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7世纪波兰耶稣会士在中国”国际会议在波兰克拉科夫召开

2010-02-15韩琦

自然科学史研究 2010年1期
关键词:克拉科夫耶稣会传教

为纪念波兰耶稣会士卜弥格逝世 350周年,并促进学术界对卜弥格、穆尼阁、卢安德等波兰耶稣会士的了解,德国《华裔学志》杂志社与克拉科夫 (Krakow,波兰南部历史名城)孔子学院合作,于 2009年 9月 26—30日在 Ignatianum大学举办了“17世纪波兰耶稣会士在中国”[Venturing into Magnum Cathay—17thCentury Polish Jesuits in China:Michal Boym(1612—1659),Jan Mikolaj Smogulecki(1610—1656),and Andrzej Rudomina(1596—1633)]国际会议。来自比利时、德国、波兰、葡萄牙、美国及中国大陆、台湾、香港的学者,包括汉学家、科学史家、拉丁文专家和宗教人士 30余人参加了会议,对波兰耶稣会士来华之背景、在欧洲所受之教育,以及他们的重要科学、宗教活动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讨。

卜弥格、穆尼阁、卢安德这三位波兰耶稣会士均于明末清初到达中国,都对中西文化的交流产生了重要影响。卜弥格对传播中医、植物作出了特殊贡献,还作为南明特使,沟通罗马教廷和南明王朝;穆尼阁则传入了新的欧洲天文学和数学知识,被清代学者誉为“笃实君子”;卢安德在福建一带传授天主教,向中国文人传授教义。

在会议上,有学者讨论了 17世纪第一代来华波兰耶稣会士的家族、思想、神学、传教背景,尤其是卜弥格在东亚传教中的地位,分析了他请求耶稣会士总会长同意他到中国传教的文献(Indipetae Boymianae)。亦有学者对明清转变中的耶稣会士的作用进行了深入讨论,其中提及卜弥格代表南明出使罗马,澳门在其出使教廷中的地位,卜弥格、刘应在17、18世纪介绍景教碑中所起的作用等问题。还有学者报告了罗马耶稣会档案馆所保存的这三位耶稣会士的档案,卢安德的中文著作,在福建的传教活动,以及和教徒的对话(与李九标合作的《口铎日钞》),都有相当价值。

对于卜弥格的《中国植物志》及其对欧洲启蒙运动的影响,以及他所介绍的中医知识,与会学者从新的角度进行了研究。中国学者石云里的论文对薛凤祚的天文、星占学著作及其版本流传等问题进行了细致的研究,韩琦则对新发现的汤若望星占学著作《天文实用》、穆尼阁的相关著作及其西方来源、传入背景作了深入分析。波兰学者 Leszek Gesiak和 SylwiaW itkowska的论文均讨论了穆尼阁在波兰的家庭背景、来华前所受的科学教育及其在天文学方面的成就,对理解穆尼阁在中国的活动、对宗教的热情,提供了很好的背景知识。比利时学者高华士(N.Golvers)则比较分析了卜弥格、卫匡国在罗马的活动和中国地图制作的不同境遇。

会议还组织参观了克拉科夫中世纪古城 (元代曾受到蒙古骑兵多次入侵)、皇家城堡、主教堂和耶稣会教堂,还参观了雅盖隆大学 (Jagiellonian University)植物园 (园中有一株约两百年前从伦敦 Kew Garden移植的中国银杏),以及在那里举行的卜弥格研究专家爱德华(Edward Kajdanski)先生的有关卜弥格和中国植物的特别展览。建于 1364年的雅盖隆大学是欧洲最早的大学之一,著名天文学家哥白尼曾在这里学习。这里曾是耶稣会士的中心,穆尼阁在此出生,并受到良好的教育。除此之外,克拉科夫近郊还保留了欧洲最大最古老的盐井,现为世界文化遗产。 (韩 琦)

猜你喜欢

克拉科夫耶稣会传教
克拉科夫将举办2022年ICCA年会
宗教与文化的对话
克拉科夫 体验中世纪风情
16、17世纪罗马教宗拖欠日本耶稣会年金问题
波兰克拉科夫老城广场的建筑形式
近代中国工程师教育
可可西里“申遗”成功
简述明清之际基督教在中国传播的几个问题
近代湖南教会之传教
近代英国圣公会在浙江的传教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