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市体育人口现状调查分析
2010-02-16冯鲁鸿卢文超
冯鲁鸿,卢文超
(淄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艺体教育系,山东 淄博 255130)
1 研究设计
1.1 调查内容
1.1.1 统计淄博市参加群众体育运动人口的数量、占总人口的比例、在各区的分布情况。
1.1.2 对群众体育的活动特征(活动项目、人际交往、活动空间等)和社会结构(如年龄结构、性别结构、文化结构、职业结构等)分析。
1.1.3 对淄博市体育人口参加体育活动的主客观动因进行调查分析。
1.2 调查方法与抽样
1.2.1 调查表的设计
本次群众体育社会调查的问卷表格,是根据国家体育总局2001年5月采用的《中国城乡居民参加体育活动情况调查问卷》,并结合淄博市的实际情况编制的。“调查表”中的基本调查内容尽可能与全国体育人口调查指标一致,一方面可以将其数据与全国总体体育人口数据加以比较,提高研究材料的可比性;另一方面可以适当省略调查表信度和效度检验等研究过程,使整个调研过程更加集中和集约化。
1.2.2 样本量的确定
由于此次调查旨在估计淄博市各区参与群众体育人口的数量,占各区人口的比例,以此计算出淄博市群众体育人口的数量,以及群众体育人口占全体人口中的比例和分布状况。为达此目的,首先应以“区”为单位确定样本量基数。依据统计学的一般原理,在抽样设计误差上限为5%,置信水平为95%的条件下,运用统计学计算公式,可计算出各区所需要的最低样本量为400户(人)。并以此数作为本次调查的各区样本量基数。
1.2.3 样本的分配
淄博市现有五区三县,依前所述各区限抽400户(人),由此可知,全市实际抽取人口调查户数3200户(人)。此次发放问卷3200份,其中无效问卷有194份,此次调查共获得有效问卷3006份,有效率为94%。
1.2.4 抽样方法
本调查采取的抽样方法为分层多段随机抽样法。确定抽样调查的基本程序是区→街道(镇)→居委会→住户→人。前两个阶段采用PPS抽样方法,抽样前,以区为单位编制各个区所属的街道以及其下属的居委会名单。抽样时,先从每个区抽取2个街道,共计10个街道,然后再从每个街道抽取2个社区居委会,共计20个居委会;从三县抽取1个街道,共计3个街道,然后再从每个街道抽取2个社区居委会,共计6个居委会。最后一个阶段采用Kish(基什网络)法进行户内抽样。从每个居委会随机抽取100户,作为入户调查的对象。入户后对户内抽样的基准是:出生日距入户调查当天最近的居民作为被抽取的对象。由于采用了在全国同类研究中较为先进的PPS和Kish抽样方法,这就大大保证了调研工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1.3 调查实施与数据处理
1.3.1 调查实施
整个调研工作由淄博师专体育教研室负责,成立专门的体育人口调研组。调查工作由体育教研室负责组织实施,聘请若干专家担任顾问。在调查过程中,调研组专门安排人员定期检查工作,及时发现问题,纠正偏差。整个调查工作从2008年3月1日开始,至当年6月底结束。
1.3.2 数据处理
所有调查数据均采取调查员填写并复核、交换复核和领导小组成员抽查的方法(按10%取样),以确保所有填写数据均准确无误。调查结束后,各调查小组填写由统计学专家设计的“调查问卷汇总表”,并将原始材料封存后一并上交。在专用计算机室录入全部调查数据,录入工作结束后由专门人员进行随机抽查10%的问卷表,以修正错误或异常数据。全部数据的处理均用电脑完成。
2 调查结果
2.1 淄博市群众体育人口数量
根据此次社会调查所获得的群众体育人口样本数据,运用社会学统计软件SPSS进行统计处理。依据统计推论中的估计原理,在置信度为95%时,由样本数据进行推论统计,得知淄博市社会体育人口为697363人。
2.2 淄博市各区体育人口分布
淄博市由8个行政单位组成:张店区、淄川区、博山区、周村区、临淄区、沂源县、桓台县、高青县。说明淄博市的体育人口带有明显的地域性和不平衡性特点。体育人口处于前三位的均出现在城区,它们分别是:张店区(59.5%)、淄川区(35.5%)和临淄区(34%)。体育人口处于较为落后的地区是高青县(8.75%),其次是沂源县(12%)、桓台县(12%)。造成体育人口不平衡的首要原因是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同时,体育活动环境和条件的差异也加大了这种不平衡性。
