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潍坊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对策

2010-02-13吴启宗李秀丽董培冲

治淮 2010年8期
关键词:开采量潍坊市降水量

隋 伟 吴启宗 李秀丽 董培冲 宋 芳

一、自然地理概况

潍坊市地处胶东半岛西部,属北温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雨热同期。全市多年平均降水量661.9mm,降水多集中在汛期,6~9月多年平均降水量为473.3mm,占年降水量的71.5%。降水量年际变化大,最大年平均降水量1251.1mm,最小年平均降水量仅为376.2mm,丰枯极值差为874.9mm。在区域上降水量由南向北逐渐递减。境内水系发育,河流众多,主要的河流自西向东有小清河、弥河、白浪河、潍河、北胶莱河。

二、水资源状况及特征

(一)水资源量

根据潍坊市第二次水资源评价成果,潍坊市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27.28×108m3。其中,地表水资源量17.03×108m3,地下水资源量14.61×108m3,二者之间的重复计算量为4.36×108m3;潍坊市多年平均水资源可利用总量为20.59×108m3。其中,多年平均地表水可利用总量为12.34×108m3,多年平均地下水可开采量为11.47×108m3,二者之间的重复计算量为 3.22×108m3。

(二)水资源基本特征

1.人均占有量少,水资源严重短缺

全市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为323m3,不足全国人均占有量的1/6,属严重缺水地区。

2.年际年内变化大

全市水资源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补给,历年的降水量因受大气环流等气象因素影响,年际变化很大,丰枯交替,旱涝不均。丰水年,全市河川径流量为89.6×108m3,比正常年份多72.6×108m3;枯水年,全市河川径流量仅为3.6×108m3,比正常年份少 13.4×108m3,丰枯极值比达25∶1。年内降水量变化具有明显季节性,地表径流年内分配很不均匀,河川径流量多集中在汛期,汛期河川径流量的70%以上多集中在7月、8月,枯季径流量则很少。

3.地区分布不平衡

全市水资源受地形、地貌以及水文地质条件和气候特点影响,地区分布也不平衡,多年平均地表径流深由东南向西北逐渐递减。按水系流域划分,潍河流域水资源最为丰富,资源模数为19.5×104m3/km2,白浪河、胶莱河流域水资源相对贫乏,资源模数分别为14.1×104m3/km2、15.3×104m3/km2,弥河、小清河流域水资源接近全市均值,资源模数分别为 17.2×104m3/km2、17.3×104m3/km2。

三、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一)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

截至2009年,全市共建成大型水库6座,中型水库19座,小(一)型水库90座,小(二)型水库469座,塘坝3064座,总库容 34.8×108m3,年供水能力14.26×108m3。全市共建拦河闸坝200余座,拦蓄能力超过1000×104m3。全市境内建有引黄河水分水闸22处,年供水能力1.68×108m3。全市共建有污水处理厂13处,设计处理能力为64.6×104m3/d,现状处理能力为41.4×104m3/d。

截至2009年,全市共有机电井164938眼,机井平均密度为17.5眼/km2,其中配套机电井146444眼。截至2009年底,山丘区拥有机电井32581眼,机井平均密度3.54眼/km2;平原区拥有机电井132357眼,机井平均密度29.4眼/km2。全市1980~2009年累计开采浅层地下水357.4×108m3,年均开采量 11.91×108m3。其中工业生活用水开采量为99.4×108m3,占总开采量的27.8%,农业用水开采量为 258×108m3,占总开采量的72.2%。

(二)水资源开发利用面临的形势

1.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

根据《潍坊市流域综合规划》,2020年全市总缺水量为1.55×108m3,总缺水率为5.77%,2030年全市总缺水量为1.90×108m3,总缺水率为6.94%,水资源供需矛盾仍十分突出。

2.地下水严重超采

潍坊市地下水超采区面积已达3824km2,占全市总面积的24%,其中严重超采区面积达1590km2。超采区1980~2009年累计开采量为270.9×108m3,年平均开采量为9.03×108m3,而超采区的多年平均最大可开采量仅为1.85×108m3,年平均开采量超出最大可开采量7.18×108m3。地下水超采,导致地下水位持续大幅度下降,使超采区的地下水位平均埋深由1980年的5.39m下降到2009年的21.92m,累计下降16.51m,年平均下降0.73m。

