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计量认证工作的认识与实践

2010-02-13付铭韬

治淮 2010年12期
关键词:分中心内审手册

付铭韬

(河南省水文水资源局 郑州 450000)

对计量认证工作的认识与实践

付铭韬

(河南省水文水资源局 郑州 450000)

介绍河南省水环境监测中心计量认证工作基本情况,回顾中心十几年来质量管理工作的变化和发展,探讨体系文件的编制形式、内审和管理评审的方式,简述中心管理体系运行的实践办法和效果。

计量认证 体系文件 内审 管理评审 检测质量

河南省水环境监测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成立于1993年,隶属于河南省水利厅,挂靠河南省水文水资源局,是非独立法人资格的公益性事业单位。中心1995年9月首次通过国家级计量认证,2000年、2005年、2009年分别通过复查评审,2007年顺利通过国家认证认监委组织的监督检查(飞检)。正是通过一次次的评审和检查,促进了中心质量管理水平的提高,加深了对计量认证工作的认识和理解。回顾中心的计量认证工作,有成绩,也有不足,对此简要总结以便交流探讨。

1 对计量认证工作认识的转变

1995 年刚开始参与计量认证时,中心是一边学习,一边参照流域机构水环境监测中心质量手册模板制定本单位的质量手册,并要求各分中心按照执行。由于中心机构形式与流域检测机构有较大差别,套用流域监测中心管理模式的质量手册在应用时与实际情况有距离,存在理解差异和执行难的问题,导致每次认证评审前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检查和补充平时没做到的工作,既费时又费力。

随着对计量认证工作的认识和理解逐步深入,中心在质量管理方面也进行了探索和改进,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出击。主动地深入学习评审准则,自上而下,全员参与,结合实际工作完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促使质量管理各项制度和措施落到实处,不仅保证了监测质量,也提高了服务水平。如今,大家真正认识到了质量是水环境监测实验室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体会到了计量认证不仅有利于提高管理水平,还是保证质量的有效手段。

2 体系文件编制形式的改进

《质量手册》、《程序文件》等体系文件是管理体系的书面表现形式,也是每个部门、每个人员有效运行管理体系的指导性文件,体系文件不仅要满足认证评审的要素内容,同时还要能结合工作实际,能够有效运行,因此,体系文件的编制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中心前三版的体系文件都是由总质量负责人参照模板结合河南省的工作内容进行编写后下发各分中心执行,各中心对手册的理解和执行存在较大差异,有些程序还存在执行难的问题。如何使质量手册更符合实际,更好地指导工作,一直是中心探索的方向。

随着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国认实函〔2006〕141号《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的下发和水利部《水利质量检测机构计量认证评审准则》(SL309-2007)的颁布实施,为了适应新的评审要求,中心再次进行管理体系文件改版工作。为了进一步提高管理体系文件的可操作性和指导作用,中心改进了编写形式,首先组织所有技术负责人和质量负责人参加新准则的学习,由中心质量负责人牵头,中心各部门负责人参与起草与本岗位工作有关的程序文件和手册章节。本着以实用性和有效性为原则,大家相互交流探讨,紧密结合实际工作,对程序文件及记录表格样式进行了很大程度的改进,经过认真细致的工作,历时近半年时间完成了第四版《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初稿。为了使管理体系能够在各中心有效运行,初稿先下发各分中心征求意见,之后组织各分中心技术负责人和质量负责人对新版体系文件进行了交流研讨,会上大家讨论非常踊跃和热烈,对每一个程序、每一个表格都发表了意见并提出了许多好的建议。通过这种形式,进一步深化了大家对管理体系的认识,增进了体系文件的操作性和实用性。2009年初,第四版《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经修改完善,经中心主任审定后于2009年2月1日颁布实施,新的《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为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奠定了基础,也为今后的改进积累了经验。