2.3 淄博市城乡体育人口分布
淄博市城市居民中的社会体育人口为489200人,占全市体育人口总数的70.15%;农村居民中的社会体育人口为208163人,占全市体育人口总数的29.85%。淄博市在籍城区人口2779534人,在籍农村人口1401726人,由此可知,我市城区社会体育人口占城区总人口的17.6% ,农村社会体育人口占农村总人口的14.8%。由此可以看出,淄博市城区社会体育人口的比例大大高于乡村社会体育人口。
3 淄博市体育人口的特点
3.1 淄博市体育人口的活动特征
3.1.1 活动项目选择特征
调查表明,在淄博市居民体育活动项目中,处于前五位的活动项目依次为:长走与跑步、羽毛球、健身器运动、交际舞与体育舞蹈、乒乓球、太极拳。开展得不太普遍的是:冰雪运动、地掷球与门球、登山运动等。同时,淄博市居民体育活动项目选择又有着十分明显的地域与人文特点。长走与跑步因其活动形式简单易于开展,对运动场地和技术也无过高的要求,是淄博市城乡居民体育活动的首选。羽毛球和乒乓球是淄博的传统体育项目,群众基础好,地理和气候条件也较适宜,也是淄博市居民乐于参加的体育活动项目。随着淄博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购买和使用健身器已经成为普通家庭对体育活动的重要选择。交际舞和体育舞蹈在群众中有着较大的发展空间,是由于它们具有良好的舞美因素,充分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求健、求美和充实文化生活的需求。
3.1.2 体育活动组织形式选择特征
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部分反映出体育活动的组织化程度。对淄博市城乡居民体育活动组织形式的调查,得出了如下结果:人们首选“个人锻炼”(57%,占第一位),其次是“与朋友同事一起”和“与家人一起”锻炼(分别占49%和27.9%),再次是“参加社区体育活动”(24.2%,占第四位)。调查结果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淄博市城乡居民体育锻炼的群体性不高,社会参与意识不强,也部分说明了淄博市社会体育的组织化程度不够成熟。与2001年我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的相关材料对比,并进行显著性检验,可以看出,淄博市体育人口中,“个人锻炼”(57%)的比例比全国平均水平(28.17%)要高,“与朋友同事一起”和“与家人一起”锻炼的比例也大大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这说明淄博市体育人口参加体育锻炼的主动性较高,而组织化程度较低。
3.1.3 淄博市社会体育人口活动场所选择
体育活动离不开活动场所,淄博市体育人口对体育活动场所的选择,排在前四位的分别是:公园与广场(45.7%)、住宅小区空地(37%)、公共体育场所(34.1%)和单位的体育设施(20.6%)。以上四类活动场所的共同特点是:人群数量较多,人口密度较大,活动场所距居民家庭较近。这就说明,人群对体育活动场地的基本要求是就近就便,并可接伴而行,互相帮扶。淄博市整个经济发展水平不高,还不能向社会提供相应的体育活动条件,普通群众还只能在较为简陋的条件下进行体育锻炼。我们认为,全面建设小康时期的群众体育环境,应当与小康社会的居民需求相适应。
3.2 淄博市体育人口的社会结构
3.2.1 体育人口的年龄结构
调查表明,除21-25年龄段的体育人口大体达到淄博市体育人口的平均值以外,其余各年龄段体育人口的发展趋势,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体育人口的数量也逐步增加。其中,16-20岁和26-30年龄段的青壮年中体育人口最少。从50岁开始,体育人口基本稳定在30%的水平上。体育人口数量最多的是60-65岁年龄组,体育人口达到32.8%。由于从7-22岁的青少年人大部分在学校读书,属于当然的体育人口,因此,青少年中体育人口数量还是比较乐观的,16-20岁被调查者中的体育人口不足。如何在新的形势下,在继续保持中老年人体育锻炼积极性的同时,吸引更多的青壮年人来到运动场上,是发展我市体育人口时必须注意的问题。
3.2.2 体育人口的性别结构
