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媒体《机械制图》教学运用模式浅探

2010-02-14邹晓峰李鸣亚

装备制造技术 2010年8期
关键词:三视图机械制图多媒体技术

邹晓峰,李鸣亚

(1.无锡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 无锡 214028;2.无锡科技职业学院,江苏 无锡 214028)

目前,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多媒体技术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之一,给人们的学习、工作、生活和娱乐带来了深刻的革命。多媒体是同时获取、处理、编辑、存储和展示多个不同类型的信息,它不仅具有高度集成性、反馈实时性和良好的交互性等特点,而且还具备视听教学的直观性,兼有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多种媒体信息于一体的特性,可以对学生进行多种感官刺激,因而极大地强化了教学效果,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教学的种种弊端,使学习更加趣味化、自然化、人性化。运用多媒体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应用的意义是极其深远的。

在《机械制图》教学过程中,笔者研究和探讨了这门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在多媒体课件中插入动画,可以图文并茂,动态展示,化繁为简,化难为易,提高教学速度,节省课时,减轻教师的劳动量,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1 多媒体教学课件的设计流程

作为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机械制图教学工作的重要手段之一,高质量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是实现教学目的的先导和前提。

1.1 课件制作的一般流程

要有效地组织机械制图教学过程,以内容为导向,构思出以文本、图形、动画及声音为一体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其制作一般遵循如下流程:

确定课题→设计课件脚本→准备和收集教学素材→素材集成与交互控制→调试运行→维护更新。

1.2 课件制作的一般步骤

课件的制作,一般经过如下步骤:

(1)选定课题。根据学情分析,确定适合或者需要运用多媒体技术的教学内容。

(2)设计脚本。脚本的设计就是一个创意的过程,对课件的最终质量起决定性作用,应根据教学主题和教学目标,确定具体的表现方法和内容。首先要把教学内容划分成若干个基本单元,并思考媒体呈现的形式、时间、顺序和位置,然后根据教学策略和课件的结构,设计各基本单元的链接关系,形成一个交互友好的网状结构。

(3)准备和收集教学素材。素材的选取一定要符合教学规律和教学内容,围绕重点精选题材,体现教学设计意图。

(4)素材集成与交互控制。教师将各种素材进行逻辑组织,按照每一个画面所需要的媒体布局,将各种经艺术加工生成的媒体材料有机地连接起来,使课件具有高度的交互性。

(5)调试运行。课件制作好后,必须对其进行彻底的检查,以便改正错误、修补漏洞,要反复修改调试,直到符合设计要求,然后课件随堂试用,检测教学效果。

(6)维护更新。根据学情和上课效果,进一步改进课件,使它在以后的教学中发挥更强大的作用。

2 《机械制图》课程与教学方法介绍

机械制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工程技术基础课,是机械工程类专业的主干课程。该课程专门研究机械产品如何识读和绘制机械图样,主要内容包括机械制图规则、投影原理、形体视图、机械图样。该课程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和思维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识读和绘制机械图样的能力,为提高学生素质、形成综合职业能力和继续学习打下基础。

在机械制图课的教学过程中,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在每节课往往讲不了多少知识。上课显得单调乏味,且教师在黑板绘图的过程中,很难同时和学生进行交流,造成了课堂时间的“闲置”,反而在黑板上画图会耗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尤其在讲解组合体、常用件和零件图时,问题尤为突出。即使使用挂图来展示,由于挂图数量有限以及挂图和教材的配套矛盾,也显得有点力不从心。有时教师采用各种木制教具来做现场演示,这种模式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教学所需要的情景,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求,在课前把教学内容制作成教学课件,文字、图像、声音以及动画并茂,在课上轻点鼠标,就能动态展示所需内容,大大提高了上课时间的有效利用率。同时为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趁热打铁式练习,节省了宝贵的时间。使教学组织更为灵活,使学生大脑受感官的刺激,一直处于兴奋状态,大大提高教学效果。在课后,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反馈,立刻修改课件,为第二轮教学这部分内容提供了资料,为创造高效、高质量的教学环节奠定了基础。

3 多媒体技术的机械制图教学模式及应用实例

3.1 多媒体教学模式的四个阶段

多媒体技术的机械制图教学模式应该表现为四个阶段:

(1)课程目标设置与教学内容的分析;

(2)确定课件合适设计方案;

(3)多媒体信息的搜集、选择与制作;

(4)课件客观评价与完善。

3.2 课程应用实例分析

下面以具体的课程应用实例进行分析。

(1)在讲解“三视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一节时,课程主要内容是三视图的形成和投影规律,比较抽象,学生一时之间难以适应空间物体到平面的转换,难以掌握投影的规律。如果确定应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就可以把三维坐标体系的三个视图向二维平面的三视图转换时,做成动画,让学生直接观看,动态地演示三视图的形成,让学生通过多次观看,然后根据现象总结规律。

这样的教学,符合人类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认识规律,使学生对三视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有深刻印象的理解,对所学知识获得充分的感知与认同,既提高了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又活跃了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可谓一举三得。

(2)讲解“标准件和常用件”这节时,可以使用多媒体课件三维动画的特有表达手段,用其直观、形象、生动的特点,将各零件装配结构及拆、装过程表达出来,使教学内容丰富多彩又便于理解。以螺栓联接为例,在讲授“螺栓联接”画法时,就要知道物体A、物体B、垫圈、螺栓和螺母是如何装配的,以及其配合性质。

3.3 多媒体动画的制作方法

(1)在AutoCAD绘出5个零件(物体A、物体B、垫圈、螺栓和螺母)的三维模型;

(2)分别将5个模型导入“luoshuanlianjie.max”的3dsMax源文件中,一定要以DWG格式进行;

(3)制作3D动画。在3dsMax的动画面板上,按不同的时间点设置5个零件位置,并直接输入三维坐标值,以及各零件的旋转方向和角度;

(4)调整动画,然后渲染输出。动画面板设置后,播放动画看一看效果,同时打开曲线编辑器,对5个零件的运动时间、移动方向和旋转角度进行适当调整,直至得到满意的效果为止,以AVI的格式保存。这样螺栓联接的画法的3D画面就完成了。

在本节课程讲授过程中,用形象、生动和直观的特点,将螺栓联接画法表达出来,让学生看了一目了然,可以激起学生学习制图的极大兴趣,更好地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习效率。

4 结束语

总之,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在《机械制图》教学中不断的探索和完善,必将更有利于课程教学的开展,为教学创造出更佳的条件,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水平,进一步增强教与学的效果。因此,在《机械制图》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已经成为现代教学手段的一种必然趋势。

[1]刘凤格.多媒体与多媒体技术[J].科技信息,2006,(12):12-13.

[2]党 克,张卫红.多媒体技术在辅助教学中的适当应用[J].教育科学,2005,(10):26-27.

[3]许 晖.多媒体技术在《机械制图》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0):79-80.

[4]花 健.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化机械制图课堂教学[J].职业,2007,(3):68-70.

猜你喜欢

三视图机械制图多媒体技术
基于Visual LISP的机械制图自动组卷
多媒体技术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应用多媒体技术 创新中职德育课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应用初探
UG软件在机械制图相贯线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工程师启蒙教育的机械制图课改的几点思考
割补法在三视图还原空间几何体中的应用
多媒体在《机械制图》课中的应用
借助长方体巧解棱锥的三视图问题
三视图题型例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