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中国国际航运中心软市场软科学迫在眉睫
2010-02-15原松华
本刊讯(记者原松华)被称为“民间智库”的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CCIEE)的成立曾备受瞩目;2月26日,CCIEE全球航运景气指数成果发布会同样受到在京28家媒体与业界专家的关注。
“一个国家的航运对国家的经济发展腾飞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中国成为世界制造中心的同时必然要承担全球海运中心的责任。从国际的影响力、国际航运要素定价来看,特别是国际航运的资源配置方面,中国远远没有发挥其作用。”CCIEE秘书长魏建国表示,目前中国进出口贸易的30%是由我们自己的船队运输的,所以进一步了解世界航运市场的变化,确定一个能引起全世界特别是中国航运界、进出口企业界和有关部门重视的航运指数迫在眉睫。
中国航运贸易增长量已达30%,中国铁矿石进口的航运量增长也占据了世界的70%,中国集装箱吞吐量达世界比重的26%。同时,中国的港口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伟大的成就。目前,全世界最现代的中央码头在中国上海、青岛、宁波、广州、深圳和香港。尤其在去年金融危机冲击下,上海港完成2500万标准箱吞吐量,排名世界第二,和排名第一的新加坡仅差80万标准箱,标志着中国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硬件要素基本已经具备,但是离国际航运公司建设软市场、软科学这些要素的建设还有很大的差距。
原外经贸部副部长、CCIEE常务理事张祥博士认为,只有大力发展航运事业才能不断加快中国融入世界的步伐。首先,CCIEE航运指数的研发有利于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两个环境。其次,指数研发有利于增加国际航运中心的竞争力,核心竞争力就是航运服务的功能。此外,航运指数的研发有利于扩大国际航运中心的复苏力,将有利于推动衍生产品的研发,加快金融业的发展。
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的贾大山教授则指出,受到金融危机影响后,2009年我国航运企业的效益大幅下滑,主要的亏损集中在集装箱板块上,2009年集装箱的亏损很严重,石油和干散货仍然可以盈利。2010年集装箱将大幅减亏,石油和干散货继续保持微利。虽然市场下跌,但是石油和干散货大量是通过长期合同锁定了它的成本和定价,从大体上2/3左右运输合同是长期锁定的。对于企业应对之策,一方面要加强市场的分析判断,2007年特别是2007年下半年,企业疯狂造船的时候,当时航运界就提出了2010年的问题。另一方面控制成本,利用港口行业企业规模优势压缩供应商费用等等。与此同时,控制运力的有效增长率与寻求政府政策的支持。
中国远洋运输集团的副总裁许立荣认为,我国对航运信息的整体发布和披露、对指数体系的建设发布,尤其是一些围绕航运体系的海事仲裁、保险、理赔、市场秩序的管理、中介等等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国际航运指数不仅是全球航运发展的成绩表,更是发布国对于全球航运市场乃至全球经济影响力的风向标,上海航运指数的发布对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