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区域装备制造业竞争力评价的文献综述

2010-02-13王海峰

装备制造技术 2010年6期
关键词:竞争力指标体系装备

王海峰,方 军

(华北电力大学经济管理系,河北保定071003)

发达国家和我国分别从20世纪80年代初和90年代初开始,对产业竞争力进行研究。我国的最初研究,主要侧重于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我国在产业竞争力的内涵、决定因素、评价标准、指标体系和具体行业的实证研究,都有不少成果问世。值得一提的是,一些学者对国内区域产业竞争力问题,也做了大量的探讨,在区域产业竞争力概念、影响因素、评价模型和指标体系等方面形成了初步框架[1]。

1 区域产业竞争力的内涵

从本质上看,区域产业竞争力是指在一国内部各区域之间的竞争中,特定区域的特定产业在国内市场上的表现或地位。这种表现或地位,通常是由该区域产业所具有的提供有效产品或服务的能力具体显示出来[2]。从产业分类看,包括产业总体竞争力和具体产业竞争力。产业总体竞争力,是指综合考察区域内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后,得到的区域产业整体竞争能力,具体产业竞争力,是指区域内具体某一产业[3]。

滕堂伟在关于区域产业竞争力的内涵中,也总结了陈红儿、贾若祥、黄伟等人的观点[4],所有观点中,都存在区域竞争力的一种特征就是进行相互比较。

更多的学者在对区域产业竞争力理解的基础上,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实证分析。

2 区域装备制造业竞争力的评价

很多学者借鉴区域产业竞争力评价的原则和方法,结合装备制造业的特征,进行了区域装备制造业竞争力评价的相关研究。

2.1 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和提供评价方法

徐静霞[5]认为,装备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主要由技术水平、产业组织结构、产品质量、科研产业化水平、服务水平和市场化程度6个方面组成。

技术水平,由行业技术水平、技术消化创新能力、信息化程度、技术集成水平构成;

产业组织结构,由产业集群度、中场能力、企业集团规模、体制水平构成;

产品质量,由产品技术含量、产品个性化程度、产品耗费污染程度构成;

科研产业化水平,由应用型人才培养量、研发能力、科研院所产业化水平构成;

服务水平,由产学官协作能力、树立服务意识、服务个性化构成;

市场化程度,由增强国内市场活力,充分利用国际市场构成。

评价方法采用多级模糊评价,使用重要程度对比法来确定权重。数据来源使用问卷调查和专家打分。这种方法的评价指标抽象,量化难度较大。

2.2 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并且进行实证评价

(1)不细分行业进行评价。王庆丰、李雄诒[15]在《中国装备制造业区域发展水平研究》中选取工业增加值、资产合计、实收资本、产品销售收入、利润总额、就业人数6个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没有细分行业,对各省的装备制造业整体发展水平进行了横向比较。对于这种发展水平的评价,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视为竞争力水平的评价。

(2)细分行业进行评价。徐本双、原毅军[6]在《大连市装备制造业竞争力研究》中,依据区域产业竞争力的原理,从投入、产出和市场绩效3个方面,构建了装备制造业的评价指标体系。投入方面包括:产业人均装备率指数、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力度指数、产业的企业平均规模指数、产业固定资产新度相对系数等指标;产出方面包括:产业资金利税率、产业百元固定资产原值实现利税额、产业的流动资金周转速度、产业的全员劳动生产率和产业增加值率等;市场绩效方面包括:产业的市场占有率、产业的相对专业化系数以及产业区域外向度等指标。指标采用相对指标,即大连市装备制造业与全国装备制造业同一指标相比的指数形式,用来考察大连市装备制造业相对于全国装备制造业平均水平的竞争力。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得出了大连市装备制造业6个产业的竞争力相互比较的情况。同时,得出了大连市装备制造业6个产业相对于全国平均水平的竞争力情况。

门贵斌[7]在《大连装备制造业竞争力评价的实证分析》中,依据区域产业的竞争力的原理,从投入、产出、市场绩效、技术创新4个方面,构建了装备制造业的评价指标体系。投入方面包括:产业人均装备率指数、产业平均规模指数;产出方面包括:产业百元固定资产原值利税指数、产业资产利税率指数、产业流动资金周转速度指数、产业全员劳动生产率指数、产业增加值率指数;市场绩效方面包括:产业的市场占有率指数、产业相对专业化指数、产业外向度指数;技术创新方面包括:产业固定资产新度指数。指标为相对指标,即大连市装备制造各行业相对于全国装备制造各行业的平均水平的比较值。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得出了大连市装备制造业7个产业的竞争力相互比较的情况。同时,得出了大连市装备制造业7个产业相对于全国平均水平的竞争力情况。

