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央苏区史研究的新进展——简评《中央苏区研究丛书》

2010-02-15

中共党史研究 2010年2期
关键词:中央苏区丛书革命

江 沛

中央苏区是由赣南、闽西两块苏维埃区域组成的。它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全国最大的革命根据地,是全国苏维埃革命运动的中心,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党、政、军首脑机关所在地。在中央苏区,中国共产党建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开展轰轰烈烈的革命斗争和伟大的政权建设探索,成为当时中国苏维埃革命的旗帜和榜样。因此,中央苏区后来是中国学术界研究的重要领域,产生丰硕的学术成果。但是,随着中国近现代史研究重点的转向及革命史研究方法的消退,中央苏区史研究逐步不为人们所重视。为了让人们更好地了解中央苏区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体悟到中国革命过程的艰难困苦和革命胜利来之不易,在中华人民共和国 60华诞之际,由赣南师范学院田延光教授主编,中央苏区研究中心组织江西省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作者们撰写的《中央苏区研究丛书》,2009年 9月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这套丛书包括《中央苏区政权形态研究与苏区社会变迁》、《红旗下的乡村——中央苏区政权建设与乡村社会动员》、《革命与血缘、地缘:由纠葛到消解——以江西石城为个案》、《中央苏区军事史》、《永恒的光辉——苏区精神研究》、《中央苏区新闻出版印刷发行史》、《中央苏区妇女运动史》、《中央苏区对外贸易史》、《中央苏区文艺研究——以歌谣和戏剧为重点的考察》、《中央苏区反腐倡廉史》等 10部,共计 300多万字。

作为一套研究中央苏区历史丛书,它具有如下特点:

首先,紧扣革命主题。中央苏区史作为中国土地革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革命是中央苏区历史研究的主题。中央苏区革命是在国民党和共产党两党、两个政权对立的历史背景下发生的。因此,无论是国民党,还是共产党,都面临着如何去争取群众的问题。《红旗下的乡村——中央苏区政权建设与乡村社会动员》在研究了中国共产党社会动员机制后指出:中央苏区政权的基本功能,就是通过各种制度的构建,建立一整套实现资源动员的制度,使革命的力量能深入社会基层,使整个社会运行机制与革命相统一,建立了一个从上而下一体化的动员模型,使农民真正进入了苏维埃政权建设的行列。 《永恒的光辉——苏区精神研究》、《中央苏区文艺研究——以歌谣和戏剧为重点的考察》、《中央苏区新闻出版印刷发行史》则从思想文化、新闻出版发行等角度分析了中国共产党为发动群众所做过的种种努力。中央苏区的革命,毕竟是一场建立在国共两党及其军队的军事斗争基础上的社会革命,军事斗争是中央苏区革命斗争的主要内容之一。《中央苏区军事史》全面研究中央苏区军事斗争的历史,内容涉及中央苏区军事力量的发展、军事体制变化、战争动员等方方面面。作者认为,中央苏区政权建立后,中国共产党由原来在野党转变为局部执政的执政党。作为后起的中国共产党如何获得合法性的基础,赢得人民的支持和拥护,成为摆在中国共产党面前的难题。解决根据地的经济困难,真心实意地代表人民利益,提倡廉政、反对腐败,成为中国共产党的重要选择。《中央苏区对外贸易史》研究了中央苏区所面临的经济困难及中国共产党为解决经济难题所采取的种种措施;《中央苏区反腐倡廉史》主要探讨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央苏区执行反腐倡廉政策的过程中所采用的措施,其中包括廉政教育、制度设计及具体运作。中央苏区革命及政权的建立,给中央苏区社会带来了全面的社会变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形式上看,《中央苏区研究丛书》中各部著作是相对独立成篇,但从内容来分析,它们是围绕着革命这个中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其次,注重社会变迁的探讨。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是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主要特点,社会变迁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主线索。长期以来受革命研究范式的影响,中央苏区历史主要集中于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研究,诚如学者所言:“既往的研究目光集中于党内精英的人事更迭与高层的路线之争,重在证明错误路线如何导致失败,正确路线导致胜利。”该丛书则突破革命研究范式影响,紧追时代研究主题,选择中央苏区社会变迁作为核心议题,分析革命对中央苏区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活所带来的变迁。如《中央苏区政权形态研究与苏区社会变迁》主要分析了中央苏区政权建立,引起了中央苏区的政治制度、经济性质和形式、社会生活、思想文化等方面的深刻变化;《中央苏区妇女运动史》主要探讨中央苏区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过程,也着力分析中央苏区革命对苏区妇女婚姻生活和社会生活所产生的变迁;《红旗下的乡村——中央苏区政权建设与乡村社会动员》认为,在苏维埃政权建设中,苏区农民的政治参与意识强烈,他们通过各种途径表达自己的政治态度、政治情感。通过中央苏区的苏维埃政权建设,乡村社会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发生了深刻的变迁,一个不同以往、充满革命与现代气息的新社会正在逐渐形成中。《革命与血缘、地缘:由纠葛到消解——以江西石城为个案》,以血缘、地缘为切入口,研究了革命与乡村传统之间的关系。作者指出革命理念传入乡村社会,并没有成功地消除传统的乡村观念,反而以冲突、融合、再冲突等多种形式与之纠缠在一起,直到土地改革才最终消解了乡村社会的传统观念。

最后,研究视角下移。过去由于受资料限制和认识方法的影响,中央苏区历史基本上立足于历史上英雄人物、重大历史事件、重大历史问题的研究,很少深入到民间社会中去。显然,中央苏区革命的主体是普通民众,这种革命到底对民间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民间社会将作出何种反应?这是学术界需要探讨的重要问题。本套丛书作者开始把研究视角下移至民间社会,探讨革命与民间社会的互动关系。如《红旗下的乡村——中央苏区政权建设与乡村社会动员》和《革命与血缘、地缘:由纠葛到消解——以江西石城为个案》等,把研究的视角定位为乡村社会,分析了中央苏区革命与乡村社会的互动影响。前者提出,在中央苏区革命的过程中,农民积极参与政治革命。但是,当苏维埃政府的政策偏离农民利益的时候,也出现一些农民对抗苏维埃的情况。后者也指出,中央苏区革命应是超血缘、地缘的,其目的是消除血缘和地缘关系的作用。但是,在实际斗争中,为了保护其血缘、地缘组织,革命组织内部出现一定纷争,阻碍着土地革命顺利进行。这种研究视角下移,拓展了中央苏区历史研究的新方向,必将会引起后来者的高度重视,并成为中央苏区研究的新趋势。

该丛书体现中央苏区历史研究的新进展,也展示了赣南师范学院中央苏区研究中心多年来在中央苏区研究领域中所取得的突出性成果。综观该丛书,其中既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和学术价值,又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凸现出时代与地域的特色和要求,颇有新鲜感和现实感。当然,该丛书因篇幅所限,对中央苏区历史的纵向演变与横向发展,只是作了大体的勾勒而不能面面俱到,一些问题尚可进一步充实和深入。因而,该丛书的出版,对于中央苏区史今后的深化可以说作了很好的铺垫。

猜你喜欢

中央苏区丛书革命
“人梯书库”丛书
艺术创想丛书
艺术创想丛书
做好革命老区中央苏区脱贫奔小康工作
油改水革命谁主沉浮
新时期学习中央苏区精神内涵的启示
漳州:原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社会组织培训教材丛书》简介
粉红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