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家—社会关系视角下的社会主义警学理论研究

2010-02-15吴兴民

政法学刊 2010年1期
关键词:警务基层社区

吴兴民

(广东警官学院 公共管理系,广东 广州 510232)

国家—社会关系视角下的社会主义警学理论研究

吴兴民

(广东警官学院 公共管理系,广东 广州 510232)

处理好国家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对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联结国家与社会,达到它们之间的和谐共处并成为一个和谐的统一体方面,警察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由于这一问题的关键性,社会主义警学理论也应当建立以处理国家 -社会关系为导向的研究体系,从基础警学研究到应用警学研究都应当充分考虑到这一核心问题。

国家 -社会关系;警察;纽带;警学理论研究

“国家与社会”是西方社会学的核心问题之一,但真正进入中国学者的研究视野被广为应用始于九十年代初。虽然赞赏与疑虑同在,接纳与拒斥并存,但并没有妨碍它迅速成为中国研究的理论热点和主流语式。在理论层面,它引发了诸多关于市民社会与国家等概念、理论在语境上、应用上的讨论与争鸣,而在实践运用中,也被越来越多地作为一种解释模式用于解释和分析中国社会变迁与现代化进程,成为当代中国研究的流行框架。实际上,这的确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模式,它不但为我们更清晰地分析和解释中国社会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工具,而且它本身也是我们现实中需要认真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试图通过对这一问题的关注来强调社会主义警学理论研究中的重大方向性问题。

一、“国家—社会”的关系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的重要意义

国家作为一种政治组织,来源于社会,管理着社会,但却与社会不同。国家作为社会的管理者,会在其各种社会控制措施中体现统治阶级的愿望,不论是在政策、法律、纪律中,还是在信仰、道德、风俗中。国家正是通过这些社会控制措施来维护并达成社会秩序的。

但毫无疑问,这些社会控制措施并不一定在基层社会当中获得认可。不同的基层社会有不同的独特的文化与行动的非正式规则,并由此达成自己的社会秩序。而这种基层社会当中的非正式社会规则 (格尔茨将其称为 “地方性知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国家的政策和法律的最终实现。在社会学界以及法学界,学者们早已关注到这样的问题。例如从早在解放前美国社会学家杜赞奇对于中国华北农村的研究《文化、权力与国家:1900—1942年的华北农村》到当前的唐士其的《国家与社会的关系》、朱晓阳的《罪过与惩罚》等研究都涉及并深入探讨了这一问题。

总而言之,国家提倡的法律未必受社会的欢迎,社会中的道德准则也未必是国家所喜欢的。国家的规则想要在社会当中得以完美的实现,而社会自身的规则却会不断地对它进行适合于自身状况的改造。这种改造在政府看来,完全是反秩序的行为。

这样会造成国家与社会之间的冲突与紧张的关系。夏立安先生在论文《论发展中国家的司法改革——一种国家与社会关系视角下的比较研究》中对国家与社会之间的这种紧张关系做了重要的概括。他指出国家与社会的紧张关系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革命、隐遁与忠诚。革命在历史上多以“官逼民反”的形式表现出来,多发生于经济资源极度贫乏、民不聊生的传统社会中,而在经济繁盛、衣食无忧的现代社会则十分少见。隐遁是权威主义制度下的产物,是民众在被压制下所表现出的消极与冷漠。“忠诚”这个词汇很好听,不过它是压制严厉的体制下的产物。一般说来,“忠诚并不伴随社会对国家采取其他积极行动”,“人们证明自己的忠诚,推动国家采取表面上看来符合国家统治者利益的政策,从而试图在长远意义上违背统治者的利益而达到完全不同的其它目标。”因此,在这样的忠诚状态下,统治者所获取的来自社会的信息是虚假的、失真的,基于这些信息所形成的决策一旦付诸实践,就难免失灵或失败。有些统治表面看来十分牢固,但它也可能在某一天突然崩溃,这是 “忠诚”所可能导致的最糟糕的结果。[1]

这三种国家与社会之间的紧张关系是一种社会发展的不正常结果。国家的管理对于一个社会来说当然是非常必要的,正如“宪法之父”麦迪逊所说:“如果人都是天使,就不需要任何政府了。”但是,基层社会也有基层社会的规则与呼声,可这未必会得到政府的关注,因此麦迪逊继续说:“如果天使统治人就不需要对政府有任何外来的和内在的控制了。在组织一个人统治人的政府时,最大的困难在于必须首先使政府管理被统治者,然后再使政府管理自身。”因此,如何正确地处理好国家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以消除这些紧张状态,正是我们必须去关注的重要问题。

在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处理好国家与社会的关系问题,如何能够使社会成员的意见与建议顺利地向上表达,如何充分地理解与掌握基层社会的非正式规则,并能够使国家所制定的政策、法律以及国家所提倡的道德顺利地为社会所接受并拥护,从而达到国家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共处并成为一个和谐的统一体是十分重要的。

二、警察在国家与社会之间的纽带作用

在这个问题上,关键问题是国家与社会之间相互沟通与联系的纽带与中介问题。什么人或组织能够成为国家与社会之间的纽带?如何能够充分发挥他们的重要作用?

