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宁波市学校体育场馆设施资源社会共享的研究

2010-10-28许锁迪

浙江体育科学 2010年6期
关键词:体育场馆宁波市设施

许锁迪,周 瞳

(1.宁波大红鹰学院体育部,浙江宁波315175;2.宁波大学体育学院,浙江宁波315211)

宁波市学校体育场馆设施资源社会共享的研究

许锁迪1,周 瞳2

(1.宁波大红鹰学院体育部,浙江宁波315175;2.宁波大学体育学院,浙江宁波315211)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咨询访谈、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宁波市学校体育场馆设施资源社会共享现状进行了深入的调查与分析,结果显示:宁波市大部分学校相关负责人对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实行社会共享具有基本正确的认识,但受经费、安全、管理等因素的制约,实际操作情况不尽人意。由此提出最大限度地提高学校体育场馆设施资源利用率,服务于社会的相应建议。

学校体育场馆;社会共享;现状;建议;宁波市

0 前 言

伴随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大众健身需求日益旺盛,但我国的公共体育资源还相当有限,人均占有量更低,据统计,我国每万人拥有开放的体育场地仅有2.59个,人均运动场地面积仅为1.03m2,与发达国家相比,相差悬殊,远远不能满足健身人群的需求。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身需要与场馆设施不足的矛盾,已成为我国全民健身开展的主要制约因素。而目前占全国现有体育场馆65.7%的学校体育场馆资源却普遍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学校体育场馆设施资源实现社会共享,无论对于缓解大众体育健身需求日益增长与体育场馆设施数量有限的矛盾,还是对于学校体育场馆设施自身得到有效利用和进一步完善,都大有益处。因此,盘活现有存量,开放学校体育场馆设施,显然是解决场馆短缺这一“燃眉之急”的“救急之举”。《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二期工程第二阶段计划中就明确提出“加强与教育行政部门配合,研究促进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开放的政策措施,解决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向社会开放的问题,充分发挥其社会效益。”在此背景下,本研究选取经济基础较好,群众体育开展有一定基础的宁波市作为研究区域,进行符合区域特点的学校体育场馆设施资源社会共享的研究,具有特殊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宁波市学校体育场馆设施资源社会共享情况。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查阅了国家和地方体育行政部门有关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相关文件。利用中国期刊网系统,以学校体育场馆、社会共享等关键词进行了检索,获取了本研究需要的文献资料,通过对这些资料的分析,从中了解相关研究现状和成果。

1.2.2 问卷调查法。在征询相关专家学者的基础上,遵循社会调查问卷设计的基本要求,设计了《宁波市学校体育场馆设施资源社会共享现状调查表》。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向宁波市城区的73所学校(其中高校10所、高中9所、职高6所、初中21所、小学27所)的相关负责人发放问卷,回收73份,其中有效问卷69份,有效率为94.5%。

1.2.3 咨询访谈法。根据研究需要与部分学校和社区负责人及相关的政府官员进行深入的个案访谈。

1.2.4 数理统计法。对调查所得数据进行常规数理统计。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对宁波市学校体育场馆设施资源社会共享基本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表1 认知程度一览表(多选)N=69

2.1.1 认知程度。由表1可见:宁波市各学校对于开放学校体育场馆设施资源,实现社会共享的认知主要集中在“缓解周边群众体育健身场馆缺乏的问题(75.6%)”和“提高场馆的利用率(73.9%)”;另外,学校一般都较注重自我品牌的建立,因此,通过学校体育场馆设施的开放,向大众展示校园风貌,以实现“扩大学校知名度,提升学校社会形象”的目的,受到较多学校的认可(65.2%)。这些积极正确的认识对于实现学校体育场馆的实际开放奠定了较好的思想基础。对于“增强学校和社区之间的联系(31.9%)”、“有一定的经济收益(15.9%)”、“安置富余人员,增加就业岗位(10.1%)”等方面认可度均较低,这是因为在学校与社区互动方面,社区往往是主要收益方,学校收益并不多,学校自然热情不高;对于开放体育场馆设施的经济收益方面大部分学校也是较少考虑的,因为即使有一定收益,一般也仅够器材保养维修和人员支出的费用;对于“安置富余人员,增加就业岗位”,其本身就不是开放学校体育场馆设施的主要目的,这一附带产生的效益自然不会成为学校的主要考虑方面。

表2 开放程度一览表(单选)N=69

2.1.2 开放程度。由表2可见:宁波市学校体育场馆设施资源实际开放程度不尽人意,只有8.7%的学校向社会全部开放其体育场馆设施,而不开放的学校有43.5%,另外有47.8%的学校只是部分开放。这给落实全民健身计划,促进群众体育发展带来一定困难。宁波市各学校一方面对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实施社会共享有较为正确的认知,另一方面又表现为实际操作上的低开放率,造成这一矛盾现象的原因,需从其影响因素的调查中加以探索。

