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蔬菜产业发展面临的新问题与对策

2010-02-14李崇光包玉泽

中国蔬菜 2010年15期
关键词:蔬菜

李崇光 包玉泽

随着我国农业、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我国蔬菜产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蔬菜生产快速发展,品种日趋丰富,市场流通活跃,已经成为我国种植业中仅次于粮食的第二大农作物。蔬菜产业的发展对我国种植业结构优化调整、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增加就业、扩大出口创汇和满足人民生活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1 我国蔬菜产业十年发展成就显著

1.1 生产规模稳定增长,生产布局不断优化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蔬菜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产量稳步增长。我国蔬菜播种面积在20世纪80年代年均增长近10%,90年代年均增长14.5%,本世纪前8年平均增长3.5%。据农业部农情统计,2009年全国蔬菜播种面积1 820万hm2,同比增加33万 hm2,增长 1.8%,相对于 2000年的 1 527万 hm2,增长了19.2%;总产量6.02亿t,同比增加2 684万t,增长 4.5%,相对于 2000年的 4.24亿 t增长了42%;人均占有量约440 kg。其中,设施蔬菜快速发展,面积达到335万hm2,同比增加35万hm2,增长11.6%。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统计,中国蔬菜播种面积和产量分别占世界的43%、49%,均居世界第一。

目前,我国已基本形成了华南冬春蔬菜、长江上中游冬春蔬菜、黄土高原夏秋蔬菜、云贵高原夏秋蔬菜、黄淮海与环渤海设施蔬菜、东南沿海出口蔬菜、西北内陆出口蔬菜以及东北沿边出口蔬菜八大蔬菜重点生产区域。全国蔬菜大生产、大市场、大流通的格局逐渐形成,并基本实现了蔬菜周年均衡供应。

1.2 产业效益明显,产业地位不断提升

蔬菜生产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据有关部门预测,2009年全国蔬菜(含西甜瓜)总产值约8 800亿元,同比增长10%;对农民人均纯收入贡献800元,同比增加50多元。从产值、净利润和成本利润率等指标上的对比来看,2008年,蔬菜每667 m2产值为4 097.77元,净利润为1 881.69元;蔬菜生产的成本利润率为84.91%。蔬菜每667m2产值为粮食的5.5倍,棉花的3.9倍,油料的5倍;净利润为粮食的10.1倍,油料的6.7倍;成本利润率为粮食的2.6倍,油料的1.6倍,蔬菜种植的经济效益明显优于粮、棉、油的经济效益(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价格司,2009)。

1.3 出口贸易逐年增长,成为平衡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的重要手段

我国是世界蔬菜出口大国,蔬菜出口在我国农产品出口中占有重要地位。加入WTO以来,我国蔬菜出口持续、快速、稳定增长,并成为我国农产品出口创汇的重要品种。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00~2007年我国蔬菜出口量增长了1.55倍,年均增幅11.6%;蔬菜出口额增长了1.99倍,年均增幅14.5%。虽然受2008年初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蔬菜出口持续增长的势头有所放缓,但2008年和2009年我国蔬菜出口仍达到64.4亿美元和67.7亿美元,分别占农产品总出口额的15.9%和17.1%,仅次于水产品(106.1亿美元和107亿美元),但在种植业中排名第一。在2008年和2009年我国农产品贸易逆差分别高达181.6亿美元和129.6亿美元的情况下,蔬菜出口却创造了63.25亿美元和66.7亿美元的顺差,在平衡农产品国际贸易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2 蔬菜产业发展中存在的几个关键问题

近些年来,我国蔬菜产业迅速发展,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但是在新形势下,在蔬菜产业步入健康发展的道路上,面临一些新的问题需要我们认真思考。

2.1 产业规模基本满足需求,产业内涵发展不足①本部分数据资料是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价格司主编的历年《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中的数据计算、整理而得。

