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六盘水市水利工程在2010年大旱中发挥的作用

2010-02-13毕志国

中国水利 2010年14期
关键词:蓄水量大旱病险

杨 敏,毕志国

(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利局,553001,六盘水)

贵州省六盘水市在2009年入秋以来遭遇了百年未遇的特大干旱,全市水利工程在此次抗旱救灾中发挥作用明显,贡献巨大。在抗旱救灾中,水利工程通过科学管理调度,有效利用现有水源,保证了城市及重要城镇的供水,并通过对部分农村饮水较困难的地区采取从周边水源点用水车送水等方式,让全市人民在旱灾中均有水喝,未出现因缺水而发生社会不稳定问题,从而使六盘水市抗旱救灾工作取得了阶段性胜利,保证了全市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

一、六盘水市概况及水利工程基本情况

六盘水市位于贵州省西部,面积9914 km2,2009年年末总人口306万人,市境处于长江与珠江分水岭地带,位于云贵高原东斜坡过渡地区,河流深切,源短流小,地形起伏大,山高坡陡,相对高差很大。境内喀斯特地貌发育,碳酸盐岩广布,植被覆盖率低,水土流失严重,流失面积达5229km2,占面积的52.7%。多年平均年降雨量1244 mm,年内降雨差异明显,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市境多年平均年水资源总量68.34亿m3,其中年地下水资源量11.63亿m3。

六盘水市境内蓄水工程数量少而且规模小,大部分是20世纪50—60年代兴建的山塘、土坝和小水库。截至2009年年底,全市共建成水利工程(水利部门主管)1892处,其中:蓄水工程365处〔中型水库 2座,小(1)型水库13座,小(2)型水库 48座,小塘坝 302座〕,引水工程 1246 处〔小(2)型 48处,小(2)型以下 1198 处〕,机电泵站285处 (电动机169处,内燃机116处);其他工程1处。全部工程总库容达9834.94万m3,有效灌溉面积4.628万hm2。

2000年以前,全市建成的小(2)型以上水库共55座〔中型1座、小(1)型 10 座,小(2)型 44 座〕,全部为病险水库。近10年,六盘水市共投入各项病险水库治理资金9000多万元,完成了29座〔中型1座、小(1)型10座、小(2)型18座〕病险水库治理,目前正在治理的4座,加上近期新增的3座病险水库,全市尚有25座小(2)型病险水库未落实治理计划,治理任务还很重。

但尽管如此,已完成治理的29座病险水库,新增灌溉面积773hm2,恢复改善灌溉面积5567hm2,保护下游人口49.52万人,保护面积9647 hm2,解决了16.84万人的饮水困难。通过除险加固治理,消除了水库工程存在的安全隐患,完善了水库的各项设施,增强了工程防洪减灾效果,提高了水库安全运行的可靠性,使水库能充分发挥其防洪、供水和灌溉及发电等各项功能。除险加固后,水库增加了蓄水量,扩大了灌面,增强了农业发展后劲,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粮食增产,农业增收,农民得到了实惠。水利工程在这次抗击大旱中发挥了突出作用。

二、水利工程在抗旱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据调查,此次旱灾始自2009年入秋时节,到2010年4月底为止全市近8个月未出现有效降雨,旱情持续时间之长、影响之深远,历史罕见。六盘水市已建成及完成病险治理的水库在蓄水保水上发挥的作用极其突出。

1.主要干旱时段水库、山塘蓄水量对比

2009年10月全市水库、山塘蓄水量为5940万m3,2008年同期实蓄7875万 m3, 同期少蓄 1935万 m3;2010年2月的蓄水量为4960万m3,2009年同期实蓄6321万m3,同期少蓄1361万m3;2010年3月底蓄水量为4145万 m3,2009年 3月同期实蓄6095万m3,同期少蓄 1950万 m3。

从蓄水量对比分析看,自2009年10月以来,全市水库蓄水量均比上一年同期少蓄1000多万m3左右,蓄水量变化稳定,仅有的蓄水工程蓄水保水作用明显,对抗御大旱贡献巨大。

2.水利工程发挥的重要作用

此次旱灾中,全市近期新建成的玉舍水库、哮天龙水库及完成治理的29座水库,截至2010年4月30日,均保证有水源可供调度使用。这表明水库蓄水大大缓解了干旱造成的水源危机,保证了主要城镇及库区周边老百姓的生产生活用水,对六盘水市经济社会稳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在此次持续的旱灾中,水利工程发挥作用最大之处主要体现在城市供水上。如2005年建成的六盘水市玉舍供水工程,保证了整个六盘水市中心区40万人的生产生活用水。水库未建成前,市中心区主要靠窑上水库供水,窑上水库日供水3万 m3,2004年市中心区曾发生过限水危机。之后,2005年玉舍水库建成并开始蓄水,大大缓解了市中心区供水的突出矛盾。截至2010年4月底,玉舍水库蓄水量为1386万m3,扣去死库容600万 m3,尚有786万m3水可供利用,当时市中心区供水每天约7万m3左右,每月约需200万m3水量,大致估算尚可维持市中心区供水3个多月。另外,市中心区还有窑上水库作为供水后备水源,该水库正常蓄水位库容500万m3,当时蓄水量为416万m3。这些蓄水量可保证市区中心区在干旱持续发展3个月之内不会发生供水危机,大大稳定了人心。

