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工作过程的《公差配合与机械测量》教学情境设计

2010-06-22朱航科

装备制造技术 2010年8期
关键词:公差测量职业

朱航科

(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工程系,陕西咸阳712000)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以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为第一线需要的专业人才,高职人才培养应走“实用型”的路子,教学内容应充分体现“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那么,加强实践环节,增强实践技能,提高职业素质,让学生具有能适应某类工作群和转岗的能力,实现与工作实际零距离的对接,必须将工作过程融于教学之中。工作过程教学,就是由工作实际来确定典型的工作任务,并为实现任务目标而按完整的工作程序进行的教学活动。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理论,是由德国著名的职业教育学者Rauner教授和他的团队在一系列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形成的。该理论传入我国后,对我国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课程性质与定位

《公差配合与机械测量》课程,是高职高专院校机械类和近机类专业必修的一门综合性应用技术基础课,课程具有概念多、术语多、标准多、代号多和实践性强等特点。从课程体系上讲,公差配合有联系设计类课程与制造工艺类课程的纽带作用,有从基础课向专业课过渡的桥梁作用。其不仅将标准化领域和计量学领域的有关内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而且涉及机械设计、机械制造、质量管理、生产组织管理等诸多方面。本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具备零件测量和产品检测的专业技能,同时养成“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职业素养。该课程目标是,通过学习,使学生获得机械零件几何量公差制度知识、最新国家标准、掌握通用量具测量技能、掌握精密测量仪器测量技能等,使学生成为产品质量检测的高技能专门人才。

2 设计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情境

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机械类专业毕业生就业率较高,但进入职业角色的适应期却较长。原因就在于近年来高职学生基础普遍较差,在校学习的理论与实际应用技能之间没有很好地对接。追根溯源,课程教学与工作过程之间的纽带是学习情境。职业教育学习情境,是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设计的基础,是在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的背景下,将学习领域中的能力目标和学习内容进行基于教学论和方法论转换后,在学习领域框架内构成的“小型”主题学习单元,紧密围绕项目、任务、案例、产品等载体进行学习情境设计。

在《公差配合与机械测量》课程的教学中,我们采用了以项目作为载体,来进行学习情境的设计。首先,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切入点,根据机械加工过程中,工业制品测绘、零件加工、装配调试岗位所要具备的零件,或产品检测的职业能力要求,确定教学内容,以企业真实产品为载体,组织课程教学,突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其次,教师要转变思想观念,更新教学方法,要清楚认识高职教育的育人目标,学生的智力类型,明确过程教学的必要性,并在教学行动中进行角色改变。在工作过程的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在“做”中去学习、体会,感受知识世界的本来面目,教师的角色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咨询师。

学院通过对“秦川机床股份有限公司”、“宝鸡机床集团公司”、“法士特齿轮有限公司”等企业进行调研,并和企业专家研讨,依据职业领域分析确定该课程所涉及工作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课程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按“教,学,做”一体化进行教学,设计了8个学习情境。全部教学过程均在机械测量实训中心进行,以操作为主,以完成零件检测为主要教学任务。

表1 8个学习情境表

3 课程实施建议

3.1 课程模式建议

(1)基于工学结合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整个教学过程在理实一体化实训室完成,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和创新能力;使学生养成精益求精、认真负责的职业态度和协作互助的团队精神。

(2)基于工作过程的“六步法”教学模式,以生产零件为载体,设计教学情境,每个教学情境有着完整的工作过程,即“六步法”的教学模式。

3.2 教学建议

本课程重点讲解尺寸、形位、表面粗糙度及典型零件的测量;在讲解尺寸、形位、表面粗糙度等测量内容时,重点介绍基本测量方法与操作技能;在进行典型零件的测量学习时,重在培养学生依据基本知识,解决实际测量问题的能力。校内实训应以典型工作任务为重点;校外实习应以综合测量为重点。

3.3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本课程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灵活运用示范教学、分组讨论、引导文等多种教学方法以及运用信息技术、建立课程网站、建立教学资源库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提高教学效果。

3.4 其他

根据现代测量技术的发展,在平时授课中介绍测量技术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让学生及时了解最新的科技动态。

4 结束语

基于工作工程的教学体系,紧紧围绕“工学结合,学做一体“这一主线,加大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融合的改革力度,坚持理论讲授和技能训练相结合,着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工程应用和创新实践能力,切实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不断提升人才培养水平,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李磊.《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5(3):3-4.

[3]姜大源.关于职业教育的课程观[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3,(31):1.

[4]刘 哲.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方法[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6):51-53.

[5]张秀芳,等.任务驱动法在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教学中的实践[J].辽宁高职学报,2008,(8):38-40

[6]汤北就.《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课中的形象教学方法探讨[J].科技信息,2008,(22):214-216.

[7]冯丽萍.高职《几何量公差与检测》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与探索[J].职业教育研究,2005,(8):19-20.

[8]贾 杏.基于工作过程的《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课程教学探讨[J].装备制造技术,2009,(1):139-140.

猜你喜欢

公差测量职业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一种应用等效平面的公差分析方法
把握四个“三” 测量变简单
滑动摩擦力的测量和计算
职业写作
滑动摩擦力的测量与计算
我爱的职业
带有中心值的百分数的公差表示方式
测量
带有中心值的百分数的公差表示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