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主义与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

2010-02-15刘爱民杨吉安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0年2期
关键词:实力马克思主义国家

刘爱民,杨吉安

(1,2.宜春职业技术学院,江西 宜春 336000)

马克思主义与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

刘爱民1,杨吉安2

(1,2.宜春职业技术学院,江西 宜春 336000)

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关系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命运,关系到在激烈国际竞争中中华民族的前途。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新的历史时期,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必须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必须坚持一元主导与多样发展的提升原则,必须坚持充分发挥多样文化的积极作用。

马克思主义;文化软实力;先进文化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的重要时期,正处于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继续推向深入的阶段。在这个阶段里,我们不仅需要提升经济、科技、军事等国家“硬实力”,还需要大力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在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过程中,只有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才能保证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升的正确方向,才能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一、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性

(一)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顺应现代市场经济发展趋势

国际经济学界不少论著认为,现代市场经济走向的一个重要趋势就是,经济与文化的“一体化”发展。这就是说,现代商品中的文化含量、文化附加值越来越高,文化因素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也日趋显著。在现代商品生产中,降低资源、能源、财力的有形投入(即“硬投入”),提高文化的无形投入 (即“软投入”),已经成为现代企业发展和整个社会经济增长所追求的目标。据此,必须高度重视智力因素、人才培养和教育发展,高度重视科技硬实力和文化软实力的增长。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另一个引人注目的趋势,就是在市场竞争中,人为相对优势将取代传统的经济发展优势。绿色革命与材料科学革命的兴起已经降低了经济发展过程中自然资源的重要性。拥有自然资源未必能致富,自然资源贫乏未必是致富的障碍。一场电信—电脑—运输—后勤保障体系的革命使全球资源网得以形成,未来可以发展成为一个世界性的资源市场。这就是说,电脑和电信手段使拥有资源不再是优势,今后只有掌握技术和拥有人才才是真正的优势。微电子、生物科技、新材料工业、民用航空、电信、机器人加机床以及电脑加软件是未来几十年的七项关键产业。这些产业可以设在地球的任何一处。谁能有效地组织和调动人的智力推动上述产业的发展,这些产业就能在谁那里落脚。科技创造了人为相对优势,而争取人为相对优势就必须要求企业每一个职工都具备技能。职工的技能将是 21世纪关键性的竞争武器。人的智能创造新技术,而技术劳工则是手足,有了他们,创造出来的新产品和新加工技术才能为人所用——以低成本生产新产品和熟练运用新的加工技术。21世纪,自然资源、资金与新产品技术将会在全世界迅速流动。人也在流动,但相比之下要慢得多。有技能的人才是唯一持久的竞争优势。从这个发展走向来分析,结论同样是必须高度重视智力因素、人才培养和教育发展,高度重视科技硬实力和文化软实力的增长。

(二)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有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健康发展

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宏大的系统工程,它需要多方面工作的有效配合、相辅相成。这里既要运用经济的手段,又要运用行政的手段和法律的手段,还要有思想道德文化力量的协调配合。因此,思想道德文化建设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健康发展来说,并不是什么外加的、可有可无的,而是其题中应有之义,是其健康、正常地向前发展所绝不可缺少的。今天,我们创立中国特色的企业制度,离不开中华文化这个无所不在的文化传统。

二、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马克思主义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入手,揭示了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客观发展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规律,指出了未来社会发展的美好前景,是科学的先进的理论与学说。所以,马克思主义是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理应成为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行动指南。不过需要指出的是,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只有经过实践检验并中国化,才能焕发强大的生命力。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将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两大理论成果。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中国人民成功地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全国人民同心同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创了改革开放的崭新局面,实现了国家综合国力的极大提升。“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面向 21世纪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既总结了以往的历史成果,又吸收了鲜活的时代经验,科学地揭示了社会发展的规律。由此可见,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只有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才能健康发展、有序进行,才能实现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全面繁荣。

三、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基本原则

(一)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面向现代化,就是要既继承传统,又超越传统,符合现代化的潮流和要求,站在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全局的高度,把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作为出发点;面向世界,就是要打破在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升方面闭关自守的狭隘性和封闭性,坚持开放性,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积极开展与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与合作,吸收、借鉴、利用各国文化的优秀成果,在差异中求同一,在比较中谋发展,并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贡献;面向未来,就是要有前瞻性,积极发挥文化在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引导、教育功能,培养和造就一代又一代适应未来社会发展趋势的、面向世界的人才。

