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OFDI、技术进步与自主创新
2010-02-15周怀峰曾晓花
周怀峰,曾晓花
(华南师范大学,广东 广州 510006)
中国的OFDI、技术进步与自主创新
周怀峰,曾晓花
(华南师范大学,广东 广州 510006)
Abstract:Many scholars research on the influences of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FDI)on the technological progress and independent innovation of the host country,but until now there have been less studies on the impact of outwar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OFDI)on domestic technological progress and independent innovation.On the basis of previous researches at home and abroad,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esearch achievements and the existing problems.Combining with China’s realities,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is to predict some issues that should further studied in the future.
Key words:OFDI; technological progress; independent innovation;home country effects
国内外关于外商直接投资(FDI)对东道国技术进步和自主创新的影响的研究很多,而本国对外投资(OFDI)对本身技术进步和自主创新的影响的研究一直较少。文章收集了OFDI对本身技术进步和自主创新的影响的有关文献,分析前人在这一问题的研究成果和存在问题,并结合中国的实际,预测未来的研究方向。
OFDI;技术进步;自主创新;母国效应
1 发达国家OFDI对技术进步影响的研究
国际直接投资理论的研究主要是从西方发展而来的,其中以发达国家作为投资主体的研究成果最为丰富。同样,关于OFDI对技术进步具有母国效应的研究也最先源于国外学者对发达国家OFDI的研究。20 世纪 90 年代,Kogut和 Chang(1991)[1]发表的《技术能力与日本在美国的对外直接投资》最早发现了OFDI存在逆向技术溢出效应。他们以日本企业海外投资为实证对象,发现日本企业对美国的直接投资大量集中在R&D密集的产业,偏向采取合资形式以获取美国的技术信息等资源,从而有效地获得技术溢出。接着有一系列的学者采取类似的研究方法,得出了相类似的研究结论。Neven和Siotis(1993)[2]在研究流入欧洲的外商直接投资发现,这些投资大都集中在技术密集度较高的领域,目的是为了获取技术溢出。 Neven 和 Siotis(1996)[3]对欧共体内4大国1984—1989年行业层面的FDI流入量进行了计量分析,结果发现获取技术是来自于美国和日本的直接投资的重要动机。 Yarnawaki(1993)[4]研究日本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也得出一致的结论,发现日本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主要是为了获取当地的先进技术。Serapio、Oalton(1999)分析了流入美国境内的外国R&D直接投资,得出外国的母公司,特别在医药、生物技术、电子产业,通过在美国建立或收购美国当地的R&D机构来获取技术,以达到进一步提高他们在技术发展和创新方面的全球能力的目的。Pearce(1999)通过对在英国的跨国公司的生产和研发部门的研究得出了大体相近的结论。
随着国际化的进程,更多的研究表明,国际资本流动往往伴随着技术的溢出。Branstetter(2000)[5]从企业层面的角度,通过计量分析证实了资本跨国流动存在双向技术溢出效应。
Braconier,Ekholm和 Knarvik(2001)的研究也支持这一观点,认为对外直接投资和引进外资有技术溢出的效应。使用瑞典跨国公司水平的面板数据表明,越是投资在技术研发丰裕的国家,对外直接投资越是会得到更多的技术溢出。Pottlelsberghe,Van和Lichtenberg (2001)研究13个OECD国在1971—1990年间加总的对外直接投资,结论也表明当投资于研发密集的国家时,一国的生产率会因对外直接投资而提高。NigelDriffield和James H.Love(2003)[6]采用 1984—1992 年间英国制造业部门的面板数据,运用GMM法进行计量检验,结果显示,逆向溢出效应局限于研发密集度高的行业。另外,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受到产业空间集聚的影响,产业的空间集聚大,这种效应就更为明显。Cantwell(2004)利用1969—1995年期间,美国对英国十大制造部门直接投资的相关数据,分析美国企业对英国是否存在技术获取,结论显示美国企业对英国技术的获取效果因行业不同而存在明显差异。UNCTAD在2005年《世界投资报告》中指出,在一项对30个国家152000家企业的跨国研究中发现,对外直接投资引致的研发活动对于提升以专利申请来衡量的母国国内创新水平具有积极的影响。
