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黑龙江省灌溉农业发展战略的思考

2010-02-13

中国水利 2010年15期
关键词:灌溉面积黑龙江省用水

董 英

(黑龙江省水利厅,150001,哈尔滨)

黑龙江省耕地面积占全国的1/9,粮食产量排在全国第二位,粮食商品量占全国的1/6,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生产基地。灌溉农业的发展是黑龙江省粮食高产稳产的基础。

一、黑龙江省灌溉农业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黑龙江省灌溉事业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截至2009年,全省灌溉面积达到370.47万hm2,其中水稻面积260.47万hm2,水浇地面积110万hm2,已形成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和张广财岭、老爷岭山间谷地三大水稻集中种植区和松嫩平原西部集中旱灌区。

1980年以后,黑龙江省水田灌溉面积出现了三个上升期和两个波动期。

第一个上升期:1980—1992年长达13年的上升期,共增加水稻面积76.2万hm2,年均增长5.87万hm2。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和生产力解放是这一时期的主要推动力,包括:引进了水稻旱育稀植技术,推广了井灌水稻种植技术,农村实行了土地联产承包制。

第二个上升期:1995—1999年历时5年的上升期,共增加水稻面积 89.6万 hm2,年均增加 17.87万hm2。价格拉动是这一时期的主要推动力。

第三个上升期:2004—2009年历时6年的上升期,共增加水稻面积121.6万hm2, 年均增加 20.2万hm2。水稻保护价政策是这一时期的主要推动力。

两个波动期分别为1993—1994年和2000—2003年,总下降幅度分别为 19.4万 hm2和 35.87万 hm2,下降幅度最大的是2003年,当年减少水稻面积29.6万hm2。水稻价格低和干旱是主要原因。

二、黑龙江省灌溉农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黑龙江省灌溉事业虽然取得了显著成就,但存在问题仍然较多,这些问题不从根本上解决,将会制约农业可持续发展。

1.规划布局不尽合理

黑龙江省现有万亩以上灌区335处,其中286处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规划建设的,这些灌区主要存在两个问题:一是规划缺乏全局性。规划宏观尺度不够,地方政府各自为政,黑龙江省万亩以上灌区中1万~5万亩的灌区数量占灌区总数的 65%,在 2008年《黑龙江省千亿斤粮食产能规划》编制以前,拥有两大平原的黑龙江省无一处百万亩灌区。二是规划标准低。囿于当时的局限性,很多规划没有按田林路综合治理、单灌单排进行规划,致使串灌非常普遍,曲路、弯渠、小池随处可见。

2.水资源利用结构失衡

黑龙江省农业灌溉用水总量为230亿m3,占社会总用水量的73%,其中,水稻灌溉用水210亿m3。地表水灌溉面积100万hm2,用水量119亿 m3;地下水灌溉面积270万hm2,用水量111亿m3。地下水灌溉面积和用水量偏高,地下水利用率已接近全省可开采限制水平,部分区域已超出开采限制水平。

3.灌溉工程基础落后

黑龙江省335处灌区共有渠首工程468处,其中已改造或比较完好的有110处,其余358处渠首属于半永久或临时性渠首工程,骨干工程和田间工程配套率在60%以下。工程投入欠账较大,灌溉保证程度较低,出现“大水大水毁,小水小水毁,年年抗春旱”的局面。

4.灌溉用水浪费严重

黑龙江省灌溉工程配套程度低,跑、冒、漏严重,节水灌溉面积仅占耕地面积的9%,大中型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在0.45以下,节水灌溉水平较低。

5.灌溉模式不够优化

一是轮灌不是很普遍,灌区或中等尺度的灌溉优化调度和水资源优化配置差距很大;二是已有水田灌溉模式和旱田灌溉模式比较粗放,分区灌溉模式和技术集成成果推广应用不够。

6.灌溉管理体制不顺,机制不活

黑龙江省灌区管理体制是在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政事不分,政企不分,行政色彩浓厚,服务职能薄弱。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营体制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但灌区体制仍旧延续计划经济下的管理模式,灌区水管单位经济困难。灌区水价严重偏低,水价改革步履维艰,计量供水的节水机制没有形成。

