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好三个关键环节全力打造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访山东省水利厅厅长杜昌文
2010-02-13张金慧,邵自平,孙福华
2010年,在财政部、水利部开展的2009年全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绩效考评中,山东省首批21个重点县建设被评为第一名。为此,在全国第二批重点县安排中,山东省获奖励新增27个县。由于重点县建设效益显著,2010年山东省将12个现代农业小麦产业项目县纳入小农水重点县的建设范围,与小农水重点县统一投资标准,统一建设内容,统一管理模式,一并实施,大大加强了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力度。据了解,继2009年全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启动后,山东省从建立推动机制、确定发展思路和创新建管模式三个关键环节入手,切实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强化措施,重点县建设顺利推进,带动了全省农田水利工作的新发展。日前,记者采访了山东省水利厅厅长杜昌文。
中国水利:山东省是全国13个粮食主产省之一,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对全省粮食生产及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请您介绍一下山东省小型农田水利基本情况及小农水重点县的建设思路。
杜昌文:山东省位于我国东部沿海,是经济大省、人口大省,也是农业大省。全省土地面积15.7万km2,耕地面积 11266万亩(751.07万hm2),占全国总耕地面积的6%,总人口9417万,其中农村人口7000多万,辖17个地级市、140个县(市、区)。山东也是水资源严重短缺的省份,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为334m3,不到全国人均占有量的1/6。多年来,山东省立足十年九旱、旱涝交替的基本省情,坚持不懈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全省建成各类水库6278座、塘坝3.6万座、机井111万眼,大中型灌区760余处,其中设计灌溉面积30万亩(2万hm2)以上的大型灌区50处。全省总灌溉面积达到8154万亩(543.6万hm2),有效灌溉面积达到 7300万亩(486.67万hm2),3年以上除涝面积达到3914万亩(260.93万hm2),为粮食连年增产、农民持续增收和现代农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有力支撑和保障了全省经济社会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2009年,财政部、水利部启动实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山东省先后有48个县被确定为国家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对此,山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省里专门成立了由贾万志副省长任组长,财政、水利、发改、国土、农业综合开发、扶贫等部门参与的全省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全面加强项目建设的领导、组织和协调工作。各有关市、县也都层层建立了相应的领导机构和工作协调机制。全省各级财政、水利部门凝心共识,通力协作,以小农水重点县为契机,推动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跨入集中治理、规模治理、彻底治理的新阶段。
每个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年均省以上投资高达1600万元,加上地方投入资金,每年总投资平均在3000万元以上,是连续投资,大额投资,集中投资。为切实发挥资金效益,把小农水重点县建设这件好事办实办好,省里探索确定了“系统化规划,规模化推进,高标准建设,新技术支撑,文明式发展,用水户参与”的发展思路。即在规划设计方面,坚持系统化、规模化,所有的农田水利都统筹到经县级人民政府或人大批准的农田水利建设规划上来,将水田渠路作为一个系统工程,进行系统化治理,整合各渠道、各部门涉及农田水利建设的项目,实行统一规划,集中治理、连片治理、全面治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按照从水源头规划到田间地头的原则,一次性规划论证,分年度分批次逐步实施,防止建无源工程、零散工程,杜绝打一枪换一个地方。通过系统化规划,重点县全部实行规模化治理,2009年建设的项目连片面积都在8万亩 (0.53万hm2)以上。同时,各重点县以县级农田水利建设规划为指导,整合农业综合开发、国土整治等资金3.24亿元,集中用于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实现了“集中财力办大事”。标准质量方面,山东省提出了重点县建设的工程要达到“三十年不过时,五十年还能用”的目标,把小农水工程全部建成精品工程,采取了五项措施。第一,工程建设全部按照基建程序进行管理,全面实行建设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小农水工程全部达到基建工程标准。第二,成立了省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技术专家指导委员会,负责技术咨询、规划论证、方案审查和工程质量控制。第三,编制了《山东省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技术手册》和《山东省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图集》,为工程设计、施工提供依据。第四,选择一批典型工程作为样板,组织相互观摩,交流推广先进经验,形成了在工程质量标准上“你追我赶、争创精品”的局面。第五,积极推行群众监督员制度,强化质量监督。山东省还积极采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大力推广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建设现代新型农田水利工程,形成了引黄灌区一泵、一卡、两表管道灌溉模式,水库灌区自压管道灌溉模式,机井灌区无井房射频卡控制灌溉模式,山丘区多水源联用全天候高效灌溉模式等典型模式。
中国水利: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是改变农田水利设施落后状况、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政策手段,这一政策很受地方政府和广大农民群众的欢迎。请问山东省是如何抓好政策落实的?
