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知识产权战略研究
2010-02-15罗爱静龚雪琴
罗爱静,龚雪琴
(1.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湖南 长沙 410013;2.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医药信息系,湖南 长沙 410013)
区域知识产权战略研究
罗爱静1,龚雪琴2
(1.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湖南 长沙 410013;2.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医药信息系,湖南 长沙 410013)
本文对区域知识产权战略的内涵进行了阐述,以上海为例研究目前国内区域知识产权战略现状,并提出相关建议。
知识产权战略;区域知识产权战略
1 区域知识产权战略的内涵
知识产权本来是一种政策工具,始创的本意是为了保护知识产品生产者的利益。知识产品由于本身具有公共产品的性质,难以通过市场交易得到足够的收益,其带来的社会效益大大高于创造者个人取得的效益,为了防止“搭便车”现象和R&D的溢出,解决知识产品的经济收益的外部性,社会有必要明确知识财产的权利归属,以建立知识创造的激励机制[1]。美国联邦政府的奠基人尤为重视对智力成果的尊重,认识到知识产品对鼓励研究和创新的深远意义,远见卓识地将其写入了《宪法》,第一条第八款第八项:“国会应有权……保障作者和发明人对其相应作品与发明在一定期限内的专有权利,以促进科学和实用艺术的进步”[2]。
知识产权战略作为一个专业术语出现的历史并不长,20世纪以前,大都是以“专利政策”、“知识产权政策”、“知识产权法”、“知识产权制度”等概念来描述一个国家对待知识产权的态度。据现有的资料和研究来看,知识产权战略最早出现于日本小泉政府制定的《日本知识产权战略大纲》,以政府指导性、纲领性文件的形式把知识产权战略作为一个概念提出来[3]。此后,对知识产权战略的研究开始见于各种报刊杂志,学者们也逐渐地开始用“知识产权战略”一词来指一个组织有关知识产权的长期性、整体性、全局性的政策和行为。
区域知识产权战略介于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和企业知识产权战略之间。一方面区域知识产权战略要受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约束和指导,而另一方面区域知识产权战略对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有约束和指导作用。具体来说,区域知识产权战略是指区域性组织为谋求本地区在知识竞争和市场竞争中的优势,在充分利用专利及其他知识产权情报信息、研究分析竞争对手的技术和市场发展现状及趋势的基础上,依靠自身优势,主动地利用知识产权制度提供的法律及政策环境,有目的地优化配置各种技术、人才和经济资源,为谋求长期的竞争优势和可持续性发展而进行的总体性战略谋划。其目标是根据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和创新型国家建设蓝图,以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形式,结合国家和区域的经济环境以及知识产权发展情况,营造区域知识产权发展的法制环境和市场环境,提高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加速知识创新成果的转化,提升全社会的知识产权意识,加强知识产权相关人才的培养,提升区域竞争力。
区域知识产权战略应当包括战略的地位与作用;区域知识产权的立法、司法、执法等法制运行;区域知识产权的人才培养和专门教育;区域知识产权成果的保护与转移;区域知识产权创新机制建设等。
王敦成等[4]认为,区域知识产权战略具体是由区域内支柱产业和骨干企业的专利战略、商标战略、技术创新战略等一系列涉及核心竞争能力的知识产权所构成的,包括保证支柱产业和骨干企业长期发展战略的综合体系。
2 我国区域知识产权战略的研究现状——以上海市为例
随着国际竞争的日趋激烈,知识产权越来越被发达国家所重视,发达国家制定的战略也随着经济的发展,而进行相应的调整。
为了应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知识产权竞争、提升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2005年我国正式提出要制定国家知识产权战略,与此同时,各地方政府也纷纷制定各自的区域知识产权发展战略。目前,北京、上海、山东等已经制定完成各自知识产权战略。
上海市知识产权战略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是一个全新的探索。相对于其他地方政府而言,上海市知识产权战略的推进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上海知识产权战略纲要》是我国国内关于知识产权战略的影响较大的第一个成文的纲领性文件。知识产权战略实施以后,凭借上海市雄厚的财政力量的支持,开发利用上海市“人才高地”的丰富人才资源与国内国际的巨大影响力,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果,成为其他地方政府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样板。因此,以上海市知识产权战略为例,研究目前国内区域知识产权战略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2.1 区域知识产权战略措施
