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株洲市“两型”社会建设资源循环利用机制研究

2010-02-14钟荣丙

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 2010年8期
关键词:能耗补偿工业

钟荣丙

(中共株洲市委党校科研处,湖南株洲412008)

株洲市“两型”社会建设资源循环利用机制研究

钟荣丙

(中共株洲市委党校科研处,湖南株洲412008)

资源循环利用是建设“两型”社会和发展循环经济的任务和目标。总结并分析了株洲市资源循环利用的主要成就及现存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探索了有利于资源循环利用的产业引导机制、生态补偿机制、奖惩机制和科技创新机制。

“两型”社会;循环经济;资源循环利用;机制

长株潭城市群获批国家级“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及清水塘工业区被列入“循环经济示范区”后,株洲市委、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加快了清水塘循环经济工业区建设步伐,并将其纳入“两型”社会建设的示范区,组织开展循环经济建设试点工作。

1 株洲资源循环利用的主要成就

1.1 工业节能降耗明显

1.1.1 工业能耗总量逐年减少

“十一五”以来,随着新型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株洲在实现工业经济较快增长的同时,工业能源消耗量在逐年减少“。十五”期末,全市规模工业综合能耗总量为538.14万t标准煤,到2008年,全市规模工业综合能耗总量为455.64万t标准煤。3年内,能耗总量下降了15.3%,年均下降5.4%,绝对量净减少了82.5万t标准煤。

1.1.2 工业能耗强度逐年下降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能源消耗强度,通常是以单位GDP能耗量来表示,工业能耗强度用工业增加值能耗表示。能耗强度小就意味着工业能源利用效率高,行业结构合理,技术、设备水平先进。“十一五”以来,株洲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强度均呈逐年下降之势。全市每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量,2006年为2.93 t标准煤、2007年为2.47 t标准煤、2008年为1.54 t标准煤,分别比2006年下降3.04%,10.04%,11.89%。

1.1.3 工业能耗弹性系数逐渐回落

工业能源消耗弹性系数是指工业能耗增长率与工业增加值增长率的比值,它从总体上反映工业经济增长与能耗增长之间的相互关系,即工业经济每增长1个百分点,相应能源消耗需要增长多少个百分点,如工业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小于1,则本年工业增加值能耗就比上年度降低,大于1则表示上升。因此,能源消耗弹性系数越大,意味着工业经济增长利用能源效率越低,反之,则能源效率就越高。“十一五”以来,株洲工业能源消耗弹性系数呈现由高到低、逐渐回落的趋势。2006—2008年,株洲工业增加值均保持了15%以上的速度,能耗的增速均低于工业增加值增速,全市规模工业能耗弹性系数分别为0.8,0.5和0.23[1]。

1.2 资源循环利用体系日趋完善

1.2.1 企业内部,“点”上的资源循环利用卓见成效

“点”上的小循环,即以企业为单位,围绕清洁生产,对企业内部的“三废”进行资源循环利用。在清水塘循环经济工业园,已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湖南智成化工公司(以下简称智能化工)投资8亿元,建好双氧水生产基地后,在物耗、能耗没有增加的基础上,污染物总排量减少了70%。智成化工主要能源是煤,能耗占该企业制造成本60%左右。

2004年10月,智成化工投资的国内最大吹风气锅炉投入运行后,每小时能生产蒸汽45 t左右,在大大降低吹风气外排造成污染的同时,每年节约能源5.44万t以上标煤。2005年3月,智成化工将热电站3#炉改造成为循环流化床锅炉,可掺烧50%的造气煤渣。2006年11月,4#炉改造完毕后,除能掺烧造气煤渣外,还可掺烧2#煤。两台75 t/h的循环流化床锅炉能将智成化工每年所产生的约12万t造气煤渣和2#煤进行循环利用,相当于每年可节约能源7.2万t标煤。

智成化工还有许多可利用的资源。纯碱生产和造气含氰废水净化部分有相当的低温热源,过去需要冷却后排放,现在智成化工利用这部分低温热源预热锅炉软水,节约蒸汽24 t/h,相当于节约能源2.45万t标煤/a。过去,智成化工的蒸汽冷凝液基本上散排,要浪费大量的高纯水,现在回收利用,可节约高纯水65万t/a。减排废水90万t/a,使工业用水循环利用率从88%提高到95.6%。智成化工生产尿素后,仍有部分二氧化碳过剩。为此将纯碱装置扩大到16万t/a,将全部二氧化碳转化为产品,使资源得到进一步利用。从2003—2006年,智成化工有77.3%的二氧化硫、95%的粉尘、72.8%的废水、92.8%的COD和87.5%的氨氮得到了循环利用,固体废物资源化率达到95%以上。