国外的研究已经从宏观到微观、研究方法也从规范到实证不断完善。近年的研究更以实证为主,这些实证大都以发达国家,尤其是以美国、日本、德国、瑞士等国家为研究对象,这些研究都表明,越是投资技术密集的国家及行业,技术溢出越明显。也有极少数学者对转型国家及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为研究对象[7]。国外学者主要是基于企业层面考察了发达国家之间的OFDI对技术进步的影响,很少涉及到研究发达国家投向发展中国家或者技术水平较低国家的OFDI的技术溢出效应,但这几种情况的OFDI对技术进步和自主创新的影响是不同的。
2 中国OFDI对技术进步影响的研究
国外学者的研究成果表明,发达国家之间的OFDI能够大大地促进国内技术进步,从而有效地提高国内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那么中国的OFDI能否促进国内的技术进步与自主创新?由于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目前的主流是引进外资,所以国内关于研究FDI对技术进步以及自主创新的影响非常多,但关于OFDI对技术进步以及自主创新的研究比较少。近年来,随着中国企业OFDI不断增多,中国企业OFDI能否有效地提高国内企业的技术进步和自主创新能力也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关注。
在研究中国OFDI时,学者们首要关注的问题是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是什么[8]。中国企业OFDI的动因很多,除了获取资源外,越来越表现为技术寻求型。技术寻求型OFDI,亦有学者称之为技术获取型OFDI(杜群阳,2004)或学习型OFDI(孔贵宝,2006),是指以获取东道国智力资源、研发机构、信息等R&D资源为目标,以新建或并购海外R&D机构为手段,旨在提升企业技术能力的跨境资本输出行为(杜群阳,2006)[9]。 此外,也有学者将此种对外投资称为是创造性资产寻求型FDI(吴先明,2007;丁祥生,张岩贵,2007;周伟,2006;尹冰,2006;刘明霞,2009),他们提出的创造性资产寻求理论,认为甚至没有任何优势的发展中国家也可以对发达国家进行大量直接投资,目的是寻求创造性资产进而提升本国企业竞争力。
早期较有代表的是冼国明 (1998)[10]、 江小娟(2000)、马亚明和张岩贵(2003)、尹冰(2003)、茹玉骢(2004)以及赵伟(2006)等人的研究。江小涓(2000)认为,我国国内有实力的企业“走出去”,到科技资源密集的地方设立研发机构或高技术企业,开发生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新产品,是利用国外科技资源的一种有效形式。朱阂铭、王继康(2001)指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企业在东道国所获得的技术可以通过内部传递和外部溢出两种方式向投资母国转移。 马亚明和张岩贵(2003)[11]从技术扩散的角度出发,考察了技术落后厂商进行对外直接投资可能是为了在地理上靠近技术先进厂商,以最大可能地寻求和利用发达国家企业的先进技术。尹冰(2003)[12]通过研究认为,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与企业的技术进步具有互动效应。赵伟、古广东、何元庆(2006)[13]认为,外向 FDI 对母国技术进步效应是国际经济学研究的一个较新论题,也是我国企业“走出去”各种效应中最值得关注的效应之一。他们构建了一个简单的实证分析框架,结果表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能够促进本国生产率的增长。
早期的研究成果很好地解释了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为什么要进行对外直接投资,为中国OFDI的研究开辟了新领域。由于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主要具有技术寻求目的,国内学者也主要以中国对发达国家的OFDI为研究对象,认为中国对发达国家进行投资,主要是为了获取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但国内关于中国OFDI对技术进步的研究比较少,主要以实证分析为主,现有研究成果所关注的焦点在于OFDI对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实证分析,其检验手段基本上是根据C-D生产函数推导出全要素生产率,然后检验OFDI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刘凯敏、朱钟棣(2007)[14]在研究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与技术进步关系的时候发现,从对外直接投资的对象国可以学习和积累技术,特别是我国向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的投资,可以更加直接的获取该国先进的技术,从而加快我国企业的技术进步。 王英、刘思峰(2008)[15]借鉴国际 R&D 溢出回归分析的框架,分步骤对中国1985—2005年对外直接投资的反向技术外溢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在反向技术外溢效应,但它对于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作用要低于国内研发支出。