上海市自古就是我国的经济贸易中心,在我国经济中占的比重较大,在国家整体发展战略中,上海占据着特别重要的地位。进入21世纪以后,上海已经率先完成了工业化,开始向知识经济跨越,而知识经济比以往的经济形式更需要一个完善的知识产权制度。为此,上海市委、市政府提出,上海发展的唯一出路是充分发挥科技、教育和人才资源集中的比较优势,依靠智力发展经济,实施科教兴市战略。上海市政府从上海经济社会总体发展的需要出发,结合实施科教兴市主战略和科技创新战略、科技兴贸战略等,制定和实施了具有全局性、长远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知识产权战略。
(1)知识产权战略管理组织的变革。
随着知识产权工作在政府工作中地位的不断提高,知识产权行政管理机构的地位也在同步上升,推动了机构改革的进程。
2000年4月,按照上海市政府机构改革方案,原上海市专利管理局更名为上海市知识产权局[5],由事业性质调整为行政机关,成为市政府的一个直属机构,主管全市专利工作和统筹协调本市涉外知识产权工作,并将市政府知识产权联席会议办公室的职能划入知识产权局。
2001年9月,上海市政府重新组建了上海市知识产权联席会议,由上海市知识产权局、工商局、版权局、经济委员会、科技委员会、外经贸委员会、文广局、上海海关等19个成员单位和人大、政协、法院等8个列席单位组成,统筹协调全市知识产权事宜,建立起了反应迅速、统一协调的知识产权协调机制。
从2002年开始,上海市所有区县都陆续设立了知识产权局,这种机构设置为全国首创。
在上海的带动下,北京、广东以及其他各省市也先后进行改革,把专利管理局更名为知识产权局,为省政府直属单位,并开始在地级市设立知识产权局。
(2)知识产权系列政策的推出。
上海市政府于2004年9月14日推出 《上海知识产权战略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这个《纲要》是我国第一个地方政府制定的成文的知识产权战略纲领性文件。《纲要》受《日本知识产权战略大纲》影响较大,模仿日本知识产权战略的体系,把知识产权战略的总目标分解为知识产权创造战略、保护战略、运用战略、人才战略四部分[6]。
2006年,上海推出《上海知识产权战略纲要2006年推进计划》,把《纲要》的总目标分解成若干分目标,明确各部门的分工,增强了战略的可操作性[7]。
知识产权创造战略包括:①专利资助政策。对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和户籍在本市辖区内的个人申请国内外专利进行专利费资助。②专利新产品资助政策。对于被认定的专利新产品,给予资助。③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创建工程。鼓励从事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并具有一定知识产权实力的企业创建知识产权示范企业,政府对示范企业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
知识产权保护战略包括:立法保护、司法保护、行政保护。
知识产权利用战略包括:对发明人提高奖励的政策、激励知识产权产业化的政策。
知识产权人才战略包括:专业人才的培养、知识产权人才的集聚、在职人员的知识产权培训。
知识产权战略与科技政策、文化政策等息息相关,知识产权战略的决策者不能不考虑科教兴市战略、区域创新战略、文化政策的内容,力求与它们保持统一协调[8]。上海于2006年5月颁布的《上海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若干配套政策》,共36条,有5条有关知识产权配套政策,对加强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和保护作出了规定。其中一项重要的改革措施是对职务发明的权属和收益分配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单位与发明人或设计人可通过合同约定发明创造成果权属和收益分配。另外,上海还借鉴了美国《拜杜法案》的经验,对政府资助的科研项目所形成的发明创造成果的权属划归承担单位所有,发明人或设计人依法享有署名权和取得荣誉权。
2.2 区域知识产权战略的成果现状
《上海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的实施基本适应了国内外知识产权发展态势的要求,颁布以来实施情况总体良好。由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上海政法学院等单位的代表组成的联合评估组经过三个多月的工作,完成了对《上海知识产权战略纲要2004—2010年》实施情况中期(2004—2007年)评估[9]。
联合评估组报告显示,在21项定量评估指标中,上海“每百万人发明专利授权量”在2007年已经达到175件,超过了《上海纲要》规划的2010年150件的目标,且在国内排名领先。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登记量共369项,其中2007年为114项,占国内登记总量的31.7%,排名全国第一。上海软件产业收入从2004年的302亿元连续增长到2007年的801.8亿元,2007年比2004年增长了166%,在全国排位第四。上海软件出口额从2004年的4.76亿美元连续增长到2007年的11.85亿美元,2007年比2004年增长了149%,在全国排位第二。专利新产品的认定工作较好地促进了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的形成;上海知识产权示范企业的培育工作在全国具有明显的示范意义;上海保护知识产权的日常执法监管和专项行动取得明显成效等。