赵德海,韩露[8]在《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竞争力比较分析》中,根据金碚、裴长洪等国内学者在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的选取和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方面的研究,采用显示性指标,从生产能力、市场开拓能力、产业效益、规模能力4个方面,构建了省级装备制造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生产能力方面包括: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市场开拓能力方面包括:工业销售产值;产业效益方面包括:利润总额;规模能力方面包括:企业单位数、全部从业人员年平均人数。指标采用绝对指标。论文收集了全国各省的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得出了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7个产业的竞争力水平在全国各省份的排名。并且指出黑龙江装备制造业各产业的竞争力水平均处于全国平均水平之下,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的竞争力处于中游,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应当作为黑龙江省重点发展的产业。该评价指标体系简洁明了,评价结果能够清晰说明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7个产业在全国的竞争力水平。

徐斌[9]在《辽宁省装备制造业竞争力评价与提升战略》中,对辽宁省装备制造业各行业进行了纵向比较优势分析和竞争力横向比较优势分析。在辽宁省装备制造业各行业竞争力横向比较优势分析中,从生产能力、销售能力和产业效益3个方面构建了省级装备制造业竞争力指标体系。生产能力,包括工业总产值和工业增加值指标;销售能力,包括销售收入指标;产业效益,包括利润总额指标。收集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港澳台除外)的原始数据,采用主成份分析,得到了装备制造业各行业竞争力在全国的排名。该评价指标体系简洁明了,评价结果能够清晰说明辽宁省装备制造业7个产业在全国的竞争力水平。

李相银、韩建安[10]在《中国装备制造业区域竞争力比较》中,借鉴魏后凯(2002)的地区工业竞争力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提出装备制造业的区域产业竞争力评价由4个分指标组成:市场影响力,工业增长力,工业效益度和工业创新力。市场影响力,用区域工业占全国工业的绝对市场份额和相对市场份额的二者加权平均来表示;工业增长力,用区域工业总产值的增长率来表示;工业效益度,用工业销售利润率和总资产贡献率的二者加权平均来表示;工业创新力,用科技经费投入(R&D)占该地区GDP的比重来表示。在计算方法上,先求得省的每项指标(以全国平均值为标准)数据,然后采用算术平均求得各省装备制造业各产业的区域竞争力数值。论文对全国各省份装备制造业7个产业的竞争力水平进行了横向比较和详细分析。

张春勋[11]在《重庆装备制造工业竞争力评价及集群提升思路》中,采用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增加值率、成本费用利润率、全员劳动生产率、产品销售率、工业销售产值、科技活动人员、高级技术人员投入强度、经费支出总额、技术经费投入强度、新产品产值、新产品产值率、固定资产原值、固定资产净值、固定资产新度系数、职工装备水平、总资产贡献率、资本保值增值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共20个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重庆装备制造业七大行业竞争力,进行了相互比较。并且指出重庆交通运输制造业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魏亚男[12]在《辽宁省装备制造业竞争力评价分析》中,根据波特的钻石模型及装备制造业竞争力的内涵,从以下方面设计指标体系:产业规模实力,产业技术实力,市场开拓能力,产业生产效率,产业盈利能力。其中,产业规模实力,包括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资产总计、区位熵;产业技术实力,包括人均固定资产原值、固定资产投资新度系数;市场开拓能力,指市场占有率;产业生产效率,指劳动生产率;产业盈利能力,包括成本费用利润率、销售利润率。采用主成分分析,得出了辽宁省装备制造业总体竞争力在全国的排名和7个行业竞争力在全国的排名。

张海星、许芬[13]在《辽宁装备制造业竞争力评价与财税扶持政策》中,衡量辽宁装备制造业竞争力评价的指标体系,由产业投入指标、产业产出指标、市场绩效指标、技术水平指标和外部环境指标5个方面构成。其中,产业投入指标,由产业人均装备率指数、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力度指数和产业平均规模指数构成;产业产出指标,由产业资金利税率指数、产业百元固定资产原值利税指数、产业流动资金周转速度指数和产业全员劳动生产率指数构成;市场绩效指标,由产业的市场占有率、产业相对专业化系数、产业外向度系数构成;技术水平指标,由产业人力资源质量系数和产业固定资产新度系数构成;外部环境指标,由区域高技术产业产值指数和区域研发经费支出指数构成。论文采用相对于全国平均水平的相对指标和主成分分析法,得出了辽宁省装备制造业7个产业的竞争力相互比较的情况。同时,得出了大连市装备制造业7个产业相对于全国平均水平的竞争力情况。论文还利用同样的方法,进行了辽宁、广东和江苏装备制造业竞争力的比较。

