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第三代战机中小修成本影响因素分析

2010-02-13杨春付

装备制造技术 2010年6期
关键词:小修维修性战机

杨春付,李 冲

(装备指挥技术学院研究生管理大队,北京101416)

空军装备建设正步入快速发展阶段,第三代战机大量装备部队,在未来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中,第三代战机必将作为“杀手锏”全天候作战、全程使用。然而,同第一代、第二代战机相比,第三代战机在设计理念、应用技术、加工工艺等方面,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维修手段和方式也随之变革。这使得第三代战机中小修成本增加,从而相应地增加了第三代战机全寿命费用中维修费的比重,影响了费效比,制约了战斗力的有效形成和提高。因此,对第三代战机中小修成本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分析,具有更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 基本概念

按照装备维修的范围和深度及其维修时所处场所划分的维修等级,一般分为基层级维修、中继级维修和基地级维修三级。本文所指的中小修,是指除三代机大修(包括发动机大修)之外的所有对三代机进行的维护和修理活动,主要包括三代机中修、小修、日常维护以及可以在基层级和中继级所进行的维修活动。

三代机中小修成本,主要包括中修费、小修维护费、日常维护保养费、航空器材购置费、维修设备购置费、备件保障费用、技术资料软件费、维修人员培训费和维修管理业务费等。其中,航空器材购置费和维修设备购置费,是一次性支出的费用;其他费用则属于使用保障费用,是为了保证三代机正常运行而定期支出的费用。

2 影响因素分析的意义

随着空军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加快,三代机正逐渐成为空军的主战装备。然而,由于大量高新技术的应用,三代机的维修成本日益提高,制约了战斗力的全面形成。深入对其中小修成本影响因素的理论研究,不断提高中小修的经济效益,在空军现代化建设速度全面提升、装备工作快速发展的特殊时期具有重要意义。

2.1 有利于对三代机维修经费预算的约束

目前三代机中小修呈现出规模扩大、维修结构日益复杂、维修技术要求提高等特点。通过分析中小修成本影响因素,对中小修资源进行整合,可以节约维修成本,更大限度地提高维修的经济效益和军事效益;同时,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可以更准确地预测中小修成本,为装备管理部门进行费用管理提供决策支持。

2.2 有利于维修人员素质的提高

维修人员是三代机中小修的主体,是中小修资源中最活跃的因素。由于三代机采用了大量新技术、新工艺,因此在中小修过程中,需要大批具有高技术素养、复合知识结构的维修保障人才。这就要求中小修部门在日常训练中,积极依托院校、研究所、维修基地等单位进行多位一体的维修模式训练,利用各种机会,增强维修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维修人员的能力素质,可以减少维修工时,保证维修质量。

2.3 有利于促进三代机维修理论的发展

维修理论是研究装备维修的本质和规律的理论,它是建立在概率统计、可靠性工程、工程技术工程、故障诊断和现代管理等现代科学、技术基础上的一门综合性技术应用理论。空军装备维修理论的发展,经历了事后维修理论、以预防为主的维修理论,目前三代机中小修采用的是以可靠性为中心(RCM)的维修理论。在RCM理论的指导下,采用综合维修方式,可以有效减少三代机的突发故障,削减中小修零部件的采购量,降低中小修成本。

2.4 有利于改善三代机的维修性

维修性事指产品在规定的条件和时间内,按规定的程序和方法进行维修时,保持或恢复其规定状态的能力。由于三代机设计复杂,维修难度大。在对其中小修成本影响因素分析过程中,可以发现维修性方面存在的不足,针对不足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改善维修性有利于三代机的完好性和利用率,简化对零备件、配套设备设施的要求,减少人工时,提高费效比。

3 影响因素分析

三代机在维修过程中,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维修费用逐年攀升。因此,在保证平时、战时三代机良好技术性能的基础上,必须讲求经济效益,在满足保证使用价值不变的情况下,对中小修成本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尽可能地降低中小修成本,提高效费比。

3.1 人力资源影响因素分析

三代机中小修是一项人的活动,中小修工作最终由维修人员完成,人是中小修活动的主体。人力资源是中小修活动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好的人力资源对于杜绝人为差错、降低中小修成本有重大作用。

