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反思危机利用危机跨越危机——后危机时代加快绍兴发展的思考

2010-02-16梁建华

浙江经济 2010年10期
关键词:绍兴危机经济

文/梁建华

(作者为绍兴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对于高外向度的绍兴经济而言,既从全球化中分享到了高速发展的快乐,也在危机中品尝到了“硬着陆”的痛苦。现在,绍兴经济在国家、省、市一系列反周期政策的激励下跨越了最艰难的时期,逐渐迈入充满坎坷的复苏之路。

直面危机挑战,启示发展新路

必须尽早反思危机,辩证看待危机,既要看到危机带给绍兴的深刻影响与挑战,更要看到危机背后带来的发展启示。

出口导向失灵,告诉我们市场多元化战略是抵御危机冲击之盾。2008年下半年以来国际市场的大幅萎缩,导致绍兴出口出现了少有的连月负增长,使工业经济失去了原有的强大推动力,企业产能过剩现象比较普遍。相比之下,国内市场仍不断增长,消费需求仍持续扩大,特别是在国家扩大内需政策的刺激下,国内市场甚至成为了全球经济回升的最大希望,而绍兴以外贸主导型的经济却无法在家门口分得更大的市场蛋糕,难以弥补外需削弱带来的巨大缺口。危机告诉我们,一切围绕出口转的路子已经行不通了,必须努力开辟多元化的国际市场,转型发展的国内市场。

发展动力缺失,告诉我们创新动力机制是可持续发展之源。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绍兴出口出现大幅萎缩,而投资自2004年以来始终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增幅始终没有超过全国、全省平均,并将在产能未基本恢复前难以实现较快增长;消费尽管始终保持了平稳增长,但受制于有限的规模(2009年消费占GDP的比重仅为30.2%,仍列全省倒数第一),无法完全填补出口下滑形成的巨大缺口。金融危机的到来,告诉我们必须寻找和激发新的发展动力、发展机制。新动力的来源,一是来自超前的发展思路,准确的发展定位和卓越的趋势判断;二是来自产业的创新,实现新的经济增长点;三是来自产业集群的提升,加快向高附加值产业链延伸。

产业进程逆向化,告诉我们工业强市是区域竞争之本。出现重大危机的企业往往都是“不务正业”的企业,真正一心一意做主业的企业实际上比想象中坚强得多,减产甚至停产的现象不少,但一旦形势转好,仍然可以重振旗鼓。绍兴身处杭宁之间要想有所作为,就必须破解两头热、中间冷的哑铃效应,利用两地资源,强化制造业优势,做大做强以本地制造业为特色的生产性服务业,才能突破重围,在区域经济竞争中赢得发展先机。

经营风险突现,告诉我们做强主业和加强管理是企业生存之道。2008年下半年以来,个别规模较大的企业出现突发经营风险,分析原因不难发现,出现风险的往往都是过度迷恋虚拟经济,或者管理水平跟不上规模扩张步伐的企业,而真正专注做主业的大部分中小企业,通过应急手段和市场开拓、产品研发等途径,还是能够生存下去的。

市场呼唤政府,告诉我们有形之手是引领区域经济的发展之要。绍兴政府绝不是无为而治,而是顺应了经济发展的大势,通过适时引导和科学规划激发市场活力,是真正的有为而治。危机到来之时,政府毅然肩负起了拯救区域经济的责任,为本地区经济的平稳发展赢得了宝贵时间。

把握时间之窗,抢抓危中之机

在经历艰苦的经济触底之后,我们迎来了后危机时代。这一时期是经济复苏的关键阶段,是抢抓危中之机的最好时机,错过了,也许我们将错过一个时代的发展。

新一轮城市化浪潮的机遇。一是投资政策的激励。现在正值国家全力支持地方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难得机遇期,这对于亟待加快中心城市建设的绍兴,时机尤为重要。绍兴市已及时出台了事关绍兴可持续发展的“三年建设计划”,重点加快中心城市建设,实施城市北进战略。二是转型动力的推动。迫切需要通过中心城市建设来带动和辐射县域经济、块状经济的提升发展。三是竞合发展的支撑。加快城市化发展既是城市竞争的要求,更是绍兴自身发展的客观需要。

