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钱塘江河口治理与河口健康

2010-02-13潘存鸿史英标尤爱菊

中国水利 2010年14期
关键词:主槽钱塘江潮汐

潘存鸿,史英标,尤爱菊

(浙江省水利河口研究院,310020,杭州)

潮汐河口一般指潮区界以下河段,是入海河流的末端。尽管潮汐河口是河流的一部分,但潮汐河口深受来自海洋的动力(潮流、波浪等)、物质通量(泥沙、盐水、污染物等)和海洋生物的影响,在河流(口)健康方面与无潮河流存在一定的差异。本文根据健康河流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探讨了流域建库和治江缩窄对钱塘江河口健康的影响。

一、钱塘江河口概况及治理概述

1.钱塘江河口概况

钱塘江流域面积 55558 km2,全长668 km,其中富春江电站以下为感潮河段,即钱塘江河口,长 282 km。根据各段水动力条件和河床演变特性的差异,将钱塘江河口分为三段:富春江电站至闻家堰为近口段,长75 km,以径流作用为主,河床基本稳定;闻家堰至澉浦为河口段,长122km,受径流与潮流共同作用,河床冲淤剧烈;澉浦以下口外海滨段,习称杭州湾,长85 km,以潮流作用为主,河床相对稳定。

钱塘江(富春江电站)多年平均径流量952 m3/s,年际分布不均,最大与最小年径流量之比为4.15。径流量年内分配呈单峰型,3—6月 (或4—7月)为丰水期,径流量占全年的70%左右。

钱塘江河口为典型的强潮河口,澉浦站多年平均潮差达5.57 m,历史最大潮差9.0m。由于钱塘江河口在平面上成喇叭形,纵向上存在长达130 km的沙坎,潮波浅水变形显著,在澉浦上游尖山河段形成举世闻名的涌潮。潮头高度最大达3m以上,涌潮传播速度4~7m/s,实测最大测点流速为12m/s,实测最大涌潮压力70 kPa。

钱塘江流域来沙很少,多年平均含沙量0.25kg/m3。钱塘江河口泥沙主要来自海域。据分析,澉浦断面一个潮的输沙量与流域来沙一年输沙量相当。

钱塘江河口潮强流急,江道宽浅,海域来沙丰富,泥沙易冲易淤,因而河床冲淤变化剧烈、主槽摆动频繁,是典型的游荡性河道。

2.钱塘江河口治理概述

新中国成立后,钱塘江流域陆续兴建了大中型水库55座,小型水库2000余座,总库容283亿m3,其中1960年建成的新安江水库库容最大,达 178.6 亿 m3。

20世纪60年代初,通过系统的分析研究,认识到钱塘江河口由于山、潮水比值小,外海来沙丰富,潮汐动力太强,从理论上论证了缩窄江道,减少进潮量,增大山、潮水比值的治理原则,这一原则成为以后治理规划的指导思想。通过充分论证,采用“全线缩窄”的治江方案治理河口段,治江缩窄过程中按照“治江结合围涂,围涂服从治江”的方针,并逐渐总结出“以围代坝”“乘淤围涂”“自上而下,逐步实施”等治理经验。钱塘江河口自20世纪60年代中期实施大规模治江缩窄以来,至2008年年末累计围涂167万亩(11.13万 hm2)土地,其中澉浦以上累计围涂 125万亩(8.33万 hm2),澉浦以下累计围涂42万亩(2.80万hm2)。

二、流域建库和治江缩窄对钱塘江河口健康的影响

现代河流,绝大多数与人类发生或多或少的联系,因此,纯自然系统的河流几乎不存在。换言之,河流系统不仅具有自然属性,而且还具有社会属性,即人—河关系。从这一意义上说,河流健康有两重含义:既有自然意义上的河流健康,即河流自身的健康;也有经济社会意义上的河流健康,即人—河关系的健康。

河流系统自然属性主要体现在河流的生态系统,河流生态系统主要由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两大部分组成,无机环境主要包括河流物理形态、水文、水质、河岸带要素。这类要素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组成完整的河流生态系统。