2.1.1 蔬菜产业规模基本能满足国内需求 从2001~2009年我国蔬菜总产量来看,基本保持平稳增长,2009年我国蔬菜年人均占有量已达440 kg,超出世界平均水平200 kg。而从蔬菜需求来看,短期内国内蔬菜人均需求量变化不大,人口增长速度下降,因此现有蔬菜种植面积和产量在正常年份(无大灾)基本能够满足国内蔬菜需求。过多增加蔬菜种植面积将导致蔬菜价格下跌,加剧波动。考虑到在1.2亿hm2(18亿亩)耕地红线下蔬菜与粮、棉、油存在争地问题,蔬菜发展应以稳定面积,提高单产,提高品质,增加效益为主。

2.1.2 蔬菜生产成本呈上涨趋势,其中劳动力成本、土地成本增加明显 1998~2003年,我国大中城市蔬菜生产成本变化幅度都不太明显,6年共增长4.3%,但2003年以后大中城市蔬菜生产成本增长迅速,到2008年大中城市蔬菜生产每667m2平均成本已高达2 216.08元,比2003年净增904.92元,增加69%,高于同期蔬菜总产值和净收益的增长速度(同期蔬菜每667 m2产值增长1 445.72元,增长率为54.5%,净利润增长540.20元,增长率为 40.3%)。过快的成本增长速度直接导致了同期蔬菜生产成本利润率的下降。

蔬菜生产成本主要由物质与服务费用、人工成本和土地成本三大部分组成。1998年三大部分的比例为57∶39∶4,到2003年这一比例仍然没有多大的变化,为58∶38∶4,但2004年以后,由于人工成本和土地成本的增长,这一比例出现比较明显的变化,到2008年达到50∶41∶9。可见2003年以来土地成本在蔬菜成本中所占的比例增加很快,而人工成本所占比例虽然只增加了2个百分点,但2000年以来,蔬菜种植中劳动量投入的减少却非常明显,每667 m2投入劳动的天数由51.25天减少到2008年的39.06天,减少12.19天,表明蔬菜劳动投入机会成本在不断提高,菜农经营蔬菜的积极性有所下降,劳动力投入逐渐减少。

2.1.3 蔬菜生产效益波动较大,并有下滑趋势 1998~2008年的11年间,我国蔬菜种植无论是产值还是净利润都呈现出总体上升的态势。其中,蔬菜每667m2产值从2 394.78元增长到4 097.77元,增长71.1%,蔬菜净利润由1 137.69元上升到1 881.69元,增长65.4%。但在这11年间,蔬菜生产效益波动很大,蔬菜成本利润率最高为2001年的107.09%,最低为2006年的76.50%,只有2001年的70.9%。从近十年来蔬菜生产成本利润率的变化趋势来看,蔬菜生产成本利润率总体呈现下滑趋势。

2.2 生产组织化程度不高,农民专业合作社有待进一步培育和规范

2.2.1 蔬菜产业的小生产问题依然存在 虽然我国蔬菜产业基本实现了区域功能集中,但是单个菜农蔬菜种植规模偏小的问题仍然存在,从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经济研究室在全国抽样调查的2 317户蔬菜种植户来看,蔬菜种植面积不超过3 335 m2(5亩)的有1 384户,占59.7%。小规模的蔬菜生产导致资金、技术投入不足,不利于先进技术和设施设备的推广应用,蔬菜种植方式落后,产品科技含量低,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蔬菜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2.2.2 农民专业合作社还难以胜任小生产与大市场对接的重任 在农业部及各级地方政府主管部门的推动下,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在近些年有了很快发展,但蔬菜合作组织仍然偏少,规模偏小,整体实力不强,服务能力弱,运作也不规范。据不完全调查统计,蔬菜合作组织成员仅占蔬菜从业人员的约4%;中部地区63%的合作社所吸收的菜农不足200户;大多数蔬菜合作社覆盖半径偏小,成员分布范围村内占51%,乡内占33%,市县区内占15%,省区直辖市区占0.8%,跨省直辖市区占0.2%;蔬菜合作社服务多数只停留在信息服务、技术咨询及蔬菜产品包装、销售方面,大多数蔬菜专业合作社缺乏物流配送能力,成为合作社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合作社带头“能人”严重缺乏,发展后劲不足。调查中也发现,尽管每个合作社在成立时都建立了章程,但很少有合作社根据本社实际制定具体管理制度;一些合作社的重大事务都是由核心领导成员做出,社员大会有名无实,运行机制存在问题;普通社员对合作社经营情况很少知晓,盈余返还缺乏透明性和监督;有的合作社内部企业成员实际上控制了合作社营运,损害了普通社员的利益。据调查,有89%的合作社未按照《合作社法》的规定向社员返还60%的可分配盈余。

