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理论与实践教学探析

2010-02-14汤长清

装备制造技术 2010年8期
关键词:模具素质岗位

汤长清

(常德职业技术学院,湖南常德415000)

“以就业为导向”是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培养学生具备第一就业岗位能力以及持续发展的必备素质,是高职教育的基本目标。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第一就业岗位职业技能和能力、提高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理论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指导学生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后续发展和岗位迁移的能力。为有效提升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做到实践教学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和谐统一,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的和谐统一。

1 实践教学是培养岗位技能和应用能力的关键

模具制造企业对新员工的要求,是尽快适应岗位需要。如果模具专业的学生就业后,能很快胜任岗位要求,能较好地完成工作,能很快融入企业生产和管理体系,那就是企业需要的理想人才。对模具制造企业来讲,学生进入角色的过程越短,企业获得的回报越大,经济效益越高,毕业生自然能够得到企业认可,就可为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否则就会面临淘汰的危险。可见模具专业毕业生能否顺利就业,首先在于是否具备较强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能否很快适应岗位需求,换言之,学生具有的职业岗位能力越强,适应岗位工作的期限就越短,就越能够得到企业的认可,就业的成功率就越高;如果期望模具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基本具有第一任职岗位的工作能力,很大程度上必须依靠贯穿于整个教育阶段的各种有效的实践教学。2008年6月份,常德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进行了《高职院校模具专业学生毕业实习调查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35份,其中有效问卷123份,当问到,“您认为实习单位最看重实习学生的”:有6名同学选择了“理论教学”,56名选择了“实践教学”,40名选择了“敬业精神”,21名同学选择“用人成本”。选择“实践教学”的毕业生最多,占被调查总数的45%。由此可以看出,实践教学在学生初次就业中,占据了第一位的地位。

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岗位技能。通过大量的实验、实训等实践环节,使学生在校期间得到毕业后从事第一任职岗位所必需的职业能力的基本训练,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达到技能熟练和技术运用规范,具备岗位要求的综合实践能力;能否具备较强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岗位技能,这对学生毕业后的初次就业或近期就业作用至关重要;实践教学的内容和技能训练项目,越接近行业和企业需求,学生的职业技能就越有可能得到社会认可,才能实现上岗快的目的。

2 实践教学是培养初次就业核心能力的关键

模具制造企业要求模具专业人才具有全面的综合素质,这些素质同岗位技能一样,被用人单位看作是员工必须具备的核心能力,对学生就业非常关键。

通过规范、有序、系统全面的实践训练,可以培养学生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树立良好的精神风貌和和职业道德;实践教学为学生将来步入社会工作提供了实践与锻炼、体验与学习的机会。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通过参与具体的生产实践活动,了解工作岗位实际的状况,逐步熟悉企业的规章制度和企业文化,培养学生的主人翁责任感和敬业精神;在训练中,自觉遵守工作规程及劳动纪律,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树立了自信心,培养了学生吃苦耐劳、积极进取顽强拼搏的精神和优良品质。这些优秀的品质和素质,是企业希望员工具有的,它将使学生受益终身。学生具备较强的综合职业素质,就能够更好地适应企业的工作环境,正确处理各方面的事务,得到企业各方面的认可,顺利实现初次就业,从而为将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实践教学过程,能够增强学生团队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模具专业实践教学的许多训练项目,必须在分工与协作的基础上才能进行,这样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得到在工作任务下的团队合作方面的锻炼,在完成实践教学任务的同时,学会如何处理工作中中出现的问题,学会接受委派、初步体验与不同类型同事相处的方法,学会团结合作,掌握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方法与技巧,这是目前企业非常看重的、最为重要的适应社会和工作环境的关键能力。

实践环节,使学生有更多的接触实际工作的机会,通过参与真实环境下的系统全面的实践活动,实际体会企业对人员的基本素质要求,找出自身状况与社会实际需要的差距,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及时学习相关知识,充实和提高自身素质,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个人聪明才智,提高实际工作能力,为步入实际工作做好充分准备,为学生顺利就业提供了保障。

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可以锻炼与体验各方面的能力,积累经验和阅历。这样,就可以使学生在就业初期,就有较为熟练的基本技能和职业精神;这都有助于提高作为新员工的学生的工作能力,帮助其以最快的速度融入新团队,实现顺利就业。因此,实践教学能把学生的职业技能训练与职业素质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是使学生养成良好职业道德和严谨工作作风的基础,是使学生由学校走向职业岗位的重要桥梁,对学生初次就业至关重要。所以,实践教学环节是学生实现“零过渡”的关键。