株洲冶炼集团(以下简称株冶)是国内最大的铅锌冶炼企业,根据集团制订的规划,株冶循环经济有“四部曲”:一是在2006—2008年,引进10万t直接浸出搭配处理锌浸出渣炼锌,实施重金属废水零排放工程,实现废水回用。二是在2008—2009年,搭配11万t浸出渣的直接炼铅系统,取代现有3台挥发窑,实现锌浸出渣的资源化。三是在2009—2010年,新建第二台10万t直接炼铅系统,取代传统的烧结-鼓风粗铅生产工艺,实现铅的清洁生产;四是在2009—2010年,建设第二套10万t直接浸出系统,取代原有4台沸腾焙烧炉,实现锌的清洁生产和废水零排放,清理渣山、渣窑。据测算,至2010年,株冶全面推行“铅锌联合冶炼循环经济产业模式”后,铅、锌两大系统实现废水零排放、废渣零堆放、二氧化硫烟气全部回收利用制成酸,废气达标减量排放,综合利用率达到85%。并通过废物综合利用,回收有价金属价值20亿元;综合利用渣山资源,消灭现有渣山,退还渣山占地16 hm2,工业废渣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全部废水实现零排放。

经仕集团是我国率先采用低度次氧化锌生产硫酸锌,同时综合回收铟、铅的循环生产工艺企业,是全国首创的“锌—铟—铅生产的循环产业模式”。该模式是一个自循环价值再造链,其主要内容为:利用周边厂家产生的丰富含锌废物料(往往是其他厂家丢弃的废物料或是难处理的含锌物料),以普通白煤作燃料和还原剂,采用回转窑烟化挥发工艺生产次级氧化锌,同时使铅、铟、铋等有价金属从氧化锌中分离加以回收;以次氧化锌为原料,通过一段中性硫酸浸出、锌液加氧化剂净化、脱水干燥制取优级硫酸锌;中浸渣经二段高酸浸出、P204+磺化煤油萃取、盐酸反萃取、锌片置换、电解除杂制取4-5N级精铟;高酸浸出的富铅渣经氧化焙烧、还原熔炼得到粗铅,炼铅后的废渣又返回回转窑,实现产业链循环。该模式特征是变“废”为“宝”,开启“锌—铟—铅”循环产业链。经仕集团通过对提炼铟的传统工艺进行大胆改进,摸索出一套在常温常压条件下,采用普通的辅助材料提炼精铟的新工艺,不但效益较高,而且回收率也有较大提高,既节约了能源,提高了效益,又实现了废水废渣零排放,解决了环境污染严重的大难题。由于炼铟产生的废水、废渣中含有大量的锌、铅、镉等重金属,经仕集团又经过3个多月的实验研究,通过用含锌的水淬渣来做氧化锌,而氧化锌是做硫酸锌的主原料,从而实现了一个完整的“锌—铟—铅”循环生产系统。经仕集团开发“铟—锌—铅”循环生产模式,形成完整的化工冶炼产业链,已成为当地工业垃圾处理中心,从垃圾废物中提炼出硫酸锌、铅、铟等化学制品,最终实现污染物零排放。

1.2.2 行业之间,“线”上的资源循环利用初具规模

以行业为单位,围绕物料循环、能量交换,促进资源循环利用。清水塘循环经济示范园初步形成了5条产业链式循环的雏形:以粉煤灰和煤矸石为纽带的节能建材产业链;以电石渣为纽带的综合利用产业链;以废矿渣资源为纽带的有色金属和贵金属产业链;以硫资源为纽带的硫化工产业链;以三氯氢硅→多晶硅→光伏电池为主的新能源产业链。

株化集团的电石渣正在或即将作出的5大贡献:一是把初处理电石渣的上清液代替石灰石用于火电厂做脱硫剂取得重大突破。2005年,在株化集团内锅炉中采用电石渣上清液为脱硫剂的旋流板脱硫塔脱硫成功后,2006年先后在湘潭电厂、株洲电厂进行工业脱硫试验也取得成功,脱硫率达到98.8%和99.6%。目前,输往株洲电厂的管道已经完成设计,输送工程完工后,即可为株洲电厂输送脱硫剂。二是以电石渣代替生石灰用于周边地区重金属和酸性废水处理,获得重大进展。现在,该公司每年向湘铝公司提供约72 000 t电石渣以代替湘铝公司过去使用的生石灰,为湘铝公司节省350万元/a。向株冶输送2万t/a电石渣,代替生石灰用于污水处理。三是与国防科技大学合作,用电石渣生产高纯轻质碳酸钙取得成功,已经得到合格样品。四是电石渣制30万t/a旋窑水泥熟料项目已编制项目建议书和通过可行性研究,2008年投产,消化电石渣30万t/a。五是电石渣制晶石灰除杂工艺取得新进展。通过增设二级过滤筛,提高了产品品质,同时减少了滤布消耗。