完成同样的维修工作,不同能力素质人员的维修,效果也不一样,必然引起维修成本的差异。能力素质高的修理人员,工作责任心强,心中有成本意识,就能在修理活动中自觉采取措施、降低维修成本;对工作抱有积极正确的态度,主动性就高,从而激发潜力,提高维修效率和质量。能力素质较低的维修人员,面对繁重的维修项目,不规范的作业方式会造成零部件损坏,故障诊断难度增大,修理成本急剧增加。可见,维修人员的能力素质,是最丰富的“无形资源”。提高维修人员的能力素质,可节约维修质资源,杜绝人为差错的发生,从根本上降低中小修成本。

3.2 维修理论影响因素分析

不同的维修理论,对三代机中小修工作的指导也不同,反映出的中小修成本就有差异。国内外航空维修实践证明,在科学维修理论指导下的航空维修,成效显著,既能有效保障航空装备使用的安全、可靠,又能显著提高航空维修的综合效益。因此,三代机中小修必须要由先进的维修理论作指导。

传统的“以预防为主”的维修理论认为:机件要工作,就会磨损,就会有故障,进而影响使用和安全;同时认为修的越全面、越彻底,性能恢复得越好。在这种维修理论的指导下,采取了强制性的定期维修方式。“以预防为主”的维修理论,对于恢复装备的技术状况具有重要作用。但是,由于不能区分各部件的实际技术状况,把不需要维修的部件和需要维修的部件“一视同仁”,大拆大卸,不仅造成了装备总寿命的降低,还造成了人力物力、财力不必要的浪费。因此,必须转变维修观念,改变维修策略,推行现代维修制度,落实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理论,不断创新维修思想,以三代机固有可靠性为着眼点,确定中小修的项目、方式及最佳安排,从而达到中小修成本最省。

3.3 三代机自身影响因素分析

随着高新技术在三代机上的广泛应用,其中小修工作的难度不断增大,主要特点有:

一是机体广泛采用了整体壁板结构、蜂窝结构,技术上应用了微电子、自动控制和计算机,材料上选用了复合材料、高强度合金材料等;

二是机载设备日益先进,维修仪器设备趋于复杂;

三是对航空备件、消耗器材特种车辆的依赖性增强。

以上这些特点,都给中小修工作带来了新的难题,这些新的特点增加了中小修工作的艰巨性、复杂性。针对这些特点,维修人员需要在中小修过程中总结经验,大胆创新,不断提高三代机的维修性,才能提高维修效率,节约中小修成本。

3.4 维修环境影响因素分析

维修环境对维修工作有很大影响,三代机中小修工作大多是在室外或者夜间进行,发生故障后的维修有时就地展开,空气中的颗粒、灰尘、污染物在各部位产生积垢后,会严重影响装备恢复效能;另外,飞机发动机、各种保障车辆等产生的噪音,易造成维修人员疲惫、头晕等,影响维修效率,进而增加修理成本。因此,为提高中小修效率,降低中小修成本,应为维修人员提供舒适的工作场所和良好的工作环境。

4 结束语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第三代战机中小修成本的关键影响因素有:人力资源,维修环境,维修理论和第三代战机自身的维修性。为了提高中小修效率,节约中小修成本,在维修工作中应不断提升维修人员素质,改善维修环境,以科学维修理论为指导,进一步改进第三代战机自身的维修性,从根本上提高其费效比。

[1]郑东良.航空维修理论[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7.

[2]韩景倜.航空装备寿命周期费用与经济分析[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7.

[3]刘 俊.对提高新机机务保障能力的思考[J].航空维修工程,2007,(2):6-7.

[4]王远达,等.军机两级维修费用效益预测[J].海军航空工程学院学报,2008,(5):442-444.

猜你喜欢

小修维修性战机
新能源汽车永磁电机维修性设计研究
次世代战机
未来战机大猜想
加油!你是最X的战机
公路养护管理小修保养
一种新的民用飞机维修性分配方法
战机发展史
叫叫与爱情无缘
叫叫与爱情无缘
民用飞机维修性设计标准的应用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