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扎实推进水土保持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

2010-02-14

中国水土保持 2010年1期
关键词:水保水土保持流域

刘 震

(水利部水土保持司,北京 100053)

1 全国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

1.1 开展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逐步得到社会认同

经过近几年各地积极地探索实践,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建设思路越来越清晰,内涵也更加丰富。实践证明,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对于保护水源、改善水质、恢复生态、美化人居环境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一个涵盖了水库和湖泊水土流失面源污染防治、山区防灾减灾、农村“三清四改”(清污、清障、清垃圾,改水、改厕、改路、改环境)等系统工程的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概念基本形成,逐步得到了社会各界包括各级政府的认同。

1.2 水保部门主抓这项工作的职责定位基本明确

从近几年的实践来看,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是今后水土保持工作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新时期水土保持工作的内涵必然延伸和深化。改善水质,保护水源,必须以水为主线,才能实现控制水土流失和面源污染,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必须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促进生态修复。水土保持具有综合配置措施和统筹协调的行业优势,而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必须采取更加综合的措施,更加有效的协调机制才能奏效,因此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这项工作水保部门应该抓,还要作为重点工作来抓。目前,各地对此职责定位的认识已基本一致,在各级政府的推动支持下,各地水保部门积极开展了生态清洁小流域试点建设工作。

1.3 技术路线初步形成,建设管理体系渐趋完善

各地在实践中,因地制宜,各有侧重,探索和总结出了不少各有特色的做法,逐步形成了多种适应不同区域和需求的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模式,涌现出北京、浙江、广东、江西等一批建设典型。以北京、浙江为代表,形成了以水源污染防治为重点的“溯源治污、分区防治、村庄配套、产业跟进”的清洁小流域技术路线;以广东为代表,形成了以流域防灾减灾为重点的“河沟整治、坡面防护、灾害预警、面源控制”的安全小流域技术路线。同时,在各级水保部门的努力和政府的重视下,各地“水保搭台,政府主导,部门协作,整合资金,各记其功”的生态清洁小流域共建机制逐步确立,地方财政投入从无到有不断增加,长效运行管理保障机制也逐步成型。

1.4 工程实施效果十分明显

以浙江永康市为例,2008年开始开展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短短两年时间,取得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十分明显。杨溪水库水质由三类提升到二类;大力发展当地特色产业,农村产业结构得到调整;结合新农村建设,山、水、田、林、路、村综合治理,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河道水体“黑、脏、臭”的状况彻底改变,村庄河道清水长流,村民在河边嬉水、洗衣、散步、垂钓,人水和谐。工作开展较早的北京市,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成效更加明显。2000—2008年各项水土保持措施累计减少土壤流失621万 t,减少流失总磷 204 t、总氮 621 t、C O DMn2 989 t,每年减少农村入河入库污水 400万t,有效地保护了水源,服务了首都建设。

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在传统水土保持防治建设基本农田、增产增收、减少水土流失的效益目标基础上,增加了水质保护、提高区域防灾减灾能力、改善人居环境等效益目标。和传统水土保持工作相比,生态清洁小流域的生态服务价值进一步提升,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效果更加突出。

1.5 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

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通过治山、治水、治污、治穷、治乱、治差,凡是工程实施之处,山青、水秀、景美、民富,赢得了广大干部群众的广泛称赞,工程良好的效益也促使各级政府对这项工作的重视度不断提升。浙江永康市党委、政府、人大、政协四大班子齐抓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将其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北京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深入京郊考察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对这项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市财政在资金政策上给予了大力支持,全市水土保持投入从 2004年的 5 000万元增加到了 2009年的 2.9亿元,治理补助标准也从每平方公里25万元提高到了 50万元。随着全国 81条生态清洁小流域试点工程和丹江口库区生态清洁小流域大示范区建设工作的深入推进,以及可预期的国家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工作的启动,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工程的社会影响力将进一步扩大,水土保持工作的服务领域将进一步拓宽。

2 各地开展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的主要经验

2.1 统筹规划,综合治理

水土保持工作的突出特点和传统优势就是实施综合治理,通过“山、水、田、林、路”的统一规划、综合治理,配合各项工程和非工程措施,最大限度地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实施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过程中,各地注重发挥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路线优势,突出规划的指导作用,综合多种技术和管理措施,多管齐下,综合实施生态建设、清洁生产、污水处理等系统工程。实践证明,效果良好。

2.2 因地制宜,创新建设模式

各地因经济发展程度、自然地理条件不同,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也不同,如广东省小流域治理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山洪、滑坡、泥石流灾害等安全问题,山地灾害在小流域常有发生,对人民生命财产危害巨大;而以北京、浙江永康为代表的经济发达地区亟待解决的是水源区面源污染治理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问题。因此,各地在开展工作时,没有统一照搬某一种治理模式,而是根据自身特点,充分考虑实际需求,因地制宜,各有侧重,创新并形成了北京、浙江的“生态清洁小流域”、广东的“生态安全小流域”等独具特色的技术路线。