邹玉娟、陈漓高(2008)[16]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增长率和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作了初步的实证研究,结果发现,在过去20年里,二者之间有一定的同步关系,但由于现阶段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规模较小、力度较弱,对外直接投资增长率对全要素增长率的作用并不是十分明显。邹明(2008)[17]研究表明,OFDI对我国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有正向促进作用,虽然作用强度不大,但从长期看,OFDI能促进我国技术进步,尤其是通过对科技发达、研发投入丰富国家的直接投资能获取国外的先进技术,从而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龚艳萍、郭凤华(2008)[18]借鉴 CH模型,构建了对外直接投资对技术进步影响的模型,并分析计算得出定量结果,结果显示对外直接投资对技术进步是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的,并且不同的产业促进作用不一样。 周游 (2009)[19]利用1987—2006年时间序列数据,实证研究了我国对外直接投资(OFDI)对国内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结果表明,我国OFDI对全要素生产率并没有产生直接推动作用,但通过对我国其他国内企业的技术扩散间接促进了国内全要素生产率。白洁(2009)[20]认为技术获取型对外直接投资能够产生对投资母国的技术溢出效应,并采用国际R&D溢出回归方法,依据1985—2006年我国对14个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对外直接投资数据,就逆向技术溢出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作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对外直接投资产生的逆向技术溢出能够对全要素生产率产生积极影响,但在统计上不显著。周春应(2009)[21]基于母国吸收能力视角,利用我国1991—2007年的相关数据,考察我国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结果表明,我国OFDI存在正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R&D人员和科技活动人员等高技术人才、经济开放度、高技术产业发展、基础设施是我国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实现的重要吸收影响因素,而R&D经费投入、专业技术人员、金融发展、经济发展水平、社会资本尚未对我国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产生促进作用。刘明霞(2009)[22]利用 2002—2007 年省际面板数据研究了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短期与长期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并且研究了逆向技术溢出的地区差异。得出了短期内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对总专利、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申请有显著的逆向溢出,而长期内只对技术含量较低的外观设计专利申请有显著的逆向溢出的结论。刘伟全(2010)[23]基于技术创新活动的投入产出视角,运用1987—2008年的相关数据对我国OFDI的母国技术进步效应进行实证研究,发现我国目前的对外直接投资对国内技术创新活动有正面影响,但效果并不显著。
从现有的研究分析发现,中国OFDI对国内技术进步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效果不明显。深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中国OFDI数据的缺乏,难于搜集到完整的数据进行研究,因为在中国各类统计年鉴中,对外直接投资的统计年限最短,统计方式最少,而且行业分类粗糙,各类细分数据就更加缺乏,学者难于深入研究;另一方面是由于中国对外投资规模较小,现有的投资也大都集中在亚非拉国家,投资于发达国家的比例较小,尤其是技术寻求型OFDI所占比例更小。
3 OFDI怎样作用于技术进步和自主创新
OFDI怎样作用于技术进步和自主创新?或者说OFDI对技术进步的传导机制如何?国内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研究。冼国明(1998)[10]构建了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逆向投资的“学习型FDI”模型。茹玉骢(2004)认为跨国公司在东道国的技术寻求型投资所引起的研发投入将带动母公司研发的进一步投入。 马亚明和张岩贵(2003)[11]引入技术单向扩散与双向扩散模型,证明发展中国家的公司可以通过对发达国家的直接投资吸收技术扩散效应,实现技术升级。 李蕊(2003)[24]基于实证研究认为,跨国并购型对外直接投资可使跨国公司获得与核心技术相联系的技术,由此可提高其技术研发的数量和质量。赵伟、古广东、何元庆(2006)[13]认为,外向 FDI促进母国技术进步有几个机理,分别是“R&D费用分摊机制”、“研发成果反馈机制”、“逆向技术转移机制”、“外围研发剥离机制”。