3.用水效率低,水资源浪费严重

全市70%以上的水资源量用于农业灌溉,然而农业灌溉水利用系数只有0.5左右;工业用水浪费严重,目前工业万元产值用水量约130m3,水的重复利用率为70%左右;城市生活用水浪费严重,据统计,自来水管网仅跑、冒、滴、漏损失率就高达11%。

4.水污染不断加剧

水质监测的数据表明,全市已有多处区域浅层地下水因地表污水下渗,形成二次污染,严重影响了城乡人民的身心健康。全市河道水污染严重,且以有机物污染为主。

四、对策与建议

(一)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

潍坊市各主要河流上游河谷平原地带地下水开发利用程度低,加之引地表水灌溉渗漏补给及河道侧渗补给,地下水位长年偏高,地下水资源较丰富,开发利用潜力较大,这些地区今后可加大开发利用,余下地表水可调往北部平原区或进行补源。

在地下水开发利用程度较高的山前平原区要限制开采,漏斗中心地区在一段时间内禁采,并采取措施调水补源,以恢复地下水位,阻止咸水入侵。

(二)构建水资源保护体系

1.严格控制地下水开采量

划定限量开采区和禁采区,封闭严重超采区内的自备井,严格控制开采量。详细分析划定严重超采区和一般超采区,将一般超采区划定为限量开采区,限制各用水户的开采量,控制开采总量并采取措施回灌补源。

将严重超采区特别是引发咸水南侵的寿光~昌邑大漏斗水位负值区和中心城区加剧地下水污染的漏斗区划定为禁采区,在一定时间段内(5~10年),严禁工矿企业在禁采范围内取用地下水,并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引水回灌补源。

2.构建地表水网络工程

在做好现有水库除险加固,提高地表水拦蓄能力的同时,大力建设跨流域调水工程,建立多库串联、水系联网、层层拦截、调余补缺的地表水网络工程体系,加快城乡供水一体化进程,加强全市水资源的统一管理与优化调度,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优化水资源配置

丰水年和平水年优先利用地表水,适量开采地下水,并充分利用地表弃水进行补源。枯水年城市及工业利用地表水,优先取用调节能力小的水库水源,后使用调节能力大的水库水源,农村及农业利用地下水,用水则按照先生活后生产,先安全后环境的原则,以上述取、用水顺序为目标,积极采用市场手段和计划手段,确保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合理分配,取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4.引进客水

潍坊市水资源紧缺,必须引进客水资源。潍坊市所能引进的客水,主要是指长江和黄河水,这是解决水资源短缺的重要战略措施之一。

5.充分利用洪水资源

目前,全市各主要河道均建立了拦河闸坝,对河道径流进行层层拦蓄利用,平原地区也建立了水系联网和建设平原水库工程,为洪水资源利用提供了蓄水条件。要充分利用洪水资源转化补给地下水,减轻洪涝灾害,增加地下水补给量,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三)创建节水型社会,实现用水零增长

从潍坊市的市情、水情出发,分析节水潜力和突破点。围绕全市工、农业和城市生活三个方面,提高用水效率,分析提出不同阶段需达到的节水水平和要采取的工程及非工程节水措施。实现以节水为中心的水资源优化配套和高效利用,并且应特别注意节水与开源,节水与社会、经济、环境的总体平衡,实现用水零增长,保障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开采量潍坊市降水量
1958—2019年新兴县汛期降水量的气候特征
成都市年降水量时空分布特征
潍坊市工商资本下乡赋能机制构建
基于层次聚类法的潍坊市新城区公共绿地建设
再谈河北省滦平县马营子乡高锶天然矿泉水特征与开采量估算
潍坊市学前教育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降水量是怎么算出来的
1988—2017年呼和浩特市降水演变特征分析
潍坊市食品药品安全风险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