株冶堆积成山的废渣,如今,三分之二已被环美公司回收利用,用于生产建筑材料等。到2010年底,株冶的废渣山将不复存在。

1.2.3 工业园区,“面”上的资源循环利用开始起步

以园区为单位,围绕环境保护、生态恢复,扩展资源循环利用。根据规划,清水塘循环经济工业园区规划总面积为16 km2,分为改造区和拓展区两部分。改造区面积10.2 km2,重点实施已获批准的株冶、智成化工等循环经济试点企业的技术、工艺、流程改造项目,大力发展企业内部的循环经济,辐射带动周边关联企业的循环经济改造和技术升级。拓展区面积5.8 km2,将利用老工业区周边因工业污染而闲置的土地资源建设新的工业区。拓展区以“三废”综合利用产业、有色冶金和精细化工的配套环保产业、物流服务业为主导,利用园区平台整合治理大量小型加工企业,实现资源共享、生产集约、环境同治。到2015年,该工业区总产值将达到800亿元,园区企业全部实现清洁生产,成为全国循环经济示范区、湖南省新兴产业工业化标志区。目前,清水塘工业园区正在上马新的污水处理和重金属污染处理项目。

2 株洲资源循环利用的现存问题

2.1 高耗能行业比重高

株洲市工业以提供生产资料的重工业为主,重工业所占比重超过了80%,高耗能企业多,能源消耗规模大。一方面,全市工业支柱行业中高耗能居多。2008年,株洲市工业总产值比重超过10%的行业有4个,分别是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品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和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产值占全市规模工业的64.4%。4个行业中除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外,其他3个都是高耗能行业,3个高耗能行业的产值占全市规模工业的41.8%,能耗占63.2%。另一方面,高耗能行业能耗总量大。2008年,能耗比重超过10%的行业有4个,分别是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和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全市45家重点耗能企业大多数集中在这4个行业中。4个行业的能源消耗占全市规模工业的82.6%,产值占46.8%,单位产值能耗0.81 t标准煤,为全市平均水平的1.8倍。高耗能行业的能耗总量和比重大,是造成工业总体能耗高的主要原因。

2.2 重点耗能企业能耗高

一方面,重点耗能企业能耗水平居高不下。全市45家重点耗能企业能耗占全市规模工业的71.8%,单位产值能耗0.78 t标准煤/万元,是全市平均水平的1.7倍,重点耗能企业能耗居高不下,使全市工业能耗水平一直维持在一个较高水平上。另一方面,高耗能企业仍在增加。近几年,虽然株洲市对企业准入标准进行了严格控制,但在发展优先的情况下,还是有像水泥生产企业这样的高能耗企业被引进。高能耗企业的引进,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工业能源消耗水平。

2.3 能源消耗结构不够合理

株洲市工业结构偏重的结构特点,决定了工业能源消费主要是以煤炭为主,电力、天然气、石油制品等优质清洁能源比例偏低。2008年,煤炭消费量为622.32万t,占规模工业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高达98%。近几年,随着清洁能源天然气在工业生产上的推广使用,株洲市能源消费结构有所改善,但消费结构优化调整比较缓慢,以煤炭消费为主的局面仍未得到根本改变。电力、天然气作为清洁高效能源,占规模工业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分别不到0.2%和0.05%。株洲市工业生产对煤炭依存度高的特点,势必对全市能源利用效率产生不利影响。一是煤炭燃烧效率低,消费过程中损失较大;二是煤炭在燃烧或加工转换过程中,产生大量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废气,以及大量废渣,严重影响生态环境,增加社会治理成本。

2.4 资源循环利用的“短、低、粗、重”

“短”是产业链条较短。由于株洲的支柱产业的产业链普遍短小,大多数支柱产业的骨干企业要么生产上游产品,要么生产低成本、低价格的中低档产品,企业规模都不够大,产品附加值也不高,就连产品在国内或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的企业,也只能以加工制造基地的角色参与全球分工。玻璃和陶瓷制品这两大传统产业也存在着上游产品多、附加值不高的问题。产业链短,资源在产业链之中循环利用的空间就不大。