虽然OFDI促进企业技术进步并不必然促进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但两者密切关联,主要是从获取技术到技术进步再到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还需要一个过程。
关于OFDI对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传导机制,国内仍然很少研究。在赵伟、古广东、何元庆(2006)研究的基础上,周雪萍(2009)[25]运用 “R&D 费用分摊机制”、“研发成果反馈机制”、“逆向技术转移机制”、“外围研发剥离机制”等4种机制来分析了万向集团、浙江网新以及TCL集团是如何通过OFDI促进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陈菲琼、虞旭丹(2009)[26]深入地研究了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与其自主创新能力之间的反馈机制,得出了4种主要的反馈途径,分别是“海外研发反馈机制”、“收益反馈机制”、“子公司本土化反馈机制”、“对外投资的公共效应”。
4 评论与展望
前人的研究给我们很大的启发,为研究中国的OFDI怎样影响技术进步与自主创新提供了理论基础。通过文献回顾与分析,我们认为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拓展。
第一,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以及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OFDI具有明显的技术溢出效应,对技术进步具有促进作用。但学者们主要涉及到的都是OFDI对技术进步的正面影响的研究,关于OFDI对本国技术进步的负面影响的研究几乎空白,究竟OFDI对本国企业的技术进步乃至企业自主创新是否存在负面影响?这是需要明确的。
第二,OFDI的技术溢出效应与OFDI的自主创新效应是不同的,从OFDI获取技术到技术进步再到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还需要一定的过程,但目前的研究更多是OFDI对技术进步影响的实证分析,很少涉及到OFDI对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实证分析。
第三,通过OFDI获取技术到技术进步,再到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究竟存在哪些传导机制?从现有的研究来看,学者们主要涉及到OFDI获取技术进步的传递机制,但研究还不够完善,还没上升为理论。企业通过OFDI获取先进技术,又是怎样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其中机制如何?或者有没有其他途径直接通过OFDI促进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第四,在实证分析方面,国内现有研究成果所关注的焦点在于OFDI对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实证分析,其检验手段基本上是根据C-D生产函数推导出全要素生产率,然后检验OFDI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这一方法论也不够完善,除此之外,是否有其他更好的实证方法来进行论证?在案例分析方面,现有的研究只存在对一两个企业进行研究,案例研究方面还不够充分,样本过于笼统,还可以分行业、产业进行深入研究。
第五,国内外的研究并没有严格区分投向技术先进国家和技术落后国家的OFDI,其实,它们对技术进步和自主创新的影响是不同的,国外学者侧重于研究发达国家之间的OFDI对技术进步的影响,而国内学者则侧重于本国投向发达国家OFDI对技术进步的影响。那么,投向发展中国家或者技术水平更落后的国家的OFDI是否会促进出资国的技术进步乃至自主创新能力呢?由于我国大部分投资集中在亚非拉国家,这方面的研究对我国的对外投资更加有实际意义。
第六,站在发达国家的角度,发达国家对中国的FDI就是发达国家的OFDI,FDI企业在我国占领很多市场,挤压本土企业的市场空间,导致本土企业自主创新动力不足,但由于国外的FDI占领我国市场导致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的研究却很少见。我国企业对外投资,可能与FDI企业占领我国市场,挤压本土企业生存空间也有一定的关系,这也是未来需要研究的一个问题。
第七,国外的研究已经从宏观到微观、研究方法也从规范到实证不断完善,近年的研究更以实证为主,并且主要是基于企业层面考察了OFDI对技术进步的影响,但国内的研究过于宏观,在机制研究方面很少研究促进技术进步与自主创新的微观机制,缺乏可供企业操作的通过OFDI促进企业技术进步与创新的方法,但这恰恰是企业所想要的。在实证分析方面,选择的指标都是总体性的宏观指标,缺乏对具体的行业乃至企业技术进步的研究,而OFDI对技术进步的影响的落实恰好在行业和企业层面,所以,后面的研究应该着重从行业和企业的层面入手,研究OFDI对行业和企业的技术进步与自主创新的影响,这就使得OFDI对技术进步与自主创新的影响变得具体可及。
[1] Kogut B.,Chang S.Technological capabilities and Japanese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in the United States [J].The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1991,(73):401-413.