河流的社会属性反映河流与人类社会的联系,主要体现在河流的社会服务功能,社会属性是河流系统自然属性的外在功能体现。河流的社会属性主要有:防洪御潮,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包括水资源、滩涂资源、岸线资源、航运资源、旅游资源、水产资源等。

因流域建库和治江缩窄前后水质、生态方面的资料缺乏,本文主要从径流、潮汐、泥沙、河床稳定、防洪御潮、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

1.对河口自然属性的影响

水流、泥沙是河流系统自然属性最基本的要素。水沙过程决定河床边界,决定水生植物生长的水分、水深、营养、基质等条件,并通过河流的水力、泥沙等特性,影响水生动物的产卵、觅食等生活习性。在一定的污染负荷下,水沙过程是河流水质的决定因素。

(1)对径流的影响

对拥有海域来沙丰富的强潮河口的钱塘江而言,尽管在河口段以下径流量比潮流量小得多,但径流所起的作用仍是决定性的,没有径流,河口最终将被淤死。浙江省椒江支流永宁江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

钱塘江属山溪性河流,洪水暴涨暴落,洪枯比极大,枯水期小流量时不利于污染物的稀释、扩散和水生物的健康。新中国成立以来,钱塘江流域兴建了2000余座水库。水库建成后削减了洪峰流量,并减少了坝下游大洪水的出现次数,同时增大了枯水流量,径流量的年内分配趋于均匀,尤其是1960年建成新安江大型水库后对径流的影响较大。新安江水库建成后,丰水期径流减少20.6%,枯水期增加22.3%。建库后枯水流量的增大有利于河流生态系统的健康。

(2)对潮汐的影响

治江缩窄后,因潮波反射加剧,钱塘江河口沿程涨潮历时缩短,高潮位抬高,低潮位因河床淤积也抬高,除盐官站外高潮位抬高值大于低潮位抬高值,潮差增大。流域建库后,下泄径流相对比较均匀;江道缩窄使涨落潮量和涨落潮输沙量变幅减小,河床相对稳定,导致冲淤性河口潮汐变化幅度减小。1953—1970年盐官站年平均潮差均方差为 0.95 m,1989—2006年均方差为0.35 m,年平均潮差变幅大大减小,有利于河口的健康。

(3)对泥沙输移的影响

新安江建库后,潮区界多年平均年输沙量从616万t减少到485万t。治江缩窄后,澉浦断面涨潮量减少30%左右,涨潮输沙量减少40%~50%。泥沙量的减少,使得河床稳定、河口向健康的方向发展。

(4)对河床稳定的影响

王兆印认为,泥沙平衡和河道稳定是河流健康必须满足的。韩其为认为,理想的河流健康要求从长期看河道冲淤幅度小,接近平衡,形态变化不大,即首先要求一个好的河道。

大规模治江缩窄前,钱塘江河口段河床宽浅,主槽摆动频繁。20世纪60年代以来,钱塘江河口段进行了大规模的治江缩窄。七堡断面从4.7 km缩窄到1.6 km,仓前断面从9.3 km缩窄到2.1 km,盐官断面从11.9 km缩窄到2.4 km,曹娥江汇入口断面从26.5 km缩窄到9.0 km。治江缩窄后,主槽摆动幅度大大减小,摆动频率减少。

大规模治江缩窄后,河床总体淤积,同时河床冲淤幅度减小,河床趋于稳定。如闸口至澉浦最大冲淤幅度从缩窄前的14.35亿m3减小到缩窄后的11.91亿m3,减少17%。

2.对河口社会属性的影响

(1)对防洪御潮的影响

防洪是河流健康中最重要的社会属性。对于钱塘江河口,除防洪外,还存在防潮防浪,特别是防御风暴潮等问题。影响钱塘江河口杭州河段洪水位的因素比较复杂,除洪峰流量和洪峰过程外,还与洪水前的河床面貌、尖山河段主槽长度(主槽长度与弯曲程度有关)、下游潮汐(主要表现为高潮位)等有关。

