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高校体育场馆资源有偿利用现状与对策研究
2010-02-15王益尔
王益尔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体育艺术中心,浙江宁波315012)
宁波市高校体育场馆资源有偿利用现状与对策研究
王益尔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体育艺术中心,浙江宁波315012)
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宁波市14所高校体育场馆资源有偿利用现状进行实证研究和分析,对有效提高场馆有偿开发利用提出针对性策略,为高校体育场馆市场化提供参考依据。
高校;体育场馆;有偿利用;对策
1 研究目的
宁波市是国务院首批对外开放城市、计划单列市,是浙江的副省级城市。改革开放以来,宁波高等教育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实现了跨越式发展。随着高校扩招,高校体育场馆资源设施迅速新建和扩建,如何有偿利用管理这些投资巨大的高校体育场馆设施,减轻学校的财政负担,落实全民健身计划和亿万青少年阳光体育运动,缓冲社会体育场馆不足的困难,值得我们体育工作者探讨与研究。目前尚无人对宁波市高校体育场馆资源有偿开发利用做过全面、系统、深入的研究,因此笔者选择宁波市高校体育场馆资源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十分有意义。
2 研究对象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
宁波市14所高校为研究对象,其中包括6所本科院校, 8所高职高专院校。
2.2 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了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和分析归纳法。其中,问卷的信度和效度符合研究任务的要求,问卷发放14份,回收14份,有效率达到100%。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宁波市高校基本状况调查
宁波市拥有高校14所,其中6所本科院校,8所高职高专院校。学校以中大规模为主,64.3%的高校学生人数在6 001~10 000人,28.6%的高校学生人数在万人以上。71.4%的高校地处城市中心或近郊,作为中等规模的沿海发达城市来说这些高校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为场馆的资源利用开发提供了较好的物质保证。
3.2 宁波市高校体育场馆资源配置状况调查
宁波市高校拥有体育场馆、场地463个(块),具备较丰富的体育场馆资源。其中综合体育场馆、标准田径场、三大球场、乒乓球场、羽毛球场的拥有率较高,而标准化、高水平的游泳馆(池)、网球馆(场)、跆拳道房、台球房等拥有率较低。调查发现学校规模与场馆数量呈现正比关系,学校规模越大其体育场馆拥有量越多,相反,学校规模小其体育场馆拥有量就越少。总体来说,宁波高校体育场馆资源表现为数量较多,质量不高,场馆质量与综合体育场馆相比较有很大差距,还是以小型化、中低水平为主,只有部分重点大学拥有标准化、高水平的场馆。
3.3 宁波市高校体育场馆资源有偿利用现状调查
宁波高校体育场馆有偿开放率为71.4%,向社会有偿开放率为50%,85.7%的高校对体育场馆对社会开放持很赞成或基本赞成的态度,有14.3%的高校对体育场馆对社会开放持不赞成的态度。有偿开放的高校比例较高,但向社会开放的高校比例不高,因此场馆市场化运作还有有很大的开发空间。
3.3.1 有偿开放体育场馆的比例和类型。在已进行有偿开放的高校中我们发现各高校普遍存在有偿开放场馆比例低和类型少的现象,并未使场馆有偿利用达到最大化,无法很好地实现场馆市场化的双重效益。90%的高校只是开放少部分体育场馆,10%的高校开放一半左右的场馆。开放率最高的是游泳馆(池)达到100%,其次为乒乓球房、羽毛球房、健身房、台球房、篮球馆。有偿开放的场馆类型多为场地设施好易于管理的室内场馆、群众喜好项目的场馆以及稀缺场馆。
3.3.2 有偿开放的对象。通过调查,有偿开放的对象依次为校内学生、校内教职工、社会团体、社会个人。说明目前宁波市高校体育场馆有偿开放对象基本还是以本校学生与教职工为主,以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为本校学生与教职工提供体育服务提高其生活质量为主要目的。基于此现象我们应加大学校场馆有偿服务于社会个人、社会团体的力度,使场馆市场化运作的步伐进一步提高。
3.3.3 有偿开放的时间。学校有偿开放的时间基本集中在工作日和寒暑假,双休日与节假日开放的较少。每天有偿开放的时间段主要集中在晚上与下午,上午与早上开放的较少。分析宁波高校体育场馆有偿开放时间有限性的原因,其一与国家投资建设高校体育场馆的目的息息相关,因此必须保证在不影响学校正常上课的基础上才能对场馆进行有偿开放;其二这与高校体育场馆缺乏管理理念、管理制度与管理人员有密切关系,绝大部分高校领导管理意识不强,加之管理人员由体育教师兼职,教师在完成大量教学训练任务后,并无太多闲余时间投入场馆有偿服务工作。