产业向成熟结构转型的机遇。一是产业转移呈现新特点。金融危机下国际产业转移的方式从生产外包加速转向服务外包,为沿海地区加快腾笼换鸟、产业升级提供了客观机遇。二是创新要素的低价可得成为可能。金融危机爆发后,国际上不少企业争相与国内企业合作,通过转让技术、品牌、生产部门等方式度过危机,这就为有实力的企业“走出去”抄底带来了良机。与此同时,国家为化解庞大的外汇储备风险,对于跨境资本的政策正从“宽进严出”和“重公轻私”向鼓励双向流动、公私并举的管理模式转变。三是产业自身的优胜劣汰机制和产业振兴政策不断刺激的双重作用。危机为经过市场检验的优秀企业和企业家们提供了一展身手的机会,同时,国家、省和市出台了关于产业调整振兴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将有力地推进经济结构的调整。

市场向新方向突破的机遇。一是绿色经济发展催生新市场。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正大力推进新能源发展战略,我国也高度重视新能源的开发利用,作为绍兴五大重点发展产业之一的光伏产业已具备一定的规模基础,只要积极引导扶持,必将成为今后经济发展的新亮点。二是反周期政策提升内部市场。应对危机,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强力扩大内需的政策,使国内消费市场保持了良好态势,增幅远远高于国际市场,为绍兴市的建筑行业、汽配产业等的发展带来积极影响。三是反周期效应产生替代市场。只要瞄准市场规律,积极调整产品结构,就能够为绍兴的许多行业找到新的替代市场。四是电子商务应用突破传统市场。危机爆发以来,许多将采购、销售等与互联网挂钩的中小企业往往能够突破传统市场,用网络做精、做专、做活将成为中小企业发展的一大趋势。

资源空间趋向扩张优化的机遇。一是政策资源比以往任何时间都要丰富。除4万亿投资计划以外,清费减负、提高出口退税率、降低贷款利率和门槛、开闸并购贷款和开展村镇银行试点等创新政策更具实际意义。二是大桥建设带来空间拓展效应。嘉绍跨江大桥的建设为绍兴接轨大上海,提升城市与产业空间效率注入了“强心剂”,使绍兴的空间形态由交通走廊加速向交通枢纽转变。三是规划调整带来空间优化机遇。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修编和试点、绍兴大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主体功能区规划的编制等都给绍兴创造了新的空间条件,有利于绍兴更好地优化城市和产业空间布局。四是要素供需变化优化了创新发展条件,政策允许的领域变得更宽、更广。

区域经济走向全面整合发展的机遇。一是上海“双中心(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将为绍兴在发展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工业方面提供更为有力的创新要素支撑。二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层次提升,有利于绍兴积极承接先进城市产业转移。三是杭州都市经济圈融合发展加快,必将为绍兴带来同城化的新机遇。

政府加快转型与加大作为的机遇。一是有利于政府重新定位评估。绍兴在成功处置一些突发经营风险企业方面的成功经验表明,地方政府既不能度干预经济自身运行,也不能放任不管。二是有利于推动政府改革。目前正在推进的政府机构改革,有利于政府更好地转变政府职能,在应对危机中实践科学发展。三是有利于提高政府服务经济的能力。如何促进区域投资有效增长、如何稳定社会和改善民生等,都需要政府提高服务水平。

反思危机、分析机遇,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把握形势,提升战略层次,抢抓危中之机,推动绍兴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经济全球已经触底,美日欧等发达国家经济体在多项重要经济指标上出现了复苏迹象;从全国和全省经济看,经济增长逐季加快,回升势头也较快。但经济回升之路并不平坦,衡量经济真正回升的产业资本投入仍然徘徊不前,这就决定了以外向型和民营经济为主导的市域经济回升之路并非一蹴而就。下阶段的发展重点是“促转型”,绍兴要把推进新型城市化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最主要的战略方向;充分利用危机的“倒逼”的机制,加快建设具有绍兴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全力推进大桥功能区块建设,积极推进开发区扩容提质,优化产业空间布局;要加快市场要素配置改革,健全多层次开放格局,更加重视招商选资;要创新政府引导方式,提高政府服务效率,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营造经济加速回升的创业创新环境。

猜你喜欢

绍兴危机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绍兴
在绍兴,与你不期而遇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绍兴大闯关
高等教育的学习危机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人文绍兴
“危机”中的自信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