治江缩窄后对防洪不利的因素:一方面因滩地被围,减少了滩地的泄洪和蓄洪能力,另一方面滩地被围后引起进潮量减小,从而进一步引起河床淤积,并促使河口下移。另外,下游潮汐也因治江缩窄后潮波反射加剧,高潮位抬高,不利于洪水下泄。上述因素促使洪水位抬高。

治江缩窄后对防洪有利的因素:在河道平面形态上避免了对泄洪最不利的极端弯曲河势。另外,治江缩窄后主槽稳定,主流的顶冲点固定,防洪御潮从以前的 “全面防御”变为 “顶冲点河段重点防御,非顶冲点河段一般防御”,有利于防洪御潮。

总之,治江缩窄后杭州河段洪水位有所抬高,正常年份洪水位抬高0.65~0.7m,对泄洪最不利的极端弯曲年份(此时洪水位最高)洪水位抬高0.25~0.30m。考虑到新安江建库后同频率洪水洪峰流量减小,因此,治理后对同频率大洪水(大于50年一遇)洪水位的抬高是非常有限的。

治江缩窄后高潮位普遍抬高,且大潮高潮位抬高幅度大于小潮高潮位,风暴潮位抬高最多,澉浦站百年一遇高潮位抬高0.80 m。

尽管治江缩窄后洪潮水位均有所抬高,但由于钱塘江河口两岸建设了标准较高的堤防,防洪御潮能力大大提高了。

(2)对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影响

富春江电站断面多年平均年径流量为300亿m3。河口两岸的生活用水、工农业用水、环境用水大多取自钱塘江,目前全年用水量为10亿~12亿m3。每年枯水大潮期间,江水含氯度常因超标而被迫停止供水,给两岸人民的生活和工农业生产带来了重大的损失。

盐水入侵强度与潮汐大小有关,潮汐大小常用七堡潮差来表示。根据实测资料分析,治江缩窄后七堡平均潮差比缩窄前主槽顺直时减小0.37~0.59 m,削弱了盐水入侵强度。新安江水库建成后,通过人为调节,增大了枯水大潮期的径流量,压制咸水上溯。与20世纪60年代相比,目前的取水保证率有了明显的提高。

(3)对岸线资源、航运资源开发利用的影响

治江缩窄前,主槽摆动幅度大,摆动频繁,对岸线资源和航运资源开发利用带来了极为不利的影响,取水口、排放口、排涝闸常因主槽摆动离岸而影响正常功能发挥,甚至淤死。治江缩窄后,主槽稳定,为两岸的取排水口和排涝闸的布置创造了有利条件,大大改善了排涝条件。同时,还改善了河口段码头建设和航运条件。但治江缩窄后引起了杭州湾北岸深槽一定程度的淤积,对嘉兴港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4)对涌潮景观的影响

钱塘江以涌潮闻名于世。涌潮流速大,冲刷能力极强,造成河床大冲大淤,导致钱塘江河口极不稳定。涌潮往往淘空沿江建筑物基础,使堤防失稳、毁坏,是钱塘江两岸毁堤成灾的主要祸根之一。因此,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人们把涌潮看作是“祸”,在治理思想上千方百计想削弱涌潮,甚至消灭涌潮,提出了一系列治理方案。80年代后期以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筑堤技术的进步,人们开始意识到涌潮具有两面性,钱塘江涌潮是独特的旅游资源和宝贵的自然遗产,是世界上最有欣赏价值的涌潮。

治江缩窄后,由于潮波变形更加急剧,涨潮历时缩短,潮差增大,导致涌潮加大。治江围涂后,河床下段淤高,沙坎顶点位置下移,因此涌潮起点由尖山附近下移至高阳山下游,同时最大涌潮点也有所下移。

治江缩窄除影响涌潮强度外,还影响涌潮观赏点、时间及潮景。治江缩窄前,江道主槽大幅度摆动,有时主槽走北,傍南岸为滩地,此时主槽长度较短,涌潮到达时刻较早;有时主槽走南,傍北岸为滩地,此时主槽长度较长,涌潮到达时刻较迟。如1968年主槽走南,北岸盐官发育大片滩地,出现无潮可观的现象。治江缩窄后仍保留了交叉潮、一线潮和回头潮等潮景。

