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机制力推重点县建设确保中央惠农水利政策落到实处——访江苏省水利厅副厅长张小马

2010-02-13张智吾,仇荣

中国水利 2010年23期
关键词:重点县农田水利江苏省

2009年中央实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一年多来,江苏省加大资金投入和资金整合力度,全面推行竞争立项制,加强制度体系建设,规范项目建设和资金管理,强化绩效考评,建立奖惩激励机制,全力推进,取得明显成效,经财政部、水利部绩效考核,江苏省列全国第二,获得优秀奖。日前,本刊记者就江苏省在推进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中采取的体制机制上的创新和下一步的打算,采访了江苏省水利厅副厅长张小马。

中国水利:江苏是水利大省,也是水利强省,对农村水利工作予以高度重视,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支撑和保障。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是农村水利建设的重要构成,自启动以来,江苏省对这项强农惠农、服务民生的工作是如何予以重视的?

张小马: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条件,是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环境的重要措施。经过多年的建设,江苏省农田水利建设有了一定的基础。农村税费改革取消统一规定的劳动积累工和义务工以后,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机制、组织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同时,江苏省相当一部分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标准不高,工程老化失修,效益严重衰减,与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与其他事关农民生产生活的基础设施相比,农田水利依然是制约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一大“短板”,广大农民热切期盼加强农田水利建设。

江苏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工作,始终把农田水利建设作为三农工作的重点。财政部、水利部 《关于实施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的意见》出台后,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省委副书记、省长罗志军,省委常委、副省长黄莉新作出重要批示,要求省财政厅会同省水利厅尽快研究提出具体实施方案,报省政府专题研究。之后,罗志军省长又就省财政厅、水利厅联合上报的 《关于2009年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补助专项资金项目实施意见的请示》作出重要批示,“要特别注意资金使用效果的监督和考核,争取更好发挥作用,解决问题。”为了做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工作,江苏省还专门建立了省政府分管领导牵头,财政部门、水利部门及相关单位参加的组织协调机构,负责项目的组织协调工作,保障项目的顺利实施。

前不久,省政府专门召开全省农村水利建设电视电话会议,并对进一步加快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进行专题部署,全省2010年度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已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中国水利:江苏省在推进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的进程中,加大资金投入和整合力度,全面推进竞争立项,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成效凸显。江苏省在推进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的体制和机制上有哪些创新?

张小马: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目的是通过集中资金、连续投入、连片建设、整体推进,用3~5年时间,迅速提升重点县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水平和管护水平,推动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为将这项中央重视、群众期盼、社会关注的惠农政策落到实处,江苏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1号文件精神,按照总量持续增加、比例稳步提高的要求,着重从六个方面创新机制,积极推进资金整合,完善竞争立项,严格考核奖惩,加快推进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

一是建立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增加投入是重要保障。江苏省把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作为统筹城乡发展、改善农村民生的主要措施之一,大幅度增加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补助专项资金规模,建立小型农田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2010年江苏省各级财政支持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总投资达17.67亿元。其中省级财政安排6.74亿元,比2009年增长121%;市县财政安排7.17亿元,比2009年增长61.1%。财政投资中用于44个重点县建设15.04亿元,占比85.12%,平均每县投入3418万元。

二是建立小型农田水利资金整合机制。实现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三年建设目标任务,必须建立小型农田水利资金整合机制。2010年江苏省将小型农田水利资金整合作为重点县建设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优势互补、各记其功、形成合力”的原则,以县级人民政府批准的小型农田水利规划为依据,以重点县建设为平台,以规划整合项目,以项目整合资金,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为目标,在不改变资金性质和资金用途的前提下,把涉及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各项资金进行整合,统筹安排,集中使用。2010年市县整合各级各类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资金19.62亿元,其中44个重点县整合18.74亿元。

三是完善竞争立项机制。为确保重点县立项更加公平、公正,江苏省进一步完善竞争立项机制,在2009年省辖市一市范围内竞争立项的基础上,扩大竞争立项范围,按苏南、苏中、苏北三个经济区域实行竞争立项制。同时把地方投入和一般预算收入挂钩,并将其作为评分的重要依据。同等条件下优先立项粮食产能大县。竞争立项机制的完善,极大地调动了市县政府农田水利建设的积极性,有效引导市县投入大幅度增长。