这些纽带或中介的作用在于内聚社会的公共利益并将其组织化,通过社会参与活动将这些多元利益传达到决策过程中去。缺乏这样的中介机构,基层社会的意见难以上达,国家难以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做出反应,会造成部分社会成员为寻求自己的利益而使用非法手段。同时中介机构还可以承担一些国家无法承担的社会责任,从而弥补了国家从社会退出后的松散状态,起到社会整合的重要作用。在社会结构已经变得规模宏大、因素众多、异质性强的社会中,这些纽带及中介的存在成为社会共同体整合的适当形式。

在社会学界,对这种国家与社会间中介机构的研究已经很多。例如对于传统中国的社会结构,许多社会学家都有精辟的论述,大致的结论是相仿的:首先是在多元的经济基础与高度集权的国家政权之间既相矛盾又相适应的基础之上所形成的“公”、“私”两个部分,相当于我们现在所说的国家与社会两个部分。而在 “公”、“私”两者之间起中介作用的则是乡族的势力,即绅士阶层。这一阶层是基层社会的直接控制者,也是传统文化的直接承递者。他们一方面代表国家完成许多社会责任,另一方面也作为基层社会的代表与国家打交道,成为基层社会利益请求上达的中介。国家与社会常常不是直接互动的关系,而是通过这个中间阶层进行互动。改革开放以来,出现了许多能够充当这种中介的组织、机构以及阶层,例如非营利组织、基层社会的自治机构等等这些自愿性团体。但它们大多依附性较强,功能定位不明确,不能充分发挥中介组织的作用。

以往人们总是认为警察是代表国家的,是国家进行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的工具,从性质上决定了它无法作为国家与社会间的纽带。但随着社区警务的推广、警务模式的转型,我们已经逐渐看到了警察社会角色的转变。

以社区警务为例,它是一种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环境中产生的新型警务理念,也是一种警务改革的探索模式。其大致的方式是社区民警在社区工作,要依靠社区党组织和社区居民委员会,利用社区资源,通过广泛发动群众,开展管理与防范的警务活动。社区警务下警察的主要职责有:

1.人口管理。对社区内的人口以居住地址信息为基础,开展经常性的管理,掌握基本人口情况,发现线索,预防犯罪。

2.安全防范。通过组织动员群众,依靠社区居民委员会,依靠有关单位、部门,建立健全群防群治组织,落实各项防范措施,减少可防性案件和治安灾害事故的发生。

3.信息收集。通过密切警民联系,获取有关政治稳定、敌社情等方面的动态信息。

4.为民服务。通过为群众排忧解难,救助危难,做好事、办实事,热情为群众服务,建立良好的警民关系。

严格来说,社区警务并不是一种方法,不是一种警务方式,而是一种理念,或者说是一种警察哲学。它以回归传统 (相对于警察现代化装备而言),更好地解决社会治安问题,预防与遏制犯罪的产生为目标,以主动参与社区建设,加强警民互动与合作,强化警民关系为手段。在更高的层次上,它改变了警察传统的管理型模式,并向服务型模式转变。社区警务的这种转变蕴含着强化警察公共性质的意义。警察不再是居高临下的政府管理者,而成为紧贴社会、服务社会,与社会民众同仇敌忾的违法犯罪治理者、社会秩序的维护者。

警察作为社会公共管理者参与社会事务的广泛性以及这种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的特征,使他完全能够成为国家与社会间沟通与联系的纽带。通过社区警务的模式,他们广泛地参与到社区的社会活动当中,能够充分地了解基层社会中的“非正式社会秩序”。从而成为将国家的政策、法律与当地社会中的 “地方性知识”相协调并顺利实施的重要渠道。更重要的是,他们身负预防与打击犯罪、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使命。服务型警务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融合国家与社会,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群众的积极性,共同维护国家与社会的长治久安。这使得他们并不能仅仅作为国家的代表,而在某种程度上他也必须作为基层社会的代表向上反映情况。因此,他们一方面代表国家,推行国家的政策与法律,培养基层社会良好的民主法制理念乃至移风易俗,另一方面他们又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社会表达社会内部对国家的政策与法律的意见。这样的社区警务就在根本上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以处理 “国家 -社会”关系为导向的警学理论研究

毫无疑问,警察代表着国家。但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框架下,国家与社会的融合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在行使国家权力的同时,警察必须要担当起保障民生,沟通国家与社会之间关系的重任。在这种视角下,我们必须对警学理论研究的方向进行再认识。

一般来讲,从认识论角度,可以把警学理论研究分为两大类:基础警学研究和应用警学研究。所谓基础警学研究是指关于警察现象的一般规律的研究,主要包括警察史学、警察哲学、比较警察学、警察学基础理论、警察管理学、警察社会学等学科的研究。所谓应用警学研究,是指面向违法犯罪等现象,解决“治安”问题的研究,例如治安学、侦查学、刑事技术等等。这些研究也被称为警学分支学科。