2.3 产业利益分配不合理

蔬菜产业中的中间商使得蔬菜流通更顺畅,是实现蔬菜产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源泉之一。重视蔬菜产业链上每个主体的利益,通过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来激励各主体的积极性是促进我国蔬菜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目前我国蔬菜产业链利益分配中,“大块蛋糕”不属于农户与零售商之外的中间商。由于组织化程度不高,千家万户的小生产导致蔬菜种植户势单力薄,农户在出售蔬菜时往往处于不利的谈判地位,在价值链中分配利润所占比例最低;蔬菜零售商之外的中间商承担了联结菜农和零售商的重要职能,投入较大并承担较大的市场风险,但所获利润也比较有限;而零售商尽管在利益分配中所占比例较大,但其经营成本及面临的经营风险也比较大。

根据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研究室2009年8月对湖北利川甘蓝在长沙销售的调查,湖北利川甘蓝生产成本0.26元·kg-1,菜农毛利润0.26元·kg-1,占流通过程中总毛利润的21.49%;包括运输和批发在内的中间环节费用为0.58元·kg-1,经销商毛利润0.3元·kg-1,占流通过程中总毛利润的24.79%;零售环节费用0.35元·kg-1,零售商毛利润0.65元·kg-1,占流通过程总毛利润的53.72%。

据有关专家2008年3月对海南辣椒在北京销售的调查,2008年海南辣椒平均生产成本仅2.028元·kg-1,菜农利润仅为0.472元·kg-1,仅占流通过程中总利润的14.72%;包括运输和批发在内的经销环节费用为 1.386元·kg-1,经销商利润 1.11元·kg-1,占流通过程中总利润的34.62%;而零售环节费用1.166元·kg-1,零售商利润1.624元·kg-1,占流通过程总利润的比重为50.66%(许世卫 等,2008)。

2.4 物流产业发展滞后,成为制约蔬菜产业发展的瓶颈

2.4.1 部分地区绿色通道政策落实不到位,阻碍了蔬菜跨区域快速流通 我国蔬菜产业已经形成了大流通的总体格局。“绿色通道”贯穿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全面实现了省际互通,覆盖了全国所有具备一定规模的重要鲜活农产品生产基地和销售市场,为鲜活农产品跨区域长途运输提供了快速便捷的主通道,对大市场大流通产业格局的形成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绿色通道”在实施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收费站点多,不当收费;“绿色通道”政策执行省内外有别;检查时间过长车辆滞留;省际间通道断续等。据2009年11月17~18日中央电视台记者的随车调查报道,从寿光到北京的205国道上,司机走的都是有绿色通道标识的通道,沿途经过了8个收费站,其中有6个对菜车直接放行。然而在黄河滨州大桥、齐家务收费站却分别收取了115元和85元费用。北京大羊坊收费站,对车辆进行检查,迟迟不肯放行,耽误了近1个小时。国道从寿光到北京需12小时,比高速公路多耗时7小时,但由于有绿色通道标识的高速公路收费高达2 000元左右,使得蔬菜运销户选择国道,而舍弃路况更好、更快捷的高速公路。我们在调查过程中也发现许多蔬菜经销商和运输户反映类似问题。