淄博市社会体育人口的性别结构结果是:淄博市现有男性体育人口771458人,占男性总人口的 19.0%;女性体育人口841035人,占女性总人口的22.1%。
这一数据说明了淄博市体育人口性别上的地方特色。其男女性别比不仅大大低于全国体育人口的性别比,也低于我国总人口的性别比。与我国2002年体育人口的男女性别比相比较,淄博市体育人口男女性别比要低出38.68个百分点。这就充分说明,淄博市女性居民比男性居民更喜爱参与体育活动,体育活动正在成为女性公民生活方式的一个重要部分。淄博市妇女在体育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充分反映出淄博地域和人文特色,充分发挥妇女在群众体育中的作用,对于促进淄博市群众体育的发展,推动全市的三个文明及和谐社会建设,都具有深远的社会和体育意义。
3.2.3 体育人口的文化结构
调查表明,淄博市社会体育人口的文化结构呈现明显的“水涨船高”的趋势,即随着学历的增高,体育人口的比例也越大。这就深刻说明,愈是接受较多的学校教育,就愈能接受较多的学校体育教育,就愈是对体育的功能和作用有一个较为明显的了解,从而愈能够把体育作为完善自身、增进健康和增强体质的手段。
淄博市体育人口的学历结构与全国的相应数据加以比较,可以看出,除了大学程度的体育人口较少于全国平均水平外,其余各类文化程度中的体育人口,均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最高的为研究生和小学文化程度段,分别高出11.9%和9.8%。
3.2.4 体育人口的职业结构特征
对淄博市体育人口的职业结构调查表明:在不同职业的人群中,体育人口的结构比排序在前三位的是:公务员(45.6%)、教科文人员(43.4%)、企业管理人员(38.2%),而排在后三位的顺序是:农民(4.5%)、个体工商户(20.9%)、工人(29.4%)。分析表明,公务员、科教文人员和企业管理人员由于受教育程度、经济收入和工作环境等方面较为优越,对自我完善的意识也较强,因而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较高。作为社会主体的工人、农民,在体育人口的构成中所占比例较小,直接制约了淄博市体育人口的增长,是在提高淄博市体育人口时必须认真研究的。淄博市体育人口职业结构的分析表明,淄博市体育人口的职业构成基本上属于以智力型为主的职业结构。
4 结论
4.1 淄博市现有社会体育人口为697363人,当然体育人口为795400人。淄博市体育人口分布具有不平衡性特点,体育人口比例列前的顺序为张店区(59.5%)、淄川区(35.5%)和临淄区(34.0%),中心城区与远城区的社会体育人口之比1.8:1,反映出较明显的“二元结构”特征。
4.2 淄博市体育人口在活动项目选择上与《中国城乡居民参加体育活动情况调查》结果基本一致,但有着明显的地方特色。组织形式上有明显的个人锻炼倾向,说明群众体育的组织化程度不高。在活动场所选择上强调就近就便,活动场所人口密集,单位体育场所和收费体育场地利用率不高。
4.3 淄博市体育人口在年龄结构上,除个别年龄段外,总的趋势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体育人口的数量也逐步增加,但“两头热,中间凉”的现象还未根本改变。性别结构上突出的特点是,女性参加体育活动比男性的热情更高,体育人口的比例也高于男性,说明淄博市女性的自我意识和个性发展程度较高。体育人口在学历结构上呈“水涨船高”的态势,说明了学校体育对体育意识培养的积极作用。淄博市体育人口的以智力型为主的职业结构,要求对体力型职业市民的体育活动给予必要的关注。
4.4 淄博市体育人口的活动动因由主观动因和客观动因两个基本方面构成。调查表明,淄博市民参加体育活动的主观动因主要有:增加家庭情感、提高生活质量、提高运动能力、塑身健美要求、保健康复和强身健体等;客观动因,主要来自社会宣传教育和良好的家庭及人际关系。
[1] (日)菅原礼.体育人口构造[M].大修馆书店,体育社会学,1965
[2] 刘德佩.体育人口及体育人口的社会分层[J].福建体育科技,1992,(11).
[3] 卢元镇.中国体育社会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0
[4] 徐隆瑞.关于我国体育人口的质及传统影响因素的讨论[J].淄博体育学院学报,19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