首先在基础警学研究当中,应当本着警察如何处理好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充分整合国家与社会,以达到维护国家安全、保障社会治安秩序、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的目的,重点对公安机关警政建设的职能、性质、路线、方针、政策,以及警察管理体制、人财物的配置,警务的改革、保障与监督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特别重要的是还应当就如何加强警察处理国家与社会间关系的能力问题开展广泛的研究。这里我们必须注意,警察的这种处理国家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能力 (或者说警察作为国家与社会间的纽带或中介的地位)与传统的处理警民关系并不相同。警民关系仅仅是其中的一个方面,它注重的是作为管理者的警察与作为被管理者的民众间关系的改善。而警察作为纽带和中介则意味着它不但要致力于改善关系,更重要的是对基层社会的“融入”。在这方面,应当重视警察社会学、警察文化学、警察教育学、警察公共关系学的研究。这些学科一般而言被认定为警学理论体系中的边缘学科,目前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但是,对于加强公安机关处理国家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能力而言,它们的影响是深远而重大的。

在应用警学研究当中,目前主要以贯彻 “打防结合,以防为主”的原则。“打防结合,以防为主”的方针不但是公安实际工作的基本原则,也同样是应用警学研究中的最重要原则。毫无疑问,这是十分正确的。

公安机关在打击违法犯罪方面要毫不手软,有必要加强研究侦查学、治安学中有关打击违法犯罪的环节。警察的这一社会职能是非常重要的。但我们也必须看到,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不仅仅是打击犯罪的问题。实际上尽可能不让犯罪发生,使民众其安居乐业,具有安全感,才是和谐的最重要因素。因此预防犯罪是重中之重。如果以犯罪为例,并将犯罪发生过程分为犯罪前、犯罪中、犯罪后三个阶段来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充分认识目前警学理论研究的不足之处。对于犯罪中的问题,侦查学的研究以及治安学的相关研究已经比较成熟并正在深入,对于犯罪后的处置问题,则主要是法学范畴的,而对于犯罪前的研究相对而言要薄弱的多。虽然治安学的相关研究已经持续多年,但治安学仍主要是从管理的角度对预防违法犯罪问题进行研究,缺乏更为广阔的视野。相对来讲,犯罪学又是在警学理论体系中被忽略了的学科,这可能与我国长期以来对犯罪学的学科定位存在争议有关。

然而事实上,我们所应当重点关注的正是犯罪前的应对措施,即防范问题。我们前面已经论述过,“防”的关键是处理好国家与社会间的关系。事实上,无论是打还是防,无论是侦查业务还是治安业务,都必须深入民众,考虑基层社会的非正式规则。它不但能使国家的法律得以顺利实施,也使基层社会中致罪的消极因素得以缓解和消除,还能充分动员广大群众的积极参与社会治安,这样才能达到长治久安的目的。处在国家与社会间纽带地位上的警察面临着的是一个艰巨的任务,它一方面要注意贯彻国家的政策与法律,一方面要注重体会社会的要求与呼声。对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而言,和谐社会的目标要求给民众以更多的自由民主的权利,国家不能过分地干预社会,但同时又必须防止无限制自由的产生以及由此所带来的违法犯罪问题。因此,在警学理论研究当中,我们应该引入社会学、犯罪学、心理学等的基本理念、方法与成果,加强社区警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具有协调国家与社会关系的警务模式方面的研究。在传统的以打防并举为核心而构建的警学理论体系的基础上,开始考虑建立警察与社会的关系、警察的职能转变等为核心的警学理论体系。

[1]夏立安.论发展中国家的司法改革——一种国家与社会关系视角下的比较研究 [J].浙江社会科学,2004,(3).

[2]唐士其.国家与社会的关系——社会主义国家的理论与实践比较研究 [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3]赵文词.五代美国社会学者对中国国家与社会关系的研究 [A].涂肇庆,林益民.改革开放与中国社会[C].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1999.

[4]朱晓阳.罪过与惩罚 (小村故事 1931-1997)[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3.

[5]杜赞奇.文化、权力与国家:1900-1942年的华北农村 [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

[6]张小也.官、民与法:明清国家与基层社会 [M].北京:中华书局,2007.

责任编辑:马 睿

A bstract:Dealingwellwith the relations between state and society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a har monious socialist society.Police play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role in linking state and society and making them become a har monious unity.Due to the importance of this issue,socialist police theory shall take state-society relations as the core research issue and pay full attention to basic police study aswell as the application of police study.

Key w ords:state-society relations;police;link;study of police theory

Study of Socialist Police Theor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tate-Society Relations

W u Xing-m in
(Guangdong Police College,Guangzhou 510232,China)

D631

A

1009-3745(2010)01-0098-04

2010-01-14

吴兴民 (1971-),男,山东成武人,广东警官学院公共管理系副主任,副教授,社会学博士,从事社会学、犯罪学研究。

猜你喜欢

警务基层社区
基层为何总是栽同样的跟头?
社区大作战
基层在线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基层治理如何避免“空转”
环球警务专访
浅谈港航公安网上警务公开的现状和问题
走基层
警务训练中腹痛的成因及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