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田玉米配水模式在西营河灌区的应用与研究

2010-09-11鲁学成

中国水利 2010年23期
关键词:全膜大田定额

鲁学成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西营河水利管理处,733000,武威)

西营河灌区位于石羊河水系的中上游,是一个以农业灌溉为主的大型自流灌区。1995年以来,随着农业经济不断发展,灌区中下游区域对大田玉米、制种玉米逐步采用半膜种植技术,玉米种植面积逐步扩大,至 2008年以后,玉米种植全部采用覆膜玉米种植技术,2009年覆膜玉米种植面积达到6 046 hm2(其中垄膜沟灌玉米 2 173 hm2),2010年达到6 413hm2(其中垄膜沟灌玉米400hm2)。

一、大田玉米配水模式的运行测定

西营河灌区于2010年6月制定了《西营河灌区大田玉米配水模式示范点实施方案》,并在灌区9个乡镇分别建立了示范观测点、片,对大田玉米全膜平作、全膜垄作沟灌、全膜双垄沟播的灌水流量、灌水定额、节水效益、作物产量、灌水前后土壤含水率进行了测定。

1.大田全膜平作玉米定额的测定

对大田全膜平作玉米定额的测定主要有:不同流量、不同面积大小、不同地块(坡度)大田全膜平作玉米的灌水定额测定。

①不同流量下的灌水定额。经实测,在面积基本相同的情况下,流量小于0.7 m3/s时,玉米作物1~3轮水的灌溉定额为4 162.5 m3/hm2,流量在0.1~0.15 m3/s时,灌溉定额为3 685.5 m3/hm2,灌水定额相差 477m3/hm2。

②不同面积的灌水定额。在灌水流量相同的情况下,地块长度在60 m以内,灌溉面积在0.133 hm2以下,灌溉定额为3 685 m3/hm2,地块长度超过80 m,灌溉面积在0.2 hm2以上,灌溉定额为4 064 m3/hm2,灌水定额增加379m3/hm2。

③不同坡度下的灌水定额。在流量及面积相同的情况下,坡度在p=1.5‰时(顺坡地),平均灌水定额为1 228.5 m3/hm2,平均水深 79 mm,坡度在 p=-1.15‰时(翘头地),平均灌水定额为1 804.5 m3/hm2,平均水深138 mm,翘头地比顺坡地灌水定额增加576m3/hm2,水深增加 59 mm。

2.全膜垄作沟灌玉米定额的测定

对大田全膜垄作沟灌玉米定额的测定主要有:观测单沟垄作玉米灌水时,达到不淹垄的单沟流量、水流推进速度(流速)、水流到达地块尾部的单沟灌水时间、灌水量;观测地块中水刚好流到地块垄沟尾部,不淹垄面的灌水定额。

(1)按技术要求对灌水定额的测定

全膜垄作沟灌玉米在土地平整、坡度为1‰~2.5‰,起垄标准,垄沟顺直,灌水过程中不淹垄面的情况下,单沟流量为 0.016~0.025 m3/s,多沟流量为0.016~0.05 m3/s,灌水定额一般在 824.85~974.9m3/hm2之间。

(2)对照区垄作沟灌玉米的灌水定额

受地块平整度,垄膜、垄沟的标准,种植方式的不同,灌水习惯等因素的影响,农户种植的垄作沟灌玉米,做不到在灌水过程中不淹垄面,因此,灌水定额在1335~165m3/hm2之间。灌区不同区域垄作沟灌玉米的灌水定额见表1。

二、大田玉米土壤含水量的测定

为了准确掌握大田全膜平作玉米各生育期的需水规律,在各示范地块内,对大田玉米全膜平作、全膜垄作沟灌每轮次灌水前1~2天、灌水后5天在每个测点分别对深度为0~10 cm、10~20 cm、20~40 cm 进行了土壤相对湿度的测定。永丰、南河示范点10~20 cm土壤相对湿度见表2。

从表2实测结果看出,全膜平作区的土壤含水率略高于全膜垄作区,全膜平作灌前土壤湿度在34%左右,而全膜垄作土壤相对湿度在25%~30%之间。如遇2010年7月35℃以上连续高温天气,永丰示范点水全膜垄作区按照试验要求进行灌溉,第二轮水灌后16天,三轮水灌前土壤相对湿度为14.84%,玉米作物底层叶片枯萎,作物中度受旱。南河示范点由于灌水定额较高,灌前土壤相对湿度为26.61%,作物轻度受旱。

表1 不同区域垄作沟灌玉米的灌水定额

表2 10~20 cm土壤相对湿度

表3 垄作沟灌玉米与平作玉米对比试验

三、不同配水模式下大田玉米产量的测定

在大田玉米收获期,灌区对各示范点大田玉米作物分别进行了考种测产和效益对比分析。具体见表3。

通过对全膜平作玉米和全膜垄作玉米产量的测定,全膜平作玉米平均产量为13770kg/hm2,全膜垄作玉米平均产量为16581kg/hm2,全膜垄作玉米产量比全膜平作玉米高2811kg/hm2。

四、不同配水模式下大田玉米存在的问题

1.大田全膜平作玉米

集雨效果不明显。经实地观测,降水后除作物根部有少量雨水渗入外,其余大部分水量都被棵间蒸发,作物吸收利用量少。

覆膜不规范。农户在覆膜过程中,为节省地膜未能严格按照全膜玉米的种植规范进行种植,将全膜平作种植为半膜平作,导致土壤的保墒性降低。

地块面积过大。灌区部分条田面积过大,条田长度在100m以上,农户习惯大水漫灌,无开地头沟的习惯,田间灌水定额较高。

2.大田玉米全膜垄作沟灌

西营河灌区虽然对干支渠道进行了改造,但田间斗、农、毛渠配套率较低,而且90%的地块没有地头沟。灌区斗农渠流量在0.2~0.3 m3/s,而全膜垄作沟灌玉米灌水流量应控制在0.02~0.05 m3/s,不能很好地执行多口分流和小流量灌溉。

