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产业链”并非全能

2010-02-14滕斌圣

资源再生 2010年8期
关键词:全产业链全能产业链

□文/滕斌圣

“全产业链”并非全能

□文/滕斌圣

“All the Industry Chain” is not Omnipotent

在发展模式上,近来一些中国企业陷入了僵局:因为碰到低成本制造的天花板,他们急于寻找转变的方向。《易经》上说: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巧的是,不少企业选择在“通”字上做文章,积极“打通产业链”,以求控制风险,获得快速发展,然而,“全产业链”是全能的吗?

垂直一体化的风险

打通产业链,是指企业打破行业分工,同时介入产业链上下游多个环节,形成一定内部供需关系。这种战略又叫垂直一体化,即将技术不同的生产、营销或其他活动置于同一所有权控制之下,通过行政的内部化手段来抵御外部市场的不确定性。虽然一体化可能为企业带来优势,但也存在相当风险。垂直一体化经营会导致企业专业化不足并分散核心能力。垂直一体化程度越高,企业内部专用资产就越多,外部灵活性就越趋弱,这种弹性的丧失将降低企业应对外部变革的能力。

此外,垂直一体化还会加剧竞争。众所周知,波音公司不会进入航空业,电信公司也不宜自己生产设备,因为这样会造成上下游之间的竞争关系,而好的供应商不应该成为其客户的竞争对手。上下游要两者兼得,而不为同行所忌,并非易事。

同时,在垂直一体化的公司,需求信息很可能在沿着供应链传递的过程中被曲解,其结果将导致过多的库存。可见,垂直一体化的风险来自于企业应对外部冲击的能力,同时还增加了企业内部协同和联动的风险。

特定条件下的一体化

成功的垂直一体化战略,需要满足相当的条件,这些特定条件包括产业政策、行业特征以及企业核心能力在价值链中的可传递性等。具体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上下游行业集中度大,关键性资源稀缺

铁矿石行业集中度高,日本的三井集团,从巴西的矿山资源到港口,到远洋运输,再到产业下游的炼钢、型材生产,直到最后的消费产品制造都有介入。铁矿石采掘采用财务入股的方式,远洋运输有三井商船和船舶,钢铁生产有新日铁,最终消费产品则有丰田、索尼等顶级品牌。通过战略合作和交叉持股的形式,综合商社模式将产业链从头至尾的企业利益绑定在一起,减少了上游资源稀缺带来的产业风险。

但是,某些垂直一体化却未必体现掌握关键性资源的原则。以中粮为例,其业务链条奇长,涵盖了从种植到B2C消费品的全部食品链,但是没有一个环节称得上有强大的控制力。比如在粮食领域,关键的资源如农业技术等,中粮无法掌握。只能返身往下游不断伸展,直接面向消费者,打造终端产品的品牌和营销,这虽然符合中国内需发展和人口红利,毕竟品牌分散,如同张开了五指,形不成拳头,除了食品安全牌可打,很难形成协同效应。

——核心竞争力可以跨行业传递,形成竞争优势

美国泰森食品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禽肉加工企业,其成功部分在于实现了禽肉生产加工的高度一体化,实现了产品附加值的最大化。近年来,肉类行业向养殖规模化、加工集中化、行业纵向协同和市场集中度加快转型,大量中小企业面临被并购和倒闭的命运。在此背景下,泰森公司通过从饲料、饲养到生产的一条龙整合,革新了家禽业的经营结构,实现了更高的价格和毛利。

——上下游影响力大,需控制以确保本行业地位

电影产业链包括影片制作、拍摄、发行和院线上映等环节。作为一家民营公司,保利博纳的核心竞争力是电影发行。2003年开始,为巩固壮大其发行业地位,保利博纳开始介入上游电影投资和制作,2005年,保利博纳控股的院线管理公司和广告公司成立,开始向下游的终端市场扩张。与参与制作一样,保利博纳进入下游电影院业务的做法,其目的也是为了增加对制片方的影响,以确保其主业电影发行的市场地位,获得更多的影片发行权。所谓“根深才能蒂固”,向上下游伸出触角,未必为赚上下游的利润,能做到“固本”才见高明。