杜昌文: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通过重点扶持、集中投入、连片建设、整县推进方式,改变过去零星分散的建设方式,是财政支农政策的新尝试。为充分激发政策活力,山东省建立了“竞争立项、考评验收、动态管理”的推动机制,确保把最优秀的项目选出来,确保把干得好的与干得差的区分开来,确保把不能够完成任务目标的县淘汰出去,充分调动了各级党委、政府的积极性,凝聚起省、市、县三级共同推动的合力。
一是竞争立项,公开评选。按照“县级申报、专家评审、公开陈述、现场打分、当场亮分、全省公示”的程序,公开择优确定重点县。通过合理确定评审内容和赋分标准、评审专家“一把尺子量到底”、纪检监察部门和新闻媒体全程监督等措施,确保了项目选择公开、公平、公正,真正把项目交给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地方,使入选的县实至名归,落选的县心服口服。2009年、2010年共48个重点县都按照这个办法从纳入 《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2009—2020年)》的粮食产能大县中确定,这样做的效果好,除省以上资金和群众自筹资金按时到位外,县市两级配套资金在项目实施前即全部足额拨付到位,这在以往是少有的,真正实现了变“要我干”为“我要干”。
二是考评验收,综合考量。省里制定了《山东省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资金绩效考评暂行办法》和《山东省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验收办法》,采取第三方考评和验收,独立出具考评和验收结论并对结论负责的机制,对各市及重点县实行拉网式绩效考评和项目验收,及时通报结果,并抄送当地人民政府,切实起到了鼓励先进、鞭策落后的良好效果。
三是奖优罚劣、动态管理。山东省打破一评定乾坤,将考评和验收结果与重点县资格确定和资金分配挂钩、实行可上可下的动态管理机制,做到项目一年一考评,资格一年一确定,资金一年一调整,有效解决了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问题。在分配2010年重点县资金时,对首批21个重点县采取了差别补助的政策,优秀等次的安排省以上资金1800万元,合格等次的安排1200万元,使重点县受到很大触动。
中国水利:如何确保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长期良性运行,是各地一直在探索解决的问题。这一次重点县建设的工程规模大,标准高,涉及范围广,还起着示范作用,能否建立起科学的运行管护机制关系着重点县建设的成败。请问山东省是怎样做的?
杜昌文:小型农田水利设施运行管护环节薄弱是影响效益发挥的关键,也是我们通过重点县建设着力破解的一个难题。山东省借鉴末级渠系改造暨水价改革综合试点项目的成功经验,全面推行工程更新改造、重新确认管理主体、重新核定水价“三位一体”模式,工程建设保证质量,水价核定保本微利,管护者责权利统一,建立以农民用水户为主体的新型用水管水机制。重点抓了三个环节,一是农民参与。积极组织引导农民群众参与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全过程,前期规划充分征求农民意见,建农民需要的工程;建设过程鼓励农民投工投劳,义务担任质量监督员,主动参与工程建设和监督;建成后及时将管护责任落实到用水户。2009年项目区共成立农民用水户协会、供水服务公司、用水经纪人等新管理者300余个,所建工程全部明晰了产权,落实了管理责任。二是加强测水量水设施建设。将测水量水设施作为工程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结合主体工程建设,配套完善测水量水设施,为下一步推进水价改革、计量收费提供了基础。山东省重点县建设的工程全部配套建设了测水量水设施。三是重新核定农业水价。推行“科学计量、按方收费、一价到户”的农业用水新机制,即按照供水成本,合理确定终端水价,并计量供水、按方收费,一价到户,使农民群众“浇明白水,交舒心钱”。引黄灌区通过重新核定农业水价,亩次灌溉成本平均下降了10~20元,农民群众十分满意。
中国水利:全省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成效如何?下一步的工作重点是什么?
杜昌文:截至2010年5月底,山东省第一批21个重点县全部完成年度建设任务,共投入资金7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1.68亿元,省级财政投入2.73亿元,市、县财政投入1.78亿元,农民集资及投劳折资0.81亿元,平均每个县投资达到3300多万元,相当于以往5~6年的投资水平,效益十分显著。一是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21个重点县新增改善灌溉面积195万亩(13万hm2),新增改善排涝面积89万亩(5.93万hm2),发展节水灌溉面积54万亩(3.6万hm2),年新增节水能力1.22亿m3、粮食生产能力3.13亿公斤、经济作物产值2.06亿元,农民人均增收260元。二是抗御自然灾害能力明显增强。2010年,山东省连续遭遇多次罕见的强降雨袭击,许多地区农业生产受灾严重,但重点县项目区排涝顺畅,农业生产几乎未受影响。汶上县灌排工程,当年建成当年发挥效益,24小时降雨量180mm不成灾。肥城市“有名”的旱山村,灌溉水源有效解决,即便在干旱缺水年份,也能及时浇上关键水、救命水。三是农田水利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桓台县在井灌区推广低压管道输水灌溉模式,与射频卡控制灌溉计费系统配合使用,实现了农业灌溉智能化,一人、一锨、一卡便可浇地;莒县将重点县建设与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水资源优化配置、小流域综合治理相结合,高效节水自压灌溉,最大限度优化了水资源配置,不用电,不用油,水流到地头。最为重要的是,小农水重点县为农田水利建设提供了一种新的发展模式,即集中治理、规模治理、彻底治理模式,通过采取重点县为单元的治理模式,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实施,统一管理,做到标准质量一步到位,计量设施一步到位,农业水价一步到位,管护组织一步到位,有效解决了投入难、组织难、管理难问题,实现了农田水利建设的有效突破,推动农田水利建设上了一个大的台阶。
目前,山东省两批共48个重点县正在顺利实施中,一大批工程设施相继建成并将投入使用。山东省140个县(市、区)中仅国家粮食主产县就有73个,两批重点县数量远远不能满足需求。要保障山东省千亿斤粮食生产建设规划完成,确保全省粮食安全,必须从改善农田灌排条件抓起,下一步,我们继续以小农水重点县建设为抓手,坚持集中治理、规模治理、彻底治理,抓好规划、投入、建设、管理4个环节,全面掀起农田水利建设新高潮,努力开创农田水利建设新局面。希望国家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尽快让更多的县享受到这项惠民政策,通过重点县建设,迅速提升山东省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和管护水平,全方位推动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