3.3.4 有偿开放的内容。通过把学校体育场馆有偿开放内容分体育项目和非体育项目两大类进行调查,其中有偿开放内容是体育项目占70%,有偿开放内容是体育项目和非体育项目相结合占30%。绝大多数高校体育场馆有偿开放的内容局限于体育健身活动,开展有偿服务的面还不够宽,形式比较单一,面向的对象以校内师生为主。
3.4 宁波市高校体育场馆设施有偿经营状况调查
3.4.1 有偿开放的经营方式。调查发现目前宁波市高校经营管理模式以体育部门直接经营为主,承包、租赁经营为辅,缺乏如物管经营、企业经营等先进经营体系。只有少部分高校采取的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经营模式经营不同场馆,而绝大部分高校则采取单一的经营模式。60%的高校由体育部门直接经营,此经营方式最为普遍;40%的高校采取个人承包经营;30%的高校采取租赁经营;20%的高校采取集体承包经营;仅一所高校使用物管经营。通过对学校有偿开放场馆盈利状况分析,承包经营、租赁经营、物管经营盈利优于体育部门直接经营。
有偿开放的经营手段主要有树立广告牌,张贴广告或散发传单,在电视报纸网络上登广告,聘请业务员上门宣传,采用价格策略吸引顾客。仅30%经营意识强宣传意识前卫的高校采取多种经营手段相结合的方式来推销自身的体育服务项目。
3.4.2 有偿开放的收费情况。60%的高校采取校内、校外人员两种价格,30%的高校采取校内学生、校内教师、校外人员三种价格,10%的高校采取统一价格。在收费方式上多数高校采取多种形式交叉收费,50%的高校选择单次消费形式,30%的高校选择办卡形式,40%的高校选择培训班形式, 60%的高校选择包场收场租形式,10%的高校选择会员制形式。可见,目前宁波市高校体育场馆收费制度混乱,表现形式多样,尚未系统化。
3.4.3 有偿开放的经营收益、分配、利用。调查发现,90%的宁波市高校在有偿开放中能取得一定的经济收益,仅10%的高校处于亏损状态。绝大部分高校体育部经营所得收入采取部分上缴部分自留形式,少部分的高校选择全部自留或全部上缴。所有高校经营收入主要用来发放教师奖金、劳务及值班费用。绝大部分体育场馆的维修改造,器材设备的更新添置等主要由学校拨款,且学校规模越大、体育场馆数量越多,学校所拨给的体育经费也就越多。只有少部分高校将有偿开放经营收入和学校拨款相结合作为体育场馆的养护经费。说明目前宁波市高校体育场馆有偿开放所取得的经济收益无法实现“以场养场,以馆养馆”的目的,还是以发放劳务等费用为主。
4 有效开发利用宁波市高校体育场馆资源的对策
4.1 转变观念思想,构建“以人为本”的高校体育场馆管理理念
高校体育场馆管理应构建“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将全民健身计划落到实处,缓解体育场馆资源和人民群众日益高涨的体育健身需求之间的矛盾,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高校领导必须深刻地认识到高校体育场馆资源的经营使用是一项重要的体育产业。应认真学习研究高校体育场馆建设管理方面的的政策法规,学习现代企业的管理知识,吸收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先进模式,调动教师积极性,通过产业化冲击旧观念旧体制,激活教育资源的潜在力量。
4.2 变革体制,施行新型场馆经营与管理模式
首先,高校体育场馆管理主体应多元化,建立多方举办体育事业的新格局,实现我国高校体育场馆管理主体的多元化。其次,高校体育资源配置和运用的社会化,必须改革传统的运营管理体制,打破高校体育资源配置和利用的封闭性,真正实现社会体育资源的优化配置与资源共享。再次,管理的民主化与制度化。为保证高校各项体育事业的稳步发展,必须建立和健全各项体育规章制度。因此宁波市高校应切实改革场馆管理体制,根据高校体育场馆实际情况构建多种新型经营管理模式,譬如高校体育场馆冠名权的经营开发、高校体育场馆物管经营。
4.3 优化机制,建立健全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场馆管理制度和办法
宁波市各高校应在国家、地方、地区颁发相关体育场馆建设管理的法规制度的指引下,建立适合本校特点的学校体育资源与社会共享的规范和制度。对高校体育场馆的管理要有整体规划,布局合理,细致安排。通过科学管理,包括完善体育场馆管理规章制度,规范场馆开放程序,合理安排场馆使用时间,使整个场馆管理工作走上科学化道路。
确保高校体育场馆制度建设健康有序地发展,真正做到科学性、有效性和可行性的有机统一,特别应该注意把握好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立足体系,二是切实可行,三是重在执行。一个制度出台,首先是抓好学习宣传,其次要强化对执行制度情况的监督,再则是维护制度的严肃性。
4.4 重视人才,以“外引内造”的方式加强体育经营管理专门人才队伍的建设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最重要的就是要引进和培养适应市场规律的经营管理人才,继而完善用人机制。合理的经营人才必须具备3个条件:有开拓思想与奉献精神,有经营头脑和管理才能,业务学术水平和知名度高。宁波市高校应积极培养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专业管理人员,使得他们不仅具备一定的体育专业知识和训练经验,而且还应掌握和运用相应体育商贸规则和市场化经营管理知识能力,拥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创造能力及思想素质、服务素质和心理素质。打破长期以来场馆进人渠道单一化的模式,吸引非体育系统的经营管理人才到体育场馆工作中,尽快改善场馆管理人员结构,鼓励场馆管理人员在职进修,完善用人机制。
