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一体化装备采购的几点思考

2010-02-13吴兆琦谢文秀张丽叶

装备制造技术 2010年6期
关键词:研制寿命装备

吴兆琦,谢文秀,张丽叶

(解放军装备指挥技术学院,1.研究生管理大队;2.装备采办系,北京101416)

长期以来,我国军队装备的科研、订购和使用与保障及退役处置等工作,均实行分段管理。从实践看,这种管理方式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对装备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这种管理方式带来的质量监督、技术状态控制和经费管理的不连续,已经难以适应武器装备快速发展的需要,不利于全局利益的考虑,使装备采购的全寿命费用居高不下[1],难以真正保证全系统全寿命费用管理要求的贯彻落实,影响和制约了装备建设综合效益的提高。推行“一体化”管理,实质就是要对装备科研、订购和保障的全系统、全过程、全要素实施稳定连续和规范统一的管理,实现科研、订购和使用与保障及退役处置的运行机制的协调统一、管理资源的共享、信息的统一开发和利用。对于发挥体制优势、加快装备建设步伐,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 一体化装备采购的概念与适用范围

1.1 一体化装备采购的概念

一体化装备采购,是指军队为了在装备科研、订购和使用保障过程中,提高效率,合理地运用经费,高效益地获得高质量装备,将采购过程中独立运行的各种管理要素与采购要素融合成一个紧密衔接、相互配合的有机整体,表现为更高层次和水平的武器装备全系统、全寿命管理活动。

1.2 一体化装备采购适用范围

一体化的武器装备体系建设,需要一体化装备采购来保证[2]。一体化装备采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对于大型复杂武器装备,由于技术难度大,能够承制的竞争主体少,若研制经费在总体采购经费中占的比重很高,并且不能形成较大批量采购,甚至样机同时也作为装备交付的,在我军现行的大型武器装备中已经运用,但尚不成熟;在装备采购需求(功能、性能和数量)、采购总经费、时间进度基本明确、技术比较成熟的条件下,从新上装备的方案设计、工程研制阶段通过竞争招标,签订研制、购置和维修一揽子采购合同,并对一体化装备采购进行了探索实践。

2 拟制一体化装备采购计划遇到的问题

一体化装备采购,在我军才刚刚起步,在实际实施过程中,难免遇到困难,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我军现行的是科研、订购、维修分开管理的体制。总部分管有关装备的部门、军兵种装备部科研部门负责组织科研论证和拟制科研计划,其计划按规定的权限和程序经批准后呈报总装综合计划部科研局;订购部门主要负责订货论证和拟制订货计划,其计划按规定的权限和程序经批准后,呈报总装综合计划部综合局。维修部门主要负责组织维修论证和拟制维修计划,其计划按规定的权限和程序经批准后,呈报总装综合计划部维修局。而一体化装备采购包括科研、订购、维修还有交付部队的工作,没有一个具体的总体部门负责。

(2)一体化装备采购计划中经费指标的确定是难点。由于现行的科研、订购、维修是分开管理的,因此各经费指标是分开的,很明确。而一体化装备采购,是把科研、订购、维修作为一个整体考虑,在开始阶段就要大概确定各阶段的经费指标,这相对于各阶段分开确定经费指标有相当大的困难。计划是费用预算的依据,预算是计划的基础,两者相辅相成。

(3)一体化装备采购计划中,价格指标的确定是难点。装备是特殊商品,既然是商品,就应该遵循价值规律。装备价格是装备价值的货币表现。价格是以价值为基础的,但价格的最终形成,主要受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但价格对价值也有反作用。

首先,它是制定装备需求计划的重要依据之一。装备计划部门在一定时期制定装备采购计划时,要考虑三个因素:一是军事需要;二是国家装备支付能力;三是所购装备的价格水平。

其次,它是影响装备供给的重要因素。装备采购价格过低,承研承制单位不愿意接受这样的研制和生产任务;如果产品价格高,生产该装备有利可图。装备一体化采购是捆绑研制、生产、维修保障经费,使整个周期相对于分阶段各自确定价格变长了,不确定因素也相对变多了。