2.3 我国区域知识产权战略存在的问题
上海推出知识产权战略比较早,其制定的《上海市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在国内影响很大。我国其他地区在知识产权战略的编制时,很大程度上都是模仿上海已经成形的文件,各地区制定的知识产权战略有很多相似之处,研究发现,目前在各地方政府制定和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过程中还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政府的宣传仍不到位。没有抓住生动的可以表现知识产权经济性和法制性的事例,让人们充分认识到其重要性和必要性,认真落实政策法规。
第二,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只有中长期计划,没有当前应急措施,造成当前一些单位知识产权管理人员专业知识的缺乏。专业人才对缺乏又导致了管理职能分散、中介服务缺乏。
目前社会各个层面上都非常缺乏知识产权法律和管理人才,没有一个结构完整的法律文本、一套可以与国际最新最高标准接轨的知识产权制度。
第三,在当前国际、国内局势下,上海作为一个国际化的大都市,未来将有更多的外资和跨国企业涌入。上海市的《知识产权战略纲要》没有对国际、国内的在知识产权的合作、防御上做出适合中国国情的具体部署。
第四,区域知识产权发展战略与区域经济的发展规划结合不密切。虽然多数战略中都提到了知识产权战略应当与区域经济的发展相结合,但是对于如何将这种结合具体化,很少有战略给出具体措施,知识产权战略与本地区的经济发展阶段和资源秉赋的比较优势没有形成良好的战略匹配,知识产权战略的推进机构在部门利益协调过程中显得苍白无力。
3 建议
针对目前国内区域知识产权战略制定与实施中仍存在的一些问题,充分考虑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在知识产权的一些重大问题上与其他国家不同的利益要求,借鉴国外知识产权制度发展历程以及知识产权的立法、管理、政策及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经验和做法,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加强知识产权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知识产权观念;强化企业、事业和科研单位、高校等知识产权所有权人的知识产权观念,最大限度地保护和发挥其知识产权优势;加强对知识产权保护成效、重大事件、典型案例的宣传报道,增强社会公众的知识产权意识。
第二,加强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和人才队伍建设,提高知识产权的管理、运用水平。政府部门应该整合人才资源,掌握发展动向,在人才培养问题上要有一种制度性的安排。在国家战略高度加快知识产权人才的培养,制定人才对策,在全社会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让企业、大学、研究机构等市场主体掌握、利用知识产权制度,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知识产权保护。如在高校中设立相应的专业进行培养,着力培养三种知识产权人才:一是能够提供知识产权获得、纠纷处理、合同签订的法律专业人才;二是以知识产权战略咨询、权益保护和代理中介为重点的服务型人才;三是通晓国际知识产权规则与实务的管理人才。如正在建设“两型社会”的长沙市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积极引进国外、国内高层次人才,或以柔性方式实现合作[10]。
另外,要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提高服务意识,转变知识产权工作的管理机制,加强各部门协作,加大对知识产权工作的支持力度。政府要为区域内的单位和个人办理专利、商标等知识产权事务创造方便的环境,提供相应的指导服务;建立相应的数据库,优化知识产权行政管理。
第三,逐步实现国家知识产权战略与区域知识产权战略之间的兼容激励与自然对接。一方面,区域知识产权战略必须符合国家整体战略的构想,站在国家整体战略的高度来研究和看待区域知识产权战略的制定和实施问题,并遵循国家战略中所确定的指导方针、基本原则和政策走向等,必须要考虑我国的外交、外贸等政治目的,保证知识产权战略的目的与手段不与国家的外交政策、外贸政策相冲突;战略要与科教政策、文化政策等保持统一协调。另一方面,在涉及到制定区域知识产权政策措施的具体问题时,在贯彻执行国家知识产权战略中确定的各项政策的大前提下,要善于结合本地实际,将国家战略中的各项政策措施细化吸收,确认区域知识产权战略的法律地位和效力,赋予区域知识产权机关以必要的权力,体现区域因地制宜的灵活性,调动区域发展知识产权事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第四,知识产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是复杂的,知识产权对经济发展是起促进作用或是阻碍作用要视国家的具体环境而言[11]。由于各地经济发展的程度不同,对知识产权事业发展的需求也各有侧重,各地区应综合考虑我国的经济发展阶段与本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知识产权实力,深入研究国内外经济、科技、贸易、文化等领域的发展趋势及其与知识产权制度的关系,以本区域经济发展特点为依据,实现“有所为,有所不为”,在不同的技术领域采取不同的发展策略,制定适合本地区的知识产权战略,为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服务。