4.5 理顺关系,在协调好校内各方面利益的基础上推进改革
在高校体育场馆经营管理活动中,各种人际关系是否协调,将会对场馆经营成败产生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因此促进校内人际关系和谐是场馆管理的重要内容,校内人际关系和谐是场馆实现高效管理的基础。首先,在场馆管理经营上要尽可能获得学校领导的支持和帮助,使场馆经营开放上升为关系学校效益的大事;其次,要最大限度地考虑师生的利益,在保证不影响教学训练与课外活动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对场馆实行开放;再次要赢得本校教职工与学生的理解,在适当时间、地点为教职工开辟免费消费场所,并且收费要尽量优惠,使他们能以较低的价格进行体育消费服务项目。
4.6 引入市场,以借助外力的思路实现高校与社会企业机构的互利式联合
宁波市高校体育场馆今后的发展方向可以通过体育为媒介增强高校体育场馆资源与社会企业机构的互利式联合,建立校企之间的良性互动。高校可通过向企业出让若干年体育场馆冠名权,为大学的体育资源建设提供资助;可通过向企业扩大宣传,推销自己的实力,吸引企业职工到高校开展体育文艺活动;可利用自身体育赛事的优势,为企业搭建良好的特殊市场平台,积极与企业进行合作,用企业提供的产品或资金更好地发展高校体育教育事业。高校体育资源市场化带来的经济效益能够做到以体养体,实现自身的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实现大学与企业的双赢,促进高校体育建设的良性循环。
4.7 加强宣传,积极引导消费服务社会
各高校应加强通过与媒体合作产生广告效应,刺激消费群体和潜在消费群体。实施中高校可开发利用网络、电视、广播、报纸等各种媒体,因时而宜、因地而宜地搞好宣传工作,把社会体育有效地与高校体育结合在一起,最大限度地发挥高校体育场馆设施资源的功能,创造出可观的经济效益。通过加强宣传,努力在服务社会的价值体现和引导消费的成熟运作上占据双主动。
4.8 重视安全,切实抓好体育场馆安全工作
高校体育场馆有偿开放隐藏的安全问题一直是高校领导和师生有所顾虑的问题,针对场馆安全问题应落实到实处。高校体育场馆部门应对场馆安全问题实施风险管理,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场馆安全制度,强化场地设施的安全意识,安排专门人员负责管理,避免减免各种伤害事故的出现。通过多种途径切实抓好体育场馆安全工作,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赢得市场竞争中的威信。
[1] 韩文星.体育经济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8.
[2] 易国庆.体育场馆的经营与管理[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9.
[3] 汪秋俊.高校体育场馆运营管理探索[J].学术论丛, 2008,44:11-12.
[4] 莫再美.关于我国高校体育场馆现状及其建设的思考[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7,27(1):77-79.
[5] 霍建新,李芾.北京高校综合性体育馆经营现状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0(5):612-614.
[6] 潘国祥,叶亚云.高校体育场馆有偿运营的思考[J].湖北体育科技,2005,24(4):430-431.
[7] 张宝钰,蔡军,苏明理,杨涛.西安高校体育场馆资源配置与经营情况调查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7, 24(2):48-51.
The Research on Present State of Compensated Use of College Sports Venues in Ningbo
WANG Yi-er
(Sports&Arts Center,Zhejiang Business Technology Institute,Ningbo 315012,China)
By the means of documentations,expert interview s,survey and statistics,The paper analyzes the present state of compensated use of 14 college sports venues in Ningbo 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for an effective application of them,providing some reference for their market-orientation.
college;sports venues;compensated use;countermeasure
G807.4
A
1004-3624(2010)06-0020-03
2010-08-31
王益尔(1977-),女,浙江桐庐人,讲师,主要从事学校体育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