“低”是科技含量及装备水平偏低。大多企业停留在废水、废气、废渣的简单处理上,如利用废渣生产水泥、砖块就存在技术难题尚未突破,建筑商不愿意使用的问题。

“粗”是企业管理比较粗放。株洲的大型高资源能源消耗企业大多是中央或省部企业,改制并不彻底,管理水平一般,节能意识不强,部分企业过分强调眼前利益。因此,一方面在大张旗鼓地搞资源循环利用,一方面却存在大量管理漏洞,浪费现象严重。

“重”是环境污染仍然比较严重。株洲市的能源消费结构近年来虽有所调整,但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形式仍未得到根本转变。2006年,株洲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煤炭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的69%。由于煤炭大量直接或间接地燃烧使用,总悬浮颗粒物或可吸入颗粒物成为影响株洲市城市空气质量的首要污染物。从环保部门资料获悉,2006年全市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为5.4万t,二氧化硫排放量8.08万t。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形式不仅降低了能源综合利用率,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产业、产品结构的调整,而且使经济发展与环境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2]。

资源循环利用之所以还存在上述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机制创新滞后、机制建设不力、机制实施缺位。

3 进一步建立健全株洲资源循环利用机制

3.1 建立健全产业引导机制

一是完善产业准入机制,提高产业准入门槛。要按照”两型”社会建设和资源循环利用的要求制定产业进入制度,明确产业进入的标准,确定产业进入的目录清单。有利于资源循环利用的产业和产品,包括资源节约型产业和产品、能源及原材料的替代产业和产品、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产业和产品、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和产品、环保产业和产品、高新技术产业和产品等几大类。

二是完善产业退出机制,实现产业结构生态重组。针对浪费资源、污染严重、工艺落后的产业,果断采取限制性政策或产业退出政策;设立产业调整援助基金,特别是设立针对资源型产业的接续产业的发展基金,援助企业的退出和产业转型,消除产业退出障碍。

三是完善产业规划引导,加强产业布局的针对性。充分考虑区域资源消耗和废物排放的类型和特点,合理规划和布局产业发展,要合理布局单个企业的清洁生产,资源的内部循环利用,完成区域内“点”上的资源循环利用;要合理布局产业链的联接和延续,吸纳共生企业,形成企业间或产业间资源循环利用的“生态网络”,实现资源循环利用“生态群落”的藕合,完成区域内“线”上的资源循环利用;要合理布局产业区域发展,用资源链条将不同行业和区域连接起来,形成整个区域社会废物回收和资源循环利用系统,进而建成区域资源循环利用型社会,完成区域内“面”上的资源循环利用。

3.2 建立健全奖惩机制

一要完善资源循环利用技术创新补助金制度;完善废物再资源化试验装置补助金制度;完善能源使用合理化事业者补助金制度;制定废水“零”排放企业免交排污费等政策。

二要建立和完善循环经济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和科学考核机制,把循环经济工作纳入地方政府政绩考核,从责任主体、职责、目标、考核、奖惩等方面,建立起地方党委领导、政府牵头、相关部门参与、相关企业单位和群众人人有责的资源保护与节约集约利用共同责任体系。

三要健全资源循环利用责任制,把资源循环利用纳入各工作岗位的职责中,纳入各单位日常管理和工作考核中,做到层层有责任,逐级抓落实。同时,与党政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结合,改革和完善现行党政领导干部政绩考核机制,将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水耗、“三废”排污总量、流域交接断面水质达标率和群众满意度等内容纳入考核指标,并逐步增加其在考核指标中的权重。

四要在经济核算体系中,完善资源循环利用的计量、记录、报告、奖惩等管理制度[3]。

3.3 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

一要明确生态补偿的主体和原则。生态补偿主体应根据利益相关者在特定资源循环利用中的责任和地位加以确定,一般包括当地政府、资源循环利用的主要受益者和资源浪费者。生态补偿的原则主要有:资源浪费付费原则、原始资源使用者付费原则、资源循环受益者付费原则和资源循环利用者得到补偿原则。

二要科学制定生态补偿的方式。生态补偿的方法和途径很多,按照实施主体和运作机制的差异,大致可以分为政府补偿和市场补偿两大类型。政府补偿是资源循环利用补偿最重要的形式,也是目前比较容易启动的补偿方式。政府补偿机制是以政府为实施和补偿主体,以财政补贴、政策倾斜、项目实施、税费改革和人才技术投入等为补偿手段。政府补偿方式中包括:财政转移支付,差异性的区域政策,生态保护项目实施,环境税费制度等。典型的市场补偿方式包括:公共支付、一对一交易、市场贸易、生态(环境)标记等。