2.4.2 传统物流手段落后,现代冷链物流尚未确立 出于成本节约和方便快捷的考虑,我国蔬菜异地转运多为采摘后自然冷却、堆码、散装,且采用常温车运输。针对蔬菜高温天气易腐的特点,许多蔬菜贩运商利用“冰块+被褥”这种成本低廉且简便易行的方式来保鲜蔬菜,但这种原始的冷藏方法无法有效地控制蔬菜贮藏中的温度,蔬菜运输过程中的损耗大。现有物流条件下,一般蔬菜损耗率在20%~30%,而美国和澳大利亚的农产品运输普遍采用冷链运输,即在蔬菜采摘后通过冷库预冷,运用低温冷藏车运输,既能保持蔬菜新鲜,品质不变,同时也能降低蔬菜损耗,其损耗率一般在5%以下。

2.4.3 蔬菜物流成本较高 蔬菜属于低附加值的初级农产品,由于其本身价值较低,对运费的承受力有限,但我国蔬菜物流成本一直居高不下。通过对蔬菜运输司机的调查统计,以常见的35 t运输车辆为例,1 000 km的跨区域蔬菜贩运,平均每吨的运销总成本为249元;其中,运输费118元、预冷费62元、分拣包装费40元、装卸车费29元;折算下来,每千克蔬菜运销成本达到0.25元,即到目的地,每千克蔬菜的成本价会上涨0.25元。每千克蔬菜运销所需燃油费用为0.12元,当油价上涨,蔬菜运输成本会进一步上升(王振庄和郄东翔,2008)。

2.5 蔬菜基础设施依然薄弱,宏观指导和调控能力需要加强

2.5.1 蔬菜产业信息建设薄弱 蔬菜品种多、茬口多、种植地域范围广,与粮、棉、油等大宗农产品相比,数据资料采集困难,加上缺乏专门的机构采集蔬菜产业经济的相关信息,导致我国缺乏系统、及时和准确的蔬菜产业数据与信息,蔬菜数据由于统计口径不同或其他各种原因而相互矛盾。例如,《中国农业年鉴2008》的数据显示,2007年我国蔬菜产量是5.6亿t,人均占有量为428 kg,而国家统计局统计公布的人均蔬菜消费量仅为107.44 kg,再把海关所统计的占当年总产量1.45%的817.59万t蔬菜出口量、占当年总产量约10%的5 650万t蔬菜加工量考虑进去,扣除国家农产品保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发现的、产后约30%的损耗,据此推算,约有1.89亿t的蔬菜去向不明,约占当年蔬菜总量的33.5%。按同样方法可推算出2008年全国也有约204万t蔬菜不知所踪。统计数据的不系统、不及时、不真实问题严重影响政府主管部门对蔬菜产业发展做出科学指导和调控,同时也影响蔬菜生产者和经营者的经营决策,加强蔬菜产业信息建设已刻不容缓。

2.5.2 各种灾害频繁发生,蔬菜基础设施建设和技术装备有待提高 经过多年的建设,我国蔬菜产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技术装备已有明显改善,但仍有一些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比较薄弱,排灌设施不健全,材质良莠不齐,极易受自然灾害影响。春季长江中下游、黄淮海等区域的持续低温阴雨,夏季南方部分省份的大雨洪灾以及冬季北方地区和长江流域的雨雪冰冻灾害时常给我国蔬菜生产造成严重的损失。如2009年2~3月,长江流域持续20多天的阴雨天气使蔬菜受涝受渍、低温冻害严重影响了蔬菜生长。2009年11月,北方地区暴雪天气给蔬菜生产造成较大影响,尤以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等地为重。5省露地蔬菜受灾20万hm2,减产30%;损毁温室大棚4万hm2,大棚蔬菜减产一半左右;造成全国36个大中城市蔬菜价格普遍上涨。批发价上涨超过25%,直接推高了11月份的全国CPI指数。

最近几年,烟粉虱、根结线虫、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等蔬菜病虫害发生面积越来越大,为害越来越重,严重威胁蔬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2006~2009年,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多次在多个省市爆发,且在番茄主产区有逐年加重的趋势。