[2] Neven D.,Siotis G.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in the European Community:Some policy issues [J].Oxford Review of Economic Policy,1993,9(2):72-93.
[3] Neven D.,Siotis G.Technology sourcing and FDI in the EC:An empirical evaluation international [J].Journal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1996,14(5):543-560.
[4] Yarnawaki H.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and the choice of entry mode:Japanese multinationals in US and European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R].A CEPR Workshop,Oxford,1993,(28):12-13.
[5] Branstetter L.Is foreign investment a channel of knowledge spillovers?Evidence from Japan′s FD I in the United States[R].NBER Working Paper,No.8015,2000.
[6] Nigel Driffield,Love J H.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technology sourcing and reverse spillovers [J].The Manchester School,2003,71(6):659-672.
[7]刘伟全.发展中国家OFD I逆向技术溢出与母国技术进步效应理论述评与展望[J].山东财政学院学报(双月刊),2009,(5):77-80.
[8] 白 洁.技术寻求、开放式自主创新与中国企业的海外投资战略[J].改革与战略,2009,(6):40-45.
[9] 杜群阳.R&D 全球化、反向外溢与技术获取型 FDI[J].国际贸易问题,2006,(12):88-91.
[10] 冼国明,杨 锐.技术积累、竞争策略与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J].经济研究,1998,(11):65-71.
[11]马亚明,张岩贵.技术优势与对外直接投资:一个关于技术扩散的分析框架[J].南开经济研究,2003,(4):10-14.
[12]尹 冰.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与技术进步[J].社会科学家,2003,(5):45-55.
[13] 赵 伟,古广东,何元庆.外向FDI与中国技术进步:机理分析与尝试性实证[J].管理世界,2006,(7):53-60.
[14]刘凯敏,朱钟棣.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与技术进步关系的实证研究[J].亚太经济,2007,(1):98-101.
[15] 王 英,刘思峰.中国 OD I反向技术外溢效应的实证分析析[J].科学学研究,2008,26(2):294-298.
[16]邹玉娟,陈漓高.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与技术提升的实证研究[J].世界经济研究,2008,(5):70-77.
[17]邹 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对国内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30-35.
[18] 龚艳萍,郭凤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对技术进步的影响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08,(12):130-131.
[19] 周 游.我国 OFDI 对国内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理论与实证分析[J].科技与管理,2009,11(2):46-49.
[20]白 洁.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对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经验检验[J].世界经济研究,2009,(8):65-69.
[21]周春应.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吸收能力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9,31(8):47-53.
[22]刘明霞.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9,(4):61-67.
[23]刘伟全.我国OFDI母国技术进步效应研究———基于技术创新活动的投入产出视角[J].中国科技论坛,2010,(3):96-101.
[24] 李 蕊.跨国并购的技术寻求动因解析[J].世界经济,2003,(2):19-24.
[25]周雪萍.中国企业FDI技术溢出和扩散对自主创新的传递机制研究[D].保存地点: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11月.
[26]陈菲琼,虞旭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对自主创新的反馈机制研究:以万向集团OFDI为例[J].财贸经济,2009,(3):101-106.
(责任编辑 张九庆)
OFDI,Technological Progress and Independent Innovation of China
Zhou Huaifeng,Zeng Xiaohua
(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006,China)
F062.4
A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十一五规划项目“外资密集地区本土产业升级的理论与方法”(09E-29)。
2010-04-14
周怀峰(1973-),男,汉族,广西北海人,华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管理学博士,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应用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博士后;研究方向:国际贸易与区域经济学、技术创新经济学、产业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