三、黑龙江省灌溉农业的发展战略

1.从现代农业发展的视角定位黑龙江省灌溉农业

黑龙江省拥有两大平原和全国农业机械化最好的农垦系统,是全国最大的商品粮省份,具备在全国优先发展现代农业的环境和条件。

一是要通过水资源配置体系支撑现代农业的发展。研究全省水资源的承载能力,细化二级和三级河流水资源配置,建立较严格的水权分配制度,实行总量控制,定额管理,合理分配各业用水。二是要用现代农田水利工程支撑现代农业发展。要提高建设标准,优先建设农田水利骨干工程;要达到田方、地平、渠直、路通的标准;要通过地方政府微调土地,把农田水利骨干工程做成支撑现代农业的骨架工程。三是通过信息化建设支撑现代农田水利建设,包括管理信息化和操控自动化。四是建设良性的运行体制和机制保障现代农业建设。包括完善的用水者协会、农机合作社等农民合作组织,建立合理的水价制度,高效的计量供水、按方收费等用水机制。

2.通过水资源合理配置确定灌溉总体布局

(1)总体布局

以三江平原、松嫩平原和张广财岭、老爷岭山间谷地三大区域为重点,构建黑龙江省东中西三大粮食基地总体发展格局。根据《黑龙江省水稻建设发展规划》和《黑龙江省西部旱涝保收田建设规划》,至2015年,全省水稻面积新增72.87万hm2(基准年2009年,当年面积260.47万hm2),达到333.33万hm2,旱田灌溉面积由目前的110万hm2增加到200万hm2,全省灌溉面积所占比例由目前的27%提高到39%。

(2)区域布局

西部(松嫩平原):坚持控制和改造并举,以控为主,发展为辅,减少井灌面积和大中型灌区上游的小型灌区面积,以大中型灌区的节水、改造、完善和提高为重点,增加地表水灌溉面积,巩固传统优质粳稻生产基地。同时,大力发展旱田灌溉,全区水田面积达到96.67万hm2,占全省水稻面积的29%,新增旱田灌溉面积90万hm2,全区旱田面积达到200万hm2。

中部(张广财岭、老爷岭山间谷地):坚持以大中型灌区建设和完善为重点,搞好节水改造,控制为主,发展为辅。全区水田面积达到36.67万hm2,占全省水稻面积的11%。

东部 (三江平原):坚持发展为主、控制为辅的原则,大力开发和利用过境水资源,发展地表水灌溉,减少和置换现有井灌面积,优化三江平原种植结构。至2015年,力争使水旱比例达到1∶1,全区水田面积达到200万hm2,占全省水稻面积的60%。

3.从可持续发展高度重视节水农业发展

当黑龙江省灌溉率达到全国平均水平时,灌溉面积将达到666.67万hm2,即水田和旱田各333.33万hm2。按现有灌溉用水水平,届时农业用水量将高达320亿m3,扣除过境水资源量,农业用水缺水35亿m3,用水紧张不可避免。西部地区地下水可能持续下降,部分流域水稻过于集中,用水会严重超载,难以为继。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发展节水农业。

一是调整种植结构。农业水资源管理要从供水管理为主转向需水管理为主,用水杠杆推动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压缩高耗水作物面积。特别是西部地区降水偏少,应减少松嫩平原地区水稻面积,积极利用地表水发展旱田灌溉。二是发展高效节水。大力发展灌区渠道防渗工程,加强建筑物配套,减少输水环节的水量浪费;西部旱区要发展滴灌、微灌、喷灌等高效灌溉,提高灌溉水利用系数。三是提高水价,实行计量供水。加快水价改革,逐步推行按成本收取水费,要全面推行计量供水。四是推广水稻控制灌溉技术。水稻控制灌溉技术可在现有灌溉制度的基础上再节水30%~40%,要优先在井灌区、水库灌区和提水灌区推广,到2020年力争使这项技术推广面积达到70%以上。

4.农业用水实行流域化管理

将流域作为一个整体,综合考虑流域内上下游经济技术条件,通过建立流域管理机构,统一调配地表、地下水资源,使流域内灌溉农业获得持续发展,流域内农业经济获得最大效益。建立“政府+流域管理机构+地方水行政管理机构+灌区+用水户协会”共同管理的现代水管理新模式。这种模式在灌溉、防洪、水事协调、水事监察等方面将起到重要作用。

[1]水利部农村水利司.农业节水发展战略研究[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6.

[2]廖永松.中国的灌溉用水与粮食安全 [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灌溉面积黑龙江省用水
哪些火灾不能用水扑灭?
2022年1-6月黑龙江省各市(地)国民经济主要指标
◆我国节水灌溉面积达到5.67亿亩
节约洗碗用水
黑龙江省财政厅 黑龙江省民政厅 黑龙江省体育局关于印发《黑龙江省彩票监督管理实施办法(暂行)》的通知
黑龙江省海伦市永和乡中心小学简介
红寺堡扬水工程大泵改造后灌区用水分析
动词的时态中考高频考点练习题
上海建立大用水户用水实时监管制度推进城市节水
灌区专项普查数据简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