表3 开放时段一览表(多选)N=39

2.1.3 开放时段。由表3可见:在全部开放和部分开放的学校中,其开放时段基本集中在双休日(89.9%)、寒暑假(84.6%)和节假日(79.5%),从校方考虑,这些时段能最大程度避开学校正常的教学。而就大众体育的开展而言,每天的早晨、下午和晚上则是大众进行体育健身的主要时段,而学校在这三个时段的开放率普遍较低,这对大众体育的正常开展则有较大影响。

表4 开放对象一览表(单选)N=39

2.1.4 开放对象。由表4可见:多数学校(56.8%)对任何人开放;出于管理上的考虑,有部分学校(10.8%)只对被认可的持卡人开放也是可以理解的;但还有部分学校(30.8%)只对单位和团体开放,这一做法使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开放不能让多数人群收益,其社会效益大打折扣。

表5 收费情况一览表(单选)N=39

2.1.5 收费情况。宁波市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体育消费市场有相当规模,加之大部分学校的体育场馆设施条件较好。因此,大部分学校对外开放体育场馆设施进行有偿服务,其中多数学校(59.0%)对部分场馆进行收费,收费的项目一般是群众基础较好,有较大市场潜力的项目,如游泳、乒乓球、羽毛球、网球等,而无偿开放场馆主要是室外的田径场、篮球、排球场等;对全部场馆进行收费的主要是只对单位和团体开放的一些学校。另外,大部分学校认为:收费获得的收益只能补贴一部分对外开放带来的管理及场馆维修保养的额外开支,基本不能做到收支平衡,多出的部分需要由学校支出,给学校的财务造成了一定的压力。

2.1.6 管理方式。由表6可见:宁波市学校向社会开放体育场馆设施的管理方式以学校自我管理为主(51.3%),其它各种管理方式为辅。有效的管理是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合理配置,使学校体育场馆开放达到社会和经济利益最大化。上述各种管理方式各有利弊,到底采用哪种管理形式,可根据各校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不需搞“一刀切”。

表6 管理方式一览表(单选)N=39

表7 影响因素一览表(多选)N=69

2.2 对宁波市学校体育场馆设施资源社会共享影响因素的调查与分析

2.2.1 因素调查。由表7可见:影响宁波市学校体育场馆设施资源社会共享的主要因素是管理(91.3%)、安全(88.4%)和经费(76.8%)三大因素。其中“加快了体育场馆设施的损耗(78.3%)”和“增加了人力投入(59.4%)”两项也是重要影响因素,但这两项可一并归结为经费问题,因为,经费问题一旦解决,这两个问题也可引刃而解;另外,“影响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44.9%)”也占有一定比例,在这一问题上,学校的态度应该是明确的,即学校的体育场馆设施资源只有在不影响正常的教学、训练、课外活动开展的基础上才能向社会开放。对此,只要合理安排开放的时段,是可以解决这一矛盾的,因此,这一问题可不作为主要问题对待。

2.2.2 管理因素分析。目前,我国的各级各类学校,尤其是中小学,在管理上多隶属于教育行政部门和行业系统,而社会体育管理隶属体育行政部门。不同管理系统之间存在着体制、制度等诸多障碍。同时,体育和教育部门之间在学校体育场地设施的建设与维护、投入与分配等方面还存在利益协调等许多问题。此外,学校体育场地开放可能会造成跨行政区域管理等问题,存在户籍制度、行政管理制度等多种不利因素的影响。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等于将学校的大门打开,各种人员的进入给学校带来一定的不安定因素,由于学校无权管理社会人员,怎样保证大量来校锻炼人员不妨碍学校正常工作运转问题是影响学校体育场馆开放的一个主要因素。

2.2.3 安全因素分析。这一问题涉及到两个方面,一是学校本身的安全,二是进校锻炼者的安全。学校本身的安全又包括学校场馆设施的安全使用和学生的人身安全。尤其是学生的人身安全问题是悬在学校校长头顶上的利剑,“就怕学生出事”是所有学校校长的心声。从学校自身角度出发,保证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下学习是其基本的职责,再加上独生子女的特殊性,在提高教育质量的同时,学校的安全稳定往往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成为社会安定的重要组成部分。另外,开放学校体育场馆会使大量校外人员进入校内,带来各种安全的隐患。由于体育运动有一定的危险性,锻炼过程中容易产生人身安全问题。运动发生的安全威胁大致分为三种:一是自我无意识损伤;二是器械安全问题造成的人体受伤;三是人对人造成的伤害,包括运动中的(如打球碰撞)和有可能的争斗所引发的事故。一旦锻炼者出现安全问题,学校如何承担这个责任,在处理发生事件时,责任方往往不明晰,容易产生法律上的纠纷,如果市民受伤还要学校承担责任,那么学校开放学校体育场馆设施资源的积极性将进一步遭受打击。