杨嵘、颜鹏[14]在《陕西装备制造业产业竞争力评价》中,从规模竞争力、技术竞争力、市场竞争力、效益竞争力4个方面,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其中,规模竞争力,包括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全员劳动生产率、人均资本投入;技术竞争力,包括人均固定资产原值、固定资产投资新度系数;市场竞争力,指市场占有率;效益竞争力,包括百元固定资产原值实现利税率、资金利税率、产值利税率。采用主成分分析,得出了陕西装备制造业7个大行业竞争力在全国各省装备制造业竞争力的排名。特别是论文针对装备制造业包含行业众多的特点,进行了大行业下面的中行业的评价,有利于看出哪些细分行业具有竞争优势。

3 分析与总结

通过对以上文献的分析,本文认为:

(1)区域装备制造业竞争力评价,应该进行实证,才能起到监测和分析具体区域装备制造业竞争力现状、变化趋势、存在问题的作用,为进一步提升区域装备制造业竞争力提供依据。

(2)区域装备制造业竞争力评价,应该体现出区域之间比较的特征,而不是本区域内装备制造业各行业的竞争力的相互比较。

(3)区域装备制造业竞争力评价,应该细分行业进行评价,这样才能说明区域装备制造业的具体情况。装备制造业包括七大行业,下面又涉及众多子行业,而且各区域的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有很大不同,结合区域确定的主导行业,进行区域装备制造业竞争力评价更有意义。

(4)区域装备制造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应该以区域产业竞争力评价的原理和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为基础。并且结合装备制造业的特征,构建逻辑关系清楚、全面且简洁、数据容易收集、通用性强的指标体系。

(5)区域装备制造业竞争力评价的数据来源,一般为《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和各地方统计年鉴,涉及行业众多,数据收集的工作量大。

(6)区域装备制造业竞争力评价的评价结果应该明确,得出明确的竞争力区域间的排名,比得出与全国平均水平的比较结果效果更好。

(7)区域装备制造业竞争力评价的方法,应该科学并且简单易行,因为区域装备制造业竞争力评价涉及的数据量非常大,这也是上述文献主要采用主成分分析的原因之一。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区域装备制造业竞争力的评价对于各区域制定装备制造业产业政策具有重要意义。装备制造业包含的子行业众多和统计数据的不完善,导致区域装备制造业竞争力评价的研究一直难以深入。本文总结和分析了前人的研究成果,希望为区域装备制造业竞争力评价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1]刘小铁.国内外产业竞争力研究综述[J].广东财经职业学院学报,2006,(12):78-82.

[2]陈红儿,陈 刚.区域产业竞争力评价模型与案例分析[J].中国软科学,2002,(l):99-104.

[3]千庆兰.区域产业竞争力的理论及其评价研究综述[J].广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l0):69-76.

[4]滕堂伟.区域产业竞争力理论研究综述[J].甘肃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3):7-10.

[5]徐静霞.我国装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评价[J].商业研究,2006,(10):138-139.

[6]徐本双,原毅军.大连市装备制造业竞争力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05,(9):1258-1263.

[7]门贵斌.大连装备制造业竞争力评价的实证分析[J].企业经济,2008,(5):138-140.

[8] 赵德海,韩 露.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竞争力比较分析[J].商业经济,2007,(12):10-12.

[9]徐斌.辽宁省装备制造业竞争力评价与提升战略[J].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51-155.

[10]李相银,韩建安.中国装备制造业区域竞争力比较[J].经济纵横,2003,(8):7-12.

[11]张春勋.重庆装备制造工业竞争力评价及集群提升思路[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2008,(1):45-50.

[12]魏亚男.辽宁省装备制造业竞争力评价分析[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125-129.

[13]张海星,许 芬.辽宁装备制造业竞争力评价与财税扶持政策[J].财经问题研究,2008,(10):106-111.

[14]杨 嵘,颜 鹏.陕西装备制造业产业竞争力评价[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10-16.

[15]王庆丰,李雄诒.中国装备制造业区域发展水平研究[J].统计与决策,2008,(9):116-118.

猜你喜欢

竞争力指标体系装备
这些精锐与装备驰援泸定
2022城市商业魅力指标体系
港警新装备
防晒装备折起来
网络空间攻防对联合作战体系支援度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论外卖品牌的竞争力
层次分析法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日本竞争力
“北上广深”pk城市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