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件表面粗糙度的问题解析

2010-02-13黄莉

装备制造技术 2010年11期
关键词:切削速度粗糙度刀具

黄莉

(河池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广西 河池 547000)

在机械加工过程中,由于切削分离时的塑性变形、工艺系统的振动、刀具与已加工表面间的摩擦等因素影响,使加工后的工件表面,总会存在许多高低不平的微小峰谷,这些零件被加工表面上的微观几何形状误差,称为表面粗糙度。

1 产生的原因

切削加工时,虽然刀具表面和刀刃都磨得很光,但已加工表面粗糙度却远远大于刀具表面的粗糙度。其产生的原因可归纳如下。

1.1 几何因素所产生的粗糙度

这主要决定于残留面积的高度。

1.2 切削过程不稳定因素所产生的粗糙度

其中包括积屑瘤、麟刺、切削变形、刀具的边界磨损、刀刃与工件相对位置变动等。

(1)残留面积。切削时,由于刀具与工件的相对运动及刀具几何形状的关系,有一小部分金属未被切下来,而残留在已加工表面上,称为残留面积,其高度直接影响已加工表面的横向粗糙度。

(2)积屑瘤。当切削塑性金属时,常在靠近切削刃及刀尖的前刀面上,产生积屑瘤,积屑瘤的硬度很高,在相对稳定时,可以代替切削刃进行切削。由于积屑瘤会伸出切削刃及刀尖之外,从而产生一定的过切量∞,加以积屑瘤的形状不规则,因此切削刃上各点积屑瘤的过切量不一致,从而在加工表面上沿着切削速度方向,刻划出一些深浅和宽度不同的纵向沟纹。其次,积屑瘤作为整体来说,虽然它的底部相对比较稳定,但它的顶部常是反复成长与分裂。分裂的积屑瘤一部分,附在切屑底部而排出;另一部分,则留在已加工表面上形成鳞片状毛刺;同时积屑瘤顶部的不稳定又使切削力波动而有可能引起振动。因此进一步使加工表面粗糙度增大。所以可以说,除了残留面积所形成的已加工表面粗糙度之外,要算积屑瘤的成长与分裂,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最为严重。

(3)鳞刺。鳞刺就是已加工表面上出现的鳞片状的毛刺。在较低及中等的切削速度下,用高速钢、硬质合金或陶瓷刀具切削低碳钢、中碳钢、鉻钢、不锈钢、铝合金及铜合金等塑性材料时,无论是车、刨、插、钻、拉、滚齿、插齿及螺纹切削等工序中,都可能出现鳞刺。鳞刺的晶粒和基体材料的晶粒相互交错,鳞刺与基体材料之间没有分界线。鳞刺的出现,使已加工表面的粗糙程度增加;因此,它是塑性金属切削加工中获得良好加工品质的一个障碍。在切削塑性材料时,无论有无积屑瘤,都有可能产生鳞刺。

(4)切削过程中的变形。在挤裂或单元切屑的形成过程中,由于切屑单元带有周期性的断裂,这种断裂要深入到切削表面以下,从而在加工表面上留下挤裂的痕迹而成为波浪形。而在崩碎切屑的形成过程中,从主切削刃处开始的裂纹,在接近主应力方向斜着向下延伸形成过切。因此,造成加工表面的凹凸不平。其次,由于在切削刃两端没有来自侧面的约束力,因此,在切削刃两端的已加工表面及待加工表面处,工件材料被挤压而产生隆起,从而使表面粗糙度进一步增大。

(5)刀具的边界磨损。刀具磨损后,有时会在副后面上产生沟槽形边界磨损,从而在已加工表面上形成锯齿状的凸出部分。因此,使加工表面粗糙度增大。

(6)刀刃与工件相对位置变动。由于机床主轴轴承回转精度不高,及各滑动导轨面的形状误差等,使运动机构发生跳动,材料的不均匀性及切屑的不连续等,造成的切削过程波动,均会使刀具、工件间的位移发生变化,从而使切削厚度、切削宽度或切削力度发生变化。因此,在很多情况下,这些不稳定因素会在加工系统中诱发起自激振动,使相对位置变化的振幅更加扩大,以致影响到背吃刀量的变化,从而使表面粗糙度增大。

由上述分析可知,要减小表面粗糙,必须减小残留面积、消除积屑瘤和鳞刺,减小工件材料的塑性变形及切削过程中的振动等。

在切削加工中,若发现工件表面粗糙度值达不到图样要求时,应先仔细观察和分析影响工件表面粗糙度值的表面形成,并找出主要影响因素,从而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