2.5.3 蔬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有待进一步强化 蔬菜产品质量不稳定,农药残留问题依然严重。近年来,随着各级管理部门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视,特别是《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食品安全法》的相继实施,我国蔬菜质量安全水平在不断提升,2009年我国蔬菜农药残留的合格率达到96.4%。但2010年初发生的海南豇豆农残超标事件表明我国蔬菜质量安全问题仍然严重。继武汉率先披露海南豇豆农药残留超标之后,合肥、广州、南京、深圳、杭州等多个城市也先后检测出来自海南的农药残留超标豇豆。海南豇豆种植面积约为1.33万hm2,主要集中在海口、三亚、陵水、东方、乐东、澄迈等6个市县。全国各地围堵海南农药残留超标豇豆给海南豇豆生产者造成严重影响。以陵水县为例,2010年2月海南农药残留超标豇豆事件爆发后,陵水豇豆收购价已从最高时的每千克6元降至每千克0.8元,降幅超过85%。

在国际市场上,一些发达国家对包括蔬菜在内的农产品进口设置了严格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包括添加剂、微生物和辐照等问题已经被提上议事日程。蔬菜食品质量安全已对我国蔬菜出口造成较大影响。中国技术性贸易措施网的有关通报资料显示,2009年1~10月,我国出口到日本、美国和欧盟三大主要市场的蔬菜在出口检疫中因违规被通报或扣留的蔬菜及制品分别达到76批次、73批次和9批次,主要原因是农药残留超标、重金属含量超标、使用被禁止的色素、标签不规范以及含有腐烂物质等。

2.6 应急能力不足,特殊季节期间价格波动幅度趋大

我国蔬菜生产与供应在总量上是充足的,但存在品种之间、季节之间、区域之间的不均衡。如武汉市全年地产蔬菜可供人均消费420 kg左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是全年产量的70%集中在每年5~11月上市,本地只能消费约40%,其余用于加工或者外销,而每年12月至次年4月为“春淡”时节,蔬菜品种单一,市场供给不足,只有依靠外地调入来满足消费(龙滢,2010)。重庆市2009年全年地产蔬菜上市720万t左右,全市城乡人口蔬菜消费总需求(含流动人口)650万t左右,供应总量上充足,但由于上市季节、品种等原因,只有520万t地产菜供给本地消费,其余被用于加工和外销,另有约130万t季节性和结构性缺口则是通过从外地调入来满足。因此,结构性、季节性、区域性的蔬菜供需失衡和价格波动现象常会发生,提高应急能力在我国蔬菜产业发展中具有一定的紧迫性。

同时,自然灾害、气候异常等因素进一步加剧了蔬菜价格波动。如在今年“春淡”期间,我国蔬菜价格涨幅较大。据中国价格信息网监测信息显示,2010年1~5月的马铃薯、大白菜、蒜薹、茄子和胡萝卜的平均零售市场价格比上年同期分别上涨48.79%、48.11%、44.83%、27.74%、22.93%。据测算,2010年前期北方低温雨雪天气和近期南方大范围强降雨等灾害性天气的影响对本次蔬菜价格上涨的贡献为50.8%;劳动力、运输成本、经营成本等上升的贡献为31.7%;其余12.7%为消费需求增长的贡献(宁启文,2010)。尽管随着气温回升和夏秋蔬菜集中上市,5月中下旬的蔬菜价格明显回落,但仍暴露出我国目前应急生产与供应能力不足的问题。

3 推动蔬菜产业发展的几点对策建议

3.1 稳定面积,提高单产,提高品质,增加效益

稳定蔬菜种植面积,提高蔬菜生产中的机械化水平,降低人工投入及成本;进一步推进蔬菜专业化规模化生产和蔬菜商品化处理、品牌化经营,走集约型发展道路,提高蔬菜生产效益。