四是逐步建立重点县建设管理机制。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不同于传统的农民投工投劳为主进行农村水利工程建设,也不同于一般基建项目。为进一步加强项目管理,江苏省正着手在现有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管理办法的基础上,从规划管理、项目竞争立项、资金分配、配套资金筹集使用、“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工程建设管理、监督检查、绩效考评等多个方面着手,建立一套系统、完整、简明、规范和重点突出、可操作性强的建设管理体系,以实现全省小型农田水利项目建设管理规范化、标准化、程序化,从而进一步提高全省小型农田水利项目的建设和管理水平。

五是建立监督检查机制。为全面了解小型农田水利专项资金使用管理情况及有关制度的执行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督促整改,江苏省建立监督检查机制。2010年委托两家中介机构对19个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和26个专项工程县的资金使用管理和项目建设管理情况进行专项检查。资金方面重点检查资金配套是否按照立项承诺足额到位、是否专款专用且及时拨付;项目建管方面重点检查是否按照批复内容组织实施,有无存在擅自变更项目行为,是否实行项目法人负责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等制度规定。

六是建立奖惩机制。2010年省级小型农田水利资金分配直接与上年度项目执行情况、检查结果及绩效考评挂钩,建立“以结果为导向”的财政支农资金分配奖惩机制。对资金使用和项目建设管理规范、项目建设进度快、配套资金到位及时的重点县给予200万~600万元不等的奖励,对项目执行不够理想的不予增加。按照这一机制,2010年重点县省以上资金最高的补助2300万元,最少的补助1400万元;专项工程县最多补助1200万元,最少补助150万元。

中国水利: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是重要的农业基础设施,是农民群众热切期盼的民生工程。江苏省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一年来取得了哪些显著成效?今后将采取哪些措施进一步加强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

张小马:2009年,重点县和专项工程共更新改造机电泵站1537座,修建塘坝123座、引水堰闸324座、渠道2316km(其中渠道衬砌1655km)、新建渠系建筑物2.42万座、改造渠系建筑物0.57万座。工程投入运行后累计新增、恢复灌溉面积32.7万亩(2.18万hm2),改善灌溉面积73.74万亩(4.916万 hm2),新增、改善排涝面积 145.7万亩(9.71万hm2),新增节水能力8209万m3,新增粮食生产能力8.9万t,新增经济作物产值1.23亿元,工程受益人口211.4万人。项目区农田基础设施明显改善,灌排能力明显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深受农村基层和农民的欢迎。

下一步,江苏省将按照财政部、水利部的相关部署要求,全面传达贯彻落实全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现场会精神,进一步加大投入,加强部门协作,强化项目建设管理,全力推进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向纵深、向更高水平发展。

一要加大规划的引导力度。进一步完善县级农田水利规划,并报县政府或人大批准。在县域范围内,以规划为平台,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统筹协调,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优势互补、形成合力”的原则,在不改变资金性质和用途的前提下,进一步加大包括国土、农发等涉及农田水利建设各项资金和项目的整合力度,集中投入,分口实施,整片推进,确保全面完成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规划任务。

二要加快年度工程建设步伐。2010年江苏省小型农田水利总投资18.24亿元,其中44个重点县总投资15.4亿元,下一步将根据苏南地区基本实现现代化,苏中、苏北地区实现标准化的目标任务,要求各地进一步细化工程实施方案,切实落实地方配套资金,突出重点,集中投入,同时调动农民投工投劳和参与建设管理的积极性,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保证项目建设进度和质量,确保在2011年春灌前全面完成建设任务,及时发挥工程效益。

三要严格项目建设管理。进一步规范项目立项审查和计划审批,尽快制定适合江苏省情的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管理细则,实行项目法人负责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和竣工验收制,推行项目公示制,逐步建立人民监督员制度,保证工程安全、资金安全、质量安全、干部安全。同时,还要强化各级农村水利技术部门的支撑作用,提高科技含量,真正把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工程建设成为农民群众放心满意的优质工程。

猜你喜欢

重点县农田水利江苏省
江苏省交通图
农田水利水土保持技术推广
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的思考
江苏省政区图
上海市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探讨
农田水利技术推广
沁县应享受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待遇
2020年建成800个木本油料重点县
煤矿安全重点县攻坚
江苏省纪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