2 表面粗糙度差的表现及应对方法

2.1 减小残留面积高度

减小主偏角、副偏角和进给量及增大刀尖圆弧半径,都可以减小残留面积高度,具体实施时应注意:

(1)一般减小副偏角Kr'。尤其是使用Kr'=0°的修光刃,对减小表面粗糙度甚为有效。但修光刃不能过长,否则会引起振动,反而使表面粗糙度增大。一般只要比进给量稍大一些即可。此外,有修光刃的刀具,必须在安装时保证修光刃与已加工表面平行,否则效果不佳。

(2)适当增大刀尖圆弧半径。但如果机床刚性不足,刀尖圆弧半径过大,会使径向径力Fy'增大而产生振动,反而使表面粗糙度值增大。

(3)减小进给量。不仅可以减小残留面积,而且可以减小积屑瘤和鳞刺的高度,故可以减小加工表面粗糙度。

(4)提高切削速度。可以使积屑瘤和麟刺减小甚至消失,并可减小工件材料的塑性变形,因而可以减小表面粗糙度。

2.2 避免积屑瘤和鳞刺的产生

可用改变切削速度的方法,来抑制积屑瘤的产生。如果用高速钢车刀,应降低切削速度Vc<5m/min,并浇注切削液;用硬质合金车刀时,应提高切削速度C,避免最容易产生积屑瘤的中速范围,Vc=15~30m/min。

刀具前角r。一般对粗糙度的影响不大,但对于塑性大的材料,在保证刀刃强度的前提下,增大车刀前角,能有效地抑制积屑瘤和鳞刺的生成。

刀面及切削刃的表面粗糙度,对工件表面粗糙度有直接影响。由于刀具表面粗糙度的减小,有利于减小摩擦,从而可抑制积屑瘤和鳞刺的生成。因此,刀具前刀面与后面的粗糙度,必须小于工件所要求的表面粗糙度;并且最好不要大于Ra1.25μm,否则会显著降低刀具耐用度。

2.3 避免摩擦亮斑

工件在车削时,已加工表面出现亮斑或亮点,切削时又有噪声,说明刀具已严重磨损。磨钝的切削刃,将工件表面挤压出亮痕,使表面粗糙度变大,这时应及时重磨或换刀。

2.4 防止切屑拉毛已加工表面

表面切屑拉毛工件,会在已加工表面出现不规则的较浅划痕,为此应选用正倾刃角的车刀。使切屑流向工件待加工表面,并采取合适的断屑措施。

2.5 防止和消除振纹

车削时,由于工艺系统的振动,而使工件表面出现周期性的横向或纵向的振纹。为此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防止:

(1)机床方面。调整主轴间隙,提高轴承精度。调整中、小滑板镶条,使间隙<0.04mm。并保证移动平稳、轻便。选用功率适宜的车床,增强车床安装的稳固性。

(2)刀具方面。合理选择刀具几何参数,经常保持切削刃光洁、锋利。增加刀柄的截面积,减小刀柄伸出长度,以提高其刚性。

(3)工件方面。增强工件的安装刚性。

(4)切削方面。选用较小的切削深度和进给量,改变或较低切削速度。

2.6 合理选择切削液保证充分冷却润滑

采用高效切削液,可以减小工件材料的变形和摩擦。而且是抑制积屑瘤和鳞刺的产生,减小表面粗糙度的有效措施。但随着切削速度的提高,其效果将随之减小。

3 结束语

表面粗糙度值的大小,对工件的耐磨性、耐腐蚀性、疲劳强度、配合性质等都有很大的影响。本文对表面粗糙度的概念、产生的原因,影响表面粗糙度的因素,减小表面粗糙度值所采取的措施等问题进行了一些探讨,并藉以探索提高工件加工质量及效率的途径。

[1]陈日矅.金属切削原理[M].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3.

[2]周泽华.金属切削理论[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2.

[3]金属切削的理论与实践编委会.金属切削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4]陈日矅.刀刃不平度及刃口园半径的起始值在薄切削的效应问题[J].工具技术,1980,(1):10-18.

[5]机械工程手册编辑委员会.机械工程手册(第46篇金属切削方法)[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1.

猜你喜欢

切削速度粗糙度刀具
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的空气动力学粗糙度特征
切削速度对高硬合金高速切削工件温度和系统势能的影响
无织构刀具与织构刀具铣削性能对比研究
冷冲模磨削表面粗糙度的加工试验与应用
切削刀具刃口形貌对刀具使用寿命的影响
高速铣削TB6钛合金切削力和表面粗糙度预测模型
采用遗传算法实现铣削用量多目标优化
切削速度对高速车削TC4钛合金切削力影响研究与分析
基于BP神经网络的面齿轮齿面粗糙度研究
多功能刀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