源开发的整体合力,共同为延边地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2.深化改革,制定农村实用人才成长的激励政策

第一,要对农村一线的在职专业人才在职称评聘方面进行政策倾斜。延边地区农民技术人员职称评定可不受学历、资历、任职年限及外语要求等方面的限制,应根据成果和业绩评定职称。被授予专业技术职称的实用人才,可直接与农户进行有偿技术承包、技术指导和培训;可优先参加技术培训和进修;可优先到农业院校接受培训等方面享受待遇。

第二,要制定农村实用人才成长的激励政策。延边地区各级政府鼓励各类“田秀才”、“土专家”兴办民办科研实体和发展型经济实体,并在经济上给予一定的扶持资金。对农村经济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乡土人才,政府应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并优先选任村干部或纳入村级后备干部;优先承包农村资源,优先获得农业开发项目、农业贷款、技术资料、良种和先进农机器具设备等;在技术推广、新品种试验等方面也要给予倾斜,使乡土人才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第三,要制定挂职锻炼成长农村实用人才的政策。如可以在村支两委成员、农村青年党员、入党积极分子中,选拔人员到乡镇挂职锻炼l~2年,分期分批,长期坚持,使挂职的农村干部熟悉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这不仅有利于农村干部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也有利于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的建设。

3.加强培训,提高农村实用人才的实际操作技能

第一,要全面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继续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项目,有重点地选送现有农村实用人才到高校进行学历委托培养,实现村村都有一名大学生。要深入实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绿色证书培训工程”、“创业培植工程”等五大工程,为延边地区每个村组培养和造就一批能工巧匠、实际生产能手。

第二,要实施多形式、多渠道实用技术培训。一方面要集中培训,提高农村实用人才实际操作技能。要充分发挥现代远程教育手段,大规模、大范围开展实用人才教育的培养。另一方面实行短期培训,发放技术资料、现场技术指导、科技咨询服务、技术交流研讨、外出考察学习、能工巧匠“带徒弟”传授技艺、“一帮一”和手把手等多种方式开展农村实用人才技术培训。

第三,要建成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一是要建立和完善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开发机制,创造条件把农村实用人才市场和乡镇农村人才市场等机构建成培训基地。二是积极鼓励、支持农业技术人员分流领办、创办各类科技示范基地,形成样板,做给农村实用人才看,带着农村实用人才干,从而增强农村实用人才的实际操作技能。

4.深入挖潜,建立农村实用人才的信息库

第一,要开展调查摸底。要对延边地区农村的土专家、田秀才、种养殖能人、农民企业家、营销专才等农村实用人才进行调查摸底,在此基础上,结合各地的主导产业和资源优势制定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总体规划和乡土人才的选拔标准、考核办法,按照种养能手、能工巧匠、农业技术推广人才等分类别建立农村实用人才信息库并进行管理。要定期开展农村实用人才调查统计工作,不断补充、完善信息库基本数据,为用活现有农村实用人才资源奠定基础。

第二,要储备人才资源。对于省内的一些高学历、高层次农业技术人才的所在单位、专业特长、联系方式等相关信息储备起来,适时请他们为延边各乡镇经济建设献计献策,实现农业技术人才的“柔性流动”。还要组织农业技术专家兼职担任延边地区各乡镇的“周末专家”、“季度顾问”等职务,通过兼职服务、定向服务、技术开发、项目科技咨询等方式,为延边地区农村经济的发展作技术指导,帮助农民解决生产经营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帮助更多的农民做大产业、尽快致富。

1.杨延昭:《依靠科技进步和人才开发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载《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5年第3期。

2.赵世亮:《内蒙古自治区苏木乡镇人才队伍现状调研报告》,载《理论研究》,2006年第5期。

3.丁秋更,王秀娟:《我国农村实用人才教育培训问题探析》,载《农业经济》,2007年第6期。

4.赵会元:《基层人才队伍与新农村建设》,载《人才资源开发》,2007年第12期。

5.吴伶俐:《农村高级实用人才培养管理探析》,载《人才资源开发》,2008年第10期。

6.张燕:《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实用型人才开发的启示》,载《农业经济》,2009年第11期。

7.延边州农委:《延边州关于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2009年第10期。

猜你喜欢

人才资源延边人才队伍
关于培养新时期青年人才队伍的思考
《延边大学学报》(社科版)2020年总目录
“人才有价”充分释放人才资源市场活力
激发人才队伍活力 更好助力追赶超越
新能源企业人才资源胜任管理研究
“图们江论坛2018”在延边大学举行
신라 -고려 시기 경물 묘사 관련한시의 어음문체론적 특성 소고
美丽的延边欢乐的海
人才队伍:发展机制待完善
人才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