(4)进行一体化装备采购,主要是为了有效遏制普遍存在的装备研制生产中出现的“拖进度,涨经费,降指标”的现象。因此,计划的论证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现行的计划论证,是对科研、订购、维修计划进行分别论证。而一体化装备采购,在没有研制结果的情况下,就要对科研、订购、维修一揽子计划进行论证和评估,这难度可想而知,论证和评估不仅关系到对“拖进度,涨经费,降指标”现象的有效控制,还关系到计划的风险大小,甚至是项目计划的生命线。

3 加强一体化装备采购管理的建议

一体化装备采购在全军才开始实施,在以下方面还需要加强管理建设:

(1)建立一体化装备采购项目办公室。由于一体化项目技术和管理的复杂性,一体化装备采购项目办公室的建立,可以加强一体化项目的集中管理,便于协调工作和沟通,利于项目的进行,提高了采办的效率。

(2)加强装备研制阶段的经济分析工作。装备研制过程,对装备全寿命费用具有决定性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装备订购价格水平。要提高装备效费比,必须强化研制阶段的价格管理工作,在保证武器装备功能和效用的前提下,合理分配和控制研制、采购、使用的费用水平,最大限度地减少装备全寿命耗费。在项目方案设计论证阶段,应运用全寿命费用管理理论,开展全寿命费用经济分析评估,在多种方案中选择满足战技指标要求却耗费最少的方案;在研制阶段,应实施技术指标和经济指标同步控制管理。

(3)加强研制生产过程成本监督管理,掌握成本变化情况。在研制生产过程中,同步开展经济节点评审工作,收集研制生产过程耗费发生的原始资料,按照成本核算的办法以及研制成本列支的有关规定,对产品研制生产成本进行核算。通过评审分析,判断承包单位在研制生产过程中经济目标是否发生偏离,确定是否需要采取纠偏措施。重视新品研制进入到设计定型阶段,研制单位要对研制过程的耗费进行归集计算,核算研制成本,测算提出装备采购的成本额和价格水平意见。对此,要认真了解研制单位对费用的归集和计算方法,及时纠正有意或无意存在的问题,保证费用归集和计算的准确合理,使报价的成本水平符合未来生产实际。

(4)健全一体化装备采购的法律法规。一体化装备采购在法律上尚没有形成系统,在遇到问题与承包商谈判中,还不能做到完全有法可依,不能很好地制止承包商在项目开发中不利于军方用户的行为。因此,加快一体化装备采购法律法规的建设尤为重要。

(5)加强一体化队伍人才培养。一体化装备采购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不同角色的人才加入到这个队伍里,在财务、工程、管理和合同等方面需要专业人才。因此,培养人才队伍的建设任重而道远。

4 结束语

一体化装备采购是紧紧围绕全系统全寿命的管理思想,为了尽可能增加效益,采取的一种新型采购方式。目前,我军的一体化装备采购还处于起步阶段,现行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还存在一些弊端,制约了一体化装备采购的发展,影响到武器全系统全寿命的管理。以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为主线,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按照军委的关于装备采购制度改革的总要求,坚持开拓创新,勇于挑战困难,不断完善一体化装备采购,为解决“拖、涨、降”现象开辟一条蹊径。

[1]谭云刚.积极推进装备一体化竞争性采购提高装备采购效益[J].装备学术,2009,(1):46-48.

猜你喜欢

研制寿命装备
这些精锐与装备驰援泸定
港警新装备
人类寿命极限应在120~150岁之间
仿生眼的研制有新突破
防晒装备折起来
仓鼠的寿命知多少
一种新型固定翼无人机的研制
马烈光养生之悟 自静其心延寿命
XV-24A垂直起降验证机的研制与发展
人类正常寿命为175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