[1]吴汉东.关于知识产权基本制度的经济学思考[J].法学,2000,(4):33-41,46.
[2]“The congress should have power-To promote the progress of seience and useful arts,by securing for limited times to authors and inventors the exelusive right to their rspeetive writings and discoveries.”美国宪法 Art.1,Sec.8§8.
[3]日本知识产权战略大纲[EB].http://smbh.suzhou.gov.cn/news/bmj/2007/1/18/bmj-0-50-34-2342.shtml.2009-05-28.
[4]王敦成,易玉.建立区域知识产权战略,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J].科技资讯导报,2007,(3):177-178.
[5]上海年鉴2001.http://www.shanghai.gov.en/shanghai/node2314/node13097/node13103/userobjeetZlai84239.html.2009-08-13.
[6]上海市政府.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EB].http://eie0803.student.gdcc.edu.cn/n2903c43.aspx.2009-05-30.
[7]上海市政府.上海知识产权战略纲要[EB].http://www.nipso.cn/qyzl/dfzl/200902/t20090219_441389.html.2009-05-30.
[8]李卓端,张绍春,董欣.完善我国地方知识产权管理部门行政法制建设的思考[J].知识产权,2005,(3):31-34.
[9]国家知识产权局.《上海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实施进入中期评估[EB].http://www.sipo.gov.cn/sipo2008/ztzl/ywzt/zscqzl/zlss/df/200812/t20081201_428229.html.2009-08-14.
[10]长沙市人民政府办公厅.长沙市引进储备万名优秀青年人才工作计划 [EB].http://www.crxx.com/article/detail.asp?bid=2&sid=3&id=525.2009-08-14.
[11]Keith E Maskus.Intelleetual property rights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Case Western Reserve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Law.Cleveland:Summer 2000.Vol.32,Iss.3;Pg.471,36.
(责任编辑 刘传忠)
Research on Regional Intellectual Property Strategy
Luo Aijing1,Gong Xueqin2
(1.Xiangya Third Hospital,Central South University,Changsha 410013,China;2.Department of Medical Information,Xiangya School of Medicine,Central South University,Changsha 410013,China)
This article expatiates the connotation of regional intellectual property strategy.This paper researches on the status quo of domestic regional intellectual property strategy,taking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strategy of shanghai for example,and proposes some relevant suggestions.
intellectual property strategy;regional intellectual property strategy
D923
A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基于知识产权的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的综合评价研究)研究成果之一,项目代号:08Btq011;湖南省科技厅项目(基于知识产权的长株潭两型社会试验区建设的综合评价研究)研究成果之一,项目代号:2008ZK3040;2008中南大学研究生创新课题(2340-74335000018)。
2009-07-28
罗爱静(1962-),女,湖南常德人,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研究方向:知识产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