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坚持科学发展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2010-02-15本刊编辑部

中国科技产业 2010年10期
关键词:经济建设发展

■ 本刊编辑部

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坚持科学发展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 本刊编辑部

具有历史意义的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于2010年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全会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在新的形势下,我们要增强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科学把握发展规律,主动适应环境变化,有效化解各种矛盾,更加奋发有为地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必须明确指导思想,把握“十二五”规划的主题和主线。所谓主题,即“以科学发展为主题”;所谓主线,即“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建议》强调,以科学发展为主题,是时代的要求,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建议》强调,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符合我国基本国情和发展阶段性特征。坚持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必须把这个主题和主线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和各领域。

把握好这个主题和主线,就要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是党中央在深入分析、综合判断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国内外环境的基础上提出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从外部发展环境看,当前全球经济结构加速调整,新的格局正在形成。发达国家重新重视发展实体经济,提出了“再工业化”、“低碳经济”、“智慧地球”等新的理念,加快布局新能源、新材料、信息、环保、生命科学等领域,抢占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制高点。从国内发展环境看,近两年中央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如扩大内需、促进消费,制定实施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高度重视推进技术改造和自主创新,扩大就业,保障和改善民生等等,为促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提供了强大动力和重要保障。但是经济结构不合理的深层次矛盾依然存在,如内需与外需、投资与消费失衡,三次产业发展不够协调,城镇化水平不高,资源消耗偏高等,均影响到内需扩大和发展空间的拓展,加大了资源环境压力和就业压力。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既是解决我国经济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等深层次问题的根本问题,也是巩固和发展“十一五”以来取得的成绩和当前经济回升向好良好势头发展的根本需要。

把握好这个主题和主线,就要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十一五”时期,科技进步和创新已经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但是仍需加大力度、加快推进。中央已把科技进步和创新摆在“十二五”发展的突出位置,强调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最根本的要靠科技的力量,最关键是大幅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这对科技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十二五”时期,要继续加强科技进步和创新工作,抓紧实施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规划及政策措施,积极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加大扶持力度,积极推进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的培育和发展;要继续推进重点产业的调整与振兴,加强对企业兼并重组的引导和扶持,优化产业结构和企业组织结构,进一步改善服务业和中小企业发展环境,制定落实促进文化、物流等产业振兴规划的配套措施;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完善城市化布局和形态,加强城镇化管理,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的扶持力度,构筑区域经济优势互补、主体功能定位清晰、国土空间高效利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区域发展格局。做好上述各项工作,才能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

把握好这个主题和主线,就要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转变发展方式的必然选择。过去,我国经济发展主要靠投资拉动。投资是派生需求,是中间需求,消费才是最终需求,因此,只有依靠消费拉动,才能真正实现经济的内需循环与良性互动。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可以大力发展教育服务、医疗服务、中介服务、信息服务等,调整产业结构。保障和改善民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现。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富裕人民,让人民充分享受现代化建设的成果,是经济发展的根本落脚点,也是国家强大的根本目的。

把握好这个主题和主线,就要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资源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物质基础。坚持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落实科学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可持续发展、保障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的必由之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以资源环境可承载能力为基础,改变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的经济增长方式,主动选择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资源节约型经济增长方式,它既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实践指南,也是一种环境伦理观念。所以,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切实做到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可持续发展,坚定不移地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把握好这个主题和主线,就要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回眸“十一五”,改革开放纵深推进,成就斐然鼓舞人心,经济社会发展的后劲不断增强。“十一五”期间,中国经济增速大大超过预期,现代化进程没有因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而中断。这种动力和活力很大程度上来自改革对生产力的解放,来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活力的迸发。改革开放走过32年征程后,正是扬帆攻坚时。如今已步入更多触及深层次矛盾和更多面对外部复杂因素的攻坚阶段。面对即将开启的“十二五”,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这将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深化,破解前进中的各种难题,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不竭的强大动力。

“十二五”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也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攻坚阶段。科技工作要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以服务科学发展为主题,以支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着力推进自主创新,着力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攻占科技制高点,培育经济增长点,围绕民生关注点,找准改革突破点,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更多依靠科技引领、创新驱动,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猜你喜欢

经济建设发展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