3 内审和管理评审方式的探索

中心下设的9个分中心分别隶属于9个地市水文水资源勘测局,中心对人财物的管理是间接管理,没有直接管辖权,省中心对分中心的管理较为松散,各分中心的自主性很大。以前的内审和管理评审也由各分中心自主进行,因此造成了各分中心之间的不平衡,管理水平存在较大差异,有的分中心管理较为细致,而少数分中心体系运行效果较差,记录不及时、档案管理混乱。通过多次的计量认证评审,中心对管理工作也进行了反思和总结,中心是一个垂直管理的省直单位,每个分中心作为中心一个组成部分,都应该符合中心的质量管理要求,达到中心的质量目标。任何一个分中心掉队,都会影响中心的整体水平,为此,中心在管理形式上进行了探索。2008年10月尝试在各实验室之间进行交叉形式的内部质量审核(即任意两个实验室互相审查),首先选取管理工作好的分中心做观摩内审,其他分中心主任及内审员参加,特邀国家级评审员现场讲解内审程序、内容、方法,传授做好内审的工作经验。此种内审方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给分中心的人员带来了更多的学习机会,促进了分中心之间的业务交流,提高了质量管理工作的积极性。2009年中心又组织10个内审组分别对省中心及9个分中心进行了流转形式的内部审核(即甲审乙,乙审丙,丙审甲的形式)。各内审组根据中心的内审计划要求对每个实验室进行了全要素审核。通过采用分中心之间交叉流转的内审方式,不仅锻炼了内审员的业务能力,同时使所有检测人员对管理体系的认识和理解更加深入,既保证了管理体系的持续有效运行,也促进了分中心之间的相互学习和提高。

为了促进体系的不断完善和改进,2009年中心首次组织召开了省级管理评审会议。由中心主任主持,各分中心主任、副主任及技术负责人和质量负责人共34人出席了管理评审会议。会上各分中心分别汇报了工作开展和体系运行情况,针对全省实验室间全要素交叉内部审核中发现的问题、管理体系运行过程中存在的不足进行了讨论,对中心管理体系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进行了分析。中心主任从组织机构、人员、新建分中心运转情况、实验室环境改造和硬件建设等四个方面提出了切实有效的整改方案。通过省级管理评审会议的召开,各分中心主任、技术和质量负责人等管理人员又一次加深了对资质认定和实验室管理工作的理解,对管理体系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有了更明确的认识,对保证管理体系的正常运转,进一步提高河南省水质监测水平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4 各项管理措施更加标准化、规范化

为了不断强化质量管理,省中心不定期进行盲样考核,开展实验室间比对,对原始资料进行专项内审,针对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组织研讨,对新标准的使用进行研讨和交流。通过一系列措施,中心体系文件的执行率明显提高,记录表格的应用更加规范,仪器设备的检定和管理更加规范,实验室安全措施的要求更加严格,剧毒试剂、三废处理等管理措施更细化,既提高了中心的整体管理水平,也能很好发挥中心的整体优势。各中心目前各类记录表格得到普遍使用,而且还将在不断地应用中进一步完善和改进表格形式,因为记录的及时性、准确性和完整性体现了管理的标准化和规范化程度,记录的不断改进也是今后需要继续努力的一项重要工作。

5 队伍建设全面加强,业务素质整体提高

人员是实施管理体系并保证检测工作质量的基础,中心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培养和储备,中心一直重视人才的培养和队伍的建设,自1998年开始每4年组织一次全省水质监测工技能竞赛,已有3人获“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9人获“河南省技术能手”称号。此项活动的开展激发了检测人员的学习热情,促进了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验室操作技能的锻炼,同时也培养了技术骨干,储备了人才。

中心在不断选派人员参加水利部、流域机构及技术监督部门组织的各类专业技术培训和评审准则培训外,还自己组织培训实验室人员,培训内容包括水质分析基础理论和基本操作技能。在不断加强人员培训的基础上,中心又加强了对新增人员的技术考核。新增人员上岗必须按照先培训后考核再上岗的程序,首先对分析人员进行现场操作和分析技术培训,经过培训和训练之后,中心组织考核并给考核合格者发上岗证,使水质监测人员的业务技术水平整体得到提高

猜你喜欢

分中心内审手册
基于分级审核模式的质量管理体系内审研究
聚焦内审转型升级 提升增值服务水平
加强工程结算内审的思路
新监管框架下银行的风控和内审体系
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卫星测绘应用中心河南分中心
高速公路监控分中心网络配置探析
全国首个民族出版产品质检分中心成立
各地分中心 海选现场
School Admission择校
兔兔自杀手册