2.2.4 经费因素分析。大部分学校都认为,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对外开放,增加了体育设施维护、保养和更新的经费投入,以及管理费用的开支,由此造成的经费不足是一个制约开放工作正常运行的重要问题。因为学校的经费是有计划预算的,即有固定的投放渠道和支出规范。另外,学校的体育场馆设施开放主要是为了服务于全民健身这个大局,以服务性质为主,相关的收费只是作为学校管理的一种补偿,只能采取低价收费,对经费的补贴只是杯水车薪。还有,上百万元的塑胶场地和室内体育馆被损坏怎么办?管理人员的补贴谁来支付?等等问题迫使学校领导望而生畏,经费短缺是制约学校体育场馆开放因素中的重要因素。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3.1.1 宁波市各学校相关负责人对开放学校体育场馆设施资源服务社会有基本正确的认知,但实际开放程度不尽人意,只有少数学校向社会全面开放其场馆设施,而不开放的学校有近半数,另外的学校只是部分开放,其中还有部分学校只对单位和团体开放。在全部开放和部分开放的学校中,其开放时段基本集中在双休日、寒暑假和节假日;大部分学校对外开放体育场馆设施进行有偿服务,其中多数学校只对部分场馆进行收费;管理方式以学校自我管理为主,其它各种管理方式为辅。

3.1.2 影响宁波市学校体育场馆设施资源社会共享主要因素是管理、安全和经费三大因素。

3.2 建议

3.2.1 政府协调各相关部门,推动学校体育场馆设施资源社会共享工作。在现阶段政府的关注、介入、推动是解决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开放问题的关键所在。以武汉为例,为开放40所试点学校,武汉市政府调动了教育局、体育局、民政局、公安局、财政局等五个专业局的力量来协调、规划,所以才有从提出构想到最后落实,用时还不到两个月的“奇迹”出现。期间,武汉市教育局摸底调研、出台方案、协调学校;市财政局为试点工作特别配套经费100万元;市公安局调动了学校周边的警力,加强安全检查、增加治安巡逻,学校则积极落实场馆的开放,这一切与当地各级政府的大力推动是分不开的。由此可见,政府需要做的,一是给以政策和资金上的支持,二是协调各方力量,三是购买服务。

3.2.2 加强宣传力度,树立“以人为本”的体育新理念。以人为本,就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实际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因此,学校体育在坚持“以人为本”理念的指导下,要切实转变思想观念,把握新的发展阶段对学校管理和公共服务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把更多的精力和更多的公共资源向公共服务倾斜,以促进学校体育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给学校带来了一定的管理、安全、经济等问题,站在学校的角度是不愿意开放的。但是作为学校领导的思想境界,应站在国家、社会、民族的更大的层面去考虑这个问题,舍小我为大我。

3.2.3 健全制度,进行规范化管理。建章立制是任何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必须通过相应规章制度的制定来建立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开放工作的长效机制。要使宁波市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全面向社会开放,在管理体制方面,建议由市政府牵头设立学校体育场地设施资源社会共享统筹部,协调市教育局、体育局、民政局、公安局、财政局等相关部门共同制定《宁波市学校体育场馆设施社会共享实施办法》,其中需配套一系列相关政策,如开放原则、保障条件、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以及各有关方面的责、权、利的相应规定,用制度来保障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向社会开放的工作。

3.2.4 建立安全保障机制,实现风险多方共担。针对开放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人身安全和学校的财产安全等问题,建立以投保制度、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和公安巡视制度为内容的安全保障机制,多方面结合,全方位保障学校体育场馆的正常有序开放。首先是购买保险,转移风险。目前,中体保险经纪有限公司和太平洋保险有限公司等为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提供了专项责任险。其优势是按照学校在意外事故中所承担的法律责任来提供赔偿,而且既可以按照诉讼或仲裁的结果,也可以在保险公司同意的情况下按照学校与当事人的协商结果赔偿。因此,这套方案为意外风险事故的发生做好充分的经济应对准备,运用合理的手段和成本转嫁高额责任赔偿风险,一定程度上为学校解决了后顾之忧。其次是建立应急机制。学校应制定应对各类突发事件及灾害的应急机制及人员的疏散办法,并张贴在醒目的地方,让广大学生及来校健身者知晓出现自然灾害或突发事件时的处理办法。再次是建立公安巡视制度,与辖区的派出所紧密联系,积极配合当地公安机关,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目标管理责任制、联络员制度、巡视制度等,形成安全工作合力。