2.3 强化部门协作

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技术路线综合了水利水保、林业、农业、交通、环保等多部门的工程与非工程措施,工作涉及多部门职能,需要综合多部门的力量。不少地方,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目标任务纳入各级领导班子和部门的政绩考核内容,明确各相关部门的目标责任,形成了多部门齐抓共管的机制,效果很好。比如浙江永康市专门成立了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挂帅,水务、环保、农业、国土、林业、财政等十几个部门负责人为小组成员,强化了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工作跨部门的领导协调。

2.4 创新投入机制

针对目前国家没有安排专项资金的实际情况,各地积极进行了多元化投入机制的尝试。一方面积极拓宽筹资渠道,如浙江永康市出台了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相关资金管理办法,各乡镇和中心村污水收集管网建设资金由中央和地方财政扶持、群众自行筹资、生态补偿费用等多种渠道相结合解决。其中根据市政府出台的生态补偿相关政策,以生态补偿金解决乡镇污水处理站运行和河道保洁的费用支出。另一方面政府明确专项资金予以保障,北京市财政每年从基本建设资金、水资源费和土地出让金中安排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专项资金;浙江省绍兴、宁波等地从供水收入中列支资金划入财政专门账户,专门用于水土保持、生活垃圾处理、生活污水处理、面源污染防治等。这些投入政策的出台,有力地保障了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工作的开展和长效运行。

2.5 更新防治理念

各地在开展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工作中,更加注重人与自然和谐的建设理念,保护原生态,恢复自然河流,以人为本以及可持续发展的建设理念贯穿工程建设始终。各地在乡村河道的治理过程中,尽可能保留河道的自然属性,保护原生态植被,并在保障河道行洪排涝的基础上,将农村供水灌溉、人文生态、休闲景观等建设综合进行,保障河道清水长流,村民拥有亲水空间。在筑起一道“入川护水”防线的同时,一座座亲水平台为村民提供了嬉水、休闲、洗衣、垂钓的好去处,形成了一道道亮丽的乡村风景线。

2.6 注重科技支撑

各地在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过程中,与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及相关技术公司进行了充分合作,在前期规划论证、设计、污水治理、边坡防护、河岸(库滨)带建设、监测评价等环节中运用了大量国际先进技术和新理念,取得了很多研究成果,具有较高的学术研究价值。事实证明,最大限度地利用各方面的人力和技术支持,提升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的科技含量,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 扎实推进水土保持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

尽管各地在推动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工作中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是从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群众提高生活质量的迫切要求来看,还有很大差距,还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国家开展的试点工程整体进展缓慢,部分地区项目进度严重滞后,个别工程实施未体现综合治理特色等;二是不少地区对这项工作的认识还不到位,特别是政府及水保部门的同志重视程度不够,没有下力气下功夫去抓好这项工作;三是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作为一个新生事物,目前还没有出台明确的建设标准,没有指导工作的建设管理技术规范,治理模式也仍处于各地自行探索阶段,工作开展起来有一定难度。为此,下一步应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3.1 进一步提高认识

水利部党组十分重视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在多次重要会议上都提出明确要求,最近,陈雷部长和刘宁副部长专门对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工作做了重要批示,要求各级水保部门学习借鉴北京和浙江永康的经验,下大力气抓好这件利国利民的事。各级水保部门要充分认识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工作开展的必要性、重要性,要与时俱进,全面拓展新时期水土保持工作的发展和服务空间,特别是在传统水土流失治理任务较少的东部经济发达地区以及城市化进程迅速的中西部地区,要大力推进这项工作,开创出水土保持工作的新局面。

3.2 认真做好规划

规划是做好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各地开展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必须制定出一个好的规划,明确目标、任务和建设重点。各省可根据《全国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规划》,对有水源保护任务的湖泊、水库,按照生态清洁小流域综合治理技术路线,制定水源区水土保持规划,扎实推进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工作。有条件的地区,还应制定区域性的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规划。

3.3 继续抓好试点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重点抓出几个或一批典型,以点带面、逐步展开,要选择需求迫切、工作基础较好的地区,给予适当的资金倾斜,力争用 3年左右的时间,在城市周边、经济发达地区和水源保护区抓出一批治理效果好、示范作用强、社会各界认可的建设典型,为全面推广打好基础。典型实践成功后,要注意总结成功经验,及时向全省、全国宣传推广。

3.4 完善政策措施

开展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必须注重发挥政策的支持、保障作用,在实施工程措施建设的同时,尤其要注重管理政策措施的研究、配套,针对保护生态环境和减少面源污染的要求,制定相应的政策,如生态补偿政策、结构调整、产业鼓励和化肥、农药施用的限制政策等,完善相应的预防调控机制。

3.5 强化科技支撑

实施生态清洁小流域的地区要注重科技的支撑作用,密切与高等院校、科研单位的合作,在建设管理过程中强化科技支撑指导,依靠科技提高治理水平。同时抓好水土保持监测等基础建设工作,及时掌握水土流失和水质动态,能够科学反映出治理成效。

猜你喜欢

水保水土保持流域
水土保持探新路 三十九年写春秋
压油沟小流域
扎根基层不动摇 倾情奉献为水保
野蛮时代终结,动保行业要自律,水保协会年会透露出哪些重大信息?
水保工程的质量监督与管理
《水土保持通报》征稿简则
沙颍河流域管理
水土保持监测
水土保持
青山湖生态清洁小流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