3.2 进一步培育和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

一是大力开展蔬菜专业合作社人才培训与辅导。通过联合大专院校、阳光工程举办培训班等多种形式,分层次对各级蔬菜专业合作社的辅导员、经营管理人员和财会人员进行分级分批培训;发展更多的蔬菜专业合作社;规范和完善合作社运营与管理制度,推进蔬菜专业合作社的规范化建设。二是积极推进蔬菜专业合作社与超市商业的对接工程。截至2009年底,我国已有22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7 400余个农业合作社加入了“农超对接”行动。要采取多种形式促成蔬菜专业合作社与更多的大、中型连锁超市等现代商业对接,帮助蔬菜专业合作社建立健全运行机制,培育品牌,拓展产品销售网络。

3.3 保护农民利益,尊重中间商的权益

保护农民利益,鼓励蔬菜种植农户参加各种形式的蔬菜专业合作组织,提高菜农的组织化程度和市场谈判地位;继续对蔬菜种植农户购买农资、农机加大支持力度,降低蔬菜生产成本,稳步提高菜农收益;在严厉打击囤积居奇、哄抬价格行为的基础上,尊重正常经营的中间商权益;承认包括零售商在内的中间商对蔬菜产业发展的作用和贡献,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其蔬菜经营,降低其市场风险,支持其事业发展。

3.4 大力发展物流产业,做到菜畅其流

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新建设施在规划上的宏观协调和功能整合,推进物流基础设施的合理空间布局与功能完善,降低冷链物流成本,降低蔬菜损耗,提高蔬菜流通效率;在“五纵二横”绿色通道的基础上,加快建成覆盖全国的绿色通道网络,切实落实“绿色通道”的相关优惠政策,确保蔬菜在全国范围内的顺畅、便捷流通。

3.5 加强蔬菜基础设施建设

重视蔬菜产业信息的采集与信息建设工作,逐步建立和完善蔬菜产业信息数据库;加强蔬菜生产地基本设施建设,积极推进蔬菜标准园建设,提高蔬菜产业抗御各种灾害的能力;强化蔬菜质量安全监控体系,提高蔬菜质量安全水平。

3.6 建立和完善蔬菜供求预警机制,提高应急能力

蔬菜消费需求相对稳定,蔬菜市场价格大幅波动主要是由于蔬菜供给的波动所造成的。保证蔬菜供求平衡和市场价格稳定必须由政府组织相关部门建立和完善蔬菜供求预警机制和风险防范机制,提高应急能力。首先,加强全国性的蔬菜基础信息统计工作,特别是蔬菜重点产区春播期间蔬菜播种品种和面积、气候信息等真实信息资料的收集,确保掌握真实的蔬菜生产供应数据资料。其次,组织专家构建全国范围内蔬菜供求预警模型,根据各地蔬菜播种面积及气候条件等信息,分析和预测蔬菜供给情况和价格走势。第三,及时发布权威的蔬菜市场供求和价格信息,提前进行市场预警,引导蔬菜的合理流动,使蔬菜流通更加有效率。第四,尽早制定颁布《批发市场法》;各地应根据本地实际探索以给予适当补贴等形式鼓励农户储存蔬菜;以补贴、减免有关费用等形式鼓励企业投资建设储菜设施;逐步建立耐储蔬菜的储备制度,提高应急能力。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价格司.2009.2009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许世卫,李哲敏,李干琼,李辉尚,刘赟青.2008.尖椒价格形成及利润分配调查报告.农业展望,(5):6-9.

王振庄,郄东翔.2008.河北省蔬菜运销燃油费用分析.中国蔬菜,(9):6-7.

龙滢.2010.武汉菜价何时不再随季节“打摆子”.楚天都市报,2010-05-15(A04).

宁启文.2010.农产品市场供应充足,价格运行总体正常.农民日报,2010-05-29(1).

猜你喜欢

蔬菜
蔬菜“涨疯”,咋了?
“难吃”的蔬菜也有“过人之处”
奇怪的蔬菜
哎呀,我的蔬菜活了
蔬菜
蔬菜杀手“放狠话”
蔬菜
热闹的蔬菜
蔬菜也“疯狂”
蔬菜的哀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