3 理论基础是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专业理论,是学生职业能力后续发展和岗位迁移的基础。理论来源于实践,高于实践,并对实践有指导意义,是模具制造技术或技能发展及创新的源泉。对模具专业学生的发展来讲,仅仅熟练掌握一些基本技能是远远不够的,必须“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必须具备系统扎实的模具专业理论基础知识,这样才能做到触类旁通,融会贯通,技能或技术才能得到不断提高。就模具专业相关企业某一职业岗位而言,岗位对人才的能力要求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不断提高,这既是人才自身成长的需要,也是职业和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从模具专业学生长期发展来看,必须具备职后学习和发展的基础知识与能力,这就要通过系统的理论课程的学习,使其具备模具专业知识素养,在就业后具备岗位纵向和横向发展的必备基础条件,为模具专业的学生将来在模具专业领域内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在人的整个职业生涯中,常常会面临岗位的迁移和变换。一方面模具专业学生就业后面临的模具专业领域内诸多职业岗位,是职业迁徙的重要选择;另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不同专业之间技术相互渗透,职业的分化与复合成为必然,学生在较宽范围内职业迁移也成为一种必然。因此,要想胜任新的岗位,必须具有较强的分析判断能力,要有在所学专业层面上应用各种技术的综合能力。而这一切的前提,是学生必须具备相应的专业素质,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从人才的成长过程来看,理论知识的学习,是我们最重要的知识来源,一个人不可能通过一次学习,就获得未来职业生涯中的全部知识;职业岗位的变换和迁移,客观上要求学生必须能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自主学习不断提高,只有这样才能获得胜任新岗位的专业知识与职业能力,达到岗位迁移的目的。

从关注学生长期发展来看,必须重视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要确保为学生奠定长期发展所必备的知识和能力基础,使学生具有知识内化、岗位迁移和继续学习的基本能力,以适应未来职业不断变化的要求。如果仅仅关注近期目标,而忽略了长远目标;仅仅只重视技能训练,而忽视理论教学;反映到就业上,就必然会导致培养出的是单一技能型人才或熟练操作工,“上岗快下岗也快”,与高职的培养目标完全相悖。

模具专业理论课程体系中,社会人文类课程有助于学生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为将来发展创造条件。模具专业毕业生除掌握专业技术理论外,还必须具有相应层次的文化基础知识,如思想道德、身心健康、职业素质、职业指导等,可以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和道德修养,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职业观,掌握正确的方法论,可以开阔视野,培养健康向上的兴趣爱好,为学生的专业学习与创新思维营造一个较好的人文环境。在2008年进行的学生调查,也同样反映了综合素质在就业中的重要性。“您认为实习单位最看重实习学生的:”问卷,40名选择“敬业精神”,占被调查毕业生总数的33%。这是被调查学生选择第二多的选项。社会人文类的课程,可以提高学生的自身综合素质,对今后事业的发展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4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是学生职业生涯的根本

现代职教理论认为,职教的着眼点应从一个职业岗位的就业转变为整个职业生涯的成功,即在教学过程中,学校不应仅考虑使学生在职业生涯中迈出稳定的第一步,而且还应考虑如何为其奠定继续发展以获得更大成功的基础。从就业角度来看,着眼学生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求我们不能仅仅关注学生的短期就业,更应该考虑学生的长远发展,要培养学生具备职后学习和发展的基础知识与能力。这种能力的基础,就是在校期间获得的文化与专业理论知识以及所接受的基本技能,这是学生长期发展的基础和起点。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就要求我们在教学安排上,必须妥善处理理论课程与实践教学环节的关系,两者兼顾,和谐并重。

必须反对割裂两者关系,特别是片面强调技能培养,忽视理论课程教学的做法。因为理论本身就是实践的升华,是技术或技能发展及创新的源泉;任何技术或技能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的背后都有一定的理论作支撑,模具制造技术或技能,是由模具专业理论知识得以运用而转化的结果,脱离了理论的技能,往往是单一的能力,是单一的技能训练,不会有远大的发展前途。我国高职学生是专科层次人才,这也要求高职院校的理论课程必须有一定的系统性、完整性并达到相应的高等教育水平,从而使毕业生掌握相应层次的文化基础知识与相应的专业技术理论;从实际情况来看,学校学习是人的一生中较为系统地学习理论知识的阶段,进入工作岗位之后,很难再有这样学习机会。因而,学生在学校里理论知识的学习,是非常宝贵的,理论知识掌握的数量、深度与牢固程度,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他们未来的创造或创新能力,影响到未来的发展。从这点上来讲,我们更应该充分利用有限时间,妥善处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关系,做好理论知识的教学安排,尽最大可能为学生打下一个良好的理论基础。

5 结束语

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是相辅相成的。在实践教学中,可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兴趣,达到巩固基础理论知识,掌握基本方法,培养学生接受新事物的应变能力和创新意识。

[1]高恒山.试论高职课程开发[J].高中后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1999,(1):23-25.

[2]刘素婷.谈就业视角下的高职实践教学[J].职业与教育,2006,(15):4-6.

[3]朱方来,谭属春.试论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与理论教学体系[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10):6-8.

[4]于 恒,张幼琴,王惠丽.浅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J].实验室科学,2006,(4):125-126.

[5]黄克孝.构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理论思考[J].教育技术研究(教科版),2004,(7):56-57.

猜你喜欢

模具素质岗位
《模具制造》月刊征稿启事
工艺美术教育审美素质的培养
《模具制造》月刊2020年订阅通知
《电加工与模具》征订启事
第十三届Asiamold广州模具展盛大开幕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用好“变”的态度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