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辟蹊径展新天——评《湖湘文化与毛泽东早年理想人格的形成》
2010-02-15彭大成
彭大成
《湖湘文化与毛泽东早年理想人格的形成》一书不仅是郭凤莲博士个人数年来刻苦学习研究的结果,也是在繁花似锦、硕果累累的毛泽东思想研究的理论园地里,绽放的一朵小花。这部新作,以其初具特色的理论魅力吸引着人们的阅读兴趣与注意力,给人以清新的气息与智慧的启迪!
读罢此书,掩卷而思,我感到此书的一个重要新看点,就是将党史研究与心理学研究相结合,建构了毛泽东早年理想人格研究的理论分析框架,实现了早年毛泽东研究的方法论创新。
作者把毛泽东作为中国共产党的缔造者和最高领袖,纳入中共党史研究的范畴,始终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一最基本的立场和方法,同时大胆地将心理学研究方法引入毛泽东早期理想人格形成的研究,对什么是“人格”、什么是“理想人格”以及什么是“毛泽东早年理想人格”,都作了颇为严谨的科学界定与层层递进的理论分析,明确指出:“如果说人格是指人的性格、气质、道德、能力等特征的总和……那么理想人格则是上述人格构成要素中各因素,特别是个人内在的动力组织诸因素中的人生态度与信念、人生价值观等因素的升华,是人生价值的最高准则;它相较于人们的现实人格,理想人格更体现为人生始终追求和奋斗的最高目标。”它包括:第一,自律力量;第二,智慧力量;第三,意志力量;第四,理想、道德力量;第五,审美力量。“总之,理想人格是自律、智慧、道德、意志和审美的有机统一。卓越的智慧、理性的力量为理想人格的实现提供了重要的前提和基础;爱智求真是实现崇高价值目标的道德指南;坚毅不拔的意志又是发展理性的力量、升华道德情操的重大推动器。”在此基础上,作者对“毛泽东早年理想人格”作了严格界定,认为 “毛泽东早年理想人格”的形成是以 1912年 6月毛泽东在湖南全省高等中学撰写的第一篇政论文章《商鞅徙木立信论》为起点,以 1920年底基本完成从民主主义到马克思主义的转变、创立长沙共产主义小组为止点。深刻论证了毛泽东早年理想人格是毛泽东所特有的,“是特质的道德类型和行为模式”,从而把毛泽东早年理想人格与同时期其他党的领袖人物理想人格、与毛泽东人格及毛泽东思想等概念区别开来,进一步开拓与深化了毛泽东早期思想的研究。
该书另一个重要新看点,是把党史人物研究与地域文化研究紧密结合起来,进一步深入揭示了湖湘文化对毛泽东早年理想人格形成的巨大影响。
目前,有关湖湘文化的研究与宣传,已成为国内学术界特别是湖南学术界的热门话题,相关研究成果同样层出不穷、蔚为大观。作为我的博士研究生,郭凤莲在熟读我的《湖湘文化与毛泽东》一书的基础上,经过四年刻苦钻研,含英咀华,推陈出新,独辟蹊径地写出此书,以毛泽东早年理想人格的形成为基本线索,将党史学、历史学、心理学、文化学等多学科结合起来,不仅开拓了毛泽东早期思想研究的新领域,也进一步深化与推进了湖湘文化的研究,弘扬光大了光辉灿烂的湖湘文化。该书主要从以下方面细致而具体地阐释了湖湘文化对毛泽东早期理想人格形成的巨大影响:
1.湖湘文化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传统儒学思想与湖湘士风民气中的“霸蛮”、强悍、固守、独行、坚忍、实干等地域特性相结合,形成了“以圣贤为祈向”、“探求大本大源”、“提倡实干,讲求经世致用”、“崇尚气化日新、自强不息、敢为天下先”的哲理思维兴趣与奋斗向上的大无畏创新精神,这些文化要素,对毛泽东早年理想人格中的圣贤人格理想、“无私无我”的道德境界、“毒蛇螫手,壮士断腕”的自我牺牲精神,以及改造“哲学、伦理学”、创立新的 “哲学、伦理学”的宏大理想追求,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2.湖湘文化中陶澍、魏源、曾国藩、左宗棠、谭嗣同、黄兴、蔡锷、杨昌济等湖湘代表人物的人格,如魏源“开眼看世界”的开阔胸襟,曾国藩“立德、立功、立言”的“三达德”与勤修 “八本”的修身之道,谭嗣同“冲破网罗”、解放思想的独立意志,黄兴百折不挠的革命实干精神,蔡锷骁勇善战、以弱克强的军事指挥才能,杨昌济学贯中西、主张东西方思想同时改造的文化创新主张,都对毛泽东早年理想人格的形成、渊博学识的培育、性格意志的磨炼、斗争才干的增长,以及文化改造与文化创新思想的创立,产生了极其巨大的影响。
3.湖湘文化中 “曰厚曰实”的实学精神、“咬得菜根、百事可为”的艰苦奋斗精神、“克勤小物、精细缜密”的工作作风,特别是湘军“扎硬寨、打死仗”的拼命精神与善于克敌制胜的军事战略战术,对毛泽东 “勤动尚武”精神与卓越军事指挥才能的培育,同样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近代湖湘文化中几代文化精英紧密联系,形成广泛社会网络的知识分子群体参政意识,同样对毛泽东“合群”奋斗思想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他在少年时代就产生了广交天下朋友的强烈愿望,以聚集志同道合的战友,树立共同的理想,校正人生的航向,投身社会实践,接受现实斗争的考验,磨炼意志,增长才干,在时代的大风大浪中锻炼成长,不断地追求真理。从 “革新学术,励砥品行,改良人心风俗”,转变为以 “改造中国与世界”为宏伟目标,到最终找到马克思列宁主义,转变为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从毛泽东早期的成长道路中,以及他探索前进的每一步抉择中,都可以看到湖湘文化若隐若现的潜在影响,同时也可以看到毛泽东在找到马克思主义这个最好的思想武器之后,运用马克思主义对自己的自我改造与自我超越,从而实现思想的质变与飞跃。
总之,该书对毛泽东早年理想人格的构成要素与形成过程进行了多学科、多层次的综合研究与动态分析,对湖湘文化的丰富内涵与重要特点、湖南人的性格特质作了多方面的深入发掘,从新的视角剖析了毛泽东早年探索、成长的心路历程;通过其早年扎根的历史文化背景、成长道路、斗争经历,真实而生动地揭示了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与中国传统文化优秀精华相融合、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从而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起点与逻辑起点;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历史与逻辑相一致的科学研究方法,从而把一个既具有民族性又具有世界性的世纪伟人毛泽东更真实更丰满地展示在世人面前。这是该书最大成功之处。
从总体看,该书资料翔实,方法创新,逻辑严密,文笔流畅。但美中不足的是对有些问题的分析还不够细致,没有进一步深入拓展。比如对湖湘文化中的军事思想,像湘军作战中的一些战略战术以及蔡锷将军的军事思想对毛泽东后来战略战术思想的启迪,没有很好地深入挖掘和阐析,的确带来一些遗憾。应该说,论著还有相当的拓展空间。也正因为如此,我们热切地希望,作者能在已有成绩基础上,不骄不躁,进一步努力,让自己的学术科研的天空更加辉煌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