又如盘县2009年新建成的哮天龙水库,该水库未建成之前主要是靠引哮天龙泉水供整个县城红果镇,每到枯水季节常常发生供水危机。盘县政府下大决心修建哮天龙水库,自筹资金于2007年开工建设。2009年,哮天龙水库建成后,大大缓解了县城供水状况,特别是在本次大旱中更是发挥了巨大作用,水库可供水量300万m3,每天向县城供水1万m3左右,保证了整个县城12万人的正常供水。如果没有该水库的建成,县城供水危机势成必然。

同样,大旱前完成除险加固任务的小型水库,其蓄水量虽有限,对山区农村抗击大旱、发挥分散式水源的作用却贡献巨大。

三、经验总结

1.此次大旱中,水利工程调度管理科学有效

如市中心作为供水后备水源的窑上水库,基本一直保证满蓄水状态,以随时应对各种不可预见的供水危机。在本次旱灾中,六盘水市六枝特区城区主要供水水源——中坝水库(日供水6000 m3)自 3月初告急,特区政府于3月12日及时启动了3处应急供水水源:雾步冲水库 〔属2008年刚完成的小(2)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日供水2000 m3〕、河尾巴水源(应急引水工程,日供水2000 m3)、干河地下水(应急取水工程,日供水1000 m3)。3处应急水源工程每天向城区补充供水5000m3,大大缓解了中坝水库供水压力,中坝水库日供水由6000m3降到2000m3,使中坝水库库水位在2010年汛期到来前不至于降到死水位以下。

在旱灾中,盘县老县城城关镇主要供水水源松官水库水位下降,水量逐渐减小,不能满足供水要求。经研究决定从许家屯水库调水到松官水库,及时解决了城关镇6万人的饮水困难。

2.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在大旱中抢抓工期,尽可能在汛期到来前完成放水设施、大坝防渗、溢洪道等主体工程建设,以保证让水库在汛后能够蓄上水以供汛后调度利用

如刚完成除险加固任务的盘县长海子水库,刚开始蓄水即遇到此次大旱,库水保证了整个坪地乡的乡镇供水和部分农业灌溉用水。否则在这次干旱中,坪地乡供水将会因无水源点应急而需要大面积用水车送水了。

四、对今后水利工程建设的建议

六盘水市自2010年5月1日汛期始,虽已有过几场降雨,但皆因降雨历时较短,降雨后立即天晴,有限的降水因快速蒸发未形成地表径流而难以成蓄。几次降雨虽保证了大部分农村农事活动的开展,但农村干旱地区饮水困难问题仍然存在,对蓄水工程建设的期待依然强烈。

近年,六盘水市建成的骨干水利工程较少,已建工程也主要集中用于缓解城市供水问题。此次抗旱救灾中,全市水利工程虽然发挥了重要作用,保证抗旱救灾工作取得了阶段性胜利,但此次旱情充分暴露出六盘水市农村水利基础非常薄弱,受旱灾影响范围最大、影响最严重的主要是农村饮水问题。

六盘水市乃至整个西南地区由于受特殊的地理条件影响,山高水低,田高水低,水资源开发利用难度大,工程建设成本较高,存在的水资源供需矛盾主要是工程性缺水问题。以往,国家的政策主要倾向于大中型水利工程建设,但是鉴于贵州受地理、地形现状影响,适合建设大中型水利工程的地址较少,主要适宜建设大量的小型水利工程,建议国家在今后的新建水源工程及病险水库治理上对整个西部给予政策倾斜,完成现有病险水库治理,因地制宜多建小型水利工程,科学制定供水标准,优先解决群众饮水困难问题,切实解决此次旱情暴露出来的问题,使贵州丰富的水资源能得到充分利用,以改变工程性缺水现状,保证、促进当地工农业生产及人民生产生活用水,缓解目前贵州省存在的水资源供需矛盾。

猜你喜欢

蓄水量大旱病险
立足防大汛抗大旱抢大险救大灾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基于HGM法的湿地生态特征蓄水量研究
提高病险水闸管理的看法
浅谈如何通过小水库除险加固加强水库安全性
重见天日
病险浆砌石重力坝加固设计要点分析
农业水危机
巨大的大气层河流
浙江省土石坝病险水库特征研究
无量山泉润华叶——云南省南涧县烟草公司小水窖建设大旱之年显神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