3.2.5 多方筹集资金,解决经费不足的问题。为了减轻学校因开放体育场馆设施而带来的经济负担,政府应以适度成本补偿的方式,从地方财政或体育彩票公益金中拨款,用于购买器材、维护场地设施、相关的管理开支及改善学校的体育设施,让学生和健身大众都从中受益。除了直接拨付补助资金外,政府部门还可以通过为开放场馆的学校免费提供体育器材的方式给予必要的补给。另外,可从时间和空间上挖掘场馆资源的使用效率,搞好各类创收活动,以体养体,充分发挥经济效益。如积极主办或承办各种体育活动,用冠名权来吸引体育赞助商;利用场地四周设立广告牌;具备一定条件的,可以让一些商业活动介入,如产品展销和计时租借体育场馆和运动器材等。上述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可解决学校因开放体育场馆设施而致经费紧张的问题,并能带动学校体育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3.2.6 与社区联动,共担管理职责。学校对周边社区的居民不熟悉不了解,如果社区居民的文明素质不高,可能会给开放学校增加很大的管理负担和心理压力。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主要受益对象是周边社区居民,应充分利用社区居委会对社区居民比较熟悉的优势,配合学校共同做好开放后的管理工作。在实践中已有一些学校通过与街道社区联合管理模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如江北区的江北实验小学、江北中心小学、江花小学等。他们的基本做法是:由社区居委会利用对社区居民比较熟悉的优势,由其先对社区居民进行甄别,有选择性地发放入校健身卡,只有持有健身卡的本人才能进校锻炼,并进行实名制登记,从入口加强管理,杜绝了可能的管理隐患。

3.2.7 逐步实现学校结构功能分区,降低管理难度。学校向社会开放体育场馆后,社会人员的涌入会一定程度上影响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增加学校管理工作的难度,这也是学校对开放工作有所顾忌的重要原因之一。在调研中发现,开放工作做得比较好的学校,很多都是体育运动区与教学区分开的学校,如华茂外国语学校、东恩中学等,因为这样的校园布局结构大大降低了开放后学校的管理难度,减少了对学校正常工作及教学的影响。所以今后在开放学校的选择上,尽可能地将结构功能分区的学校纳入进来;另外,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对校园结构进行适当的改造使运动区与教学区分开。

3.2.8 建立激励机制,鼓励更多学校开放场馆。教育部门可以考虑将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工作列入对学校的综合评估指标体系中,并纳入到“示范校”、“重点校”的考核体系中,定期进行评估。同时,将学校体育场地向社会开放工作纳入文明社区及单位考核。对在学校资源向社区开放中有创新工作做法、形成先进管理模式和产生显著社会效益的学校给予奖励,鼓励更多学校开放其体育场馆设施,使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开放工作形成良性循环。

[1] 陈明.试论学校体育场馆的经营管理模式[J].广州大学学报,2003,2(12):25-27.

[2] 陆亨伯,王乔君.体育院校与社区体育联动发展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7(4):464-465.

[3] 刘春明.学校体育场馆(地)社会化服务的体制性障碍研究[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8,25(4):27-30.

[4] 刘新光,刘新征.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向社会开放现状与管理模式的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9,28(2):78-81.

[5] 陈林会,覃文林.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有效运行机制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35(3):89-91.

[6] 周顺锡.学校体育场馆资源与社会共享机制的研究—基于宁波东恩中学委托管理模式调研[J].浙江体育科学,2008,30(2):22-24.

[7] 石勇.影响学校体育场馆开放的多元因素分析与思考[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8,10(7):93-94.

The Research on the Society Sharing of Sports Facilities of Ningbo’s School Sports Facilities

XU Suo-di1,ZHOU Tong2

(1.Deparr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Ningbo Dahongying University,Ningbo 315175,China; 2.Faculty Physical Education,Ningbo University,Ningbo 315175,China)

By the methods of document indexing,questionnaire and data acquisition,some in-depth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society sharing of sports facilities of Ningbo’s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 were made.The result show s that most leaders of Ningbo’s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 know the importance and necessity of the society sharing of sports facilities.However,subjected to various factors like fund,safety,management,etc,the situation is not satisfactory.For this,some suggestions on how to imp rove the availability of those sports facilities were put forward in this article.

sports facilities;society sharing;current state;suggestion;Ningbo

G807.4

A

1004-3624(2010)06-0029-04

2010年宁波市体育局课题

2010-08-31

许锁迪(1977-),男,浙江慈溪人,讲师,在读硕士,主要研究体育社会学.

猜你喜欢

体育场馆宁波市设施
政府购买体育场馆公共服务存在的问题与化解策略
民生设施非“摆设”
大型体育场馆PPP项目商业模式研究
重建宁波市图书馆记忆
公共充电桩设施建设正当时
体育场馆项目全过程造价管理方法与应用
擅自启用已查封的设施设备该如何处罚?
宁波市四眼碶中学
宁波市中城小学
机电设施非正常损坏理赔修复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