(二)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要坚持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前进方向

坚持民族的前进方向,就是在追求提升文化软实力时,不照搬、不盲目崇拜其他民族的文化,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保持民族文化的特色和个性并不断创新,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坚持科学的前进方向,就是要反映我国经济、政治、社会的发展规律,体现时代精神,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遵循文化发展的客观趋势;坚持大众的前进方向,就是要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升中的主体作用和聪明才智,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修养。在市场经济与对外开放的条件下,一些人忽视甚至轻视先进文化的学习,在社会生活中出现了与我国社会发展不相协调的文化倾向。例如,有人过度宣扬文化的商业化,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迷失了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有人认为在开放与全球化条件下,文化不再具有意识形态属性和社会功能,主张文化“非意识形态化”;有人热衷于宣扬封建帝王和宗法社会的“美妙”与“和谐”,粉饰落后的封建文化;有人崇尚西方资本主义文化,把美国的价值观念和文化模式奉为经典;有人散布迷信、愚昧、颓废、庸俗等落后文化、殖民文化、色情文化,污染社会环境,腐蚀人的灵魂,侵蚀民族精神。这些倾向,不仅背离了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而且阻碍了社会的和谐发展,成为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升的障碍。对此,我们必须把握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正确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引导人们从落后的文化影响中超脱出来,跟上现代文明的步伐。

(三)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要坚持一元主导与多样发展相结合

我们所提升的国家文化软实力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必须坚持和保证以社会主义文化为主导。历史上,我国形成儒家文化一元主导,道家、法家、佛教等文化多元并存的博大文化格局。这种一元文化主导、多元文化并存发展的模式,既是我国也是一切民族、国家文化存在与发展的基本状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社会的快速转变,即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信息社会,从封闭社会向开放社会,从相对单一社会向多样化社会的转变。社会的转变使我国的经济成分、组织方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特别是经济形式从单一公有制发展为以公有制为主体,个体所有制、股份制、混合所有制、外资经济、民营经济、农户经济等多种所有制并存。这种多样化必然要求政治民主化、观念多元化、管理法制化、文化多样化。但是,社会主义是我国的基本社会制度,以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主导是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它决定了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必须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的价值取向。所谓一元主导,就是在经济领域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政治领域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在文化领域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社会领域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建设和谐社会。各个方面的主导是内在地、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的,综合起来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主导。坚持一元主导是我国文化安全、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升的根本保证。

在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过程中,除了坚持社会主义文化主导之外,还要进行多元文化的协调,促进多样文化的发展。多元文化是指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的不同,多样文化是指文化的层次、样态、方式的区别;多元文化可以对话、沟通、协调,多样文化需要丰富、发展。发展国家文化软实力就是要使多元协调、多而不乱、并行不悖。例如,与宗教信仰者进行对话,与不同政见者沟通,共同维护我国社会稳定、共同发展的大局。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提出和谐社会建设的思想,就是为鼓励和而不同、多样发展。

一元文化主导与多样文化发展是辩证统一的。一元文化主导要以多样文化发展为基础,多样文化发展要以一元文化主导为导向。离开多样文化发展,一元文化主导就会空洞、抽象,发生文化虚无主义错误;离开一元文化主导,多样文化发展就没有主心骨,必定偏离社会主义文化方向而陷于文化混乱、冲突。只有坚持一元主导与多样发展的提升原则,才能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1]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A].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读本[C].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 2005.

[2]宗立华.大众文化的本质、作用与建设策略[J].学术交流,2005, (6).

责任编辑:杨 东

D641

A

1002-0519(2010)02-0087-03

2010-02-28

刘爱民(1965-),江西赣州人,宜春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杨吉安(1973-),江西万载人,南京大学历史系博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实力马克思主义国家
见证创新实力的跃升
软实力致胜
实力抢镜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认真看书学习 弄通马克思主义
能过两次新年的国家
提升文化软实力是当务之急
把国家“租”出去
奥运会起源于哪个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