——上下游打通具有成本优势,或为政策所要求

我国煤—电—铝联营主要是源于国家的产业政策调整,顺应循环经济、生态经济的社会大环境,东方新希望通过投资建设坑口电厂、电解铝厂、生物工程公司,把看似不相关的铝土、煤矿、饲料和奶牛养殖等业务用一条线联系了起来,通过塑造上下游的氧化铝、电解铝、火力发电、赖氨酸、饲料等产品链,整合了产业链条,降低了各个环节的采购成本,避免价格控制,并激活各个业务之间的协同。当然,煤电铝一体化过程也体现了垂直一体化对于系统风险的敏感,国家政策在相关行业任何环节的变化,都会对此一体化战略产生重大影响。

——上下游打通能创造更多的商机

迪斯尼依靠影视和乐园业务发展其他衍生产品,其产业链环节包括“书籍出版—动画制作—影视发行—主题乐园和度假村—玩具家居等消费品”。这一模式在美国是成功的。但是在中国市场,由于迪斯尼的影视业务发展受限,使得上下游联合的协同效应不能得到足够的发挥。离开了影视这一核心业务的支撑和带动,仅靠衍生品的销售,公司发展受到制约。

一体化的挑战

前面介绍了一些有利于纵向一体化的条件,接下来看看不利和挑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管理水平与产品链的匹配。随着纵向一体化以及产品链的延伸,企业的可支配资源种类增加,资源的分配方式由原先的外部市场调节变为企业内部管理,这必然会提高企业管理的难度并对管理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同时,企业规模的扩大增加了对员工的监管难度,企业内部协调与信息传达的渠道通畅度下降,这将降低企业对市场反应的灵敏度,企业决策的及时性将难以保证。长此以往,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会下降。

资本与融资能力。企业经营规模的扩大和边界的不断延伸需要雄厚的资本支持,要有相当的融资能力作保障。一旦资金出现短缺,会影响产业链的正常运行甚至使其断裂。

主营业务与配套业务的关系。大多数企业倾向于重要投入品的“自给自足”,以防止因重要投入品供应不稳定而导致的生产波动,因此很多企业变成了“小而全”的全能工厂。虽然在市场不完善的情况下这是正常的做法,这种纵向一体化显然缺乏效率。

以上不利因素,使企业在面对不同外部条件时,必须有选择地实施或放弃一体化战略。具体来说,不适宜采用纵向一体化战略的情况主要有以下几种:

——上下游行业吸引力不够,利润不高

——上下游市场庞大,介入后只能小打小闹

——产业链某些环节的波动远大于其他环节

——上下游行业能力要求区别巨大

“全产业链”并非全能

“全产业链”并非全能,它要求价值链各个环节均衡发展,否则难以形成协同效应。全产业链拉长的不仅仅是产品线,还有更复杂的产业线,其经营系统风险必然较大。这种风险存在于两个层次,一方面是能否成为一个整体性企业,即一体化是否带来“协同效应”;另一方面则是企业成为一个整体后抵御外部风险的能力是否降低。

总之,垂直一体化是行业或者经济处于一定阶段的产物,是阶段性的解决方案,而不是一种常态。本质上,垂直一体化类似传统的计划经济:两者都假设某种从上而下的严密组织不但可行,而且具有稳定性的优势。中国经济发展的历史证明,这种假设难以成立。随着计划经济“放之四海皆不准”,逐渐被时代所抛弃,垂直一体化也很难在中国独领风骚。要真正做到“通则久”,企业还需寻找适合自身的商业模式,而不是一味依靠打通产业链。

本文转载自《北大商业评论》

book=48,ebook=170

猜你喜欢

全产业链全能产业链
全能小达人
全能小达人
全能小达人
全能小达人
筑牢产业链安全
“饸饹面”形成产业链
产业链条“链” 着增收链条
微电影的商业模式创新
基于全产业链的住宅产业化发展思考
骗保已成“地下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