(5)对古海塘的影响

明清古海塘大多位于北岸海宁,基础较高。治江缩窄前,常受洪水和涌潮的双重冲刷,险象迭生。治江缩窄后,该段河床淤积,有效地保护了明清古海塘。

(6)对滩涂资源的影响

钱塘江河口宽浅,滩涂较多。滩涂面积及其分布受径流、潮汐和泥沙输移等影响。治江缩窄前,钱塘江河口段滩涂面积大致在100万亩(6.67万hm2)上下波动。至今,河口段已围滩涂约 125 万亩 (8.33 万 hm2),还有滩涂 29万亩(1.93万 hm2),合计 154万亩(10.27万 hm2),说明治江缩窄导致河床淤积,产生新的滩涂。

此外,钱塘江河口水流流速大、含沙量高,生物总量和生物种类相对较少。流域建库和治江缩窄后,钱塘江河口水沙过程、河床及水温和含盐度等,对生态系统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尽管缺乏流域建库和治江缩窄前后的实测数据,但可以推断,钱塘江河口的生物总量和生物多样性并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

三、结 语

20世纪60年代以来,通过流域建库和治江缩窄,对钱塘江河口进行了治理。治理后,削减了洪峰流量,并减少了库下游大洪水的出现次数,同时增大了枯水流量,径流量在年内的分配趋于均匀;高、低潮位抬高,潮差增大,潮汐特征变幅减小,进潮量减少;抬高了洪水位和风暴潮位;陆域来沙,特别是海域来沙减少,涨落潮输沙量减少;稳定了主槽,减小了河床冲淤幅度。上述河口自然属性的变化,导致了河口社会属性的改变。治理后,有助于水资源、岸线资源、滩涂资源、航运资源等的开发利用,保护了涌潮景观和古海塘,同时还提高了钱塘江河口防洪御潮和沿江两岸的排涝能力。尽管治江缩窄后,引起洪、潮水位抬高,河床淤积,但从总体看,治理后钱塘江河口的健康程度大大改善,取得了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1]孙雪岚,胡春宏.关于河流健康内涵与评价方法的综合评述[J].泥沙研究,2007(5).

[2]吴阿娜,杨凯,车越,等.河流健康状况的表征及其评价[J].水科学进展,2005,16(4).

[3]董哲仁.河流健康评估的原则和方法[J]. 中国水利,2005(10).

[4]耿雷华,刘恒,钟华平,等.健康河流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J].水利学报,2006,37(3).

[5]孙治仁,宋良西.对河流健康的认识和维护珠江健康的思考[J].人民珠江,2005(3).

[6]蔡其华.维护健康长江,促进人水和谐[J]. 中国水利,2005(8).

[7]文伏波,韩其为,许炯心,等.河流健康的定义与内涵 [J].水科学进展,2007,18(1).

[8]何用,李义天,吴道喜,等.水沙过程与河流健康[J].水利学报,2006,37(11).

[9]黄菊卿,潘存鸿.径流拦截他引对潮汐河口的影响 [J].河口与海岸工程,1987(20).

[10]韩曾萃,戴泽蘅,李光炳,等.钱塘江河口治理开发[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3.

[11]谢亚力,黄世昌,王瑞锋,等.钱塘江河口围涂对杭州湾风暴潮影响数值模拟[J]. 海洋工程,2007,25(3).

[12]潘存鸿,鲁海燕,曾剑.人类活动对钱塘江涌潮的影响 [C]//中国水利学会2007学术年会论文集(人类活动与河口).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8.

猜你喜欢

主槽钱塘江潮汐
潮汐与战争(上)
洪水对黄河下游淤滩刷槽影响试验研究
我在钱塘江边长大
黄河中游小北干流段持续淤积期的主槽摆动特点*
钱塘江观潮
福建莆田木兰溪防洪工程白塘段滩地及河道整治方案探讨
河床横向摆动计算方法及其在黄河下游游荡段的应用
浙江海宁:钱塘江再现“交叉潮”
绝美海滩
潮汐式灌溉控制系统的设计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