三要形成生态补偿的全力。要理顺和完善管理体制,克服多部门分头管理、各自为政的现象,加强部门、地区的密切配合,整合生态补偿资金和资源,形成合力,共同推进生态补偿机制的加快建立。研究制定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价值的量化评价方法,研究提出资源耗减、环境损失的估价方法和单位产值的能源消耗、资源消耗、“三废”排放总量等统计指标,使生态补偿机制的经济性得到显现。建立资源循环利用补偿效益评估制度,开展资源循环利用补偿资金绩效评价工作,实行年度资源循环利用补偿实施情况报告制度和实施情况部门年度审计制度。

四要强化生态补偿监督。强化各级人大和政协的监督力度,促进资源循环利用补偿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建立健全资源循环利用补偿的信息公开制度,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定期公布资源循环利用补偿重点工程项目进展情况和流域交接断面的水质达标情况,鼓励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到建立资源循环利用补偿机制的全过程,努力实现资源循环利用补偿制度的公开化、透明化[4]。

3.4 建立健全人才引进、培育和使用机制

一要以高层次人才为重点,加快实施人才培养工程,建立和完善科学合理的人才资源管理和开发体制,不断完善人才引进、培养、选拔、评价和使用的有效机制,积极营造用好人才、吸引人才的良好环境。

二要营造环境留住人才。引进人才,只是手段,关键还在于使用人才,只把人才“请进来”不行,还要“留得住”,做到“人尽其才”,让人才充分发挥作用,最为重要的是为人才营造一种良好的环境,要结合企业的发展实际,对引进的人才应进行准确的定位,安排合适的职位,做到人尽其才;为人才搭好能发挥其才能的“舞台”,为引进的人才提供必要的人力、物力的支持,赋予他们必要的权力。

三要制订有吸引力的报酬制度。工资收入的高低,是衡量人才价值的尺度之一,因此,企业应制订合理的薪金制度,让资源循环利用专业人才得到比较满意的报酬,其报酬至少要高于大部分地区同一行业的平均水平。

3.5 建立健全科技创新机制

一要加大科技投入,支持循环经济关键技术的研究开发。重点组织开发和示范具有普遍推广意义的资源节约和替代技术、能量梯级利用技术、延长产业链和相关产业链接技术、“零排放”技术、有毒有害原材料替代技术、回收处理技术、绿色再制造技术等,努力突破制约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瓶颈,促进技术进步和科技成果转化。

二要建立科技创新平台。借鉴国际成功经验,以“院地合作”、“市校合作”等方式组建科技研发机构,通过科技创新平台将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应用、人才培养等有机结合,壮大科技人才队伍,形成产、学、研基地,推动科学研究与科学应用协调发展,提高循环经济技术支撑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要建立循环经济信息系统和技术咨询服务体系,全面收集分析相关的信息和国内外发展动态,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及时向社会发布有关循环经济的技术、管理和政策等方面的信息,开展信息咨询、技术推广、宣传培训等活动。

[1]湖南省统计局.株洲市工业能源结构和效率研究[EB/OL].湖南中小企业网,2009-08-07.

[2]株洲市招商合作局.株洲市规模工业能源消费现状与措施探析[EB/OL].湖南省招商信息网,2007-11-16.

[3]周宏春.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激励政策[J].中国发展观察,2007(8):56.

[4]张莉华.发展循环经济所需的政策建构[N].学习时报,2006-03-29(6).

Resource recycling and utilization mechanism in resource-conserving and environment-friendly society construction in Zhuzhou

ZHONG Rongbing
(Scientific Research Department,Zhuzhou Party School of CPC,Zhuzhou 412008,China)

Resource recycling and utilization is an important task and target in resource-conservation and environment-friendly society construction and circular economy development.This paper summarized the achievements in resource recycling and utilization in Zhuzhou,and analyzed current problems.Besides,some suggestions about industry guidance,eco-compensation,rewards and punishment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mechanisms significant to resource recycling and utilization were also raised.

resource-conservation and environment-friendly society;circular economy;resource recycling and utilization;mechanism

F049

A

1674-0912(2010)08-0018-05

2010-03-26)

株洲市“十二五”规划重点前期调研课题“株洲市‘两型’社会建设资源循环利用机制研究”

钟荣丙(1972-),男,湖南永州人,副教授,硕士,株洲发展问题研究中心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技术经济、科技管理。

猜你喜欢

能耗补偿工业
120t转炉降低工序能耗生产实践
能耗双控下,涨价潮再度来袭!
探讨如何设计零能耗住宅
基于西门子VCS的大型五轴机床空间误差补偿
日本先进的“零能耗住宅”
工业人
解读补偿心理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
离婚时,能否要求家务补偿
关于完善非居住房屋征收与补偿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