灌区灌溉面积较大,水库调蓄能力低,加之在灌溉期间,正好进入汛期,水库限制蓄水,而作物的供水灌溉按照轮期执行,因此水源没有保障,即使有一次有效降水,灌区也无法真正做到因降水而停止或延期灌溉。

灌区实行水权水价改革以后,各协会均实行了“配水到户,分时到田”的灌水方法,而垄膜沟灌需要小流量灌溉,但灌区现配套的斗农渠道量水设施不健全,如果大规模推行垄作沟灌玉米的配水模式,按目前垄作沟灌全膜玉米的灌水轮期,必须采取支渠续灌,斗、农渠轮灌的灌水方式,农户在灌水时间上延长2~3倍甚至更多,用水户协会的工作量也大大增加。

表4 大田全膜平作玉米灌溉制度

表5 大田全膜垄作玉米灌溉制度

土地不平整是影响全膜垄作沟灌玉米的主要因素之一。经多年实践证明,灌区适宜的耕地坡度为1‰~2.5‰,但是灌区耕地由于自然地理条件的原因,加之灌区的耕地都用机械化种植,往往形成“翘头地”或地块不平整,沟灌最后变成了漫灌,反而增加了灌溉用水量。

灌区大部分全膜垄作沟灌玉米种植均在垄顶或垄侧,垄沟被全膜覆盖,在未播种前,降水汇聚到垄沟后无法渗入土壤而被田间蒸发,无法有效利用降水,在播种后施肥难度较大。

五、大田玉米适宜的灌水模式

通过对大田全膜平作玉米、全膜垄作沟灌玉米各生育期灌水流量、灌水定额、节水效益、作物产量、灌前灌后土壤含水率的试验与测定,认为适宜灌区大田全膜平作玉米、全膜垄作沟灌玉米的配水制度、灌溉制度为:

1.大田全膜平作玉米

①实行区域化种植。在灌溉过程中灌区实行以斗、农渠为单元的统一供水灌溉,减少输水损失。

②大田玉米作物全生育期灌水4次,轮期在20~26天之间。

③在面积过大的条田,条田长度超过80 m,应选择开2~3条地头沟同时灌水。

④对“翘头地”或不平整的地块进行平整,灌区适宜的土地坡度为1‰~2.5‰。

⑤建立健全协会管水、灌水组织,田间用水必须实行配水到户,分时到田。

⑥灌溉制度见表4。

2.大田全膜垄作玉米

①全膜垄作沟灌玉米应以斗渠为单元进行区域化种植,种植面积达到95%以上,采取支渠续灌、斗农渠轮灌的灌水方式。

②灌水流量控制。斗口供水流量控制在0.1m3/s以内,农渠流量在0.016~0.05m3/s之间。

③当进水口流量在0.03~0.1 m3/s时,一般进行多沟灌,且在地头预留0.6 m宽的地块不进行地膜覆盖,以便于向各垄沟输水。

④配套末级渠道的量水设施。应在农渠首端和农渠分水口上配置量水设施,便于在灌溉期间多口分流,准确分水,配水到户,分水到田。

⑤建立健全协会管水、灌水组织,田间必须实行配水到户,分时到田,灌溉时要结合灌区地形条件,地块长度在60 m以上时,要开设地头沟,应引水至1/2处分区灌溉。

⑥初拟灌溉制度见表5。

六、结 语

玉米全膜垄作沟灌技术是旱作农业的一项创新技术。鉴于西营河灌区目前的水库调蓄能力、田间工程配套、量水设施情况以及协会、农民用水户的灌水习惯,区域化种植均未达到小流量灌溉的要求,在用水量上玉米全膜垄作沟灌与平作玉米基本一致,但全膜平作玉米平均产量13 770 kg/hm2,全膜垄作玉米平均产量为16 581 kg/hm2,全膜垄作玉米产量比全膜平作玉米产量高2811kg/hm2,因此,随着渠系配套的完善,农艺技术的提高,玉米全膜垄作沟灌技术可在灌区进行大面积推广。

[1]王文焰.我国北方旱作节水灌溉技术的研究与发展[J].河北工程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4).

[2]李援农,等.垄膜覆盖膜孔沟灌技术要素试验研究[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6(4).

[3]李援农,王丙英.地膜覆盖灌水技术在北方地区的应用[J].节水灌溉,2006(2).

[4]李援农,张晓鹏,费良军,李方红.垄膜覆盖膜孔沟灌技术要素试验研究[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6(4).

猜你喜欢

全膜大田定额
天然岩沥青混合料路面补充预算定额编制分析
半干旱区全膜覆土穴播对小麦土壤氮素矿化、无机氮及产量的影响
建筑工程预结算中的定额与清单计价应用
春油菜青杂5号不同覆盖模式温度、水分效应研究
大田百余名留守儿童有了“爱心家长”
“大田后生仔”歌唱家乡
“三新三化”在LNG接收站概算定额标准中应用的探讨
小田变大田破解农地零碎化
高原夏菜全膜双垄三沟旱作栽培及尾菜处理技术
损害赔偿举证责任的双刃作用——对提高定额赔偿立法趋势的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